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黃帝內經>與<易經>裡的養生之道》:台灣人的養生之道 作者:黃中平

《<黃帝內經>與<易經>裡的養生之道》:台灣人的養生之道 作者:黃中平

編輯推薦

[日期:2016-05-22] 來源:  作者:黃中平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編輯導讀】
  
  太極一詞最早見於《易傳·系辭上》,其中記載:「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唐初大儒孔穎達說:「太極謂天地未分之前,元氣混而為一,即是太初、太一也。」
  
   《太極圖說》中記載:「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陽變陰合,而生水、火、 木、金、土,五氣順布,四時行焉。五行一陰陽也,陰陽一太極也,太極本無極也。」太極圖是對太極文化最直觀的闡釋,也是研究周易最重要的圖像。它的中間是 一條彎曲的S曲線,白中有黑點,黑中有白點。S曲線將整幅圖一分為二,這就是陰陽的分割線,白為陽,黑為陰。而用S曲線來表示,正說明陰陽處於不斷消長的 狀態之中。白中有黑點,表示陽中有陰,黑中有白點,表示陰中有陽。
  
  我們人體同樣也離不開「陰陽」。《素問·寶命全角論》中說: 「人生有形,不離陰陽。」古代養生家特別提倡「天人合一」,正如《黃帝內經》中所說:「人與天地相參,與日月相應也」,「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 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故積陽為天,積陰為地。」從這些古文典籍中,我們可知世界萬物包括人體都離不開「陰陽」兩字,想要健康就必須保持陰陽平 衡,想要延年益壽就更要注重對陰陽的調理。
  
  人體就像是一台結構縝密的機器,五臟六腑都處在一種渾然天成的和諧狀態,以維持生命活動的正常運行。而所有違背本性、破壞協調的活動,都會打破這種平衡,導致疾病發生。所謂「積勞成疾」「習性造病」,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怎麼樣才能維持陰陽呢?俗話說:「民以食為天,人以食為養」,飲食就是我們養生保健的最佳方法。人的一生都處在陰陽的不斷消長和轉化之中,生命儲備是維持陰陽平衡的基礎,而飲食又是維持生命的根本。通過飲食來調節體內陰陽的平衡,就是養生的最大關鍵。
  
  本書作者參照《黃帝內經》和《易經》等古文典籍,從人體五臟的相生相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飲食宜忌,以深入淺出的文字,將先賢的養生哲學呈現給讀者,並以切實可靠的科學方法,提供合理可行的日常飲食建議,希望能幫助各位讀者實現養生保健和延年益壽的美好願景。
【書籍目錄】
第1頁:內容用作者簡介 第2頁:編輯推薦
第3頁:前言 第4頁:第一部份:人體健康的標準
第5頁:第一部份:人體的陰陽平衡(1) 第6頁:第一部份:人體的陰陽平衡(2)
第7頁:第一部份:陰陽平衡是健康的基礎(1) 第8頁:第一部份:陰陽平衡是健康的基礎(2)
第9頁:第一部份:人體為什麼會陰陽失衡 第10頁:第一部份:陰陽失衡,百病始生
第11頁:第一部份:以飲食平衡人體 第12頁:第二部份:人體的五行
第13頁:第二部份:肺屬金肺的功能 第14頁:第二部份:肝屬木肝的功能
第15頁:第二部份:腎屬水腎的功能 第16頁:第二部份:心屬火心的功能
第17頁:第二部份:脾屬土脾的功能 第18頁:第三部份:春生(1)
第19頁:第三部份:春生(2) 第20頁:第三部份:春生(3)
第21頁:第三部份:春生(4) 第22頁:第三部份:春生(5)
第23頁:第三部份:春生(6) 第24頁:第三部份:春生(7)
第25頁:第三部份:春生(8) 第26頁:第三部份:春生(9)
第27頁:第三部份:春生(10) 第28頁:第三部份:春生(11)
第29頁:第三部份:春生(12) 第30頁:第三部份:春生(13)
第31頁:第三部份:春生(14) 第32頁:第三部份:夏長(1)
第33頁:第三部份:夏長(2) 第34頁:第三部份:夏長(3)
第35頁:第三部份:夏長(4) 第36頁:第三部份:夏長(5)
第37頁:第三部份:夏長(6)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