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黃帝內經>與<易經>裡的養生之道》:台灣人的養生之道 作者:黃中平

《<黃帝內經>與<易經>裡的養生之道》:台灣人的養生之道 作者:黃中平

第二部份:人體的五行

[日期:2016-05-22] 來源:  作者:黃中平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第一節人體的五行
  
  在古人的觀念裡,金、木、水、火、土是構成世界的基本物質,宇宙間的一切事 物,都是由這些物質的運動變化構成的。正如《河洛原理》中記載:「太極一氣產陰陽,陰陽化合生五行,五行既萌,隨含萬物。」五行學說就是在「陰陽說」的基 礎上,以五行生剋的規律進一步地解釋人體臟腑的陰陽,說明它們之間所存在的複雜關係。其實不管是自然界中的陰陽和五行,還是人體的陰陽和五行,最注重的是 這種人和大自然的有機統一,即「天人合一」。
  
  五行中的「五」指的是金、木、水、火、土,「行」則是運動不息的意思,它們之間存在著相生相剋的關係。這種關係也是推動和維持世間萬物生長、發展和變化的基礎。
  
   《命理探源》中是這樣解釋五行相生的關係:「木生火者,木性溫暖,火伏其中,鑽灼而生,故木生火;火生土者,火熱故能焚木,木焚而成灰,灰即土地,故火 生土;土生金者,金需隱於石裡,依附著山,浸潤而坐,聚土成山,有山必生石,故土生金;金生水者,少陰之氣溫潤流澤,銷金亦為水,故金生水;水生木者,因 水潤而能出,故水生木也。」至於五行相剋,《白虎通義》中記載:「五行所以相害(相剋)者,天地之性,眾勝寡,故水勝火也;精勝堅,故火勝金;剛勝柔,故 金勝木;專勝散,故木勝土;實勝虛,故土勝水也。」通俗的說法即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人體的五臟同樣也可以分為五行,即肝為木、心為火、脾為土、肺為金、腎為水。按照五行相生的邏輯,肝藏血可以濟心,這就是木生火;心的陽熱可以溫暖脾 氣,是火生土;脾透過運化功能產生的精微可以滋養肺部,是土生金;肺氣的下行有助於腎水,是金生水;腎精又可以補肝,為水生木。
  
  同樣的,按照五行相剋的邏輯,肝的條達作用能夠疏洩脾的壅郁,為木克土;脾的運化功能能夠防止腎水的氾濫,是土克水;腎水的滋潤作用能夠制止心火太過旺盛,是水克火;心的陽熱則能對肺的清肅具有制約作用,是火克金;肺的清肅又能抑制肝陽的上亢,這就是金克木。
  
  人體的五臟六腑不僅在生理上是相互關聯的,在病理上也是相互影響的。某個內臟的病變往往會轉移到其他的內臟上。比如肝病會轉移到脾,脾虛又會對肝產生影響。肝臟的病變還會影響到心臟、肺和腎,同樣,其他內臟的病變也是如此,在病理上它們都具有相互影響的關係。
  
  《靈樞·本髒》中記載:「有諸內者,必形諸外。」內臟的病變還會透過我們的外表反映出來,器官的異常會引起皮膚色澤、形態、聲音和脈象等方面的異常,為醫生的診斷和治療提供參考。
  
  總體而言,五行有相生,才不會使某一種氣的運動出現不足,五行有相剋,才能避免某一種氣的運動太過。正是五行這種相生相剋的關係,才能維持我們身體的平衡、穩定和健康。
【書籍目錄】
第1頁:內容用作者簡介 第2頁:編輯推薦
第3頁:前言 第4頁:第一部份:人體健康的標準
第5頁:第一部份:人體的陰陽平衡(1) 第6頁:第一部份:人體的陰陽平衡(2)
第7頁:第一部份:陰陽平衡是健康的基礎(1) 第8頁:第一部份:陰陽平衡是健康的基礎(2)
第9頁:第一部份:人體為什麼會陰陽失衡 第10頁:第一部份:陰陽失衡,百病始生
第11頁:第一部份:以飲食平衡人體 第12頁:第二部份:人體的五行
第13頁:第二部份:肺屬金肺的功能 第14頁:第二部份:肝屬木肝的功能
第15頁:第二部份:腎屬水腎的功能 第16頁:第二部份:心屬火心的功能
第17頁:第二部份:脾屬土脾的功能 第18頁:第三部份:春生(1)
第19頁:第三部份:春生(2) 第20頁:第三部份:春生(3)
第21頁:第三部份:春生(4) 第22頁:第三部份:春生(5)
第23頁:第三部份:春生(6) 第24頁:第三部份:春生(7)
第25頁:第三部份:春生(8) 第26頁:第三部份:春生(9)
第27頁:第三部份:春生(10) 第28頁:第三部份:春生(11)
第29頁:第三部份:春生(12) 第30頁:第三部份:春生(13)
第31頁:第三部份:春生(14) 第32頁:第三部份:夏長(1)
第33頁:第三部份:夏長(2) 第34頁:第三部份:夏長(3)
第35頁:第三部份:夏長(4) 第36頁:第三部份:夏長(5)
第37頁:第三部份:夏長(6)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