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黃帝內經二十四節氣養生法:人體氣象學保您全家健康 作者:王彤

黃帝內經二十四節氣養生法:人體氣象學保您全家健康 作者:王彤

第四部份:小寒宜養腎(2)

[日期:2016-05-20] 來源:網路轉載  作者:王彤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冬天風濕粥之所以有效,關鍵還在桂枝上。桂枝性辛味甘,歸心、肺、膀胱經,具有發汗解肌、溫經通脈、助陽化氣、散寒止痛的功效,對於賴在經絡、肌肉、關節中不走的風寒之邪有很好的驅散作用,與生姜同用,可以溫經散寒,緩和風濕病帶來的疼痛。
  
  在這裡提醒您的是,雖然冬天風濕粥對風濕病有很好的緩解作用,但終究不能去其根本。要想徹底治愈風濕病,還需要醫生的幫助。
  
  那麼,在生活中我們該如何保養自己,才能免受風濕病的折磨呢?
  
  對於風濕病患者來說,冬天最應該注意的便是保暖問題。特別是病變位置的保暖更是重中之重。所以風濕病患者每天最好用熱毛巾或者熱水袋熱敷患處2次,每次保持半個小時,而且水溫最好要保持在60℃左右。要注意的是,當內衣被汗浸濕後,要注意及時換洗。
  
   在住上,居住的環境最好要向陽、通風、干燥,被子也要經常洗曬。此外冬天的時候,水比較涼,所以風濕病患者最好不要沾涼水。洗臉洗手也最好用溫水,晚上 睡覺之前要用熱水泡腳,而且熱水最好浸泡到踝關節以上,泡腳的時間也最好在20分鍾左右。我們都知道,腳上的穴位比較多,而且諸多經脈都從腳上通過,所以 用熱水泡腳,能相對的疏通經絡,促進氣血流通。
  
  說到吃,在冬天的時候,風濕病患者最好離辛辣刺激性食物及生冷、油膩之物遠一點, 而多吃一點比較有營養、容易消化的食物,像雞蛋、瘦肉以及豆制品,也可以多吃一些像薏米仁、山藥這些祛濕的食物。值得提醒您的是,當風濕活躍、關節紅腫熱 痛時,要忌吃辛熱燥火的姜、辣椒、蔥、羊肉、狗肉等。
  
  冬天雖然冷,但千萬不要因為冷就不去鍛煉。因為經常參加鍛煉,像慢跑、散步、打太極這些運動能活動活動關節,不至於因為不運動,而導致氣血走到這兒就被風濕所阻。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來說,經常運動能促進肢體血液循環,使病患部位的血液循環得到改善,減輕疼痛感。
  
  寒冷的冬天,讓我們從細節做起,把風濕病拒絕在門外吧!
  
  遠離暖氣病,暖出好身體
  
   “天寒色青蒼,北風叫枯桑。厚冰無裂紋,短日有冷光。敲石不得火,壯陰正奪陽。調苦竟何言,凍吟成此章。”這首詩是唐代孟郊所寫的《苦寒吟》,所描述的 是寒冷的冬天,冷與蕭條占據了主要位置。即便是如今,冬天依舊是個“冷”字,這個時候,很多人,尤其是北方人,最喜歡做的一件事就是在有暖氣的屋子裡待 著,把寒冷關在門外。
  
  要知道,整天在有暖氣的屋子裡待著也並非健康之舉。因為長時間待在有暖氣的屋子,很可能會有頭暈眼花、四肢無力、焦躁不安、皮膚發緊、口鼻干燥、胸悶的症狀,其實這些都是讓暖氣給熱出來的“暖氣病”。
  
   中醫認為,“人法自然,人順四時”,也就是說人要順應自然的春溫、夏熱、秋涼、冬寒這個規律來養生,才會減少疾病。就像《黃帝內經》中說的“虛邪賊風, 避之有時”。“虛邪賊風”在冬天就是指過於暖和的屋子,因為它違背了自然規律。我們知道冬天的時候,人的陽氣是閉藏的,而如果屋子過於暖和,那麼本來是內 藏的陽氣就會向外耗散,陽氣受損了,自然也就容易出現頭暈眼花、四肢無力的情況了。
  
  中醫上說“冬不藏精,春必病瘟”,也就是說如果冬天的時候腎精沒有養好,使得陽氣開洩於外,那麼春天就容易生病。例如,有些人春天的時候容易感冒,也常常與冬天經常待在有暖氣的屋子有關。正像老百姓說的那樣“冬天不冷,夏天不熱,遲早要坐病”。
  
  對於空調病,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注意點什麼呢?
  
  最重要的便是室內通風,每天早上和晚上開窗通通風。因為,如此暖和的屋子已經沒有了冬天的痕跡,經常通通風,讓身體與自然保持相同節奏,這樣可以在維持屋子暖和的情況下最大程度地接近天人合一,讓身體的陽氣趨於閉藏狀態。
  
  此外,屋子的溫度最好不要太高,保持在20度左右即可。因為一直在比較暖和的屋子裡待著,人的毛孔是開著的,當走到比較冷的外面時,人是很容易感冒的。
  
  對於暖氣病來說,保持室內濕度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屋子裡溫度高,如同人為地把冬天的環境變成了秋天的環境,燥氣比較大,這個時候人很容易出現秋燥的情況,像煩躁不安、皮膚發緊等症狀。
  
  所以這個時候,您可以在屋子裡經常撒一些水或者放一盆水,也可以養一些像仙人掌、吊蘭、發財樹這些綠色的植物。值得注意的是,植物也不宜太多,一個房間一兩盆就可以了,而且要經常給植物澆水。
  
   也有人常常用加濕器來增加房間裡的濕度,覺得加濕器比較方便,可是從中醫角度來說,還是少用比較好。原因很簡單,雖然加濕器能給空氣中提供大量的水分, 但是卻比較機械化。舉個簡單的例子,假如用加濕器1個小時,空氣中的濕度已經符合了人的需求,如果還繼續加濕的話,那麼空氣中的濕度過大,一些濕氣自然也 就會被身體吸收成為濕,如果體內濕氣過多,很可能會形成痰濕,影響脾胃。而在屋子中放盆水或者放盆植物就不同了,它可以根據干燥的程度自行決定放出多少水 汽來,對人體影響不是很大。因此,如果可以不用加濕器,最好不用,即便用,也要注意不要一直開著。
  
  從飲食上來說,雖然冬天是進補 的日子,但如果整天處在有暖氣的屋子,那麼不妨多吃點潤肺的食物,像百合、梨、蜂蜜等。沒事的時候熬點梨子粥也很不錯。梨子2個,洗干淨後連皮切碎,再與 粳米100克一起放入鍋中,加適量的水用小火熬成粥,當粥濃稠時,放入適量冰糖即可食用。我們知道梨具有良好的潤燥作用,所以此粥具有生津潤燥、清熱化痰 之功效,非常適用口鼻干燥的人。
  
  除了梨子粥之外,您也可以多喝點熱湯,像白菜豆腐湯、菠菜豆腐湯、羊肉白蘿卜湯等,既暖和又能滋補津液。在寒冷的冬天,白菜、蘿卜都是當季食物,而且白蘿卜還有清火降氣、消食的功效,非常適合這個時候吃。
【書籍目錄】
第1頁:編輯推薦 第2頁:肝郁兩肋痛,推搓兩肋可養護肝
第3頁:肝郁兩肋痛,推搓兩肋可養護肝(1) 第4頁:引言:順四時、適寒暑養生就是養四季
第5頁:引言:順四時、適寒暑養生就是養四季(1) 第6頁:第一部份:立春助陽生發
第7頁:第一部份:立春助陽生發(1) 第8頁:第一部份:立春助陽生發(2)
第9頁:第一部份:雨水謹防濕邪 第10頁:第一部份:雨水謹防濕邪(1)
第11頁:第一部份:雨水謹防濕邪(2) 第12頁:第一部份:驚蟄順時養陽
第13頁:第一部份:驚蟄順時養陽(1) 第14頁:第一部份:驚蟄順時養陽(2)
第15頁:第一部份:春分要防舊疾發 第16頁:第一部份:春分要防舊疾發(1)
第17頁:第一部份:春分要防舊疾發(2) 第18頁:第一部份:清明當防高血壓
第19頁:第一部份:清明當防高血壓(1) 第20頁:第一部份:清明當防高血壓(2)
第21頁:第一部份:清明當防高血壓(3) 第22頁:第一部份:谷雨適時調情志
第23頁:第一部份:谷雨適時調情志(1) 第24頁:第一部份:谷雨適時調情志(2)
第25頁:第二部份:立夏養心正當時 第26頁:第二部份:立夏養心正當時(1)
第27頁:第二部份:立夏養心正當時(2) 第28頁:第二部份:小滿除濕正當時
第29頁:第二部份:小滿除濕正當時(1) 第30頁:第二部份:小滿除濕正當時(2)
第31頁:第二部份:芒種謹防梅雨傷 第32頁:第二部份:芒種謹防梅雨傷(1)
第33頁:第二部份:芒種謹防梅雨傷(2) 第34頁:第二部份:夏至日吃補
第35頁:第二部份:夏至日吃補(1) 第36頁:第二部份:夏至日吃補(2)
第37頁:第二部份:小暑避暑濕 第38頁:第二部份:小暑避暑濕(1)
第39頁:第二部份:小暑避暑濕(2) 第40頁:第二部份:大暑防中暑
第41頁:第二部份:大暑防中暑(1) 第42頁:第二部份:大暑防中暑(2)
第43頁:第二部份:大暑防中暑(3) 第44頁:第三部份:立秋養脾胃
第45頁:第三部份:立秋養脾胃(1) 第46頁:第三部份:立秋養脾胃(2)
第47頁:第三部份:立秋養脾胃(3) 第48頁:第三部份:處暑防溫燥
第49頁:第三部份:處暑防溫燥(1) 第50頁:第三部份:處暑防溫燥(2)
第51頁:第三部份:白露當養陰 第52頁:第三部份:白露當養陰(1)
第53頁:第三部份:白露當養陰(2) 第54頁:第三部份:秋分防燥涼
第55頁:第三部份:秋分防燥涼(1) 第56頁:第三部份:秋分防燥涼(2)
第57頁:第三部份:寒露防寒涼 第58頁:第三部份:寒露防寒涼(1)
第59頁:第三部份:寒露防寒涼(2) 第60頁:第三部份:霜降宜進補
第61頁:第三部份:霜降宜進補(1) 第62頁:第三部份:霜降宜進補(2)
第63頁:第四部份:立冬養陽補腎精 第64頁:第四部份:立冬養陽補腎精(1)
第65頁:第四部份:立冬養陽補腎精(2) 第66頁:第四部份:小雪溫腎陽
第67頁:第四部份:小雪溫腎陽(1) 第68頁:第四部份:大雪要溫補避寒
第69頁:第四部份:大雪要溫補避寒(1) 第70頁:第四部份:冬至護陽氣
第71頁:第四部份:冬至護陽氣(1) 第72頁:第四部份:冬至護陽氣(2)
第73頁:第四部份:小寒宜養腎 第74頁:第四部份:小寒宜養腎(1)
第75頁:第四部份:小寒宜養腎(2) 第76頁:第四部份:大寒潤肺除惡燥
第77頁:第四部份:大寒潤肺除惡燥(1) 第78頁:第四部份:大寒潤肺除惡燥(2)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