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黃帝內經二十四節氣養生法:人體氣象學保您全家健康 作者:王彤

黃帝內經二十四節氣養生法:人體氣象學保您全家健康 作者:王彤

第四部份:冬至護陽氣(1)

[日期:2016-05-20] 來源:網路轉載  作者:王彤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我們都知道五味中鹹入腎,於是不少人在冬天的時候猛吃鹽,其實這是不正確的。因為鹽吃多了反而不好,尤其是在冬至左 右,陽氣初生,如果這個時候吃得太鹹了,反而會損傷腎。理由也很簡單,鹹味食物多為寒性食物,最容易損傷陽氣,而人體陽氣的根本就在於腎,腎陽被傷了,那 麼體內的各個系統自然也就出現問題了。《黃帝內經》中就有“味過於鹹,大骨氣勞,短肌,心氣抑”的提示,認為吃過多太鹹的食物,很容易引起腎氣、脾氣和心 氣的受傷,因此在平時一定要注意少吃鹹的東西來養腎。
  
  雖然說在暖暖的太陽底下曬著有點讓人昏昏欲睡,但曬太陽卻是養陽氣最簡單的 方法,在古代,曬太陽被稱為“負暄”。戰國《列子.楊朱》中曾記載過這麼一個故事,宋國有個農夫經常“自曝於日”,並跟鄰居說這叫“負日之暄,人莫知之。 以獻吾君,必有重賞”。也許這種做法在那個時候被別人恥笑,但從中醫的角度來說,不失為一個養腎的好方法,像宋代文學家周密在《齊東野語.曝日》中言“晃 端仁尚得冷疾,無藥可治,唯日灸背乃愈”,認為“負暄”不僅可以養生防病,亦可以祛疾。清代醫家趙學敏也在《本草拾遺.火部》中說日光浴可“除濕止寒,辟 舒經絡。痼冷,以體曝之,則血合而病去”。當然,至於這個日光浴該怎麼做也是有一定要求的。中醫上認為,前為陰,後為陽,所以在曬太陽的時候,最好曬後 背。
  
  冬至感冒,誰之過
  
  您是否留意過,一到冬天,無論是在大街上還是在公交車上,戴口罩的人比比皆是。原因何在?其實很簡單,生怕別人的感冒傳染給自己。
  
  的確,冬天的時候,尤其是冬至過後,天氣轉冷,感冒的人可以說是前赴後繼,數不勝數,於是,不少人不是以醫院為家,就是像個藥罐子一樣天天吃藥,恨不得立即擺脫感冒的困擾。
  
  那麼,感冒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從中醫的觀點來看,冬天感冒大多為風寒感冒,乃風寒之邪侵入體內,肺氣失宣造成的。什麼意思呢?我們都知道,自來水是通過水管把水送到千家萬戶,可是當 水管中堵塞著別的東西的時候,水自然也就不可能順利從水龍頭中流出來,同樣的道理,當風寒之邪侵入體內的時候,容易阻擋了人體與外界交流的通道,導致人體 的氣體能量不能通過毛孔宣布出去,從而產生頭疼、流鼻涕、發燒、特別怕冷,甚至咳嗽的症狀了。
  
  在寒冷的冬天,我們該選擇何種“武器”來對抗風寒感冒的襲擊呢?
  
   不妨每天晚上給自己或家人熬點“神仙粥”吃,在寒冷的冬天給自己添加一件抵御風寒的外衣。做法很簡單,生姜3片,連須蔥白5段,糯米50克,食醋15毫 升。把糯米淘洗干淨之後與生姜一塊放入鍋中熬煮,煮兩開之後再放入蔥白,等粥快熟的時候,放入米醋,再熬粥一兩分鍾即可。在這裡提醒您的是,這款粥可不能 等到涼了的時候才吃,最好趁熱吃,吃完後便躺在床上蓋好被子靜臥,以免再感風寒,直至身體有汗發出。
  
  之所以叫做“神仙粥”,其實 主要是因為此食療粥品對風寒感冒有奇效,如對因為風寒感冒引起的頭疼發熱、怕冷、渾身酸痛、鼻塞流鼻涕都有很好的效果。其實,這個小方子是中國中醫研究院 著名老中醫沈仲圭的經驗方,沈老在《食物療病常識》中是這樣描述神仙粥的:“神仙粥專治風寒感冒暑濕頭痛,病四時疫氣流行等,初得病三日,服之即解。”值 得注意的是,神仙粥乃專為風寒感冒所致,像夏天的風熱感冒,則沒有太大的效果,最好不要服用。
  
  為什麼只是簡單的一些生姜、蔥白、 食醋以及糯米就對風寒感冒如此有效呢?就單單從這個方子中的生姜我們就可以窺見一斑。生姜,在神仙粥中可謂是一味主藥。中醫認為,生姜性味辛、溫,入肺、 胃、脾經,有發表散寒、溫肺止咳的功效。《紅樓夢》第五十二回中就這樣寫道:“這天寶玉已醒了,忙起身披衣。小丫頭便用小茶盤捧了一蓋碗建蓮紅棗湯來,寶 玉喝了兩口,麝月又捧過一小碟法制紫姜來,寶玉噙了一塊。”這裡的紫姜就是新收獲的生姜,因尖部發紫而得名,寶玉噙法制紫姜為的就是在冬天早上出去的時候 不受風寒。此外,蔥白也具有發表的功效。它如同一個勤勞的修水工一樣,把堵塞在身體毛孔的風寒驅逐出去。
  
  所以啊,冬天感冒時,千萬不要忘了給自己熬一鍋熱乎乎的神仙粥。
  
  在這裡教您一個暫時緩解因為風寒感冒導致鼻塞的小技巧——按摩迎香穴。
  
  迎香穴位於鼻翼外緣處。當因為感冒而感覺鼻子堵塞時,先將兩手搓熱,然後用掌心貼臉頰,自上而下又自下而上地搓面50次左右,直至面部有火熱感,然後再把兩食指指尖按住鼻子兩側的迎香穴位置,按揉64次。
  
  要知道,位於鼻子兩側的迎香穴,乃是大腸經上的穴位。中醫上說,肺與大腸相表裡,按摩大腸經,自然也就會疏通肺,讓鼻子呼吸到新鮮的空氣了。您可不要小看了這個小小的動作,不僅可以緩和鼻塞,使頭腦清醒,而且還有預防感冒的功效。
  
  我們常常說身正不怕影子斜,同樣的道理,如果我們體內的正氣足,就有足夠的能力來抵御風寒的侵襲,那麼,又何必在乎戴不戴口罩呢?
  
  除上述方法之外,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該怎麼保養才能抵御風寒感冒的偷襲呢?
  
   首先,保暖可謂是防風寒的重要一步。現在不少年輕女性特別愛漂亮,就連在冬天也還穿裙子,想追求美麗“凍”人,然而這種要風度不要溫度的做法很容易把體 內的陽氣消耗掉。我們已經知道,冬天本來是藏的季節,陽氣、氣血都在體內好好的“冬眠”,可是因為穿的少,風寒不斷地入侵,身體只好把體內的陽氣大軍 “調”出來抵御風寒,身體的正氣少了,不僅容易感冒,還容易被其他疾病纏上。因此,在冬天,一定要隨時加厚衣被。
【書籍目錄】
第1頁:編輯推薦 第2頁:肝郁兩肋痛,推搓兩肋可養護肝
第3頁:肝郁兩肋痛,推搓兩肋可養護肝(1) 第4頁:引言:順四時、適寒暑養生就是養四季
第5頁:引言:順四時、適寒暑養生就是養四季(1) 第6頁:第一部份:立春助陽生發
第7頁:第一部份:立春助陽生發(1) 第8頁:第一部份:立春助陽生發(2)
第9頁:第一部份:雨水謹防濕邪 第10頁:第一部份:雨水謹防濕邪(1)
第11頁:第一部份:雨水謹防濕邪(2) 第12頁:第一部份:驚蟄順時養陽
第13頁:第一部份:驚蟄順時養陽(1) 第14頁:第一部份:驚蟄順時養陽(2)
第15頁:第一部份:春分要防舊疾發 第16頁:第一部份:春分要防舊疾發(1)
第17頁:第一部份:春分要防舊疾發(2) 第18頁:第一部份:清明當防高血壓
第19頁:第一部份:清明當防高血壓(1) 第20頁:第一部份:清明當防高血壓(2)
第21頁:第一部份:清明當防高血壓(3) 第22頁:第一部份:谷雨適時調情志
第23頁:第一部份:谷雨適時調情志(1) 第24頁:第一部份:谷雨適時調情志(2)
第25頁:第二部份:立夏養心正當時 第26頁:第二部份:立夏養心正當時(1)
第27頁:第二部份:立夏養心正當時(2) 第28頁:第二部份:小滿除濕正當時
第29頁:第二部份:小滿除濕正當時(1) 第30頁:第二部份:小滿除濕正當時(2)
第31頁:第二部份:芒種謹防梅雨傷 第32頁:第二部份:芒種謹防梅雨傷(1)
第33頁:第二部份:芒種謹防梅雨傷(2) 第34頁:第二部份:夏至日吃補
第35頁:第二部份:夏至日吃補(1) 第36頁:第二部份:夏至日吃補(2)
第37頁:第二部份:小暑避暑濕 第38頁:第二部份:小暑避暑濕(1)
第39頁:第二部份:小暑避暑濕(2) 第40頁:第二部份:大暑防中暑
第41頁:第二部份:大暑防中暑(1) 第42頁:第二部份:大暑防中暑(2)
第43頁:第二部份:大暑防中暑(3) 第44頁:第三部份:立秋養脾胃
第45頁:第三部份:立秋養脾胃(1) 第46頁:第三部份:立秋養脾胃(2)
第47頁:第三部份:立秋養脾胃(3) 第48頁:第三部份:處暑防溫燥
第49頁:第三部份:處暑防溫燥(1) 第50頁:第三部份:處暑防溫燥(2)
第51頁:第三部份:白露當養陰 第52頁:第三部份:白露當養陰(1)
第53頁:第三部份:白露當養陰(2) 第54頁:第三部份:秋分防燥涼
第55頁:第三部份:秋分防燥涼(1) 第56頁:第三部份:秋分防燥涼(2)
第57頁:第三部份:寒露防寒涼 第58頁:第三部份:寒露防寒涼(1)
第59頁:第三部份:寒露防寒涼(2) 第60頁:第三部份:霜降宜進補
第61頁:第三部份:霜降宜進補(1) 第62頁:第三部份:霜降宜進補(2)
第63頁:第四部份:立冬養陽補腎精 第64頁:第四部份:立冬養陽補腎精(1)
第65頁:第四部份:立冬養陽補腎精(2) 第66頁:第四部份:小雪溫腎陽
第67頁:第四部份:小雪溫腎陽(1) 第68頁:第四部份:大雪要溫補避寒
第69頁:第四部份:大雪要溫補避寒(1) 第70頁:第四部份:冬至護陽氣
第71頁:第四部份:冬至護陽氣(1) 第72頁:第四部份:冬至護陽氣(2)
第73頁:第四部份:小寒宜養腎 第74頁:第四部份:小寒宜養腎(1)
第75頁:第四部份:小寒宜養腎(2) 第76頁:第四部份:大寒潤肺除惡燥
第77頁:第四部份:大寒潤肺除惡燥(1) 第78頁:第四部份:大寒潤肺除惡燥(2)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