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黃帝內經二十四節氣養生法:人體氣象學保您全家健康 作者:王彤

黃帝內經二十四節氣養生法:人體氣象學保您全家健康 作者:王彤

第三部份:寒露防寒涼(2)

[日期:2016-05-20] 來源:網路轉載  作者:王彤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重陽登高解秋郁,秋風送爽宜出游
  
  秋風蕭瑟,秋雨淒涼。的確,秋季裡紅衰翠減,百花凋零,“枯 籐,老樹,昏鴉”,容易讓人觸景生情,憂愁纏心。“寒蟬淒切……驟雨初歇”,柳永在初秋的陣雨中就感受到了一種淒苦之情;“已覺秋窗愁不盡,那堪秋雨助淒 涼”,曹雪芹《紅樓夢》中的這兩句詩,更是寫盡了秋日的淒涼和憂愁。
  
  的確,秋風、秋雨常令人頓生秋愁,有趣的是,這個“愁”字竟是“秋”和“心”相疊而成。那麼,為何秋風秋雨愁煞人呢?
  
  秋天是肺金主時令。中醫講“肺主升降”,肺的宣發與肅降功能正常,才能把二氧化碳排出去,把氧氣吸進來,把痰和廢物咳出去,幫助心髒把氣血津液散布於全身。
  
   但是,秋天萬物肅殺,人的陽氣從表皮開始往內收,汗毛孔逐漸閉合,剛開始會有一個短時的不適過程,影響到肺的功能(肺主皮毛),人容易悲傷,這就是悲 秋。在喜、怒、憂、思、悲、恐、驚等情志與內髒的關系中,悲正是肺之志。因此,悲,傷的是肺,悲的情緒易影響到肺的宣發功能。而且秋季在中秋以前雨水較 多,氣候的特點是濕重。俗話說“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棉上身”。秋風肅殺,淫雨霏霏,面對草枯葉落、花木凋零,更容易引起人們特別是老年人和在外游子 易觸景生情引起淒涼,勾起憂郁及悲愁傷感的心緒。
  
  用什麼方法可以治療悲秋的症狀呢?秋天登高,就是化解“悲秋”的辦法之一。所以 我國有重陽節登高的習俗,就像端午節吃粽子,中秋節吃月餅是一樣的,是重陽節的標志活動之一。在這個時令選擇登高不僅可以懷古、陶冶情操,而且通過登高, 人們可以借此拋開工作煩惱,通過與自然的接觸,緩解壓力,放松自己,所以在秋高氣爽、天高雲淡的季節,人們登高遠眺,高喊幾聲呼出胸中濁氣,對抑制悲傷的 情緒大有好處。這就是火克金,喜勝悲的中醫含義。這種登高活動有很好的宣肺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大家在外出登山、欣賞美景的時 候,一定要注意保暖,尤其要保護膝關節,切不可運動過量。膝關節在遇到寒冷刺激時,血管收縮,血液循環變差,往往使疼痛加重,故在天冷時應注意保暖,必要 時戴上護膝。老年人運動時,不宜做屈膝動作時間較長的運動,要盡量減少膝關節的負重。
  
  當然,心病當由心來醫,宋代醫學家陳直說:“秋時淒風慘雨,多動傷感,若顏色不樂,便須多方誘悅,使役其心神,則忘其秋思。”因此心理的調節也非常重要。
  
   在秋日裡,應少看一些感情纏綿、充滿失意情緒的小說和電視劇,同時也要少一些懷舊情緒,尤其是老年人要多想想美好的未來。唐朝詩人劉禹錫有“自古逢秋悲 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的詩,不僅給人以秋天的生氣,更喚醒人們為理想而奮斗的英雄氣概和高尚情操,如能有此樂觀豁達的 心情,何愁“秋愁”不去、憂郁不解呢?
  
  另外,簡單的穴位自療法,可幫助放松及提振精神,這些穴位平常自己按一按,就能有效抗憂郁。神門穴又稱心胸謀穴,在手腕內側大動脈處,有三條大橫紋,與橫紋垂直的中央處約2寸位置。經常按摩神門穴對降心火有很大的幫助。
  
  太沖穴在腳掌大拇指及食指中間約一寸半兩根手指處,是可以克制煩躁易怒情緒的穴位。
  
  內關穴位於手肘下方,往手腕變曲處沿著手肘方向二指腹處,介於兩條肌肉中尺,壓迫此穴位會有疼痛感。有失眠、神經痛、呼吸系統與循環系統疾病的患者可常按此穴位。
  
  以上穴道都是您可以自己按摩的穴位,如果真的很不舒服,建議您還是要尋找專業的醫生。一般來說,針灸療程一次之後就可得到明顯效果。
【書籍目錄】
第1頁:編輯推薦 第2頁:肝郁兩肋痛,推搓兩肋可養護肝
第3頁:肝郁兩肋痛,推搓兩肋可養護肝(1) 第4頁:引言:順四時、適寒暑養生就是養四季
第5頁:引言:順四時、適寒暑養生就是養四季(1) 第6頁:第一部份:立春助陽生發
第7頁:第一部份:立春助陽生發(1) 第8頁:第一部份:立春助陽生發(2)
第9頁:第一部份:雨水謹防濕邪 第10頁:第一部份:雨水謹防濕邪(1)
第11頁:第一部份:雨水謹防濕邪(2) 第12頁:第一部份:驚蟄順時養陽
第13頁:第一部份:驚蟄順時養陽(1) 第14頁:第一部份:驚蟄順時養陽(2)
第15頁:第一部份:春分要防舊疾發 第16頁:第一部份:春分要防舊疾發(1)
第17頁:第一部份:春分要防舊疾發(2) 第18頁:第一部份:清明當防高血壓
第19頁:第一部份:清明當防高血壓(1) 第20頁:第一部份:清明當防高血壓(2)
第21頁:第一部份:清明當防高血壓(3) 第22頁:第一部份:谷雨適時調情志
第23頁:第一部份:谷雨適時調情志(1) 第24頁:第一部份:谷雨適時調情志(2)
第25頁:第二部份:立夏養心正當時 第26頁:第二部份:立夏養心正當時(1)
第27頁:第二部份:立夏養心正當時(2) 第28頁:第二部份:小滿除濕正當時
第29頁:第二部份:小滿除濕正當時(1) 第30頁:第二部份:小滿除濕正當時(2)
第31頁:第二部份:芒種謹防梅雨傷 第32頁:第二部份:芒種謹防梅雨傷(1)
第33頁:第二部份:芒種謹防梅雨傷(2) 第34頁:第二部份:夏至日吃補
第35頁:第二部份:夏至日吃補(1) 第36頁:第二部份:夏至日吃補(2)
第37頁:第二部份:小暑避暑濕 第38頁:第二部份:小暑避暑濕(1)
第39頁:第二部份:小暑避暑濕(2) 第40頁:第二部份:大暑防中暑
第41頁:第二部份:大暑防中暑(1) 第42頁:第二部份:大暑防中暑(2)
第43頁:第二部份:大暑防中暑(3) 第44頁:第三部份:立秋養脾胃
第45頁:第三部份:立秋養脾胃(1) 第46頁:第三部份:立秋養脾胃(2)
第47頁:第三部份:立秋養脾胃(3) 第48頁:第三部份:處暑防溫燥
第49頁:第三部份:處暑防溫燥(1) 第50頁:第三部份:處暑防溫燥(2)
第51頁:第三部份:白露當養陰 第52頁:第三部份:白露當養陰(1)
第53頁:第三部份:白露當養陰(2) 第54頁:第三部份:秋分防燥涼
第55頁:第三部份:秋分防燥涼(1) 第56頁:第三部份:秋分防燥涼(2)
第57頁:第三部份:寒露防寒涼 第58頁:第三部份:寒露防寒涼(1)
第59頁:第三部份:寒露防寒涼(2) 第60頁:第三部份:霜降宜進補
第61頁:第三部份:霜降宜進補(1) 第62頁:第三部份:霜降宜進補(2)
第63頁:第四部份:立冬養陽補腎精 第64頁:第四部份:立冬養陽補腎精(1)
第65頁:第四部份:立冬養陽補腎精(2) 第66頁:第四部份:小雪溫腎陽
第67頁:第四部份:小雪溫腎陽(1) 第68頁:第四部份:大雪要溫補避寒
第69頁:第四部份:大雪要溫補避寒(1) 第70頁:第四部份:冬至護陽氣
第71頁:第四部份:冬至護陽氣(1) 第72頁:第四部份:冬至護陽氣(2)
第73頁:第四部份:小寒宜養腎 第74頁:第四部份:小寒宜養腎(1)
第75頁:第四部份:小寒宜養腎(2) 第76頁:第四部份:大寒潤肺除惡燥
第77頁:第四部份:大寒潤肺除惡燥(1) 第78頁:第四部份:大寒潤肺除惡燥(2)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