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黃帝內經二十四節氣養生法:人體氣象學保您全家健康 作者:王彤

黃帝內經二十四節氣養生法:人體氣象學保您全家健康 作者:王彤

第三部份:秋分防燥涼(1)

[日期:2016-05-20] 來源:網路轉載  作者:王彤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白蘿卜雖好,但吃時也要有些注意。由於白蘿卜味辛甘,所以脾胃虛寒、進食不化或體質虛弱者宜少食;白蘿卜破氣,服人參、生熟地、何首烏等補藥後不要食用,否則會影響藥效。此外,由於食用生白蘿卜產氣較多,對潰瘍病也不利,所以有此類疾病的患者要少吃白蘿卜。
  
  除了白蘿卜外,菠菜和山藥在防治“涼燥”上,同樣具有卓著的功效。以上這些食物,均可在寒露之後多多進食,以遠離寒燥的侵擾。
  
  燥咳來襲,如何讓它客客氣氣走開
  
  秋冬交替之時,天氣干燥讓許多人嗓子不舒服,咳嗽隨之而至,有的人甚至出現了發炎症狀。因此秋分時節,不管是在公車上、電梯裡、辦公室內,還是電話的另一端,都能聽到接連不斷的咳嗽聲,中醫將這種咳嗽稱為燥咳。
  
  如同秋燥分為溫燥和涼燥一樣。秋天的燥咳,也有溫燥與涼燥之分。一般以秋分為界線,秋分以前有暑熱的余氣,所以以溫燥最為常見;而中秋之後,寒涼漸重,多出現涼燥。
  
   怎麼樣區分這兩類咳嗽呢?其方法主要是觀察舌苔。如果舌苔是白的,就如同冬天下的雪一樣,說明身體內寒重,咳嗽的痰也較稀、白黏,並兼有鼻塞流涕,這時 應吃一些溫熱、化痰止咳的食物。如果舌苔發黃,舌質紅,說明內熱較大,咳嗽的痰是黃稠,不易咳,並有咽痛,這時應吃一些清肺、化痰止咳作用的食物。內傷咳 嗽多為久咳、反復發作的咳嗽,這時應注意吃一些調理脾胃、補腎、補肺氣的食物。只要是晚上加重的咳嗽,或是白天不咳只是晚上咳嗽,多數是寒咳和虛咳,同樣 需吃祛寒、補血、補腎的食物。
  
  如果是寒燥引起的咳嗽,可用蒸大蒜水進行治療。具體方法是:取大蒜7~10瓣(小兒用3~5瓣), 拍碎,放入碗中,加入半碗水,放入一粒冰糖,在碗上加上蓋子,放入鍋中去蒸,大火燒開後改小火蒸15分鍾即可。當碗裡的蒜水不燙了,較溫時喝下,大蒜可以 不吃,一天2~3次,一次小半碗即可。
  
  盡管大蒜一直是人們用於治療疾病和保持健康的藥物之一,但大多數人都只知道大蒜可殺菌,能 治療痢疾、腸炎一類的腸道疾病。而實際上,大蒜性溫,入脾胃、肺經,在治療寒性咳嗽、腎虛咳嗽效果同樣非常好,而且方便簡單。如果患了因寒燥而引起的咳 嗽,只要以喝大蒜水為主,並配合調理脾胃、補腎、補肺的溫熱食物一同食用,很快就能控制症狀。
  
  有不少人不吃大蒜,是因為害怕吃了以後嘴裡的氣味會比較重,影響和他人的交流。其實,在吃完大蒜後喝一杯咖啡、牛奶或綠茶,都可以起到消除口氣的作用。還可以嚼一些綠茶葉,效果更好。平時准備些口香糖,也可以在吃完大蒜後派上用場。
  
  如果是溫燥引起的咳嗽,可將梨1個洗淨,靠柄部橫斷切開,挖去中間的核後放入冰糖2~3粒、敲碎成末的川貝10粒(小兒5~6粒),然後把梨上部拼對好,也可用牙簽插緊放入碗中,上鍋蒸30分鍾左右即可。成人一次吃完,小兒分兩次吃,有潤肺、止咳、化痰的作用。
  
   另外,也可按摩太淵穴進行治療。太淵穴的位置很容易找,它位於掌後內側橫紋頭動脈中,就是中醫平常切脈時寸脈所在的地方。因為太淵是手太陰肺經的原穴, 是肺髒元氣留止之處,它不但可以調整肺氣的升降功能,同時可以疏暢三焦氣機。按摩刺激太淵,可以防治肺系統的眾多病症,如咳嗽、胸悶逆氣、嘔吐、眼睛紅 腫、氣喘、咯血、多痰等。因此,無論是寒燥引起的咳嗽還是溫燥引起的咳嗽,都可按摩太淵穴進行治療。
  
  太淵穴的保健方法是按摩和外貼穴位膏。很多朋友沒有穴位膏,可用黃芪和人參一起打成細末,貼在穴位上,外面用醫用膠布和紗布固定,也有十分好的效果。上面兩種外敷穴位法,選一樣做就行了。
  
  太淵穴的作用很多,平時把它作為保健穴經常按揉或外敷,效果會很好。
  
  皮膚干燥瘙癢,從護肺開始
  
   許多人一到秋冬季節就感到皮膚瘙癢,一直癢到第二年的四五月份,待天氣轉暖後才逐漸恢復正常。讓西醫來治療,大多數都是從皮膚入手。像護膚霜、綿羊油等 油脂性的東西,可以幫助滋潤皮膚,不過有些成分可能會造成毛細孔阻塞,反而使皮膚不能呼吸。因此,這種治療方法是治標不治本的。
  
  《黃帝內經》中說:“肺主宣發肅降,肺是水上之源,肺開竅於鼻,肺主皮毛,諸氣憤郁,皆屬於肺,在志為憂悲,在液為涕,在體合皮毛,在竅為鼻。”從“肺主皮毛”、“在體合皮毛”來看,治皮膚病當從肺治。
  
   我們知道,肺在《黃帝內經》中被稱為相傅之官,也就是宰相的意思,它的主要功能是疏布血液的,換言之,肺相當於一個公司裡的總經理,它來調配一個公司的 資源先給誰後給誰。按照重要性和緊迫性的原則,一定要先給大腦和內髒,其次再給四肢,因此,最先失去血液營養的一定是在肢體的末端。有了這個思想的指導, 我們就很好理解皮膚為什麼干燥了。
【書籍目錄】
第1頁:編輯推薦 第2頁:肝郁兩肋痛,推搓兩肋可養護肝
第3頁:肝郁兩肋痛,推搓兩肋可養護肝(1) 第4頁:引言:順四時、適寒暑養生就是養四季
第5頁:引言:順四時、適寒暑養生就是養四季(1) 第6頁:第一部份:立春助陽生發
第7頁:第一部份:立春助陽生發(1) 第8頁:第一部份:立春助陽生發(2)
第9頁:第一部份:雨水謹防濕邪 第10頁:第一部份:雨水謹防濕邪(1)
第11頁:第一部份:雨水謹防濕邪(2) 第12頁:第一部份:驚蟄順時養陽
第13頁:第一部份:驚蟄順時養陽(1) 第14頁:第一部份:驚蟄順時養陽(2)
第15頁:第一部份:春分要防舊疾發 第16頁:第一部份:春分要防舊疾發(1)
第17頁:第一部份:春分要防舊疾發(2) 第18頁:第一部份:清明當防高血壓
第19頁:第一部份:清明當防高血壓(1) 第20頁:第一部份:清明當防高血壓(2)
第21頁:第一部份:清明當防高血壓(3) 第22頁:第一部份:谷雨適時調情志
第23頁:第一部份:谷雨適時調情志(1) 第24頁:第一部份:谷雨適時調情志(2)
第25頁:第二部份:立夏養心正當時 第26頁:第二部份:立夏養心正當時(1)
第27頁:第二部份:立夏養心正當時(2) 第28頁:第二部份:小滿除濕正當時
第29頁:第二部份:小滿除濕正當時(1) 第30頁:第二部份:小滿除濕正當時(2)
第31頁:第二部份:芒種謹防梅雨傷 第32頁:第二部份:芒種謹防梅雨傷(1)
第33頁:第二部份:芒種謹防梅雨傷(2) 第34頁:第二部份:夏至日吃補
第35頁:第二部份:夏至日吃補(1) 第36頁:第二部份:夏至日吃補(2)
第37頁:第二部份:小暑避暑濕 第38頁:第二部份:小暑避暑濕(1)
第39頁:第二部份:小暑避暑濕(2) 第40頁:第二部份:大暑防中暑
第41頁:第二部份:大暑防中暑(1) 第42頁:第二部份:大暑防中暑(2)
第43頁:第二部份:大暑防中暑(3) 第44頁:第三部份:立秋養脾胃
第45頁:第三部份:立秋養脾胃(1) 第46頁:第三部份:立秋養脾胃(2)
第47頁:第三部份:立秋養脾胃(3) 第48頁:第三部份:處暑防溫燥
第49頁:第三部份:處暑防溫燥(1) 第50頁:第三部份:處暑防溫燥(2)
第51頁:第三部份:白露當養陰 第52頁:第三部份:白露當養陰(1)
第53頁:第三部份:白露當養陰(2) 第54頁:第三部份:秋分防燥涼
第55頁:第三部份:秋分防燥涼(1) 第56頁:第三部份:秋分防燥涼(2)
第57頁:第三部份:寒露防寒涼 第58頁:第三部份:寒露防寒涼(1)
第59頁:第三部份:寒露防寒涼(2) 第60頁:第三部份:霜降宜進補
第61頁:第三部份:霜降宜進補(1) 第62頁:第三部份:霜降宜進補(2)
第63頁:第四部份:立冬養陽補腎精 第64頁:第四部份:立冬養陽補腎精(1)
第65頁:第四部份:立冬養陽補腎精(2) 第66頁:第四部份:小雪溫腎陽
第67頁:第四部份:小雪溫腎陽(1) 第68頁:第四部份:大雪要溫補避寒
第69頁:第四部份:大雪要溫補避寒(1) 第70頁:第四部份:冬至護陽氣
第71頁:第四部份:冬至護陽氣(1) 第72頁:第四部份:冬至護陽氣(2)
第73頁:第四部份:小寒宜養腎 第74頁:第四部份:小寒宜養腎(1)
第75頁:第四部份:小寒宜養腎(2) 第76頁:第四部份:大寒潤肺除惡燥
第77頁:第四部份:大寒潤肺除惡燥(1) 第78頁:第四部份:大寒潤肺除惡燥(2)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