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黃帝內經二十四節氣養生法:人體氣象學保您全家健康 作者:王彤

黃帝內經二十四節氣養生法:人體氣象學保您全家健康 作者:王彤

第三部份:立秋養脾胃(2)

[日期:2016-05-20] 來源:網路轉載  作者:王彤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中醫認為,即便在古代,以肉貼膘的方式來進補也是不可取的。因為中醫稱夏秋交界之際為長夏,這段時間裡,暑濕邪氣最為 嚴重。而脾具有喜燥惡濕的習性,長夏時節的暑濕邪氣很容易令其受傷。再者,人體經過了一個炎暑夏日,濕熱積存於體內,此時是脾胃最虛弱的時候。但此時如果 大量進食補品,特別是過於滋補的養陰之品,會進一步加重脾胃負擔,導致消化功能紊亂。加上現代人營養過剩者居多,再貼膘,就更不利於身體的健康了。
  
  另外入秋後氣候開始干燥,人們常常會出現口干、唇干、鼻干、咽干、大便干結、皮膚干燥等現象,這些中醫稱之為“秋燥”。此時若不加節制地吃一些熱性食物,如羊肉和狗肉等,無異於火上澆油。
  
   因此立秋之時是不宜進食羊肉和狗肉等大熱食物的,而應根據中醫四季五補的原則來進行滋補(春要升補、夏要清補、長夏要淡補、秋要平補、冬要溫補)。由於 立秋之際屬於四時中的長夏,因此應以淡補為主。那麼,什麼是淡補呢?所謂“淡補”,主要是指補而不膩,具體而言就是適當食用一些具有健脾、清熱、利濕的食 物或藥物。這樣一方面可以使體內的濕熱之邪從小便排出,以消除夏日酷暑的“後遺症”;另一方面能調理脾胃功能,為中、晚秋乃至冬季進補奠定基礎。除了鴨肉 外,兔肉、甲魚、海參等涼性食物都非常適宜在立秋之後食用,以達到滋陰養肺、潤燥止干、清心安神的效果。
  
  其實,與肉食相比,葉類、花菜和部分瓜果蔬菜的淡補功效更為突出。因此選擇一些這些清淡食物適當多吃,遠遠勝過補藥的作用。如茄子、鮮藕、綠豆芽、絲瓜、黃瓜、冬瓜、西瓜、苦瓜等清淡食物都具有清暑化濕的功效。在這些食物當中,蓮藕可說是比較理想的一種。
  
   相傳明孝宗下江南時,因為貪吃河蟹,導致腹瀉不止,接連服了幾服中藥,病情雖有好轉,但卻除不了根。幾日後又見便中帶血,這時湖北巡撫推薦一位民間大夫 為皇帝看病。詢問病情後,他叫人采來鮮藕,搗爛,與酒共熱,讓孝宗服用。不久,孝宗的病就痊愈了。這樣一來,“新采嫩藕勝太醫”的故事就在全國各地流傳開 來。
  
  而實際上,藕入藥治病,功效的確十分顯著。早在《神農本草經》中就有記載:藕“主補中養神,益氣力,除百病,久服輕身耐 老。”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稱頌蓮藕道:“蓮之於淤泥,而不為泥染;居於水中,而不為水。根、莖、花、實,凡品難同。清淨濟用,鮮美兼得……醫家取為令 食,百病可卻。蓋蓮之味甘氣溫而性嗇,稟清芳之氣,得稼穡之味,乃脾之果也。”一代名醫能將蓮藕如此惟妙惟肖地大加稱贊,可見蓮藕的益脾健身之功定有獨特 之處。
  
  那麼,怎樣食用蓮藕呢?其實蓮藕的吃法很多,且有許多講究。
  
  蓮藕頂端一節稱為荷花頭,其肉質脆嫩,甜味濃郁,最適宜鮮食。第二節則較粗壯而稍老,第三節又比第二節更老些,所以這兩節是燉制“捂熟藕”的理想原料。蓮藕從第四節開始的各節,因莖徑逐漸細小,肉薄質老,所以只適合做菜。
  
  當然,生吃蓮藕和熟吃蓮藕的功效是不一樣的。生藕能清熱生津止渴,對防治秋燥非常有效;而熟藕能健脾開胃益血。
  
   關於蓮藕的生吃,我在這裡教大家一個秘方:先將蓮藕洗刷干淨,放在開水中燙幾分鍾後取出。然後把它切成薄片,放入果汁機中加冷開水打汁、過濾去渣。最後 加上少量冰糖,或者用杏仁霜調服。這樣調制出的蓮藕汁,風味、口感都相當不錯,還可以起到潤燥的效果,對咯血、尿血等患者也能起輔助治療作用。
  
  蓮藕涼拌的處理程序和前面也是一樣的,但切片後需加白醋少許,再加姜絲、冰糖,藕粉遇醋凝聚,這樣咬起來就非常清脆,味道酸中帶甜,是非常好的下酒菜餚。
  
  下面我們再來說熟食。煮熟以後的蓮藕,性由涼變溫,失去了消瘀清熱的性能,但卻變為對脾胃有益的食物,能健脾補胃、養陰潤燥,有養胃滋陰、益血、止瀉的功效。
  
  最常見的家常菜類,是藕孔塞了糯米。其方法是:在藕孔中塞入糯米,煨酥後切片再佐以白糖便可食,這實是新秋的應時佳點,且還具有補心脾、治陰虛、去內熱的功效。
  
  除此之外,蓮藕排骨湯老少皆宜。熟的蓮藕粉還可以治療手腳凍傷金瘡和骨折。
  
  另外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藕可以生吃,但蓮子是不能生吃的。因為蓮子性澀滯,生吃可影響脾胃的正常功能。《本草綱目拾遺》說“生則脹人腹”,所以秋季是不能生吃蓮子的。
  
  除此之外,中醫養生提倡立秋開始每天早晨吃粥。粥是最利於健脾的食物,可以幫助脾胃滋陰,平衡健旺的陽氣。由此可見,“貼秋膘”並不等於秋季進補,掌握了秋季飲食保健的方法,您也可以科學進補。
  
  立秋遭遇“秋老虎”,體弱須防中“陰暑”
  
   初秋踏來,天氣雖有了涼意,但由於還有一個伏天——末伏還沒有過去,所以形成了一種立秋時節獨特的氣候現象——白天天氣炎熱,而早晚兩頭卻比較涼爽。 “早晨立了秋,晚上涼嗖嗖”,“立秋一日,水冷三分”都是這種氣候特征的寫照。在這種忽冷忽熱的時節,有一種疾病非常常見,也就是下面我們要給大家講到的 中暑。為何會出現這種中暑頻發的現象呢?想要弄清楚原因,還得從中暑原理說起。
【書籍目錄】
第1頁:編輯推薦 第2頁:肝郁兩肋痛,推搓兩肋可養護肝
第3頁:肝郁兩肋痛,推搓兩肋可養護肝(1) 第4頁:引言:順四時、適寒暑養生就是養四季
第5頁:引言:順四時、適寒暑養生就是養四季(1) 第6頁:第一部份:立春助陽生發
第7頁:第一部份:立春助陽生發(1) 第8頁:第一部份:立春助陽生發(2)
第9頁:第一部份:雨水謹防濕邪 第10頁:第一部份:雨水謹防濕邪(1)
第11頁:第一部份:雨水謹防濕邪(2) 第12頁:第一部份:驚蟄順時養陽
第13頁:第一部份:驚蟄順時養陽(1) 第14頁:第一部份:驚蟄順時養陽(2)
第15頁:第一部份:春分要防舊疾發 第16頁:第一部份:春分要防舊疾發(1)
第17頁:第一部份:春分要防舊疾發(2) 第18頁:第一部份:清明當防高血壓
第19頁:第一部份:清明當防高血壓(1) 第20頁:第一部份:清明當防高血壓(2)
第21頁:第一部份:清明當防高血壓(3) 第22頁:第一部份:谷雨適時調情志
第23頁:第一部份:谷雨適時調情志(1) 第24頁:第一部份:谷雨適時調情志(2)
第25頁:第二部份:立夏養心正當時 第26頁:第二部份:立夏養心正當時(1)
第27頁:第二部份:立夏養心正當時(2) 第28頁:第二部份:小滿除濕正當時
第29頁:第二部份:小滿除濕正當時(1) 第30頁:第二部份:小滿除濕正當時(2)
第31頁:第二部份:芒種謹防梅雨傷 第32頁:第二部份:芒種謹防梅雨傷(1)
第33頁:第二部份:芒種謹防梅雨傷(2) 第34頁:第二部份:夏至日吃補
第35頁:第二部份:夏至日吃補(1) 第36頁:第二部份:夏至日吃補(2)
第37頁:第二部份:小暑避暑濕 第38頁:第二部份:小暑避暑濕(1)
第39頁:第二部份:小暑避暑濕(2) 第40頁:第二部份:大暑防中暑
第41頁:第二部份:大暑防中暑(1) 第42頁:第二部份:大暑防中暑(2)
第43頁:第二部份:大暑防中暑(3) 第44頁:第三部份:立秋養脾胃
第45頁:第三部份:立秋養脾胃(1) 第46頁:第三部份:立秋養脾胃(2)
第47頁:第三部份:立秋養脾胃(3) 第48頁:第三部份:處暑防溫燥
第49頁:第三部份:處暑防溫燥(1) 第50頁:第三部份:處暑防溫燥(2)
第51頁:第三部份:白露當養陰 第52頁:第三部份:白露當養陰(1)
第53頁:第三部份:白露當養陰(2) 第54頁:第三部份:秋分防燥涼
第55頁:第三部份:秋分防燥涼(1) 第56頁:第三部份:秋分防燥涼(2)
第57頁:第三部份:寒露防寒涼 第58頁:第三部份:寒露防寒涼(1)
第59頁:第三部份:寒露防寒涼(2) 第60頁:第三部份:霜降宜進補
第61頁:第三部份:霜降宜進補(1) 第62頁:第三部份:霜降宜進補(2)
第63頁:第四部份:立冬養陽補腎精 第64頁:第四部份:立冬養陽補腎精(1)
第65頁:第四部份:立冬養陽補腎精(2) 第66頁:第四部份:小雪溫腎陽
第67頁:第四部份:小雪溫腎陽(1) 第68頁:第四部份:大雪要溫補避寒
第69頁:第四部份:大雪要溫補避寒(1) 第70頁:第四部份:冬至護陽氣
第71頁:第四部份:冬至護陽氣(1) 第72頁:第四部份:冬至護陽氣(2)
第73頁:第四部份:小寒宜養腎 第74頁:第四部份:小寒宜養腎(1)
第75頁:第四部份:小寒宜養腎(2) 第76頁:第四部份:大寒潤肺除惡燥
第77頁:第四部份:大寒潤肺除惡燥(1) 第78頁:第四部份:大寒潤肺除惡燥(2)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