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黃帝內經二十四節氣養生法:人體氣象學保您全家健康 作者:王彤

黃帝內經二十四節氣養生法:人體氣象學保您全家健康 作者:王彤

第三部份:立秋養脾胃(1)

[日期:2016-05-20] 來源:網路轉載  作者:王彤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而在我國民間,立秋也有吃香薷湯的習俗。清朝時候,每到立秋時節,人們都要煮上一大壺香薷飲,待冷卻後,家中每個人都 喝上一杯,這樣,就可以保證全家不受暑氣困擾而產生各種疾病了。而實際上,這種習俗可以追溯到宋代以前,如果您仔細觀察過《清明上河圖》,您就會發現,其 中有一些畫面正是售賣冷飲的攤子。如在整幅畫臨近尾聲的地方,在一塊標示“久住王員外家”牌子的旁邊,撐開著兩把遮陽傘,其中一把傘沿下面掛著“香飲子” 招牌。這足可見香薷飲在古代的影響力了。
  
  香薷飲不僅是立秋的節日飲品,還是足以與濕熱之氣相抗衡的好湯飲。除用於治療因為乘涼飲所引起的怕冷發熱無汗及嘔吐腹瀉等症之外,也可作為立秋的防暑飲品加以飲用。
  
  香薷飲由厚樸、扁豆和香薷三味藥組成。厚樸有下氣、燥溫、消脹之功,扁豆為滋養藥,常有健脾化溫、清熱解毒的功效。由這三味藥配成香薷湯,是一張最佳的夏月衛陽要方。
  
  香薷飲做法非常簡單,去中藥鋪子抓上50克或25克的香薷、白扁豆和厚樸。然後香薷10克,白扁豆5克,厚樸5克放在鍋裡,加入大半鍋水,滾開後轉小火煎煮15分鍾,關火,等待冷卻後,調入蜂蜜即可。
  
  如果在立秋之後,天氣依然濕熱的話,可為自己、家人和朋友,送一杯香薷飲,讓古老的滋味化解的“秋老虎”之苦。
  
  二是多吃一些健脾和胃的食物,以促進脾胃功能恢復。這裡,給大家推薦一種非常著名的健脾藥食——茯苓。
  
  說起茯苓,人們首先想到的是北京特產茯苓餅那香甜的味道,其次還會想起茯苓酸奶、茯苓酒。茯苓既是食物,又是藥物,很受國人的歡迎。《神農本草經》等就把茯苓列為上品,稱其“久服安魂養神,不饑延年”。魏晉時期,達官貴人們就常用茯苓與白蜜同服來養生。
  
  聞名中國宋代文壇的“三蘇”之一——蘇轍,據說少年多病,脾胃常常不適,中年後通過食用茯苓,讓身體有了很大的改善。所以,過了立秋之後,不妨用茯苓煮粥食用,既能增加胃口,還可幫助消化。
  
   其具體做法是,先准備白茯苓粉15克,粳米100克,味精、食鹽、胡椒粉各適量。將粳米淘洗干淨,加茯苓粉,放鋁鍋內加水適量,置火上,先用大火燒開, 後移小火上,煎熬至米爛,再放入味精、食鹽、胡椒粉即成。由於茯苓為利水滲濕之品,陰虛火旺、口干咽燥者和患有老年腎虛,小便過多、尿頻遺尿者均不宜食 用。
  
  除了茯苓外,芡實、山藥、豇豆、小米等都具有健脾益胃的功效,也可多吃。
  
  三是忌食生冷食物。《法天生意》說“立秋後十日,瓜宜少食”,因為盡管立秋後天氣尚熱,但就太陽能量來說,陽氣已經開始收斂,陰氣已慢慢增加了,這個時候吃太多陰寒食物,容易損傷脾陽,所以應避免進食西瓜、香瓜等寒涼瓜果。
  
  我國民間素有“啃秋”的習俗,即在立秋之日啃吃西瓜。關於這個習俗,很多人解釋成西瓜可消除暑日積結的瘀氣。實際上立秋之後就不應再吃西瓜等涼性瓜果了,否則將影響到我們的腸胃功能。
  
   除了以上三點,最後也不要忘了穴位的養生作用。立秋期間按摩豐隆、足三裡、脾俞等穴位,也可讓脾胃變得強壯起來。為什麼要選擇這三個穴位呢?這是因為: 豐隆穴是化濕的要穴;脾俞可以健脾和胃,讓人胃口大開;而足三裡能補中益氣、通經活絡,以上三穴各按100次,也不失為一種腸胃“避暑”的好辦法。
  
  總之,立秋到白露這段時間的養生原則,應以養護脾胃為主。無論飲食上還是在起居上,我們都要先掂量好自己的腸胃再說,以免讓自己的脾胃無辜“遭罪”。
  
  立秋胃口開,食補要講究
  
  經歷了炎炎一夏的“煎熬”,這時人們也該“胃口大開”了,所以才有了“貼秋膘”一說。
  
   說起貼秋膘,可說是一種古老的習俗了。從唐宋時起,便有取7~14粒小赤豆,以井水吞服的方法來“貼秋膘”,據說可以秋季防痢疾。而清朝之後,民間流行 在立秋這天以懸秤稱人,將體重與立夏時對比來檢驗肥瘦,體重減輕叫“苦夏”,則需要用“貼秋膘”的辦法來彌補虧掉的體重。
  
  關於這 個風俗的起源,有兩種說法。其一說,魏國司馬昭發兵平定蜀漢,阿斗投降,被安置在魏國都城洛陽居住。司馬昭唯恐原屬漢地的臣民不服,就善待阿斗,封他為安 樂公。阿斗受封那天,正是立夏,司馬昭當著一群隨阿斗來洛陽的蜀漢降臣之面給阿斗稱了體重,誇口不會虧待阿斗,要讓阿斗生活優裕,增加體重。司馬昭還宣布 以後每年的立夏日都要稱阿斗一次,並布告其體重於天下,以供世人監督。後來此事傳開,民間仿效,就形成了習俗。其二說,孟獲受諸葛亮七擒七縱大恩,總想報 答,諸葛亮就把後主托付給他,要他好好保護。西蜀滅亡後,劉禪被送到洛陽,孟獲追到洛陽,要司馬昭善待後主,並且稱了後主體重,說以後每年來一次,如果後 主體重減輕,他就發兵問罪。這一天正好是立夏。發展到後來,逐漸演變成立夏稱一次,立秋後再稱一次的傳統。
  
  而實際上,稱人與貼秋 膘的習俗是否與劉禪有關我們不得而知,但卻與老百姓的健康卻是密切相關的,是老百姓關注健康的一種表現。只不過當時的人們只以胖瘦判定是否應進補,而進補 的方法也不過是吃肉罷了。因此這種“貼秋膘”的方法對於現代人而言,是否科學是有待商榷的。如果不管自己的身體情況,把許多補藥補品,如人參、鹿茸、雞 肉、豬肉等集中,突擊食用,浪費的不僅僅是財力物力,甚至可能有損自己的身體。
【書籍目錄】
第1頁:編輯推薦 第2頁:肝郁兩肋痛,推搓兩肋可養護肝
第3頁:肝郁兩肋痛,推搓兩肋可養護肝(1) 第4頁:引言:順四時、適寒暑養生就是養四季
第5頁:引言:順四時、適寒暑養生就是養四季(1) 第6頁:第一部份:立春助陽生發
第7頁:第一部份:立春助陽生發(1) 第8頁:第一部份:立春助陽生發(2)
第9頁:第一部份:雨水謹防濕邪 第10頁:第一部份:雨水謹防濕邪(1)
第11頁:第一部份:雨水謹防濕邪(2) 第12頁:第一部份:驚蟄順時養陽
第13頁:第一部份:驚蟄順時養陽(1) 第14頁:第一部份:驚蟄順時養陽(2)
第15頁:第一部份:春分要防舊疾發 第16頁:第一部份:春分要防舊疾發(1)
第17頁:第一部份:春分要防舊疾發(2) 第18頁:第一部份:清明當防高血壓
第19頁:第一部份:清明當防高血壓(1) 第20頁:第一部份:清明當防高血壓(2)
第21頁:第一部份:清明當防高血壓(3) 第22頁:第一部份:谷雨適時調情志
第23頁:第一部份:谷雨適時調情志(1) 第24頁:第一部份:谷雨適時調情志(2)
第25頁:第二部份:立夏養心正當時 第26頁:第二部份:立夏養心正當時(1)
第27頁:第二部份:立夏養心正當時(2) 第28頁:第二部份:小滿除濕正當時
第29頁:第二部份:小滿除濕正當時(1) 第30頁:第二部份:小滿除濕正當時(2)
第31頁:第二部份:芒種謹防梅雨傷 第32頁:第二部份:芒種謹防梅雨傷(1)
第33頁:第二部份:芒種謹防梅雨傷(2) 第34頁:第二部份:夏至日吃補
第35頁:第二部份:夏至日吃補(1) 第36頁:第二部份:夏至日吃補(2)
第37頁:第二部份:小暑避暑濕 第38頁:第二部份:小暑避暑濕(1)
第39頁:第二部份:小暑避暑濕(2) 第40頁:第二部份:大暑防中暑
第41頁:第二部份:大暑防中暑(1) 第42頁:第二部份:大暑防中暑(2)
第43頁:第二部份:大暑防中暑(3) 第44頁:第三部份:立秋養脾胃
第45頁:第三部份:立秋養脾胃(1) 第46頁:第三部份:立秋養脾胃(2)
第47頁:第三部份:立秋養脾胃(3) 第48頁:第三部份:處暑防溫燥
第49頁:第三部份:處暑防溫燥(1) 第50頁:第三部份:處暑防溫燥(2)
第51頁:第三部份:白露當養陰 第52頁:第三部份:白露當養陰(1)
第53頁:第三部份:白露當養陰(2) 第54頁:第三部份:秋分防燥涼
第55頁:第三部份:秋分防燥涼(1) 第56頁:第三部份:秋分防燥涼(2)
第57頁:第三部份:寒露防寒涼 第58頁:第三部份:寒露防寒涼(1)
第59頁:第三部份:寒露防寒涼(2) 第60頁:第三部份:霜降宜進補
第61頁:第三部份:霜降宜進補(1) 第62頁:第三部份:霜降宜進補(2)
第63頁:第四部份:立冬養陽補腎精 第64頁:第四部份:立冬養陽補腎精(1)
第65頁:第四部份:立冬養陽補腎精(2) 第66頁:第四部份:小雪溫腎陽
第67頁:第四部份:小雪溫腎陽(1) 第68頁:第四部份:大雪要溫補避寒
第69頁:第四部份:大雪要溫補避寒(1) 第70頁:第四部份:冬至護陽氣
第71頁:第四部份:冬至護陽氣(1) 第72頁:第四部份:冬至護陽氣(2)
第73頁:第四部份:小寒宜養腎 第74頁:第四部份:小寒宜養腎(1)
第75頁:第四部份:小寒宜養腎(2) 第76頁:第四部份:大寒潤肺除惡燥
第77頁:第四部份:大寒潤肺除惡燥(1) 第78頁:第四部份:大寒潤肺除惡燥(2)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