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黃帝內經二十四節氣養生法:人體氣象學保您全家健康 作者:王彤

黃帝內經二十四節氣養生法:人體氣象學保您全家健康 作者:王彤

第二部份:大暑防中暑(3)

[日期:2016-05-20] 來源:網路轉載  作者:王彤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關元穴也叫丹田穴,在我們的肚臍下面3寸的地方。《扁鵲心書》中有“每夏秋之交,即灼關元千壯,久久不畏寒暑。人至三 十,可三年一灸臍下三百壯;五十,可二年一灸臍下三百壯;六十,可一年一灸臍下三百壯,令人長生不老。”的記載。《聖惠方》也曰:“引岐伯雲,但是積冷虛 乏病,皆宜灸之。”
  
  艾炙關元穴的方法很簡單。把艾條的一端點燃後,對准關元穴熏烤。注意艾條一定要距離皮膚有一定的距離,大約在2~3厘米為宜。艾炙的時候以局部有溫熱感而不灼痛為宜,每次灸15~30分鍾,灸致局部皮膚產生紅暈為度,隔日灸1次,每月連續灸10次。
  
  如果不方便艾炙,那麼每天按摩也可以,注意按摩時不可以過度用力,只要局部有酸脹感即可。除此之外,足三裡、神闋、氣海都是冬病夏治的常用穴位。
  
  足三裡穴的艾灸方法是每次用艾灸條一支,點燃對准穴位,左右兩穴灸完為止。每日一次,勿燙傷。可理脾胃、調氣血、助消化、補虛弱。
  
  神闋穴與氣海穴的救治方法同樣是每次艾灸條一支,對准穴位點燃,灸完為止,每日一次。其作用主要有復蘇固脫、溫補元陽、健運脾胃、理氣和腸等。
  
   最後一個常用的艾灸穴位是背俞穴。艾灸背俞穴最好由針灸科大夫來幫助灸治。艾灸背俞穴有什麼作用呢?《類經附翼》說:“天之大寶,只此一丸紅日;人之大 寶,只此一息真陽”背俞穴是髒腑之氣輸注之處,是陰病行陽的重要場所。用陽氣灸陽位,可治療五髒六腑虛損。如大家熟知的冬病夏治對咳喘的治療,許多穴位就 是采用背俞穴,所以背俞穴也是夏天用陽之位補陽的重要場所。
  
  當然,艾灸雖然能夠有效治療冬病,但在大悲、大喜、大怒之時進行灸治,效果是會大打折扣的。另外,太肌、太飽都不適合艾灸,尤其是患有胃腸疾病的人,更應該注意這些。另外,冬病夏治還要注意一些飲食上的禁忌,如一定要少吃辛辣生冷的食物。
  
  總之,千萬不要錯過大暑這個治療冬病的不二時機。建議您趕緊檢驗一下自己的身體,在這個盛夏時節,好好地養生吧。
【書籍目錄】
第1頁:編輯推薦 第2頁:肝郁兩肋痛,推搓兩肋可養護肝
第3頁:肝郁兩肋痛,推搓兩肋可養護肝(1) 第4頁:引言:順四時、適寒暑養生就是養四季
第5頁:引言:順四時、適寒暑養生就是養四季(1) 第6頁:第一部份:立春助陽生發
第7頁:第一部份:立春助陽生發(1) 第8頁:第一部份:立春助陽生發(2)
第9頁:第一部份:雨水謹防濕邪 第10頁:第一部份:雨水謹防濕邪(1)
第11頁:第一部份:雨水謹防濕邪(2) 第12頁:第一部份:驚蟄順時養陽
第13頁:第一部份:驚蟄順時養陽(1) 第14頁:第一部份:驚蟄順時養陽(2)
第15頁:第一部份:春分要防舊疾發 第16頁:第一部份:春分要防舊疾發(1)
第17頁:第一部份:春分要防舊疾發(2) 第18頁:第一部份:清明當防高血壓
第19頁:第一部份:清明當防高血壓(1) 第20頁:第一部份:清明當防高血壓(2)
第21頁:第一部份:清明當防高血壓(3) 第22頁:第一部份:谷雨適時調情志
第23頁:第一部份:谷雨適時調情志(1) 第24頁:第一部份:谷雨適時調情志(2)
第25頁:第二部份:立夏養心正當時 第26頁:第二部份:立夏養心正當時(1)
第27頁:第二部份:立夏養心正當時(2) 第28頁:第二部份:小滿除濕正當時
第29頁:第二部份:小滿除濕正當時(1) 第30頁:第二部份:小滿除濕正當時(2)
第31頁:第二部份:芒種謹防梅雨傷 第32頁:第二部份:芒種謹防梅雨傷(1)
第33頁:第二部份:芒種謹防梅雨傷(2) 第34頁:第二部份:夏至日吃補
第35頁:第二部份:夏至日吃補(1) 第36頁:第二部份:夏至日吃補(2)
第37頁:第二部份:小暑避暑濕 第38頁:第二部份:小暑避暑濕(1)
第39頁:第二部份:小暑避暑濕(2) 第40頁:第二部份:大暑防中暑
第41頁:第二部份:大暑防中暑(1) 第42頁:第二部份:大暑防中暑(2)
第43頁:第二部份:大暑防中暑(3) 第44頁:第三部份:立秋養脾胃
第45頁:第三部份:立秋養脾胃(1) 第46頁:第三部份:立秋養脾胃(2)
第47頁:第三部份:立秋養脾胃(3) 第48頁:第三部份:處暑防溫燥
第49頁:第三部份:處暑防溫燥(1) 第50頁:第三部份:處暑防溫燥(2)
第51頁:第三部份:白露當養陰 第52頁:第三部份:白露當養陰(1)
第53頁:第三部份:白露當養陰(2) 第54頁:第三部份:秋分防燥涼
第55頁:第三部份:秋分防燥涼(1) 第56頁:第三部份:秋分防燥涼(2)
第57頁:第三部份:寒露防寒涼 第58頁:第三部份:寒露防寒涼(1)
第59頁:第三部份:寒露防寒涼(2) 第60頁:第三部份:霜降宜進補
第61頁:第三部份:霜降宜進補(1) 第62頁:第三部份:霜降宜進補(2)
第63頁:第四部份:立冬養陽補腎精 第64頁:第四部份:立冬養陽補腎精(1)
第65頁:第四部份:立冬養陽補腎精(2) 第66頁:第四部份:小雪溫腎陽
第67頁:第四部份:小雪溫腎陽(1) 第68頁:第四部份:大雪要溫補避寒
第69頁:第四部份:大雪要溫補避寒(1) 第70頁:第四部份:冬至護陽氣
第71頁:第四部份:冬至護陽氣(1) 第72頁:第四部份:冬至護陽氣(2)
第73頁:第四部份:小寒宜養腎 第74頁:第四部份:小寒宜養腎(1)
第75頁:第四部份:小寒宜養腎(2) 第76頁:第四部份:大寒潤肺除惡燥
第77頁:第四部份:大寒潤肺除惡燥(1) 第78頁:第四部份:大寒潤肺除惡燥(2)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