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黃帝內經二十四節氣養生法:人體氣象學保您全家健康 作者:王彤

黃帝內經二十四節氣養生法:人體氣象學保您全家健康 作者:王彤

第二部份:小暑避暑濕(1)

[日期:2016-05-20] 來源:網路轉載  作者:王彤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減苦增辛,夏季也要養肺氣
  
  《黃帝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雲:“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 所以至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沉浮於生長之門。”可見,養生之道,是在四時調養,必須學會適應大自然的規律,也就是要按照春生、夏長、 秋收、冬藏的日月運行規律進行。因此,夏天之際,心火旺盛,應該減苦增辛,以養肺氣。宜食暖,不涼腹,慎食肥膩,多食蔬菜,可食菽與雞,不吃夜食,不可多 吃生凍之物。
  
  心火旺盛,為什麼要養肺氣,又為什麼要減苦增辛?元代丘處機的《攝生消息論》載:“夏三月屬火,主於長養心氣,火旺 味屬苦,火能克金,金屬肺,肺主辛。當夏飲食之味,宜減苦增辛以養肺。”心火太旺,火能熔金,容易傷肺,另外,夏天總吹空調或者好吃冷食,也容易寒氣入 肺,而傷到肺。而陰陽五行中,辛味是入肺的,因此養肺氣需增辛。唐代“藥王”孫思邈曾在《千金要方》中提出:“夏七十二日,省苦增辛,以養肺氣。”
  
   雖說要減苦增辛,但是我們所說的苦,不僅僅是嘗起來苦的食物,也有一些食物味道並不算苦,但實際從性味上分也是苦味的食物比如橘皮,也是要少吃的。有一 道菜可以多吃,那就苦瓜!苦瓜本身具有消暑去熱、明目解毒的功效,對人體是非常有好處的。辛味多吃,也並不等於是越辣越好,像湘菜、川菜等辣味食物,就有 點辣過頭了。從中醫理論上講,辣椒的辣是辛味口味偏重的一種,不應多食。相對來說,蔥、蒜等辛辣菜品要溫和很多,在夏季可以適當多吃點,這樣才能真正達到 養肺之功效。
  
  辛味食物除了上述幾種之外,還有香菜、韭菜、生姜、白蘿卜、洋蔥、油菜、芹菜、茴香、陳皮等,多常見為蔬菜類。之所以吃這些東西有好處,是因為它們大多具有發汗、行氣、活血、化淤、開胃等作用,可補益肺氣,尤其對於肺氣虛的人更應如此。
  
   做一道青紅蘿卜豬肉湯消消暑,補補肺。材料准備:青蘿卜500克,紅蘿卜160克,蜜棗4個,豬腿精肉400克,陳皮一小塊。第一步,先把蘿卜去皮切成 三角形的塊狀,然後將豬肉洗干淨,陳皮用水泡軟洗淨。第二步,把陳皮放在鍋內加適量清水煮開,然後把上述全部材料一起放入鍋中,改用小火再煮大約3小時即 可。中醫認為,白蘿卜屬金,入肺,性甘平辛,歸肺脾經,具有下氣、消食、除疾潤肺、解毒生津、利尿通便的功效,主治肺痿、肺熱、便秘、吐血、氣脹、食滯、 消化不良、痰多、大小便不通暢、酒精中毒等。而紅蘿卜屬火,入心,性甘平,歸肺心脾經,具有下氣、清熱解毒、補中安髒腑的功效,主治煩熱、便秘、胸悶氣 短、消化不良等。天氣炎熱時,易損傷陽氣,喝這個湯,補肺的同時兼顧補心,心肺雙管齊下,這樣更利於身體健康。
  
  此外,夏季水果也多,不少水果都是養肺的能手,像梨有清熱解毒、潤肺生津、止咳化痰等功效,不管您是生吃還是搾汁、燉煮或者熬成膏,對肺熱咳嗽、支氣管炎等症有較好的治療效果。另外,葡萄和石榴,二者都能夠補肺。
  
   還有一種養肺的方法,是您輕而易舉就能做到的——笑!保持樂觀開朗的心境很重要。夏季炎熱苦悶,很容易悶悶不樂、心情煩躁,卻不知這也是在傷肺。知名人 物裡,最典型的例子莫過於《紅樓夢》中的林黛玉,她所患肺癆,加上常年敏感憂郁,久而久之肺病更嚴重,甚至動不動還咯血。要知道,情志方面,肺主憂。中醫 有“常笑宣肺”的說法,大笑能使肺擴張,人在笑中還會不自覺地進行深呼吸,使呼吸暢通,可以改善肺部功能。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凡事過猶不及,不要放聲大 笑、狂笑,否則樂極生悲就不好了。
  
  其實,從“養心”的角度來說,在夏季,少苦多辛的同時,我們還可以適當吃些酸味食物,取其收 斂、固澀的之功,以收斂易耗散的心氣,避免心神受傷。畢竟,這個季節出汗多,最容易丟失津液,吃些酸味可預防流汗過多而傷陰,還能生津解渴、健胃消食,如 番茄、草莓、檸檬、獼猴桃、烏梅、葡萄、山楂、菠蘿、芒果之類。吃飯的時候,還可以在菜餚中加些醋,以防止胃腸道疾病發生。
  
  避免宮寒對女性的傷害,切記夏天勿貪涼
  
   進入暑天,人們衣著越來越單薄,並且室內整天開著空調,這對身體是非常不利的。尤其是很多女性朋友,衣著上時刻展露著肌膚、美腿、玉臂、香肩,一進到室 內,在溫度恆定的空調房內,寒氣正透過裸露的肌膚侵入身體,女性特有的髒器——子宮正一步一步受到寒氣的威脅,自己卻渾然不知。
  
   宮寒是件可怕的事情。一些女性夏天貪涼,如好吃冷飲、生食。這樣很容易導致寒氣進入體內,而一旦它沒有及時排出,滯留在體內的話就會傷脾傷肝。中醫理論認 為,“肝藏血、脾統血”,肝脾被傷害,統血和藏血功能降低,“血不循經”就容易出現女性經血不淨。並且多數人夏季牙齦出血、鼻孔出血等都有這方面的原因。 在中醫傳統養生中,女性體質屬陰,的確不宜貪涼。吃過多的寒涼、生冷食物,容易消耗陽氣,導致寒邪內生而侵害子宮。不過,有些女性天生體質較寒,一般表現 為夏天時比較耐熱,很少口渴,臉色也看上去比一般人蒼白。她們除了一部分遺傳自父母的體質之外,也與後天因素脫不了關系,像居住環境潮濕寒冷、好吃寒涼食 物、易怒、過度勞累等。這樣的人,更容易出現宮寒的症狀。
  
  我們頻繁提到不能吃冷飲,也許有人會問,連小孩子都能吃的東西,為什麼 成年女性反而不能?其實,原則上,青少年也要少吃,但是由於夏季氣溫高,加上他們活動量大,適量吃點的話,寒氣是可以隨著汗液一起排出體外的。並且,青少 年由於體內陽氣旺盛,而陽氣可以化解生冷之物不至於傷害脾胃。
【書籍目錄】
第1頁:編輯推薦 第2頁:肝郁兩肋痛,推搓兩肋可養護肝
第3頁:肝郁兩肋痛,推搓兩肋可養護肝(1) 第4頁:引言:順四時、適寒暑養生就是養四季
第5頁:引言:順四時、適寒暑養生就是養四季(1) 第6頁:第一部份:立春助陽生發
第7頁:第一部份:立春助陽生發(1) 第8頁:第一部份:立春助陽生發(2)
第9頁:第一部份:雨水謹防濕邪 第10頁:第一部份:雨水謹防濕邪(1)
第11頁:第一部份:雨水謹防濕邪(2) 第12頁:第一部份:驚蟄順時養陽
第13頁:第一部份:驚蟄順時養陽(1) 第14頁:第一部份:驚蟄順時養陽(2)
第15頁:第一部份:春分要防舊疾發 第16頁:第一部份:春分要防舊疾發(1)
第17頁:第一部份:春分要防舊疾發(2) 第18頁:第一部份:清明當防高血壓
第19頁:第一部份:清明當防高血壓(1) 第20頁:第一部份:清明當防高血壓(2)
第21頁:第一部份:清明當防高血壓(3) 第22頁:第一部份:谷雨適時調情志
第23頁:第一部份:谷雨適時調情志(1) 第24頁:第一部份:谷雨適時調情志(2)
第25頁:第二部份:立夏養心正當時 第26頁:第二部份:立夏養心正當時(1)
第27頁:第二部份:立夏養心正當時(2) 第28頁:第二部份:小滿除濕正當時
第29頁:第二部份:小滿除濕正當時(1) 第30頁:第二部份:小滿除濕正當時(2)
第31頁:第二部份:芒種謹防梅雨傷 第32頁:第二部份:芒種謹防梅雨傷(1)
第33頁:第二部份:芒種謹防梅雨傷(2) 第34頁:第二部份:夏至日吃補
第35頁:第二部份:夏至日吃補(1) 第36頁:第二部份:夏至日吃補(2)
第37頁:第二部份:小暑避暑濕 第38頁:第二部份:小暑避暑濕(1)
第39頁:第二部份:小暑避暑濕(2) 第40頁:第二部份:大暑防中暑
第41頁:第二部份:大暑防中暑(1) 第42頁:第二部份:大暑防中暑(2)
第43頁:第二部份:大暑防中暑(3) 第44頁:第三部份:立秋養脾胃
第45頁:第三部份:立秋養脾胃(1) 第46頁:第三部份:立秋養脾胃(2)
第47頁:第三部份:立秋養脾胃(3) 第48頁:第三部份:處暑防溫燥
第49頁:第三部份:處暑防溫燥(1) 第50頁:第三部份:處暑防溫燥(2)
第51頁:第三部份:白露當養陰 第52頁:第三部份:白露當養陰(1)
第53頁:第三部份:白露當養陰(2) 第54頁:第三部份:秋分防燥涼
第55頁:第三部份:秋分防燥涼(1) 第56頁:第三部份:秋分防燥涼(2)
第57頁:第三部份:寒露防寒涼 第58頁:第三部份:寒露防寒涼(1)
第59頁:第三部份:寒露防寒涼(2) 第60頁:第三部份:霜降宜進補
第61頁:第三部份:霜降宜進補(1) 第62頁:第三部份:霜降宜進補(2)
第63頁:第四部份:立冬養陽補腎精 第64頁:第四部份:立冬養陽補腎精(1)
第65頁:第四部份:立冬養陽補腎精(2) 第66頁:第四部份:小雪溫腎陽
第67頁:第四部份:小雪溫腎陽(1) 第68頁:第四部份:大雪要溫補避寒
第69頁:第四部份:大雪要溫補避寒(1) 第70頁:第四部份:冬至護陽氣
第71頁:第四部份:冬至護陽氣(1) 第72頁:第四部份:冬至護陽氣(2)
第73頁:第四部份:小寒宜養腎 第74頁:第四部份:小寒宜養腎(1)
第75頁:第四部份:小寒宜養腎(2) 第76頁:第四部份:大寒潤肺除惡燥
第77頁:第四部份:大寒潤肺除惡燥(1) 第78頁:第四部份:大寒潤肺除惡燥(2)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