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黃帝內經二十四節氣養生法:人體氣象學保您全家健康 作者:王彤

黃帝內經二十四節氣養生法:人體氣象學保您全家健康 作者:王彤

第二部份:夏至日吃補(2)

[日期:2016-05-20] 來源:網路轉載  作者:王彤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古人把“三寒兩倒七分飽”稱為養生之道的三大法寶,其中的“兩倒”就是指要睡好“子午覺”。中醫講,子時是人體氣血流 注膽經,膽經最旺的時候,膽為肝之余,肝藏血、藏魂,又是人體最大的解毒器官,如果這個覺睡不好,肝不藏血,血不歸經,第二天人就會看上去無精打采,臉色 暗淡無光,還容易長皺紋、痤瘡等。在夏至,“長”便是“收”,它雖是陽氣最旺的時節,但是,最高點也意味著將開始下降,古有“夏至一陰生”的說法,此時, 人體氣血流注心經,心主血脈,藏神。而現實生活中,好多人中午強行驅逐睡意,繼續工作,這樣難免耗損心血,心火上炎,導致心煩失眠,夜晚不睡著。
  
   其實,對於人體陽氣的收藏和蓄養這是大忌。午時不小憩、子時不大睡,不僅嚴重影響工作和學習,而且很容易導致高血壓、肝炎、皮膚病等症。也許有些年輕人 會說,雖然我作息不正常,但是白天精力還是很旺盛,其實,這些精力都是“借來”的,“寅吃卯糧”只是在透支體內儲藏的能量。
  
  所以,我們一定要養成良好的睡覺習慣。睡得晚,可以在白天把鬧鍾提前一個小時,這樣不論是晚上睡覺,還是早上起床都能夠提前一個小時。經過慢慢地適應,也會養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想要達到“子午覺”的養生狀態也就不是什麼難事了。
  
   雖然說了睡覺時間,但是睡覺姿勢也很重要。傳統中醫強調“坐如鍾,睡如弓”,合理的睡姿應該是右側位、弓形,並且最好是頭高腳低,有利於血液循環,右側 位也可減少對心髒和胃的壓迫,不會損傷心氣。有些膽結石患者夜間膽絞痛也有睡姿方面的原因,青少年采取這個睡姿,可以減少遺精和夢魘,而老年人則可以減少 因心腦血管而引起的睡眠中猝死的悲劇。很多人因為工作地方或學習環境的限制,午休多是坐著或趴著睡覺,其實,這樣會影響腦部的血液供應,所以,剛睡醒時有 頭昏、眼花、乏力的症狀。如果條件允許的話,中午睡覺也應該選擇平臥或者側躺著,這樣對身心才最健康。另外,睡子午覺還要注意,天氣再熱也不要貪涼,睡覺 時不要正對穿堂風口,頭部不要正對電風扇或者空調,可以在腹部蓋條毛巾或者毛毯,睡前也不要吃太油膩的東西。
  
  “暑氣鑠金,當之未有不倦者”,夏天氣候炎熱難耐,連金屬都能融化,又何況人。晚上睡好覺,白天有精神,白天偷會兒閒,進到屋裡再好好補個眠,保證您一天神清氣爽!
【書籍目錄】
第1頁:編輯推薦 第2頁:肝郁兩肋痛,推搓兩肋可養護肝
第3頁:肝郁兩肋痛,推搓兩肋可養護肝(1) 第4頁:引言:順四時、適寒暑養生就是養四季
第5頁:引言:順四時、適寒暑養生就是養四季(1) 第6頁:第一部份:立春助陽生發
第7頁:第一部份:立春助陽生發(1) 第8頁:第一部份:立春助陽生發(2)
第9頁:第一部份:雨水謹防濕邪 第10頁:第一部份:雨水謹防濕邪(1)
第11頁:第一部份:雨水謹防濕邪(2) 第12頁:第一部份:驚蟄順時養陽
第13頁:第一部份:驚蟄順時養陽(1) 第14頁:第一部份:驚蟄順時養陽(2)
第15頁:第一部份:春分要防舊疾發 第16頁:第一部份:春分要防舊疾發(1)
第17頁:第一部份:春分要防舊疾發(2) 第18頁:第一部份:清明當防高血壓
第19頁:第一部份:清明當防高血壓(1) 第20頁:第一部份:清明當防高血壓(2)
第21頁:第一部份:清明當防高血壓(3) 第22頁:第一部份:谷雨適時調情志
第23頁:第一部份:谷雨適時調情志(1) 第24頁:第一部份:谷雨適時調情志(2)
第25頁:第二部份:立夏養心正當時 第26頁:第二部份:立夏養心正當時(1)
第27頁:第二部份:立夏養心正當時(2) 第28頁:第二部份:小滿除濕正當時
第29頁:第二部份:小滿除濕正當時(1) 第30頁:第二部份:小滿除濕正當時(2)
第31頁:第二部份:芒種謹防梅雨傷 第32頁:第二部份:芒種謹防梅雨傷(1)
第33頁:第二部份:芒種謹防梅雨傷(2) 第34頁:第二部份:夏至日吃補
第35頁:第二部份:夏至日吃補(1) 第36頁:第二部份:夏至日吃補(2)
第37頁:第二部份:小暑避暑濕 第38頁:第二部份:小暑避暑濕(1)
第39頁:第二部份:小暑避暑濕(2) 第40頁:第二部份:大暑防中暑
第41頁:第二部份:大暑防中暑(1) 第42頁:第二部份:大暑防中暑(2)
第43頁:第二部份:大暑防中暑(3) 第44頁:第三部份:立秋養脾胃
第45頁:第三部份:立秋養脾胃(1) 第46頁:第三部份:立秋養脾胃(2)
第47頁:第三部份:立秋養脾胃(3) 第48頁:第三部份:處暑防溫燥
第49頁:第三部份:處暑防溫燥(1) 第50頁:第三部份:處暑防溫燥(2)
第51頁:第三部份:白露當養陰 第52頁:第三部份:白露當養陰(1)
第53頁:第三部份:白露當養陰(2) 第54頁:第三部份:秋分防燥涼
第55頁:第三部份:秋分防燥涼(1) 第56頁:第三部份:秋分防燥涼(2)
第57頁:第三部份:寒露防寒涼 第58頁:第三部份:寒露防寒涼(1)
第59頁:第三部份:寒露防寒涼(2) 第60頁:第三部份:霜降宜進補
第61頁:第三部份:霜降宜進補(1) 第62頁:第三部份:霜降宜進補(2)
第63頁:第四部份:立冬養陽補腎精 第64頁:第四部份:立冬養陽補腎精(1)
第65頁:第四部份:立冬養陽補腎精(2) 第66頁:第四部份:小雪溫腎陽
第67頁:第四部份:小雪溫腎陽(1) 第68頁:第四部份:大雪要溫補避寒
第69頁:第四部份:大雪要溫補避寒(1) 第70頁:第四部份:冬至護陽氣
第71頁:第四部份:冬至護陽氣(1) 第72頁:第四部份:冬至護陽氣(2)
第73頁:第四部份:小寒宜養腎 第74頁:第四部份:小寒宜養腎(1)
第75頁:第四部份:小寒宜養腎(2) 第76頁:第四部份:大寒潤肺除惡燥
第77頁:第四部份:大寒潤肺除惡燥(1) 第78頁:第四部份:大寒潤肺除惡燥(2)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