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黃帝內經二十四節氣養生法:人體氣象學保您全家健康 作者:王彤

黃帝內經二十四節氣養生法:人體氣象學保您全家健康 作者:王彤

第二部份:夏至日吃補(1)

[日期:2016-05-20] 來源:網路轉載  作者:王彤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對於中風、虛脫等突發性疾病導致人突然昏厥時,也不要驚慌,掐住患者手掌虎口位置的合谷穴,持續2~3分鍾,昏厥就能很快消失。頭頂部的百會穴及足底心前1/3處的湧泉穴,也可令患者盡快蘇醒。
  
  為了保險起見,老年人“保駕”藥物也是不能少的。要定期去醫院檢查血壓,化驗血脂、血糖、血黏度,天氣炎熱時,需要靠降壓藥和降脂藥來改變血液內環境的,一定要嚴格按照醫生的指導用藥,以免發生意外。
  
  痱子惱人,消除暑熱痱毒
  
  痱子是炎熱夏季最常見的一種皮膚急性炎症。在古代,痱子就是痱瘡。
  
   《聖濟總錄》載:“汗出見濕,乃生痤痱,蓋熱盛汗出,陽氣發洩而腠理疏,反以寒水洗浴,則熱氣內郁於皮腠之間,輕則為痱,重則為痤也,世俗通謂之痱子 瘡,其狀皮肉如毫針所刺,遍體細瘡如麩片,愈而復發者是也。”也就是說,外界氣溫高,濕度大,人體出汗過多而不易蒸發,堵塞了毛孔,汗液滯留在體內就產生 了我們所說的痱子。與此同時,熱盛汗出,很多人再以冷水洗浴,毛孔突然緊閉,而使熱氣滯留在皮膚之間,也容易得此病症。痱子剛開始,可能表現為針尖大小的 紅色斑疹,接著會出現成群紅色的小丘疹或小水泡,而痊愈再次復發者的症狀也如此。
  
  痱子多發生於人的頸部、胸部、背部、腹部,甚至 肘窩,女性乳房下方以及小孩子頭部、臀部。如果您的症狀輕的話,可以擦拭一些痱子粉,注意勤洗澡、勤換衣服就能很快治愈,並且隨著天氣轉涼,數天之內也會 消退,之後可能會留有輕度脫屑的症狀。長了痱子後,由於有瘙癢、刺痛灼熱的感覺,因此常使人煩躁不安,甚至影響睡眠。並且,對於嬰幼兒,或者是長期臥床、 過度虛弱的患者必須得引起注意,因為無法正常清潔皮膚,加上本身抗病能力差,手抓破了身上的痱子,會發生感染而出現膿皰或熱癤,這就是“痱毒”。痱毒發生 之後,可能局部會發紅、發腫,甚至化膿潰爛,還伴有發熱以及周圍皮膚淋巴結腫大,嚴重者可能導致膿皮病。痱毒如果治療不及時,有可能繼發腎炎,甚至引起敗 血症而威脅到生命。所以,一旦患病,千萬不要用手抓,也不要用熱水燙、肥皂水洗,以防發生痱毒。多喝綠豆湯,常吃西瓜、冬瓜等有清暑利濕作用的食物,均可 有效地預防痱子、痱毒的發生。
  
  廣東一帶的民都知道不少關於乞巧節的傳說,也就是現在傳統七月七情人節。相傳,到了那天,織女會在 銀河洗頭沐浴,然後才去與牛郎相會。而傍晚時分,銀河的仙水會流到人間,與西江河水並流。因此,當地的少婦、少女們會停止一切活計,到西江河裡洗頭沐浴一 天,之後可以滋潤皮膚,不生熱痱瘡癤,哪怕是身上已經有熱痱瘡癤的,經此一洗也會消失。當地人相信,洗了銀河水可以身心健美,延年益壽,得到幸福。
  
   銀河水洗澡去痱子有點玄乎,但是用艾葉洗澡,民間確實有此法。早在戰國時期的《五十二病方》中就記載有艾葉的療效與用法。在我國盛產優質艾葉的湖北蘄州 等地,至今還流傳著“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來”的諺語。孟子也說過,“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可見艾葉的功效不一般。假若把杏說是“中醫之花”,那麼, 艾葉絕對算是“中醫之草”了。
  
  您可以去中藥鋪買50克干艾葉,然後准備幾片生姜,一起熬煮大半桶水,待水溫適中時可倒入浴缸中泡 澡,能夠解毒止癢、振奮精神、治療痱子。前幾年非典流行的時候,很多人使用艾條燃燒的煙進行空氣消毒預防,這在南陽市國草科技開發公司舉辦的有關艾草 (葉)的專題研討會上,被多位中醫藥專家認可此法有一定科學道理。
  
  另外,用艾葉水煮雞蛋,不僅美味,也能治病。准備艾葉10克, 干姜15克,雞蛋2個,紅糖適量。然後艾葉洗淨,干姜切片,連同雞蛋一起放進鍋裡,加適量清水,用文火把雞蛋煮熟。待雞蛋煮熟之後,剝殼,再放進艾葉水裡 煮10分鍾,加入紅糖即可。艾葉增強人體抵抗力,加雞蛋和紅糖,則能補血活血,扶正祛邪。同時,經常痛經的婦女吃了,能暖氣血溫經脈。
  
   其實,食鹽和苦瓜也能助您去痱子。洗澡之後,不要擦干水分,也不要立即在身上塗抹痱子粉,以免阻礙肌膚呼吸。您可以利用這個空擋再准備半桶水加點食鹽, 然後用紗布蘸取鹽水,輕輕拍打在有痱子的地方,最後再用清水洗干淨,每天一次,很快就能見到效果。由於小孩肌膚嬌嫩,可以不采取食鹽的方法,用苦瓜也一 樣。將新鮮苦瓜切成片,然後用帶汁的苦瓜片在痱子處輕輕擦拭,早晚各一次即可。夏天來臨之際,把苦瓜作為一道菜常吃,也能消暑利濕,增進食欲,對預防痱子 的發生也起不小的功勞。
  
  痱子不再讓人惱,找對方法功勞大。
  
  睡覺一樣有學問,夏日提倡“子午覺”
  
   天漸漸熱起來,睡眠不好的人也多了:睡不著,或早醒,或夢多易醒。俗話說:“每天睡得好,八十不見老。”夏天睡眠質量不好,還會導致秋、冬季節體質下 降。因此,保證夏季睡眠,是相當要緊的。那麼,在夏季,該如何來彌補自己的睡眠不足呢?子午覺可說是補充睡眠不足的不二法則。
  
  那 什麼是“子午覺”呢?“子午”按照舊時計時法,“子”是指夜半,夜間23點到凌晨1點之間。而“午”是指正午,它是白天11點到13點的時間段。《黃帝內 經》中睡眠理論認為,子時是陰氣最盛、陽氣衰弱之時,“陽氣盡則臥”,因此,這個時候最適合睡眠,且最能養陰,睡眠效果也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而午 時是人體經氣“合陽”的時候,此時陽氣最盛、陰氣衰弱,“陰氣盡則寐”,如果感到疲倦或是睡眠不足,不妨在中午休息半個小時,但不能過長,以免擾亂人體生 物鍾,影響晚上睡眠。這樣一覺醒來,工作效率也會跟著提高,從這裡也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子時大睡,午時小憩”。《紅樓夢》第二十回中描寫了一個場景,說是 寶玉在林黛玉房中說耗子精,寶釵撞來,諷刺寶玉元宵不知“綠蠟”之典,三人正在房中互相譏刺取笑。寶玉正恐黛玉飯後貪眠,一時存了食,或夜間走了困,皆非 保養身體之法;幸而寶釵走來,大家談笑,那林黛玉方不欲睡,自己才放了心。可見,午飯後貪眠不可取。
【書籍目錄】
第1頁:編輯推薦 第2頁:肝郁兩肋痛,推搓兩肋可養護肝
第3頁:肝郁兩肋痛,推搓兩肋可養護肝(1) 第4頁:引言:順四時、適寒暑養生就是養四季
第5頁:引言:順四時、適寒暑養生就是養四季(1) 第6頁:第一部份:立春助陽生發
第7頁:第一部份:立春助陽生發(1) 第8頁:第一部份:立春助陽生發(2)
第9頁:第一部份:雨水謹防濕邪 第10頁:第一部份:雨水謹防濕邪(1)
第11頁:第一部份:雨水謹防濕邪(2) 第12頁:第一部份:驚蟄順時養陽
第13頁:第一部份:驚蟄順時養陽(1) 第14頁:第一部份:驚蟄順時養陽(2)
第15頁:第一部份:春分要防舊疾發 第16頁:第一部份:春分要防舊疾發(1)
第17頁:第一部份:春分要防舊疾發(2) 第18頁:第一部份:清明當防高血壓
第19頁:第一部份:清明當防高血壓(1) 第20頁:第一部份:清明當防高血壓(2)
第21頁:第一部份:清明當防高血壓(3) 第22頁:第一部份:谷雨適時調情志
第23頁:第一部份:谷雨適時調情志(1) 第24頁:第一部份:谷雨適時調情志(2)
第25頁:第二部份:立夏養心正當時 第26頁:第二部份:立夏養心正當時(1)
第27頁:第二部份:立夏養心正當時(2) 第28頁:第二部份:小滿除濕正當時
第29頁:第二部份:小滿除濕正當時(1) 第30頁:第二部份:小滿除濕正當時(2)
第31頁:第二部份:芒種謹防梅雨傷 第32頁:第二部份:芒種謹防梅雨傷(1)
第33頁:第二部份:芒種謹防梅雨傷(2) 第34頁:第二部份:夏至日吃補
第35頁:第二部份:夏至日吃補(1) 第36頁:第二部份:夏至日吃補(2)
第37頁:第二部份:小暑避暑濕 第38頁:第二部份:小暑避暑濕(1)
第39頁:第二部份:小暑避暑濕(2) 第40頁:第二部份:大暑防中暑
第41頁:第二部份:大暑防中暑(1) 第42頁:第二部份:大暑防中暑(2)
第43頁:第二部份:大暑防中暑(3) 第44頁:第三部份:立秋養脾胃
第45頁:第三部份:立秋養脾胃(1) 第46頁:第三部份:立秋養脾胃(2)
第47頁:第三部份:立秋養脾胃(3) 第48頁:第三部份:處暑防溫燥
第49頁:第三部份:處暑防溫燥(1) 第50頁:第三部份:處暑防溫燥(2)
第51頁:第三部份:白露當養陰 第52頁:第三部份:白露當養陰(1)
第53頁:第三部份:白露當養陰(2) 第54頁:第三部份:秋分防燥涼
第55頁:第三部份:秋分防燥涼(1) 第56頁:第三部份:秋分防燥涼(2)
第57頁:第三部份:寒露防寒涼 第58頁:第三部份:寒露防寒涼(1)
第59頁:第三部份:寒露防寒涼(2) 第60頁:第三部份:霜降宜進補
第61頁:第三部份:霜降宜進補(1) 第62頁:第三部份:霜降宜進補(2)
第63頁:第四部份:立冬養陽補腎精 第64頁:第四部份:立冬養陽補腎精(1)
第65頁:第四部份:立冬養陽補腎精(2) 第66頁:第四部份:小雪溫腎陽
第67頁:第四部份:小雪溫腎陽(1) 第68頁:第四部份:大雪要溫補避寒
第69頁:第四部份:大雪要溫補避寒(1) 第70頁:第四部份:冬至護陽氣
第71頁:第四部份:冬至護陽氣(1) 第72頁:第四部份:冬至護陽氣(2)
第73頁:第四部份:小寒宜養腎 第74頁:第四部份:小寒宜養腎(1)
第75頁:第四部份:小寒宜養腎(2) 第76頁:第四部份:大寒潤肺除惡燥
第77頁:第四部份:大寒潤肺除惡燥(1) 第78頁:第四部份:大寒潤肺除惡燥(2)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