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黃帝內經二十四節氣養生法:人體氣象學保您全家健康 作者:王彤

黃帝內經二十四節氣養生法:人體氣象學保您全家健康 作者:王彤

第一部份:雨水謹防濕邪(2)

[日期:2016-05-20] 來源:網路轉載  作者:王彤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最後,“捂”不“捂”要看個人的冷熱感覺了。如果“捂”著沒有身體冒汗、咽喉發干,即便氣溫稍高於15℃也可以適當多“捂”幾天。但如果“捂”了後身體容易出汗,那就可以脫掉厚重的衣物了,以防“捂”出了汗被冷風吹襲,更容易生病。
  
   除了穿衣保暖外,也不要過早地摘掉帽子、圍巾;天熱出汗後,不要猛脫衣服,以免風邪隨疏松的毛孔侵入體內;洗完頭發應該及時用吹風機將濕發吹干,因為濕 氣停留在頭部,容易由表及裡深入腦內,引發頭痛等症狀,如果再碰上涼風吹襲,“偏頭痛”則是在所難免的了。老人尤其是身體比較脆弱的人,不要用涼水洗臉、 洗手,以防濕寒易侵襲關節和頭部。
  
  “春捂”是防寒保暖的必要工作,但也只是被動的防御,最好的方法還是平時多去散散步,多進行一些肢體鍛煉,養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這樣才能增強機體抵御外邪的能力。
  
  肝脾相利,養肝莫忘調脾胃
  
   隨著雨水節氣的到來,雪花紛飛、冷氣浸骨的天氣漸漸消失,而春風拂面,冰雪融化,濕潤的空氣、溫和的陽光和蕭蕭細雨的日子正向我們走來。雨水時節空氣濕 潤,又不燥熱,正是養生的好時機,當然調養脾胃應首當其沖。中醫認為,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健全,則人體營養利用充分;反之則營養缺 乏,體質下降。我國古代著名醫家李東垣提出:“脾胃傷則元氣衰,元氣衰則人折壽。”根據“春夏養陽”的養生原則,孫思邈也提倡“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脾 氣。”由此可見這個季節調養脾胃的重要性。
  
  春季調肝養脾的食物很多,如糯米、燕麥、高粱、南瓜、茼蒿、四季豆、板栗、紅棗、山藥等,而在這些食物中,茼蒿(俗稱蓬蒿)既是時令蔬菜,又能養脾,是最適合不過的食療菜餚了。
  
   在古代,茼蒿不僅是百姓餐桌上的“常客”,後來更是登上大雅之堂,成為宮廷菜餚中的珍品,所以又名為“皇帝菜”。現如今,它也是一些知名酒店的菜餚珍 品,如北京飯店的蓬蒿丸子湯,就被作為名菜載入了《北京飯店名菜譜》。同時,茼蒿還是台灣省名小吃蚵仔煎的重要原料之一。
  
  茼蒿的 莖和葉都可以食用,吃起來不僅感覺脆嫩爽口,更有一股清香氣息沁人心脾。它不僅是餐桌上的一道佳蔬,更是一種良藥。因其一般的營養成分無所不備,所以它有 著“天然保健品,植物營養素”的美譽。中醫上說,茼蒿性味辛、甘,食之能溫脾理氣、消食開胃、養心安神、降壓補腦,適用於脾胃虛弱、咳嗽痰多、小便不利、 脘腹脹痛等症。所以,雨水節氣調養脾胃不妨多吃一些茼蒿,能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
  
  許多人只是將茼蒿作為火鍋的必備菜品,台灣省作 家張曼娟也曾對火鍋中的茼蒿做過描述,說茼蒿葉片上覆著一層細細絨毛,散發著野洌的清香,給人以十足的生命力感覺;在火鍋的油滑湯汁裡一過,茼蒿就變得柔 軟、光亮,在煉煮下,愈發光彩煥發……實際上,除了作為火鍋“伴侶”,茼蒿的吃法還有很多,或用開水燙後加入蒜泥、芝麻等涼拌,或將其搾汁,或加入粳米熬 粥等都是別具風味的。
  
  不過,《本草逢原》上說,“茼蒿氣濁,能助相火,禹錫言多食動風氣,熏人心,令人氣滿”,所以,一次不要進食太多。同時,體質虛寒而腹瀉者,也要少吃或不吃茼蒿。
  
  對於老年人來說,按摩腹部也不失為一種調養脾胃的好方法。具體做法是:先仰躺在床上,然後以肚臍為中心,用手掌在肚皮上按順時針方向旋轉按摩20次左右即可。也可以通過散步、做一些伸展運動來達到調養脾胃的目的。
  
  此外,中醫上說“凡憤怒、悲思、恐懼,皆傷元氣”,所以,在日常生活中遇事不要太急躁,盡量保持心平氣和的狀態,精心寡欲,以養元氣。
  
  春季養肝是根本,但更要加強對脾胃的養護,以免肝氣過旺,造成“肝強脾弱”的失衡狀態,影響機體功能的正常發揮。
【書籍目錄】
第1頁:編輯推薦 第2頁:肝郁兩肋痛,推搓兩肋可養護肝
第3頁:肝郁兩肋痛,推搓兩肋可養護肝(1) 第4頁:引言:順四時、適寒暑養生就是養四季
第5頁:引言:順四時、適寒暑養生就是養四季(1) 第6頁:第一部份:立春助陽生發
第7頁:第一部份:立春助陽生發(1) 第8頁:第一部份:立春助陽生發(2)
第9頁:第一部份:雨水謹防濕邪 第10頁:第一部份:雨水謹防濕邪(1)
第11頁:第一部份:雨水謹防濕邪(2) 第12頁:第一部份:驚蟄順時養陽
第13頁:第一部份:驚蟄順時養陽(1) 第14頁:第一部份:驚蟄順時養陽(2)
第15頁:第一部份:春分要防舊疾發 第16頁:第一部份:春分要防舊疾發(1)
第17頁:第一部份:春分要防舊疾發(2) 第18頁:第一部份:清明當防高血壓
第19頁:第一部份:清明當防高血壓(1) 第20頁:第一部份:清明當防高血壓(2)
第21頁:第一部份:清明當防高血壓(3) 第22頁:第一部份:谷雨適時調情志
第23頁:第一部份:谷雨適時調情志(1) 第24頁:第一部份:谷雨適時調情志(2)
第25頁:第二部份:立夏養心正當時 第26頁:第二部份:立夏養心正當時(1)
第27頁:第二部份:立夏養心正當時(2) 第28頁:第二部份:小滿除濕正當時
第29頁:第二部份:小滿除濕正當時(1) 第30頁:第二部份:小滿除濕正當時(2)
第31頁:第二部份:芒種謹防梅雨傷 第32頁:第二部份:芒種謹防梅雨傷(1)
第33頁:第二部份:芒種謹防梅雨傷(2) 第34頁:第二部份:夏至日吃補
第35頁:第二部份:夏至日吃補(1) 第36頁:第二部份:夏至日吃補(2)
第37頁:第二部份:小暑避暑濕 第38頁:第二部份:小暑避暑濕(1)
第39頁:第二部份:小暑避暑濕(2) 第40頁:第二部份:大暑防中暑
第41頁:第二部份:大暑防中暑(1) 第42頁:第二部份:大暑防中暑(2)
第43頁:第二部份:大暑防中暑(3) 第44頁:第三部份:立秋養脾胃
第45頁:第三部份:立秋養脾胃(1) 第46頁:第三部份:立秋養脾胃(2)
第47頁:第三部份:立秋養脾胃(3) 第48頁:第三部份:處暑防溫燥
第49頁:第三部份:處暑防溫燥(1) 第50頁:第三部份:處暑防溫燥(2)
第51頁:第三部份:白露當養陰 第52頁:第三部份:白露當養陰(1)
第53頁:第三部份:白露當養陰(2) 第54頁:第三部份:秋分防燥涼
第55頁:第三部份:秋分防燥涼(1) 第56頁:第三部份:秋分防燥涼(2)
第57頁:第三部份:寒露防寒涼 第58頁:第三部份:寒露防寒涼(1)
第59頁:第三部份:寒露防寒涼(2) 第60頁:第三部份:霜降宜進補
第61頁:第三部份:霜降宜進補(1) 第62頁:第三部份:霜降宜進補(2)
第63頁:第四部份:立冬養陽補腎精 第64頁:第四部份:立冬養陽補腎精(1)
第65頁:第四部份:立冬養陽補腎精(2) 第66頁:第四部份:小雪溫腎陽
第67頁:第四部份:小雪溫腎陽(1) 第68頁:第四部份:大雪要溫補避寒
第69頁:第四部份:大雪要溫補避寒(1) 第70頁:第四部份:冬至護陽氣
第71頁:第四部份:冬至護陽氣(1) 第72頁:第四部份:冬至護陽氣(2)
第73頁:第四部份:小寒宜養腎 第74頁:第四部份:小寒宜養腎(1)
第75頁:第四部份:小寒宜養腎(2) 第76頁:第四部份:大寒潤肺除惡燥
第77頁:第四部份:大寒潤肺除惡燥(1) 第78頁:第四部份:大寒潤肺除惡燥(2)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