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水鏡回天錄白話解〈文士篇〉 宣化上人著

水鏡回天錄白話解〈文士篇〉 宣化上人著

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日期:2010-07-30] 來源:網絡轉載  作者:宣化上人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西元一二三六年~一二八二年‧南宋

◎宣化上人講述於
一九八六年七月十二日

姓 文,名天祥,字宋瑞,號文山,南宋江西吉水人。宋理宗時,進士第一,曾知贛州。元兵南侵,變賣家產,號召郡中豪傑,敵抗元軍。奉旨入元軍議和,無理被執, 行鎮江時,夜逃樊籠,輾轉至溫洲。益王立,召入福州為丞相。衛王立,封為信國公。反攻元軍,不幸被執,拘於燕京地窖中,威武不屈,名利不惑,視死如歸,無 動於衷,作〈正氣歌〉以明志。三年後,慷慨成仁,元世祖讚為真男子。曾言:「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何等雄壯之嘉言。萬古不朽,流傳後世,中 國之完人,足為楷式。


贊曰

炎黃子孫 不屈不撓 百折不變 千古英豪
正氣凜然 志節彌高 蒙古欽服 稱曰奇男

又說偈曰

日月並明照世燈 金石操守鬼神驚
浩然正氣塞天地 仁義忠心冠古今
華夏突出豪傑士 宇宙同欽大英雄
人人能效文丞相 何愁世界不昇平


白話解

《水鏡回天錄》這本書裏,什麼樣的人物都有,好的也有,不好的也有,善者可以做我們的榜樣,讓 我們照著學;不善的我們就不要照著學。所寫的有出家人、在家人,有佛、菩薩,也有殺人的凶犯,世間的人有很多的樣子,形形色色,種種不同──面貌不同,思 想不同,行為不同,就看我們要學哪一種人。這些多數是古人,已經過去了;今人也有幾個。過去的古人,我們怕把他忘了,所以再提出來重複一下;現在的人,我 們也怕不認識他,所以再介紹一次。

《水鏡回天錄》為什麼要寫在家人?因為一般人都是在家人,出家人少,在家人多。在家人有好的榜樣,我們也應該學習。寓褒貶,別善惡,這有一點《春秋》的味道,可是《水鏡回天錄》比《春秋》現實一點,《春秋》是古人寫的很古的文章,《水鏡回天錄》比較通俗,人人都懂。

今天講文天祥。我並不認識文天祥,相信各位也沒有人認識;就因為沒有人認識,所以我們提出來向大家介紹一下。

文天祥是中國人的精神代表,中國人要是人人都像文天祥,那麼誰也不敢來侵略。就因為人人不如文天祥,所以才搞得亂七八糟,國不成國,家不成家,人不成人──人都變成鬼了,只知道自私自利,只知道貪,不知道要幫助其他人。

文天祥是南宋時代的人,宋朝末年是亂世,也因為在亂世,才顯得出這樣的優秀份子。我們佛教徒應 該想一想,佛教現在是末法時代,我們佛門裏哪一位能發心做一個佛教的優秀份子,在末法時代把正法的法幢建立起來?大家要注意這一點。你也可以建立正法的法 幢,我也可以建立正法的法幢,他也可以建立正法的法幢。可是因為「龍多侍靠,不是旱就是澇」,佛教徒份子不齊,你想:「這不是我的事。」他想:「這不是我 的事。」我也想:「這不是我的事。」誰都推諉不前,所以把佛教弄得一天不如一天。

我們之所以提出文天祥,就是要讓佛教徒作一個借鏡,我們為什麼不能在佛教裏犧牲?我們為什麼不能在佛教裏做一個大忠臣,做一個有力量的大力士,做一個大的支持者、護法者?在末法的時候,我們要是能發這種心,也就等於文天祥在宋末時,有正氣,有硬骨頭,有這種精神一樣。

所以我們今天講文天祥,不單是文天祥,我們每講《水鏡》的一個人物,如果是善的,大家都應該把他往自己身上配合一下:我是不是能效法這個人?我是不是應該在佛教裏做一番事業?因為我們是佛教徒,為什麼不能拿出真正的精神、真正的骨頭、真正的正氣,來為佛教努力?

文天祥在宋末的時候,本來想保護宋朝,令它不致於滅亡,可是他的力量沒能做到。有人會說:「既 然他沒有成功,我們為什麼要效法他呢?」天下事本來就是有的能成功,有的不能成功;雖然他沒有成功,不能保住南宋,可是他的精神是永遠存在的,他的正氣是 永遠不朽的,他這種硬骨頭是值得人人欽佩的,這一點是我們佛教徒所應注意的。我們要是能這樣去保護佛教,令佛教發揚光大,你怎麼知道我們不能把末法轉為正 法?所以我們聽了文天祥之後,人人都應該發奮圖強,在佛教裏做一個中堅份子,這才不愧是一個佛教徒。各位!要「是道則進,非道則退;擇善而從,不善而 改。」

(篇按:因此篇宣公上人未逐字解釋正文,故下列由弟子補述。)

文天祥是南宋最後一位殉國的大臣,了不起的民族英雄。天祥是他的名,號文山,又叫宋瑞。他二十一歲時參加殿試,當時宋理宗看到他的文章時,不但欣賞其文,又愛其忠烈,不禁讚嘆說:「此天之祥,宋之瑞也。」所以親自御筆點為狀元。這就是「宋瑞」這個名字的由來。

他是江西吉水縣人,儀態修偉,溫文儒雅,眉目秀長,長得一表人才。父親文儀先生是個高風亮節的讀書人,文天祥受父親的影響很大,自小便培育出忠孝節義的觀念。他二十歲時,父親把他送到白鷺州書院去讀書,這書院是南宋的左丞相江萬里先生創設的,他也是一位忠貞愛國之士。

雖然文天祥二十一歲就中狀元,可是父親卻在他狀元及第後的第四天就病逝了。文天祥守喪三年期滿後,才出仕為官。因當時政治腐敗,數年間,或被讒言,或自請解職,曾數度進進出出朝廷。

後來他調知灨州(即今江西),為家鄉辦事,勤政愛民,頗得所屬十縣百姓的愛戴。此時,北方的元兵大舉撲向東南,侵略宋朝。不久,元兵攻陷了長江上游的重鎮,南宋在軍事上相當危急,京都臨安眼見不保,朝廷就號召地方發兵勤王──到京城救皇帝,保衛京都臨安。

文天祥一接到詔書,慷慨激昂,立刻變賣家產充作軍餉,同時又招募郡中豪傑和有志之士一、兩萬 人,準備抵抗元軍。可是當朝的宰相又忌才妒賢,並不重用文天祥;直到元兵逼近京師,才慌了手腳,頒旨催促文天祥率兵入京。這時朝中亂成一團,文武百官大都 逃走,文天祥力主再戰,但太皇、太后與宰相膽識全無,一味主和,在此關頭,宰相又偷偷逃走了。太皇、太后情急之下,派人向元軍遞上降表,但元軍指定要宰相 親自來談判投降事宜。

於是這個收拾殘局的責任,就落在文天祥身上,他臨危受命為右丞相,奉旨到元營去。文天祥入元營議和,他大義凜然,一派泱泱大國的風範,使元軍將領相顧失色。可是最後卻被扣留下來,原來他被內奸出賣了!

文天祥在元營中,抗論不屈,氣節凜然,使元軍統帥欽佩不已,一心想收為元用,就把文天祥押往北 方。行至鎮江,他得到一些義士的幫助,趁著一個月黑風高的晚上,脫離虎口,輾轉到了溫州,開始為期兩年艱苦的抗元活動。之後,益王立,召文天祥入福州為丞 相;衛王立時,又封他為信國公。不幸,在反抗元軍時,又再次被俘。

元世祖非常敬佩文天祥的氣節,千方百計威脅利誘,想逼他歸服,為元朝做事。可是文天祥始終不為 所動,最後被拘留在燕京一間陰暗潮溼,臭氣四溢的地窖中,企圖以惡劣的環境來消磨他的壯志,力勸他投降。可是文天祥在這種臭不可擋,令人作嘔的環境中,住 了三年,居然無病無災,為什麼?因為他「善養浩然之氣」,這浩然之氣也就是天地的正氣;有這種正氣,就足以戰勝種種邪氣。文天祥那首千古不朽,氣壯山河的 〈正氣歌〉(註1),也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寫出來的,為炎黃子孫留下永恆的遺產!

文天祥威武不屈,不為名利所惑,視死如歸,無動於衷。三年後,元世祖又召見文天祥,進行最後的勸降,文天祥憑著他忠君報國的金石氣節,始終不屈不撓。元世祖在萬分惋惜下,下令把他殺了!

文天祥慷慨成仁,就義的第二天,文夫人在他的衣帶間發現一篇贊:「……孔曰成仁,孟云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宋丞相文天祥絕筆。」文天祥這種崇高氣節,連元世祖都不禁稱讚他為真男子!

宋朝末年,著名的抗元民族英雄,除文天祥外,尚有張世傑與陸秀夫,人稱「宋末三傑」。文天祥在被俘後,元將曾囑他寫書招降張世傑,文天祥說:「吾不能扞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於是奮筆疾書〈過零丁洋詩〉:

辛苦遭逢起一經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 零丁洋裏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註2

好一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是何等的豪情壯志,將讀書人的氣節表露無遺,其精神照耀古今,萬古不朽。文天祥是中國的完人,足以作為我們的楷模!

贊曰

炎黃子孫,不屈不撓:文天祥是炎黃的子孫,代表中國人的後代。不論環境如何惡劣,他始終不屈服,一心一意拯救國家,氣節高操。

百折不變,千古英豪:雖歷經百般磨難,永不改變其忠貞的志向,願以一死盡節。他真是千秋萬世的英雄豪傑!

正氣凜然,志節彌高:他浩然的正氣充塞宇宙間,驚天地,泣鬼神,令人肅然起敬。其志向和節操,在〈正氣歌〉的字裏行間表露無遺,猶如高山一樣,令人仰止。

蒙古欽服,稱曰奇男:他這種情操,令來自蒙古的皇帝──元世祖都非常佩服,稱他為奇男子。

又說偈曰

日月並明照世燈:文丞相浩然的正氣,猶如日月的光明一樣,是茫茫大海中的燈塔,照耀每一個中國人的心,永遠是中國人的楷模。

金石操守鬼神驚:他的志向和節操,猶如金石一樣的堅固,鏗鏘有聲,為了國家民族寧可犧牲生命,也不賣國求榮,不屈於惡勢。這種堅毅不拔的精神,通天徹地,連鬼神都驚其壯烈。

浩然正氣塞天地:他這種至大至剛的浩然正氣,充塞天地,彌補天地正氣的不足。

仁義忠心冠古今:他忠心耿耿,成仁取義,貫徹古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華夏突出豪傑士:他是華夏民族中最突出的豪傑志士。

宇宙同欽大英雄:不但華夏民族稱仰他,連寰宇的眾生也都欽佩這位大英雄的作風與胸襟。

人人能效文丞相:人人若是能效法文丞相的志氣與節操。

何愁世界不昇平:我們又何必擔憂這個世界不太平呢?

 


註1〈正氣歌〉全文如下: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
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
皇路當清夷,含和吐明庭;時窮節乃現,一一垂丹青:
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在秦張良椎,在漢蘇武節,
為嚴將軍頭,為嵇侍中血,為張睢陽齒,為顏常山舌;
或為遼東帽,清操厲冰雪;或為出師表,鬼神泣壯烈;
或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或為擊賊笏,逆豎頭破裂。
是氣所磅礡,凜烈萬古存;當其貫日月,生死安足論?
地維賴以立,天柱賴以尊;三綱實繫命,道義為之根。
嗟予遘陽九,隸也實不力。
楚囚纓其冠,傳車送窮北;鼎鑊甘如飴,求之不可得!
陰房闃鬼火,春院閟天黑;牛驥同一皁,雞棲鳳凰食。
一朝蒙霧露,分作溝中瘠;如此再寒暑,百沴自辟易。
哀哉沮洳場,為我安樂國!豈有他繆巧?陰陽不能賊。
顧此耿耿在,仰視浮雲白;悠悠我心悲,蒼天曷有亟!
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風簷展書讀,古道照顏色。

註2古時在竹簡上書寫,其方法是先以火炙竹片去其溼,再刮去竹青的部份,以便於書寫,又可防蛀,故稱為「汗青」。此處是代表史冊的意思。

【書籍目錄】
第1頁:自序 第2頁:編後感言
第3頁:七步成詩──曹子建 第4頁:不為五斗米折腰──陶淵明
第5頁:才高氣傲──謝靈運 第6頁:流連辭賦──蕭昭明
第7頁: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王維 第8頁:雲橫秦嶺家何在──韓愈
第9頁:松下問道──李翱 第10頁:香山居士──白居易
第11頁:先天下之憂而憂──范仲淹 第12頁:忠烈賢相──文彥博
第13頁:六一居士──歐陽修 第14頁:改頭換面──曾鞏
第15頁:破缸救友──司馬光 第16頁:變法失敗──王安石
第17頁:一屁蹦過江──蘇東坡 第18頁:無盡居士──張商英
第19頁:滌親溺器──黃山谷 第20頁: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第21頁:膽大妄為──施耐庵 第22頁:一代經師──宋濂
第23頁:投機崇洋──胡適之 第24頁:國畫第一──張大千
第25頁:孝子教授──臧廣恩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