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勸發菩提心文淺釋【新版】 宣化上人主講

勸發菩提心文淺釋【新版】 宣化上人主講

貳‧正宗分 七‧尊重己靈

[日期:2010-07-30] 來源:網絡轉載  作者:宣化上人主講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尊重己靈

云何尊重己靈。謂我現前一心。直下與釋迦如來。無二無別。云何世尊。無量劫來。早成正覺。而我等昏迷。顛倒。尚做凡夫。又佛世尊。則具有無量神通智慧。功 德莊嚴。而我等則但有無量業繫。煩惱。生死纏縛。心性是一。迷悟天淵。靜言思之。豈不可恥。譬如無價寶珠。沒在淤泥。視同瓦礫。不加愛重。是故宜應。以無 量善法。對治煩惱。修德有功。則性德方顯。如珠被濯。懸在高幢。洞達光明,映蔽一切。可謂不孤佛化。不負己靈。是為發菩提心第七因緣也。

這第七叫「尊重己靈」。己靈也就是佛性;佛性也就是我們自己的靈性,因為佛和眾生是一樣的。那麼他為什麼有那麼大的智慧?我們就還是這麼愚癡?就因為佛他 修德有功了,所以性德就方顯。修行的德行成就了,自己那個本性的智慧也就現前了。你若不加修理,不加雕琢,本性雖然是有,但是就現不出來。就好像這個桌 子,這是一棵樹長大了,把它鋸斷了,截割成這個木板,去做這個桌子,是一個器皿,可以用的。那麼像在那個樹上呢,你就不能拿那個樹當桌子,你只可以說它是 棵樹。那個樹可以做種種的用具,種種的材料。可是你要是不會用呢,就只用它來燒火;你若會用,能以造成種種有用的傢俱,你願意造什麼,你若會造都可以。

我們這個性靈也是。你若會用的,它那個智慧光明就現出來了;你若不會用,也就像一棵樹在那個地方,不認識的人只可以拿來燒火,那麼生了又死,死了又生。我 們佛教,所以和其他的宗教有多少不同。其他宗教都是你人做不到的,只有佛教,佛是一個大智慧者,他叫我們人人都開智慧,人人開了智慧都可以成佛。

成佛就是怎麼樣子?成佛就是不爭、不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打妄語。說:「就那麼簡單嗎?」就那麼簡單。你做到這六大宗旨,那就是佛,就恐怕你人做 不到。說是說:「啊!我不爭了。」事情來了,還是一樣爭。說是我不貪了,到利害交關的時候,還要貪。說我不求了,等到我需要的時候,還要求。說我不自私 了,那麼有很重要的地方,還要自私。不自利,哦!還是要自利。說是不自利、不自私,但是那個境界來了,還是放不下,看不破,又加上打妄語。打妄語這一點, 你不用學,每一個人都會打妄語。好像我們那個某某人似的,你若說她打妄語,她就說這是方便語。方便,她應該這樣說。你看!這個有什麼辦法?妄語她當做方便 語;方便語,她就認為是應該的。那麼就這個六大宗旨,你要是徹底把它認識了,徹底能照著做,那就距離成佛不遠了。雖然不能說即刻成佛,但是也離佛不遠了。

那麼這不是說「云何尊重己靈」嗎?怎麼對己靈要尊重呢?就是你要重視你自己這個佛性,你不要把它糟蹋了。你不要拿著可以做佛龕,或者做供桌,這麼很有價值 的東西,你拿它燒火了,那就一點價值也沒有了,所以這要尊重己靈。第七點發菩提心的因緣就要尊重己靈,你不要自己把自己看輕了,你要自己尊重自己這一種智 慧,所以才說「云何尊重己靈」。

「謂我現前一心」:己靈也就是你的心。這現前一念的心,也不是過去心,也不是未來心,就是現前這一念心。「直下與釋迦如來」:直下,本來應該說直上的。這 個直下,是說從佛那兒到我們這兒,這是直下;我們這兒應該是直上的。直上和釋迦牟尼佛,「無二無別」:沒有兩樣的。釋迦牟尼佛也是用這個己靈成的佛,用他 的心成的佛;我們也是用這個己靈,用心成佛。所以我們這個心和佛是無二無別的,沒有兩樣的。「云何世尊。早成正覺」:可是既然一樣的,為什麼佛已經在無量 劫來,早就成佛了?正覺也是佛。「而我等昏迷」:而我等現在還是在這兒昏迷,沒有覺悟,在「顛倒」的裏邊,「尚做凡夫」?我們為什麼不成佛呢?仍然做凡夫 呢?

「又佛世尊」:又者說,這佛世尊「則具有無量神通智慧。」他有六種神通,就是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漏盡通、神足通,這六通。佛有三身,是法 身、化身、報身:法報化這三身。又有四智,就是平等性智、妙觀察智、成所作智、大圓鏡智,有這四種的智慧。五眼,就有佛眼、法眼、慧眼、天眼、肉眼:佛有 這五眼六通。天眼通能看見天上一切的天人的動作,他都知道;天耳通,天人所講的話,他能聽,他知道;他心通,這就是彼此之間,你這心裏動一念,他已經知道 你那兒在想什麼,不要說出來,這叫他心通。宿命通,就是你前生是個牛啊,是個馬啊,是個人哪,是個豬啊,他一看就知道。甚至於,你前生再前生,生生世世作 過多少世人,多少世馬,多少世驢,多少世飛禽,多少世螞蟻,多少世蚊蟲,都知道的,有這個神通智慧。「功德莊嚴」:他怎麼有這個神通智慧呢?就因為他有功 德,功德圓滿了。莊嚴,就是萬德莊嚴其身。

「而我等則但有無量業繫」:還是業障在那兒纏縛著,在那兒累贅著。「煩惱、生死纏縛」:也很多煩惱,在這裏生了又死,死了又生,在這裏綁著,總也得不到解 脫,總是不自由的。「心性是一」:我們的心和性。那個心就是佛心,和我們的心一樣的,佛的性靈和我們的性靈是一樣的。「迷悟天淵」:可是佛呢,就因為他會 用了,他覺悟了;我們還是在迷著呢!所以就像天淵。淵不是這個地,是深淵--水的深處,甚至於那個地的底下,所以像天和淵這麼樣不同。

「靜言思之」:我們頭腦冷靜一下,研究研究。思之,你想一想,「豈不可恥?」佛已經成了佛,開大智慧,我們還是這麼愚癡,這麼顛倒,這是很不夠一個大丈 夫,不夠一個大英雄、大豪傑,我們是很可羞恥的。「譬如無價寶珠。沒在淤泥」:我們這個性靈就好像無價寶珠似的,埋在糞土裏頭。淤泥也就是糞土。「視同瓦 礫。不加愛重」:就像破瓦、磚頭那個樣子,不愛護,不尊重這個己靈。瓦礫,就是破瓦、磚頭之類的。

「是故宜應,以無量善法」:用這個無量的善法,來「對治煩惱」。用無量善法,你要是善功德圓滿了,就會升天;你罪孽過圓滿了,就下地獄了。因為這個,我們 應該諸惡不作,眾善奉行。也就是你有了功德了,你煩惱自然就沒有了。「修德有功」:你修行培植這個德行,若有所成就了,那「則性德方顯」:你自己那個靈 性,那種德行,也就露出來了,就現出智慧了。「如珠被濯。懸在高幢」:就像珠子在淤泥裏頭,你把它洗乾淨了,放在一個高的幢的頂上。「洞達光明。映蔽一 切」:它照耀四方,把一切的光明都遮蓋住了。「可謂不孤佛化。不負己靈」:你這樣,可以說沒有辜負佛的教化,也沒有辜負自己這個靈性。「是為發菩提心第七 因緣也」:這個就是我們應該發菩提心的第七種的因緣--就是尊重己靈,不要把自己的靈性都浪費了。

【書籍目錄】
第1頁:序分 第2頁:貳‧正宗分 一‧念佛重恩
第3頁:貳‧正宗分 二‧念父母恩 第4頁:貳‧正宗分 三‧念師長恩
第5頁:貳‧正宗分 四‧念施主恩 第6頁:貳‧正宗分 五‧念眾生恩
第7頁:貳‧正宗分 六‧念生死苦 第8頁:貳‧正宗分 七‧尊重己靈
第9頁:貳‧正宗分 八‧懺悔業障 第10頁:貳‧正宗分 九‧求生淨土
第11頁:貳‧正宗分 十‧令正法久住 第12頁:叁‧流通分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