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勸發菩提心文淺釋【新版】 宣化上人主講

勸發菩提心文淺釋【新版】 宣化上人主講

貳‧正宗分 一‧念佛重恩

[日期:2010-07-30] 來源:網絡轉載  作者:宣化上人主講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正宗分

此菩提心。諸善中王。必有因緣。方得發起。今言因緣。略有十種。何等為十。一者念佛重恩故。二者念父母恩故。三者念師長恩故。四者念施主恩故。五者念眾生恩故。六者念生死苦故。七者尊重己靈故。八者懺悔業障故。九者求生淨土故。十者為念正法得久住故。

「此菩提心」:這菩提心就是說我們人這種求智慧的心。菩提就是覺道。覺道,就是對著不覺道。我們眾生就是不覺。若覺了,就會發菩提心;不覺就不會發菩提 心。那麼這個「此菩提心」,就是說這個菩提心。「諸善中王」:它是無論你做什麼善事,也沒有發菩提心這個重要。那麼發菩提心,它一定要有一種因緣,所以說 「必有因緣」。因,就是種的這個因;緣,就是幫助這個菩提心的助緣。因,就要種的正因;緣,要幫助這個正因來發展,所以「方得發起」。那麼因為什麼你要發 菩提心呢?這有十種,「今言因緣。略有十種」:現在說這個因緣有十種。「何等為十」:十種因緣是什麼呢?

「一者」,就是「念佛重恩故」。我們眾生不知道佛對我們的慈悲喜捨這種恩。這種恩,是沒有法子可以形容的,說也說不完的,所以這是「重」,是最重最重的。 你看,佛三祇修福慧,百劫種相好,他無非想要救度你我現前的眾生離苦得樂。所以他自己先以身示範來修行,經過種種的苦難,種種不能忍的,不能受的那種境 界,所以佛的恩是最重的。

「二者念父母恩故」:那麼佛恩是不容易報,我們應該要發菩提心來報佛恩。父母對我們也是有恩的。父母生我們,懷胎十月,乳哺三年,然後教養我們長大,這個 也是很不容易的。「三者念師長恩故」:第三的恩就是要念師長的恩。師,就是所有我們跟著學法,學智慧的一切老師。他對我們循循善誘,種種的教導,這種恩也 是應該報的。

「四者念施主恩故」:施主就是護法。我們出家修道,這護法護持我們修道,這個恩也很重的。我們如果不發菩提心,所謂「三心不了水難消」,你要是不把三心掃 去,你喝施主布施一口水,也不容易消化的。這是四者念施主恩。「五者念眾生恩故」:眾生對我們也都有恩,一切一切眾生,或者和我們都有相當的關係,所以我 們也應該報恩。

「六者念生死苦故」:第六要發菩提心,要痛念生死,我們也要發菩提心。「七者尊重己靈故」: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我們自己既然有佛性,我們應該發菩提心,圓成我們的佛性,所以也要尊重自己本有的這種靈明覺性。

「八者懺悔業障故」:第八樣發菩提心的因緣,就要懺悔自己的業障,令自己的業障消除。我們懺悔自己過去的業障,有罪過都要改了。譬如我不持戒,我盡打妄 想,欲心太重了,我這都是業障,我要懺悔,要真正生懺悔心,要在佛前改過自新;不要叩一個頭說:「佛啊!你保祐著我多一點desire(欲 念)囉!」「佛啊!你保祐我快一點還俗囉!」你這樣子,那怎麼會懺悔業障呢?你一邊在那兒拜懺,一邊想你那個男朋友;一邊拜懺,一邊想自己的女朋友,這怎 麼樣可以懺悔業障呢?這就不能懺悔業障的。這第八種,你要懺悔業障就要發菩提心;發菩提心就要把過去的污濁邋遢這種思想,都要把它洗乾淨了它,這叫懺悔業 障。

「九者求生淨土故」:要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見阿彌陀佛。「十者為念正法得久住故」:我們發菩提心修道,我們能真正修道,這就是正法久住;我們若不發菩提心修道,這就是正法不住世了:所以我們要有這十種的因緣。

無論哪一個人都應該發菩提心,就是叫這個菩提心生出來。不要以為我們修不修行,這與其他人沒有關係;我們和整個世界都互相有關係的。所以我們要發菩提心,這個世間就是佛法久住了;我們不發菩提心,這佛法就滅了。

念佛重恩

云何念佛重恩。謂我釋迦如來最初發心。為我等故。行菩薩道。經無量劫。備受諸苦。我造業時。佛則哀憐。方便教化。而我愚癡。不知信受。我墮地獄。佛復悲 痛。欲代我苦。而我業重。不能救拔。我生人道。佛以方便。令種善根。世世生生。隨逐於我。心無暫捨。佛初出世。我尚沉淪。今得人身。佛已滅度。何罪而生末 法。何福而預出家。何障而不見金身。何幸而躬逢舍利。如是思惟。向使不種善根。何以得聞佛法。不聞佛法。焉知常受佛恩。此恩此德。丘山難喻。自非發廣大 心。行菩薩道。建立佛法。救度眾生。縱使粉骨碎身。豈能酬答。是為發菩提心第一因緣也。

「云何念佛重恩」:這第一種的因緣。前邊那個提綱就是說「念佛重恩」。怎麼叫念佛重恩呢?下邊就說明白了。「謂」:謂就是說,所說的。說什麼呢?「我釋迦 如來。最初發心」:我本師釋迦牟尼佛,最初為什麼他發菩提心?「為我等故」:就因為想要救度我們現在的眾生,他才發的菩提心,他才「行菩薩道」。行菩薩道 就是利人,生生世世都是利他。「經無量劫」:經過有無量無邊那麼長的時間,數不過來那麼多大劫,「備受諸苦」。釋迦牟尼佛三大阿僧祇劫修福修慧,在這個期 間,什麼苦都受遍了。

「我造業時。佛則哀憐」:我們眾生造業的時候,佛就可憐我們,所以佛願意以身來代表眾生受苦,佛願意把眾生的苦都做為他自己的苦。所以我們造的業,佛生一 種憐愍的心來原諒我們。「方便教化」:用種種的方便權巧、譬喻說明而教化我們,令我們改惡向善,改過自新,發菩提心。「而我愚癡。不知信受」:可是佛這樣 慈悲對我們,我們是很愚癡很蠢的,不明白佛對我們的這種恩德,所以不曉得接受佛這個教化。

「我墮地獄。佛復悲痛」:我在當初墮地獄的時候,佛看見眾生墮地獄,就像他自己墮地獄一樣那麼痛苦,那麼難過。「欲代我苦」:所以佛願意下地獄來替我們受苦。「而我業重。不能救拔」:而我們因為業障太重了,佛也沒有這個力量來救拔。

「我生人道」:佛想盡方法把我們從地獄救出來了,又生到人道來了。「佛以方便。令種善根」:佛又用種種的方便權巧法門,叫我們來種一切的善根。「世世生 生,隨逐於我」:在《華嚴經》上,你看那個菩薩為了教化一個眾生,眾生到地獄去,他就跟著下地獄;眾生到畜生那兒,他就跟著去做畜生;眾生轉餓鬼,他也去 做餓鬼,影響他發菩提心,影響他修行;眾生做人道,他就跟著這個眾生去做人去:這樣子陪著眾生來受苦。隨逐於我,就是跟著我,不捨我。「心無暫捨」:他心 裏連一時一刻都不捨棄我們。

「佛初出世。我尚沉淪」:釋迦牟尼佛剛剛出世的時候,我尚且在沉淪裏頭。尚,就是尚且;說那時候我還在沉淪裏頭,就是在地獄,在餓鬼,在畜生裏頭沉淪。「今得人身。佛已滅度」:我現在仗佛的威德已經做人了,可是佛已經入涅槃了。

「何罪而生末法」:我們一定是很大的罪,才生到末法時代;要不是罪大,我們應該見佛聞法啊!「何福而預出家」:可是我們現在出家了。這個《勸發菩提心 文》,是為著出家人說的。我們大約也是有福;雖然有罪,但是也有福。因為有福的關係,所以現在我們就出家了。「何障而不見金身」:那麼我們現在是有什麼業 障障著我們,不能見到佛金色之身呢?「何幸而躬逢舍利」:我們又很幸運的,在這個末法時代還能見到佛的舍利。

「如是思惟」:像這樣子想一想,像前邊所說這幾句話,這樣想一想。「向使不種善根」:向,就是往昔、以前。假設往昔我若沒有種善根的話,「何以得聞佛 法」?我若沒有善根,我一定不會得聞佛法的。「不聞佛法。焉知常受佛恩」?我若不聞佛法,不懂佛法,佛對我有多大的恩,我也不知道。「此恩此德。丘山難 喻」:佛對我們這種的深恩大德,就是高山也比喻不了那麼高,大海也沒有那麼深。

「自非發廣大心」:因為佛對我們這樣的大恩大德,我們如果不發一個廣大的心。「行菩薩道。建立佛法。救度眾生」。我們有力量就要建立佛法,來救度眾生。 「縱使粉骨碎身。豈能酬答」:我們如果不弘揚佛法,不建立佛法,不把佛教支持起來,我們就是粉身碎骨也報不完佛恩的。「是為發菩提心第一因緣也」:這十種 因緣,第一種我們就要念佛重恩,要發菩提心。

【書籍目錄】
第1頁:序分 第2頁:貳‧正宗分 一‧念佛重恩
第3頁:貳‧正宗分 二‧念父母恩 第4頁:貳‧正宗分 三‧念師長恩
第5頁:貳‧正宗分 四‧念施主恩 第6頁:貳‧正宗分 五‧念眾生恩
第7頁:貳‧正宗分 六‧念生死苦 第8頁:貳‧正宗分 七‧尊重己靈
第9頁:貳‧正宗分 八‧懺悔業障 第10頁:貳‧正宗分 九‧求生淨土
第11頁:貳‧正宗分 十‧令正法久住 第12頁:叁‧流通分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