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淨空法師法語(五)

淨空法師法語(五)

計數念佛

[日期:2012-08-18]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淨空法師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1.念佛,有時他一面念佛,一面打妄想,為什麼?他不計數。這一句佛號像唱歌一樣唱熟了,反而罩不住妄想。因此,念佛要計數就是這個道理。用念珠,一聲阿彌陀佛撥一個念珠,不容易克服妄想。你要念三聲阿彌陀佛撥一個珠子就比較容易了,為什麼?專心。 

2.不專心的時候,三聲都會忘 掉!三聲,不能說「阿彌陀佛一,阿彌陀佛二,阿彌陀佛三」,那不行!這一句阿彌陀佛念得很正常,念得很熟,自自然然地,這個數字記住一點都不錯,這樣能夠 降伏你的妄念。從三再增到四、增到五,慢慢地再增加。如果能夠念十聲阿彌陀佛撥一個珠子,那是相當高明的功夫了。這是初學的人兩三年當中做不到的。

3.這個方式,就是一種以毒攻毒的辦法。毒是什麼?毒是「執著」。以這個方法,去破數息的「執著」。

4.「數息」就是數呼吸,是禪宗裡面所用的方法。我曾經教同學們,我們「數息」,不要去數呼吸,我們用念佛。用「念珠」來計數,比「數息」殊勝,因為念佛有佛力加持,「數息」沒有佛力加持。由此可知,佛法自始至終它的大原則就是破執著,先破人我執,再破法我執。

4.因為真如自性裡頭沒有分別執著,有分別執著是凡夫,沒有分別執著就是佛菩薩。這也是佛法修學最高的原理原則。要知道,淨宗修的就是「清淨平等覺」。我們一天到晚會起心動念、會打妄想,怎麼辦?所以這個法門奇妙,用一句佛號,幫助你恢復到清淨,恢復到平等。

5.十方世界的人都念阿彌陀佛,這平等法!用這個法門把我們所有一切妄想分別執著都打掉,恢復到清淨。一切分別執著都打掉了,那就身心安樂,這才叫「持名念佛」!如果每天拿著念珠數著名號,句句都是迷而不覺,這個不叫「持名」,不叫做「念佛」。

6.佛是覺的意思,念佛就是念 覺,唸唸覺而不迷,這叫念佛。你是唸唸迷而不覺,那哪裡能叫念佛?這就說明念「阿彌陀佛」這四個字不容易,無怪乎現在人所謂「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 你那個念佛是念名字佛,不是念觀行佛。只念名字,連名字什麼意思都不曉得,迷惑顛倒,這種念佛怎麼能成功?

7.名字佛,有名無實,在名字 位中。名字位中是給誰講的?是給我們一般修行人講的。換句話說,有名無實,在名字位中,依舊要搞六道輪迴。諸位要知道,我們在名字位中,這個時間可長了, 無量劫來一直到今天都在名字位中。怎麼知道?如果不是在名字位中,你就往生了。雖然修行,你煩惱一品都沒斷,不管你怎麼樣用功,你不過是名字佛而已;也就 是說,你修行的功夫都不得力。

8.功夫要怎樣才得力?功夫能夠伏煩惱才得力。能夠把煩惱伏住,心一天比一天清淨,煩惱一天比一天少,妄想一天比一天少,智慧一天比一天增長,這叫功夫得力。

9.如果你有這種境界,那就不 是名字佛,那叫「觀行佛」。觀行是你功夫得力了,行是修行,觀就是禪家講的觀照。觀照在修行裡面講是功夫得力,相當於我們念佛人所講的功夫成片。我們淨土 宗講功夫成片,禪宗裡面講觀照,這功夫得力,這叫觀行佛。念觀行佛,就是唸唸自己提高警覺。我們在境界裡面才起一念分別執著,那就叫迷,那就叫做無明。

10.無明繼續不斷往下發展,那就變成見思煩惱,那就得造業受報。念觀行佛能提高警覺,所以這一句佛號,是把你從迷裡面給拉回來。

11.佛傳授念佛法門,是教我 們用這一句佛號,取代一切妄想、分別、執著,以成就我們的清淨心。在一切人事方面,無論是善人,無論是惡人,我們一定要用平等心;用平等心才能成就清淨 心。違背自己意思,你就起了怨恨;順自己意思,就會起貪愛。貪愛、怨恨都叫妄想。離開一切妄想、分別、執著,我們清淨平等就成就了。

12.這個清淨平等,必定是覺 而不迷。《無量壽經》經題裡面給我們提的大總持法門是「清淨平等覺」,這是我們念佛希望達到的一個目標。尤其是在我們現前這個階段,學習時要格外謹慎。對 於佛在經典的教訓,要善解,要細心去領會,不能把意思解錯了。如果我們把佛的意思解錯了,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必然會做錯,會造成障礙。如果你善解佛意, 你的智慧增長。在一切境緣之中,換句話說,你在一切人事環境當中、一切物質條件當中,都不執著,都能得清淨平等,能夠自利利他,這個功德就殊勝了。

13. 我們每個人都在順逆境界裡接受考驗。順境裡面,考驗自己動不動心;動心則貪心。貪愛之心有沒有?如果沒有,自己功夫得力了。惡境裡面,看看自己有沒有討厭 的心;如果這個厭惡的心沒有,自己功夫得力了。自己功夫得力與否,不要問人。當然,高明的人知道,他從你的言語、態度就能看得出來。功夫得力是心清淨,無 論在哪個環境裡面,環境障礙不了他,這是功夫得力。所謂「八風吹不動」,你讚歎他,他也不會生歡喜;你譭謗他,他也不生煩惱,這是功夫得力。

14.功夫不得力的,環境一現 前,馬上就被境界轉,順心的就貪戀,不順心的立刻就厭惡,這是功夫不得力。學佛之人,在這個世間有願無求。我願生淨土,我有強烈的願望要求生西方極樂世 界。不能天天在佛菩薩面前求趕快去,這個不行。為什麼?求是貪心,不是清淨心。願是真心,真心裡面發的是願。妄心裡面是求,求是屬於識心,就是第六意識 心,也是感情的;願是理智的。

15.我們念佛,當然求一心不 亂。可是有一個「求一心不亂」的念頭在,你永遠不能得一心。為什麼?「求一心不亂」就是障礙。「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這一句佛號裡面還夾雜著 一個「求一心不亂」,這就糟糕了!我願意得一心不亂,我這個「求一心不亂」的念頭沒有,就是一句佛號一直念到底。念到功夫純熟,一心不亂現前,自然得到。

16.功夫到了,境界就現前;功夫沒有到,求是障礙。這個我們一定要知道!

17. 一切事相當中,無不如是,世法佛法都一樣。不要求,但是不能沒有願;沒有願,我們修學就沒有方向,沒有目標。一定要有願,願是方向,願是努力的目標。立下 大願之後,努力往這個方向走就對了。只要你努力,自然一步一步接近,一天一天接近,一定有滿願的一天。不能著急,要有耐心,要有毅力,這才會成就。

18.所以修行不是一天到晚捧著經本唸經,數著念珠念佛,敲著木魚,天天在那兒磕響頭,不是在這形式上,那都是做表面功夫。

19.真正的修行是要在心地上做功夫,起心動念處做功夫,念頭才起就轉成佛號,這就叫做「從根本修」,我們現在要從這個地方做!

【書籍目錄】
第1頁:沒有佛法幫忙,出不了六道 第2頁:他一天到晚念佛,只念了一半
第3頁:修最勝福田不需要錢 第4頁:習氣統統都報盡,才能離開三途
第5頁:佛不勉強人 第6頁:淫慾不斷,不能脫離輪迴
第7頁:一味的爭名逐利,是一切苦的業因 第8頁:心能夠做到和順,外面的環境就好了
第9頁:我們平常的思想是很可怕的 第10頁:只聞來學,未聞往教
第11頁:為什麼會有「愛別離」 第12頁:你是看到果,你不知道因緣
第13頁:你命裡那點財用盡,那就「祿盡人亡」 第14頁:小通他有,大通沒有
第15頁:有時間,卻在那裡無聊空過了 第16頁:好人的標準是什麼?
第17頁:學淨土的人很多,往生的卻不多 第18頁:天天修財佈施,財源滾滾而來
第19頁:好人才能辦好事 第20頁:心不清淨,人就容易生病
第21頁:這套本事學會了,做醫生的都關門! 第22頁:用在菩薩的手上,那就救世間
第23頁:二十五位菩薩,日夜保護這個人 第24頁:真正學佛的人,不為自己的將來擔心
第25頁:真學佛,對任何人都感恩 第26頁:把煩惱生死統統佈施掉
第27頁:佈施的用心不一樣,結果就不一樣 第28頁:破了戒,護戒神馬上就離開
第29頁:精神分裂怎麼治 第30頁:修行的三個目標
第31頁:一念差錯,冤親債主就逃不過 第32頁:知足的人過得最幸福最美滿
第33頁:境隨心轉,就得自在 第34頁:心不安,你一輩子都會苦!
第35頁:積功累德,才是真正的保障 第36頁:這個人叫真念佛
第37頁:佛子的大孝 第38頁:有錢是福報,用錢是智慧
第39頁:恆順眾生要有智慧 第40頁:不肯懺悔的人,千佛出世都救不了他
第41頁:念佛要把妄心念掉 第42頁:學佛多年為何不能入佛境界
第43頁: 第44頁:演戲的人迷,看戲的人不迷
第45頁:何必找個地方躲避 第46頁:修行要按這個標準
第47頁:世間的聰明才智不是智慧 第48頁:演戲的人迷,看戲的人不迷
第49頁:計數念佛 第50頁:對聖教懷疑,這個虧可吃大了
第51頁:明白了不肯幹,一半以上是冤親債主擾亂你 第52頁:心病要用佛法來醫
第53頁:人生在世的意義和價值是什麼 第54頁:觀念錯誤,這就帶來災難
第55頁:富有的人也不快樂 第56頁:佛法難在什麼地方
第57頁:遇到這些善知識,這是緣分好! 第58頁:因緣果報,絲毫不爽
第59頁:佈施就是儲蓄財富 第60頁:妄念就是業障
第61頁:什麼樣的人最幸福快樂 第62頁:念佛補福德之不足
第63頁:念佛的好處,知道的人不多 第64頁:習氣要是薄,就顯得聰明
第65頁:法身菩薩怎樣把習氣消除? 第66頁:學佛如何契入境界
第67頁:人有病苦的時候,要大聲念 第68頁:自己得利益,別人也得利益
第69頁:讀經是功德,念佛是功德 第70頁:看到富人就嫉妒,這不是解決問題
第71頁:什麼是「福田」? 第72頁:念阿彌陀佛,換除百千萬億妄想雜念
第73頁:回向是明心見性的一種方法 第74頁:完全靠彌陀的境界
第75頁:我們的人生過得很充實 第76頁:中國人的價值觀
第77頁:積德加上努力,才能一帆風順 第78頁:你念頭一轉,你是菩薩
第79頁:佈施就是儲蓄 第80頁:子女不孝父母、不養父母
第81頁:養兒,兒不一定會養老 第82頁:我們學佛,首先要自利
第83頁:想想就是自己,不是別人 第84頁:安穩的地方
第85頁:在社會上去磨練 第86頁:你說這多好,你說我多快樂
第87頁:餿了,味道變了,就不可以吃 第88頁:如何修福報才能修得財源滾滾,且賺錢不費力氣
第89頁:弘法利生是第一善行 第90頁:佈施不在於錢,而在於心
第91頁:這套本事學會了,做醫生的都關門 第92頁:不要刻意去希求
第93頁:自謙而尊人 第94頁:真修行人身上有香味
第95頁:前世今生 第96頁:貪心是無罪的
第97頁:為佛法、為眾生,這個福報就大了 第98頁:如何才是老實念佛
第99頁:惡念頭都不起,這才叫老實 第100頁:生命的確很脆弱
第101頁:嫉妒障礙別人,折自己的福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