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智海浪花 - 一百二十五位知識分子的學佛歷程 索達吉堪布著

智海浪花 - 一百二十五位知識分子的學佛歷程 索達吉堪布著

精神的力量 慧日 某省委黨校 碩士

[日期:2012-08-17]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索達吉堪布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慧日 某省委黨校 碩士

    浩瀚無邊的宇宙,天上有星星無數,地上有鮮花無數。天地之間,思想家、科學家、文學家無數,佛學家也無數。我本人可能是因為前世的緣分吧,從小就 喜歡佛法。聞思日久,就更覺得它能解決眾生所有關於今生來世的疑惑、煩惱,也能詳細說明從空性到顯現的一切萬法。以短暫而難得的人生,我願世世修行佛法, 徜徉在佛法的海洋裡。每當這個時候,我就想到我的上師,因而我就更加感激把我帶入這個美妙世界的大恩根本上師——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因這一切全是法王的 慈悲攝受所致。有時呆在空無一人的房子裡,我就會想,如果沒有上師的攝受,那我可能還會跟很多我的同齡人一樣,沉迷在一個無有任何實義的世界裡造作不休。 所以,當我擁有今天的精神力量時,我更是要生生世世都牢記根本上師的恩德。

    而在我所接觸到的知識分子當中,也有許多是通過上師三 寶的加持才瞭解到佛教的奧義的。比如我所認識的慧日,這位畢業於某省委黨校的才子,不僅寫得一手好文章,而且還精通攝影,他現在正在攻讀研究生。記得當初 在成都時,我就看過他寫的文章,還曾讚歎過他。這次我又遇到了他,並問起了他的學佛經歷。在聽了他的講述後,我在他的原話基礎上又增加了一些我的分別念。 現在就將這篇「混合體」一併奉獻給有緣的讀者,如果大家能從中獲得一點收益,那也可算是這個名叫慧日的攝影家對佛法做出的一份新貢獻吧。

    感謝內心永遠的好奇,讓我對從未瞭解過的新事物不是排斥、妄下斷語,而是願意真心靠近去心領神會。正是靠著這種與生俱來的稟性,我才得以有緣認識佛教,並進而決定與之終生相依。

    有一年,我參加了一個攝影專題比賽。鬼使神差,最終我竟然把我並不瞭解的成都文殊院當作了我的創作點。記得那是一個平常夏日的清晨,我很早便來到了廟裡,結果發現到那裡燒香的人們去得更早。後來才知道,那天是觀音菩薩的生日。

    拍完大廟,還覺得不過癮,我又直奔六十里外的古鎮黃龍溪。不大的古鎮,鎮頭鎮尾的寺廟卻有三個。混在排隊燒香許願的人群裡,我又拍了不少照片。

    等 照片洗出來細細看過幾遍後,我發現花花綠綠的人群中,夾雜在一大堆年青面孔中的花白頭髮們格外顯眼。後來聽人介紹,每年春節,為燒正月初一「頭炷香」的人 們,總是爭先恐後湧入寺廟。那香爐整日都是紅通通的,消防車片刻也不敢離去。在這擁擠的人流中,年青人佔了絕對多數。但那時我的注意力並沒有放在他們身 上,我想就像我為了某種獵奇、神秘的心態等因素而去拍攝寺廟一樣,這幫同齡人恐怕也並非出自真誠信仰吧。這樣,我便把好奇的目光對準了這些白髮人。這可能 就是我與佛教的初次結緣吧。

    老年人當中的婆婆們最終佔據了我鏡頭的焦點。這些兒女早已長大成人的婆婆們,長年遊走在名山與小廟之 間。她們中的一些人會選擇適合自己的小廟住下,並最終在晨鐘暮鼓的氛圍中安度餘生。那時我只知道她們被稱作「居士」,對於這些居士們性靈深處的東西我並不 瞭解。隨著對取景框內呈現出的她們平凡而淡然的人生的關注,我漸漸發現,居士們在一起的生活總是充滿了互相關愛,而且與社會上那些整天搓著保齡球、提籠架 鳥、通宵玩麻將,或日日泡在孫子、孫女們的尿布中的老太太們不一樣的是,她們的精神很明顯有了某種寄托,因為她們大多都能很愉快地歡度晚年。剛開始時,我 覺得很奇怪,儘管我尚年輕,但我以敏感的心都能感受到的生命終將消逝的痛苦,卻似乎對她們沒有任何威壓的作用,幾乎每個信佛的老婆婆都能很安詳地一步步走 近即將來臨的死亡。思前想後了半天,原因看來只能有一個,那就是佛教給了居士們以精神的支撐,使她們得以從容面對必將到來的死亡。這種結論使我對佛教有了 一個最初的但也是最強烈的感覺——它是可以讓人無懼生死的。

    後來又有機緣去了高原,那是在一個百花盛開的季節。穿過草原,越過湖 泊,翻過高山和峽谷,我來到了一群虔誠的人中,心便也不得不同樣虔誠地潛下來開始試著瞭解他們。這是一群以另一種方式面對人生的各種難題,以另一種方式試 圖改變自己及他人,以另一種方式思考我們生存實質的「喇嘛」。這些喇嘛們中的許多人都以善良的心地坦誠地看待這個世界,他們同樣希望我們這些「非喇嘛」們 也能發心,把大家共同生存相依的地方建設成精神的樂園。與他們儘管語言不通,但我沒有任何障礙地便可自由穿梭在他們之間。即就是回到了城市,也常常感覺心 還留在那片青青的草場上。

    漸漸地我發現,自己每一次匆忙逃離喧鬧的都市,都不再是為了休閒出遊,而是受潛意識當中回歸心性家園的 力量所趨。不知為什麼,每一次在無奈地返回後,心中對那方聖土總是充滿牽掛。難道那就是沒有圍欄的、屬於我、也屬於這些佛教信徒們的精神家園?難道那裡有 我迷途人生中可以當作暗夜明燈的精神導師?一張張照片雖默默無言,但卻像在大聲地試圖宣講出一個隱藏了很久的秘密,一個關於我的命運的謎底。我只能把這一 切都歸為緣分。

    老婆婆們的走向死亡,讓我體味到佛教帶給人的從容靜觀的力量,它可以教人空掉一切不必要的過慮與恐懼;幾度深入藏 地,讓我感受到佛教賦予人心靈的那種平和的啟迪,它可以教人拋卻一切紛攘的物慾與沉迷;而真正讓我感受到它對生命最本質內涵揭示的是在觀看和拍攝了天葬以 後。在那之前,我對佛教的理解多停留在詩情畫意的層面上。而直面藏傳佛教對死亡一刀一斧的刻劃,才讓我真正明瞭了生的本質。

    那種 直觀的視覺衝擊,簡直可以把一切迷茫而固執的執著統統衝垮。男女老少都不得不接受一個事實:死亡隨時都會出現,管你年少還是年老、富裕還是貧窮。但在天葬 台上,讓我最感驚異的卻是,我沒有看到、聽到過一次哭天喊地的號啕,與試圖留住親人的妄想。我只能再次把它歸之於佛教思想的滲入人心,是佛法讓人們學會並 習慣於體認真實而又虛幻的死亡。我們所慣常接受的教育,總是讓我們把生離死別看作是殘酷的東西。但佛教的理念卻讓人能超越這種殘酷,樹立起正確看待死亡的 新觀念。這種對死的無常觀並不是要我們都消極地坐以待斃,而是更積極地面對人生,但又不過分執著人世間的一切財色名利。我們都把生死之間的過程當成一段自 然的生命之旅,我從周圍環境吸取養分的同時,始終不忘用自己的回報促成整個人文、生態系統的和諧並進。同時你在生命進程中所種下的一切種子,即就是你的肉 體消失了,但這些種子依然會找到新的適合它們生長的載體,繼續它們未竟的結果、成熟之生命運動規律。佛教告訴我們,我們所造的一切業,不論是善是惡都叫種 子。如果有形的種子你都阻擋不住在陽光、空氣、水分促成下的生根、發育、成熟,這些無形的種子又怎麼可能僅僅因為你肉體的毀滅而一同斷滅?它們還沒有現 形、成長呀!它們為什麼不能在新的生命載體之上繼續繁衍生息呢?知道了並堅信這個道理,我想我們大家都會力爭在現世的生命旅途中多種善的種子。這樣即使是 死亡現在來臨,我們也可安心承擔——畢竟這善的種子不會把我們的靈魂驚慌地帶往醜惡的輪迴之路。這種臨終關懷比拚命地用一切醫藥手段竭力延長一個人的生 命,要從容、科學、自然得多。這種「延長」方式才是使生命永生的最可靠保障。

    在輪迴的路上可能會遇到一些兇惡的面孔,但亡靈們大 可不必慌張,因為比它們更兇惡的面孔,他們在世時都已見過。喇嘛們在廟會、法會上的「羌姆」表演,展示的面具都是將要在陰間出現的人物面孔。有了這樣的死 亡演習,當亡靈在陰間遇到這些真正的面孔時,他們完全可以將之當成一場演戲,當成一種表演,甚至還可以伸手去摸摸那些奇怪的臉譜。不僅如此,佛教中對靈魂 的超度,還可以幫助那些留戀世間的亡靈早日轉世,幫助死去的人「往生美好的境界」。這種種的關愛,讓人感到在佛教的世界裡,死亡並不冷漠、殘酷,它只是一 首自然而平靜的詩。

    經歷了這種由淺入深、由表及裡的感受、認識、瞭解佛教的過程後,它方方面面的教義,從生到死、從世間到出世 間、從不了義到了義、從日常行住坐臥到頓超三界,我全都對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佛教既然是梵語「覺悟」的意思,有的人真正學佛,便真的有所覺悟。這種覺悟 真讓我羨慕,那是洞穿一切現象、瞭然於心而又絲毫不為之所動的曠達胸襟。而且佛教的博大精深遠超人的想像,它所涉及的領域是上有天文、下有地理,人類文 化、醫學、文學等無所不包。它可以讓修行適應每一個人的根基,有時簡單的一個「六字真言」咒語也能作為老阿媽的解脫之道;而有時,它又能讓某些教派的行者 花費二十年工夫去辨析義理。剛入藏地時,我簡直無法適應這裡的惡劣環境,但日子久了,我體會到,佛教講心中有佛,教人們心胸開闊,難怪在艱難惡劣的自然環 境中,這裡的修行人表現出的是豁達和對生活的熱愛。在與自然界的適應過程中,他們不是強調「戰天斗地」,而是處處強調一種與日月山川相做伴的和諧。靠著一 種不可缺少的精神力量——佛法,柔弱的人變得堅強,自以為是的人將學會如大地一般安忍而謙遜。

    如果說剛開始接觸佛教時,是把目光 對準了那些老婆婆們,是想在她們安度晚年的背後探尋支撐她們接受死亡的精神力量。深入佛教日久,我的鏡頭自然而然又轉向代表「生」的那些青年面孔。曾經認 為他們的信仰不過是時髦趕得厭煩了,乾脆換一下口味,嘗嘗佛教這個「鮮」。或者把天龍八部、基督耶穌、玉皇大帝與佛陀一起拉來,當成「天靈靈,地靈靈」似 的祈求偶像。後來才發覺,在佛教中,生與死其實是一體的兩面,不生不死方是本來的亙古長存狀態。一些年青人非常幸運,他們在正處似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一 般風華正茂的時期就接觸了佛教,並按佛教的道理,一步步回歸永遠年輕、永遠不生不滅的那個本來狀態。他們不是在迎接死亡,而是力圖能盡快超越死亡!他們以 「生」的修煉,朝氣蓬勃地主動向精神最後的家園進發。

    我就認識這麼一個姑娘,她在一個注定的機緣中結識了一些真正的大德,並由此 認識了佛教,從此一顆曾經漂泊的心便停留在了佛教溫暖的港灣。但對一個嚮往佛法的個體而言,就像一條駛向目的地的船,他必須經受風浪的考驗。這位姑娘修 「五加行」的體驗,就讓我深切感受到佛法塑造人心靈的巨大力量。她每天都專注一心,用全部的體力與心力,在兩千、三千、五千等等枯燥的數字間磨練自己的心 性。看著她的手磨出了厚厚的老繭,甚至額頭都被磨破,在酷熱難耐的炎夏,半個「五加行」就已讓她掉了十來斤肉。勸她歇一歇,她卻總是抹去滿頭的汗水,淡淡 地說一聲:「不礙事,不過就是不能停下來。」

    有什麼力量能比信念更堅強?有什麼說教能讓一個年青人拋卻一切名利的勾牽,向著聖潔的理想邁步向前?

    只有佛教!只有它才能讓一個人為了生生世世的美好、幸福、解脫而放棄世間所有的妄念。它以其無與倫比的究竟、徹底、圓滿吸引著人們靠近它、走入它。這種碰撞、交匯,將會把每一個與它結緣的人都送往幸福的彼岸家園。

    我終於學會了一句咒語——「嗡班雜薩埵吽」,從此就有一種永不枯竭的精神力量驅使著我爬過心靈的溝坎。在漫漫旅途上,在得意與失意之間,心中總是不停地在默禱:「嗡班雜薩埵吽」……

    慧 日的話剛剛講完,我心裡就產生了一個念頭:佛教的奧妙真讓人感動、佩服。從佛陀的慈悲、智慧宮降下的利益眾生的源源不竭的甘露雨水,我們只要從中領受一個 觀點、一滴甘霖,都可以使我們的人生從此翻開新的日曆。慧日所描述的人生感悟當中,我深有同感的便是他講到的因果輪迴不虛的道理。佛陀在《百業經》中說 過:「眾生所作業,百劫不毀滅;因緣成熟時,其果定成熟。」這個理論原則在整個佛法的理論體系中都是個關鍵。其實我相信,世間的理論者、思想家、智者們只 要經過認真獨立的思考,也可以了達它的真義。但如果想當然地人云亦云,你可能永遠也不會揭開因果的深義。

    說到這裡,我又要再次感 謝我的根本上師,正是法王如意寶在關鍵時刻賜給了我們內心以定解,讓大家並非從口頭上,而是從心裡對佛法的偉大、對因果輪迴生起了永不退轉的正信。所以, 我特別希望知識分子們都能深入佛法的實修實證領域。這樣,如果你一旦獲得了真實的修證,那麼即使有百千萬人來到你面前,你也不會變動立場。誠如宗喀巴大師 的上師所說:「諸位朋友,現在,就算是有成千上萬的智者來到我面前的虛空給我指路,我確定的信仰、方向也不會因之而改變。」因為一個人如果真的品嚐到佛法 的滋味,那他就一定會達到這種境界——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認準一個根本上師,究竟走完一條道路,那時自會條條大路通長安。我相信,慧日通過切實的努力參 究,產生穩固的定解後,也會享受到這般永不退轉的美味。

【書籍目錄】
第1頁:前言 第2頁:飛向全世界的佛法 艾澤生 成都中醫藥大學 博士
第3頁:還生命以本來面目 圓上 美國紐約大學 博士 第4頁:我的佛教科學觀 慧賢 南京大學 博士
第5頁:因指見月 林明 美國密西根大學 博士 第6頁:生活的沉思 圓地 廣西大學 本科
第7頁:心中的佛教 圓守 瀋陽工業學院 大專 第8頁:念佛感應見聞 常靈平 慶陽師專 大專
第9頁:學佛念佛的利益 沈達飛 浙江師大 大專 第10頁:生命之光 鍾書榮 安徽師大 本科
第11頁:慈悲的魅力 丹珍班瑪 東北師大 本科 第12頁:斬斷情緣 圓觀 曲阜師大 本科
第13頁:從中校到佛子 張永存 某軍校 本科 第14頁:佛學伴我人生路 圓語 某高校 本科
第15頁:我的轉變 李紅兵 成都中醫藥大學 本科 第16頁:放下包袱 淨意 山東醫學院 本科
第17頁:人到暮年方回首 如志 成都電子科大 本科 第18頁:永生 禎欣 南京政治學院 本科
第19頁:征途 戒光 東北工學院 本科 第20頁:人生三步曲 曹良波 蘇州大學 本科
第21頁:苦難讓我清醒 葉景蘊 華東師大 本科 第22頁:心中的香格里拉 然然 南京師大 碩士
第23頁:我的未來不是夢 圓能 成都大學 大專 第24頁:抉擇 意運赤誠 廣西大學 大專
第25頁:啟航 明禮 大連海運學院 本科 第26頁:唯有佛法不可思議 寂潔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 本科
第27頁:尋找偶然的答案 圓羅 白求恩醫科大學 本科 第28頁:浪子回頭 圓堪 山西省委黨校 大專
第29頁:快樂之源 智明 某師專 大專 第30頁:歷程 彭拉 四川師大 本科
第31頁:印跡 圓行 中南財經大學 大專 第32頁:取捨 雪源 西南林學院 大專
第33頁:莫道女兒嬌 圓戒 內蒙古藝術學院 本科 第34頁:心中的啟明星  圓弘 成都電子科大 碩士
第35頁:心路漫言 果正 北京大學 本科 第36頁:精神的力量 慧日 某省委黨校 碩士
第37頁:常隨佛學 新民 復旦大學 碩士 第38頁:富貴學佛 明蘭 北方藥科大學 本科
第39頁:佛光普照 蓮光 台灣成功大學 本科 第40頁:步出困惑 圓教 湖南經濟管理學院 本科
第41頁:雪域情懷 劉疆 河北化工學院 本科 第42頁:心中那片藍天 圓法 北京大學 碩士
第43頁:我以科學論佛法 吳金 成都電子科大 本科 第44頁:故鄉 彭列 東北大學 大專
第45頁:發現真理追求大樂 德空 西北大學 本科 第46頁:入佛因緣 心道 九華山佛學院
第47頁:一生何求 鍾展 北京理工大學 本科 第48頁:發現安詳 王智利 西南民院 本科
第49頁:突破重圍 持幢 四川財經學院 本科 第50頁:在人間 圓良 某財貿管理學院 大專
第51頁:永遠的路 妙稱 某醫專 大專 第52頁:心靈的超越 宗彪 浙江工業大學 本科
第53頁:歸家 希言 某大學 碩士 第54頁:選擇信仰 周曉勉 邯鄲醫專 大專
第55頁:以佛法指引人生 石偉 西南交大 本科 第56頁:心跡 秋音 東南大學 本科
第57頁:神遊宇宙奧妙之門 圓春 成都電子科大 本科 第58頁:發現心靈的歸宿 彭措拉姆 西南財經大學 本科
第59頁:在痛苦中覺醒 圓體 中央美院 大專 第60頁:我走的是坦途 曲麗榮 哈爾濱醫科大學 本科
第61頁:物理與心理 圓蓮 北京大學 碩士 第62頁:菩提路漫漫 滿紀 四川大學 博士
第63頁:感受佛法 冬強 某大學 碩士 第64頁:時時拂拭莫惹塵埃 蘇琪瓏 曼徹斯特科技大學 博士
第65頁:我的心得與體會 石成薈 南京大學 博士 第66頁:淨化心靈的甘露 應建文 黑龍江大學 本科
第67頁:紅藍白的變奏 圓真 四川大學 碩士 第68頁:學佛心路 圓持 武漢大學 本科
第69頁:走過的路 孟嫻 黑龍江電大 大專 第70頁:媽媽帶給我的佛緣 智慧 西南民院 本科
第71頁:出家之緣 法源 某大學 大專 第72頁:珍貴的眼淚 汪心滿 四川廣播電大 大專
第73頁:心聲 圓魏 四川大學 博士 第74頁:歡喜海洋 李君 曲阜師大 本科
第75頁:為了心中的理想 圓明 北京外國語大學 本科 第76頁:去尋找生活的意義吧 圓空 自考 大專
第77頁:走進佛門 嚴峻 浙江政法幹部學院 本科 第78頁:關愛生命 香秋旺姆 四川師大 本科
第79頁:解鈴還需繫鈴人 思桃 南京中醫藥大學 博士 第80頁:平等的世界 圓慧 遼寧省委黨校 大專
第81頁:學佛之路 普英 四川師大 本科 第82頁:走在光明佛道上 王德欽 成都電子科大 碩士
第83頁:撞擊靈魂 圓捨 西南交大 本科 第84頁:人生定位 明光 北京大學 碩士
第85頁:在求索之中 常德 復旦大學 博士 第86頁:品味人生 古禪 某大學 本科
第87頁:漫漫人生路 王艷麗 第88頁:千金散去品佛味 圓波 台灣某大學 本科
第89頁:以思辨求真 黃曦 成都電子科大 本科 第90頁:對於生命的感悟 無忌 浙江大學 博士後
第91頁:最終的依怙 蘇赫 某美院 大專 第92頁:日出東方 佳穎 美國紐約石溪大學 本科
第93頁:三寶給了我第二次生命 圓禮 瀋陽工學院 本科 第94頁:佛法讓我懂得生活 圓恆 武漢大學 本科
第95頁:四海求真 傳馨 新加坡某學院 第96頁:不愛西裝愛僧裝 照地 南開大學 大專
第97頁:超拔塵世的佛法 吳銘 北京師範大學 博士 第98頁:飄揚的經幡 妙舟 平頂山煤炭學院 大專
第99頁:學佛有感發誓願 圓勤 廣西大學 大專 第100頁:我的學佛經歷 彭措江措 重慶工業管理學院 本科
第101頁:哲學引我入佛門 趙恩清 河北廣播電大 大專 第102頁:電話鈴響了…… 圓卓 廣西民院 本科
第103頁:瀟灑學佛 馮山山 西南交大 本科 第104頁:在求真的旅途上 妙文 大連工學院 本科
第105頁:學佛之路 圓珠 北方交大 本科 第106頁:幸福人生 彭瀅 中南財經大學 本科
第107頁:天涯咫尺 權哲 韓國羅州大學 本科 第108頁:惠我以真實之利 崔國平 四平師院 大專
第109頁:光明在前 周溥 北京大學 本科 第110頁:行醫與學佛 圓空 黑龍江中醫學院 本科
第111頁:明明白白我的心 吉祥戒 北京師範大學 本科 第112頁:人生轉折 蔡建 四川廣播電大 大專
第113頁:理智之道 圓度 浙江大學 碩士 第114頁:動腦學佛 圓靜 瀋陽工學院 本科
第115頁:真正的靈魂工程師 圓論 山西師院 大專 第116頁:音符間跳躍的佛法妙音 圓藏 上海音樂學院 碩士
第117頁:感悟人生 張雷 西北大學 本科 第118頁:設計靈魂 劉芸 某大學 本科
第119頁:再回首 圓照 華東理工大學 本科 第120頁:心路歷程 善緣 遼寧大學 本科
第121頁:真實與虛幻之間 巴丹赤誠 北京電影學院 碩士 第122頁:迷茫的一代 夢雲 成都電子科大 大專
第123頁:學佛隨想 鄭戈 英國South Bank University 碩士 第124頁:新生命 智妙 某大學 博士
第125頁:再生 覺旻 蘭州大學 博士 第126頁:悲欣交集 李明豪 清華大學 博士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1)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
第 1 楼
kristyyang會員 发表于 2013-2-4 16:59:44
非一般人能有此精神和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