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阿彌陀經》核心講記 淨宗法師著

《阿彌陀經》核心講記 淨宗法師著

序 講

[日期:2012-08-15]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淨宗法師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序 講

《阿彌陀經》核心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
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
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這一段經文,總共不足區區一百個字,說明往生極樂的正確方法,是整部《阿彌陀經》的核心,非常重要,但也經常被誤解,一旦被誤解,整部《阿彌陀經》的意思就全變了,往生就成為泡影了。

遵循三點

        為了保證大家對這一段經文的正確理解,先確立以下幾個基本點。

        一、依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為根本指導。

        二、會通「淨土三經」中另外二部——《無量壽經》、《觀經》中相關的經文,尤其是四十八願中的第十八「念佛往生願」來解釋。

        三、舉事例為證,同時也會舉一些譬喻。

正因正果

        這一段經文,從義理上來說有「排除非因,選擇正因,明示正果」的關係;從一般信眾的心理上來講,有所謂的「三大苦惱,兩處疑問」。

        一、排除非因。經文說:極樂世界的境界高妙,靠少少善根福德,不可能去往生。「少善根福德」就是非因,先排除掉,好讓我們心無旁騖,一心直進。

        二、選擇正因。「執持名號,即得往生」,「執持名號」就是正因。所謂「正因」,(一)正確,正確而不錯謬的因;(二)純正,純正不雜的因;(三)正直,正直不曲的因;(四)必定,必定往生的因,不存在任何不確定性。

        三、明示正果。有因必定有果,執持名號為因,能得兩種果:(一)臨終「佛及聖眾,現前來迎」的果。(二)命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的果。

三大苦惱

        這一段文,是《阿彌陀經》的關鍵,如果能夠依照善導大師的解釋,每一個人都做得到,個個往生極樂世界。如果不能正確地理解,心中就有大的苦惱,對這部《阿彌陀經》,會越誦越害怕;你修淨土法門,就會越修越苦惱,甚至乾脆放棄了,不願意修了。

        有什麼苦惱?

        第一點,「多善根」。往生需要多善根,誰敢保證自己就是多善根呢?沒有多善根,就不能往生。這是一個大苦惱!

       第二個苦惱——「一心不亂」。有句成語「談虎色變」,一講到老虎,臉色都變了;一講到「一心不亂」,幾乎個個都亂掉了。自己整天妄念紛飛,心如野馬狂象,怎麼收也收不住,根本達不到一心禪定,怎麼辦?達不到能不能往生?這是個苦惱!

        第三大苦惱——「心不顛倒」。「死的時候要心不顛倒……那我們怎麼保證自己死的時候心不顛倒呢?」在座的每一位,我們不知 道自己哪一天死,也不知道自己是什麼死法。現在的交通事故也多,礦難、水難、空難、車難、船難……得腦溢血、心臟病突發、植物人、中風……高空摔死、遇火 燒死、落水淹死……種種的橫死暴亡,萬一自己遇上了呢?誰敢說自己有把握臨終能正念?

        這三點,是讓我們心中最苦惱的,就像三個巨大的石頭,壓在我們心中。

兩處疑問

        還有兩處疑問。

       第一個,「善男子、善女人」。我們算不算善男子、善女人?「只有善人才能往生嗎?我多少造了惡,我曾經開了飯店,殺了很多生,我曾經也坑蒙拐騙,我曾經也欺負過人家,罵過人家,打過人家,賺過不該賺的錢,動過不該動的念頭,這樣造了種種的罪業,還有沒有資格念佛往生呢?」這是第一個疑問。

       第二個,「若一日……若七日」,「就念一天、七天嗎?」

        對於這幾段經文,如果不能正確理解,那就迷霧重重,往生路上充滿艱難險阻。

【書籍目錄】
第1頁:前 言 第2頁:序 講
第3頁:一、怎樣才是「多善根」 第4頁:二、怎樣才是「一心不亂」
第5頁:三、怎樣保證「心不顛倒」 第6頁:四、關於「善男子善女人」
第7頁:五、關於「若一日若七日」 第8頁:總 結
第9頁:附錄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1)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
第 1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5-4-20 2:39:02
丶四十八大愿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