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世紀末警鐘〈宣化上人語錄〉 宣化上人主講

世紀末警鐘〈宣化上人語錄〉 宣化上人主講

341 - 360

[日期:2010-07-30] 來源:網絡轉載  作者:宣化上人主講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341.
  
  《大悲咒》與觀音菩薩,是二而不二,不二而二,兩者是不能分的。我希望,各位善知識能夠誠心誦持《大悲咒》,必然能夠消災息難。
  
  342.
  
  佛、魔都是一念之間。佛有慈悲心;魔有勝負心。
  
  343.
  
  天地是從中道生出來的,諸佛菩薩、羅漢也都是從中道中生出來。中道是諸佛眾聖一個母體,不落空,不落有,綿綿密密,修中道法。參禪習坐就是修中道法。中道按形相來講是一,無形來說是○。○是中道了義。
  
  344.
  
  修行是平平靜靜,無煩惱,無貢高我慢。
  
  345.
  
  學佛的人,應該令佛教一天比一天發揚光大。怎樣令佛教發揚光大?首先要敦品勵德,心包太虛,量周沙界。
  
  346.
  
  為什麼說你心裏沒有鬼,外邊的鬼就沒有法子呢?外邊的鬼,是因為你裏邊有鬼,外邊才有鬼;你裏邊沒有鬼,外邊鬼進不來的。裏邊這個鬼,就是這五鬼:貪、瞋、癡、慢、疑;也就是恨、怨、惱、怒、煩。
  
  347.
  
  我們沒有把本有的智慧現出來,天天以無明煩惱,作為我們的能力,動不動就發起火來,脾氣也就來了。所謂「無明火,老虎神」,這就是前生的罪孽根,如果沒有罪孽,就沒有無明火。無明火一發,貪瞋癡就來了。你們可以迴光返照,看看自己是否如此。
  
  348.
  
  無明有兩個幫凶,兩個夥計「黨」,究竟是什麼呢?就是食與色。一個食欲,一個色欲,這兩個幫著無明做種種壞事。
  
  349.
  
  所謂「到無求處便無憂,知事少時煩惱少。」
  
  350.
  
  無論任何境界來臨,總是抱著有若無,實若虛的態度,切勿得少為足,認假作真。
  
  351.
  
  食就是幫助慾,慾就是幫助無明。
  
  352.
  
  菩薩畏因不畏果,凡夫畏果不畏因。菩薩在因地上非常小心,絲毫不謬,到受果報時,便不害怕。可是凡夫愚癡,平常不怕因,殺盜婬妄,飲酒賭錢,吃麻醉藥,敢做敢為,到受果報時,卻叫苦連天。
  
  353.
  
  人在世間,無論吃飯、穿衣、睡覺,都是佛法的表現,可惜我們不知道在日常生活中,體會佛法,還要到外面找去。什麼是外道?無非心外求法。
  
  354.
  
  大家切不可自暴自棄,自甘墮落呀!
  
  355.
  
  無論是身體上犯的殺、盜、婬三業也好,還是語言上所犯的妄語、綺語、惡口、兩舌也好,或者是在意念上所犯的貪、瞋、癡也好,我們都要懇切地懺悔,否則會如入泥沼,愈陷愈深,罪業愈來愈重,把我們壓得喘不過氣,無能自拔。
  
  356.
  
  各位要知道,我們活在世界上,好像少水的魚,沒有多久時間,便嗚呼哀哉!我們從無量劫以來,一直到現在,還不知修行,生了又死,死了又生,這是很值得我們痛心。為什麼到了現在,還要等待,不去修行?
  
  357.
  
  愛欲就是生死,生死就是愛欲,愛欲就是生死之根。若是不破愛欲無明,終不能離開生死大愛海。
  
  358.
  
  為何不吉祥?就是心裏不吉祥,種下惡因當然有惡報,若能改過從善,便可趨吉避凶。由此觀之,命運可以改造,操之在自己的手中,所謂「大善大惡,超出數外。」
  
  359.
  
  既不斷婬,又想成佛,那是絕不可能的事,天下間無此道理。今人多數貪僥倖、貪捷徑,一聽到什麼玄妙法,便被迷惑而陷入魔網,到死時,還是密!密!密!密到地獄裏去了。
  
  360.
  
  修行要修到如混沌赤子之心,心無一物,就像小孩似的,返老還童。但返老還童並非叫你等著吃奶,而是教你的貪瞋癡慢疑心都沒有,這時叫返本還原,和小孩子的知見差不多,很天真無邪,一點也沒有懶惰懈怠心,也沒有佔便宜心,或人我是非的心,這時是「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書籍目錄】
第1頁:001 - 020 第2頁:021 - 040
第3頁:041 - 060 第4頁:061 - 080
第5頁:081 - 100 第6頁:101 - 120
第7頁:121 - 140 第8頁:141 - 160
第9頁:161 - 180 第10頁:181 - 200
第11頁:201 - 220 第12頁:221 - 240
第13頁:241 - 260 第14頁:261 - 280
第15頁:281 - 300 第16頁:301 - 320
第17頁:321 - 340 第18頁:341 - 360
第19頁:361 - 380 第20頁:381 - 400
第21頁:401 - 420 第22頁:421 - 440
第23頁:441 - 460 第24頁:461 - 480
第25頁:481 - 500 第26頁:501 - 520
第27頁:521 - 540 第28頁:541 - 560
第29頁:561 - 580 第30頁:581 - 600
第31頁:601 - 620 第32頁:621 - 640
第33頁:641 - 660 第34頁:661 - 680
第35頁:681 - 700 第36頁:701 - 720
第37頁:721 - 740 第38頁:741 - 760
第39頁:761 - 780 第40頁:781 - 808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