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教育救國〈宣化上人般若語庫2〉 宣化上人主講

教育救國〈宣化上人般若語庫2〉 宣化上人主講

何謂仁

[日期:2010-07-30] 來源:網絡轉載  作者:宣化上人主講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一九八四年三月六日
  
  宣化上人開示
  
  仁者愛人,就是仁愛的人。這個仁,在人來講,就是仁慈的表現,有推己及人的思想。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自己不願意身受之事,不要加在旁人的身上,如果把自己不願意的事情,加在旁人身上,那就是不仁。
  
  這個仁者,能吃虧、能忍辱。所謂「初而勉強,久而自然。」一開始時覺得彆彆扭扭的不舒服,可是時間久了,就成為自然,絲毫不覺得勉強。
  
  這個仁,在事來講,要有忍耐心,把事情做得恰到好處。所謂「事欲求精,須用苦功,功夫既到,觸類旁通。」無論做甚麼事情,一定要做到精益求精,盡善盡美的地步。怎樣能做到?這就必須下一番苦功夫。甚麼是苦功夫?就是一個「忍」字,忍字好像心上插了一把刀,要忍痛、要忍苦,一切都要忍。忍飢忍渴、忍風忍雨、忍寒忍暑,忍!忍!忍!忍一切不能忍的事。對於一切事,勉為其難。要下苦功,功到自然成。那時,能聞一知十,開了智慧之竅門,對於事理豁然貫通,一目瞭然,無所障礙。
  
  這個仁,又可當種籽來講,譬如種五穀,一定要選擇肥大的種籽,禾苗才會強壯,到了秋天才有豐富的收穫。這種知識,一般農人皆曉得。如果不選種、不耕耘、不灌溉、不施肥,到秋天就得不到收穫。所謂「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學生在學校讀書,也是一樣的情形。在學校用功讀書,把書的道理研究明白,當然就成為有用的人才。但讀書不求甚解,敷衍了事混光陰。畢業後,無一技之長、無謀生之能,則成為家庭的包袱,社會的寄生蟲,受人歧視。
  
  種籽可分為有情種籽及無情種籽。有情的種籽,能生出胎、卵、濕、化四種動物。無情的種籽,能生草木植物類和金石礦物類。有情眾生,有情有性;無情眾生,無情有性。所謂「有情無情,同圓種智。」有情和無情的性是相通的,原是一個的。而無情是暫時無情,它要是能返本還原,也會變為有情。但是不容易,要經過很長的時間,才能得到返本還原的機會,這機會好像三千大千世界中一粒微塵那麼小。又它雖然轉為有情眾生,也都是低級的動物,如孑孓蟲蟻一類的眾生而已。
  
  我們雖然是有情,乃是暫時的,不是永遠的。如果不好好做人,就會性化靈殘,化為無情的植物。所以在大樹中,皆有鬼神住在那裡。為甚麼?因為大樹和鬼神息息相通。人和鬼也是息息相通的,沒有隔閡。修道人要明白這個道理,不要墮落到植物中。植物雖有性,但不易變有情。
  
  同學們!人人可以返本還原,可以成佛,只要早發菩提心,用功修行。但若墮落到無情中,成為植物,再想修行,就很難了,到那時候悔恨遲矣!
【書籍目錄】
第1頁:倫理教育可以挽救世界的浩劫-代序 第2頁:釜底抽薪,從頭做起
第3頁:革新教育 第4頁:佛教是教育的根本
第5頁:把佛教的精神融入教育 第6頁:全世界教育都破產
第7頁:喚醒世人重新整頓教育 第8頁:教育就是最根本的國防
第9頁:世界壞的根本─家庭教育的崩潰 第10頁:教育始於胎教
第11頁:家庭教育最重要 第12頁:兒童的問題在那裡?
第13頁:自由發展不是真正的自由 第14頁:人沒有根本有如行屍走肉
第15頁:人為什麼要盡孝道? 第16頁:做人的根本先要盡孝道
第17頁:大道廢,有仁義 第18頁:珍惜身體的能源
第19頁:用功讀書、慎選朋友 第20頁:青年人應發大心立大願
第21頁:孝順父母、愛惜身命、忠於國家 第22頁:孝悌是一帖妙方
第23頁:希望之光 第24頁:珍惜青少年
第25頁:不幸中的大幸 第26頁:守住天真‧智慧大開
第27頁:何謂仁 第28頁:互相包容、了解、尊重
第29頁:做個更好的人 第30頁:愛死病是毀滅人類的武器
第31頁:萬事萬物都在說法 第32頁:時時保持赤子心
第33頁:教育問答 第34頁:教育就是愛國、愛家、愛生命
第35頁:學之於身‧行之於身 第36頁:我們教育的目標
第37頁:法界佛教大學新風貌 第38頁:為什麼要提倡義務教育
第39頁:一項最安心的抉擇─義務教師的相續到來 第40頁:歡迎義務教師團
第41頁:響應義務教學 第42頁:義務教師群英譜
第43頁:談教育與修行─像太陽行者的修持 第44頁:萬聖節在聖城
第45頁:教學園地 第46頁:學子園地
第47頁:不要用錢用暴力來教育孩子 第48頁:點亮自性的心光
第49頁:近百年被遺忘的教育 第50頁:開發兒童智慧,提倡兒童讀經
第51頁:教育語錄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