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法界唯心〈 1981年亞洲弘法紀實〉 宣化上人主講

法界唯心〈 1981年亞洲弘法紀實〉 宣化上人主講

一九八一年十二月十二日  香港

[日期:2010-07-30] 來源:網絡轉載  作者:宣化上人主講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復憶念往世追求欲境,常自損耗,無有滋味。即時發意修行佛法,長養諸根以自安隱。‧‧‧復憶往世日夜劬勞作諸惡事,即時發意起大精進,成就佛法。
  
  ──《華嚴經入法界品》
  
  今天是彌陀佛誕﹝農曆十一月十七日﹞。願一切有情,同生極樂,華開見佛,證無生忍。
  
  早課後,照例拜佛。自己往昔所作諸顛倒行,不知不覺,如電影般一幕一幕浮現眼前──使我心生慚愧與哀傷。
  
  復憶念往世身心不淨,即時發意專自治潔‧‧‧復憶念往世起邪思念,顛倒相應。即時發意生正見心,起菩薩願‧‧‧復憶念往世受五趣生,於自他身皆無利益。即時發願以其身饒益眾生,成就佛法,承事一切善知識。如是思惟,生大歡喜。
  
  ──《華嚴經入法界品》
  
  晚間,繼續在北角大會堂開示,上人的題材既通俗,又清新,用最平易感人的口吻,把佛法深深地送到每一個眾生的心裡。很多人說,他們一聽到上人的音聲如服清涼散,熱惱全消!
  
  上人開示:
  
  美國佛教是一個新產生的佛教,可是,美國佛教本來不是美國的,而是屬於全世界的。佛教不應有國籍,種族人我的分別。佛教是全世界,全人類的宗教。在亞洲,一般人都承認現在是末法時代,可是法本身並無正法和末法,而是因人不修行才有末法。所謂「人能弘法,非法弘人。」人若認真,不間斷地去修行,則正法定能長住於世;人不修行即是末法。
  
  我在香港住了十多年,有很多年輕人跟著我學佛法,因為我也很喜歡年輕人。以後機緣成熟了,便到美國,一九六二年至一九六八年之間,我是住在墳墓中,所以為自己取名為「墓中僧」,意思是我不和任何人爭,是墳墓裡的一個和尚。說我是,我也不爭,說我非,我也不爭。最初在土庫裡住,裡面濕氣很重,以後就搬到空氣比較好的地方。
  
  經過幾年的時間,也沒有什麼成就,等到一九六八年在西雅圖,有十幾位學生來參加暑假班,我每天講楞嚴經,教他們坐禪,做早晚課。那時他們什麼也不懂,故一切由我包辦,又講經說法,又做炭頭、水頭、洗碗煮飯,都是我一手承辦。
  
  講完楞嚴經,這一班學生,寧可捨棄一切搬到三藩市來住。在一九六九年有五位出家人,並到臺灣去受戒,從此美國才真正有出家人。之後我便開講妙法蓮華經,六祖壇經,大方廣佛華嚴經等。華嚴經講了九年半,這麼多年講經,從來沒有間斷過。我回到香港幾次,但和香港人很少見面。這一次帶了十多人來向大家講真正佛教的道理。
  
  美國的萬佛城設立有大學、中學、小學,如有哪位香港的同胞想到萬佛城去讀書,我是特別歡迎。
  
  十多年前,在香港有一位謝君如居士到美國去找「度輪法師」;我在香港叫「度輪」,在美國叫「宣化」,可是他不認識我。到了佛教講堂,一看見我便問:「度輪法師在哪兒?」我說:「度輪已死了!」
  
  他聽了好像很傷感,又問:「他過世多久?」我說:「他死去很久了。」他問:「那麼你是他的甚麼人?」我說:「你可以說我是他的徒弟,也可以說我是他的師父。因為我教他英文,所以是他的師父;他教我中文,所以我是他的徒弟。」這位居士昨天也來看我,所以我記起這件有趣的事情。
  
  十二種頭陀行
  
  學佛法的人,一定要具足擇法眼,認識正法。要有真知灼見,不要盲從,盲修瞎練,把光陰浪費。學佛法是要向上昇,不要一邊學佛法,一邊造罪業,往下墮落。向上昇,便是真正學佛法。一定要認識是非真假,不要附合他人講話,人云亦云,要身體力行,才是真正信佛的人!
  
  佛教裡注重頭陀行。佛在世時,摩訶迦葉尊者是苦行第一。佛曾說過:「如果這世界上,有人行頭陀行,佛法便能久留傳於世間。」但是修頭陀行,必須要有正確的方針,不是像印度一些外道所修的睡釘床、火燒身、塗灰、熏鼻之類的無益苦行。
  
  頭陀是梵語﹝Dhuta﹞,翻譯為「抖擻」,即是打起精神。佛設立十二種頭陀行:
  
  1.著糞掃衣:出家人所穿的衣服,不講究華麗,都是穿人家所丟棄不要的衣服,把它洗乾淨,然後縫補好,再穿上,所以出家人所搭的衣是一截一截的,其中也是代表著糞掃衣的意思。
  
  2.但三衣:五衣、七衣、大衣﹝又稱祖衣,有九條、二十五條、一○八條不一﹞。
  
  3.常乞食:出家比丘不立煙爨,但常行乞食,無分別心。
  
  4.次第乞食:即是挨家次第去乞食,而不分貧富貴賤;無分別心,令眾生皆能平等種福田。
  
  5.日中一食:只吃中午那一餐。因為早餐是天人食,午餐是佛食,晚餐是畜生食,夜後是餓鬼食。種佛因,將來冀得佛果。
  
  6.節量食:按照自己的分量而食,不多亦不少。不會今天把肚子脹得滿滿的,明天卻一點也不食,這就不是行中道。
  
  7.過午不飲漿:午後不再喝飲料、牛奶、果汁、茶等,但可以喝水。
  
  8.住阿蘭若:住在寂靜處,遠離喧鬧人多的地方。
  
  9.露地坐:坐在無遮蔭的地方。
  
  10.塚間坐:住在墳墓旁,看見人死去的屍體,而修不淨觀。以警策自己,人生無常。
  
  11.樹下坐:在樹下打坐。
  
  12.脅不著席:睡不倒單,長坐不臥。
  
  這十二種頭陀行,皆是看各人的能力而行,有些人只能行其中一、二種苦行,當然能行十二種頭陀,是最好不過了。在萬佛城的出家人,皆特別注重修持頭陀行,以使正法久住於世。
  
  座下聽眾,飽得法乳滋潤,面上流露欣悅的表情。
  
  為大法師演妙法,譬如甘露悉充滿,
  
  慈悲哀愍遍一切,眾生心行靡不知。
  
  ──《華嚴經明法品》
  
  凍死不攀緣,餓死不化緣,窮死不求緣。
  
  隨緣不變,不變隨緣,抱定我們三大宗旨。
  
  捨命為佛事,造命為本事,正命為僧事。
  
  即事明理,明理即事,推行祖師一脈心傳。
  
  金山寺門匾上刻的這副對聯,氣魄豪邁磅礡,頂天立地。這是創造英雄兒女的道場!選拔聖賢之大冶洪爐!修行人欲成道業,首先要經禪門法匠一番砌磋琢磨,千錘百鍊,始堪為載法之器。
  
  上人常說:「我是造活佛、活菩薩、活祖師的匠人。誰不怕苦,可以來這個大冶洪爐裡鍊一鍊!」「我把人的個性磨鍊提昇,使其圓滿、和洽、光潔,使其對人對事,通情達理、圓融無礙──這是我一向教化人的宗旨。」
  
  譬如真金,善巧鍊冶。秤兩不減,轉更明淨。
  
  菩薩亦復如是‧‧‧所有善根,轉更明淨。
  
  ──《華嚴經第三發光地》
  
  觀音菩薩尋聲救苦
  
  晚間,繼續在北角大會堂開示。先由萬佛城監院恆來法師說話:「在美國佛法剛興起,在萬佛城中每個人都有很多責任來復興聖教。我是專門管理採購建築的材料。有一次開著一輛舊貨車去一百六十哩以外的郊區買油漆。在回程途中舊貨車上的油漆,共有一百五十加侖之多。
  
  這種油漆易燃,我走的那條山路非常狹窄,又顛簸不平。那輛舊貨車的摩托發電器突然著火了,一時火星四射,噴到油漆上面,爆炸聲傳到我耳中,眼看即將車毀人亡。我趕快把車駛到山路旁,在這緊要的關頭,後面來了一位公園管理工人。他馬上遞給我滅火器,我趕緊把火滅了,才不致引發大爆炸。這件事情,從頭到尾,只有三十秒鐘那麼短的時間,我覺得這是佛菩薩的加被,令我避免此災難,這種奇妙的事蹟在萬佛城很多,真是妙不可言!」
  
  另一團員說:「我們今天到香港上街買東西,所乘的巴士差一點撞車。在萬佛城,有時人也撞車,但多能逢凶化吉。有一次果舟居士撞車,可是車壞人全,因為他正念著楞嚴咒哩!
  
  又有一次果遜居士在郊外撞著一隻鹿,那時他還以為鹿定死無疑,而他的車子也會損壞。沒想到,等一下鹿從車底下站起來跑了,而他的車子也毫無損傷。因為那時他正念觀音菩薩的名號。
  
  觀音菩薩是救苦救難的菩薩,在萬佛城,我們專誠供奉觀世音菩薩,修大悲法門。萬佛城亦是觀音菩薩的大本營,可是觀世音菩薩不是只示現在一個地方,盡虛空遍法界,觀世音菩薩都會尋聲救苦。」
  
  出家人為甚麼要搭袈裟?
  
  連日來香港報章皆登載本團消息,其中一項「熱門」的話題就是:出家人為甚麼要搭袈裟?今晚,針對這因緣,上人不厭其煩地闡釋,比丘搭袈裟的重要性:
  
  佛入涅槃後,所有佛弟子皆以波羅提木叉﹝戒律﹞為師。戒,即是「止惡防非」,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出家人更不應坐享其成,等著人來供養,而是應該獻出身心性命,為利益人群,對社會國家有貢獻,此方為真孝、真仁義也。所以美國的出家人要搭衣,以表示持戒。搭衣則現比丘相,這並不是標異現奇。但在這世界上,人卻以假為真,以真為假,以非為是,以是為非。
  
  舉出實例來作個譬喻:當中國大陸淪陷時,有很多學生逃難到臺灣,大部份的學生在急忙中都忘了帶畢業證書,其他人便另外偽裝一些新的證書,新穎精緻。考試官一看便通過,而那些真正攜帶證書的學生,卻不能合格。因為考試官看那麼陳舊邋遢的證書,便認為是假冒的。以此類推,今人認為比丘不應搭袈裟的偏見,亦復如是。
  
  本來佛教剛從印度傳到中國時,中國比丘也是搭著衣威儀具足。可是那時的袈裟,就好像現代南傳比丘搭的衣一樣,沒有鉤環。但是中國氣候寒冷,中國比丘要穿很多衣服在袈裟裡頭。如此衣常丟掉了,也不知道。那麼袈裟丟了,怎麼辦呢?於是大家便開會討論,如何解決這一個問題。其中有一位笨祖師便提議用一個鉤環把袈裟勾住,就不會再掉了。大家都贊成通過,從此在中國的袈裟便有了鉤環。
  
  後來中國比丘要常出外勞作,嫌搭衣太麻煩了,平常就不搭,只在上殿過堂時才搭。可是到最後,越來越馬虎,甚至連過堂上殿也不搭了。所謂「習焉不察便成風」,現在大家都認為不搭衣是對的,搭衣者反而成了怪物。法界佛教總會的出家人按照古代佛制,故時常搭衣,可是現代的比丘和比丘尼卻批評我們標異現奇。但我不和你們爭,你們說我們對,我們還是搭著衣;說我們不對,我們還是搭著衣。
  
  一段公案
  
  臺下聽眾聽得興趣盎然。本來在這個紙醉金迷的大都市裡,人人生活緊張到喘不過氣來,耳濡目染,不外電視、電臺嘩啦嘩啦的喧鬧,使人心昧智昏,情緒憨亂。奇怪!本團每晚的開示長達二小時,甚至有時三小時,而臺下聽眾居然全神灌注的聆聽,亦未曾見人中途離座,正如恆來法師半開玩笑說:「不知他們入了甚麼定?」大概是菩提種子萌芽了。
  
  接著上人便敘述三藩市發生的一段公案:
  
  在萬佛城,什麼人都有,善的也有,惡的也有,好的也有,壞的也有,但到萬佛城,是龍也要盤起來,是虎也要臥起來。龍不能隨便降雨,虎也不能隨便颳大風。
  
  一九七八年三藩市曾發生一件金龍血案,驚動當地,使華裔們旦夕不安。事後那一班華青幫,欲再發起第二次或者第三次金龍血案,就是因為華青幫和祖方幫在爭地盤。但後來他們都皈依三寶,皈依萬佛城,把武器扔到海裡去了。以後改邪歸正,讀書的讀書,做工的做工,再也不敢為非作歹。
  
  一九七八年農曆六月十九日觀音誕,萬佛城舉行法會。是日,有八個青年人來皈依,當時沒有人知道他們的來歷。在皈依時,上人對他們說:「皈依我的人,不准殺人放火,不准偷盜搶劫,不准打妄語。當知,殺人父,人必殺其父;殺人兄,人必殺其兄,因果報應,絲毫不爽!」
  
  八個人當時聽了,嚇得冷汗直流,其中有數人隨身還帶著手槍哩!上人又問:「你們中間,誰是首領?快點舉手!」那位首領馬上舉手承認。經過這次當頭棒喝,這幾位青年真的被感動了,回到三藩市立志洗心革面。
  
  他們未到萬佛城之前,正積極籌購大批軍火,如機關槍、手榴彈等,預備與鄰幫作一你死我活的鬥爭。他們與幾個行家聯絡,尚未找到合理的價錢。皈依三寶之後,翌日來了一個行家,手上正有他們所需要的軍火,並且價錢理想。可是大家商議之後,決定洗手不幹。
  
  同年九月,當訪問團在馬來西亞時,那幫會兄弟八人,在同一個晚上夢見上人來為他們摩頂加持。在佛教裡,摩頂是慈愛的表現,能消災解業。自此之後,這班青年人一行十幾個兄弟皆改邪歸正。此次的驟變,無形中解救了中國城多少居民的生命及治安問題。昔為太保流氓,而今是循規蹈矩的佛教徒。佛法的力量多麼不可思議!
  
  上人接著說:「這件事情我沒有對外發表。為甚麼呢?因為如果對外發表這消息,好像要三藩市的人來感謝我;我不需要人來感謝。我的願力是『我到甚麼地方,就願意那地方安定、昌隆。』同時,我願用感化力去教化人,而不願用勢力去壓迫人。」
  
  自從金龍血案發生之後,曾有一段時期,三藩市的中國城好像一座死城,現在已恢復往昔的繁榮了。
  
  思量惡事,化為地獄。思量善事,化為龍蛇。
  
  慈悲化為菩薩,智慧化為上界,愚癡化為下方。
  
  但向心中除罪緣,各自性中真懺悔。
  
  忽悟大乘真懺悔,除邪行正即無罪。
  
  ──《六祖壇經懺悔品》
【書籍目錄】
第1頁:一九八一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 二十九日 洛杉磯─臺北 第2頁:一九八一年十一月三十日  臺北
第3頁:一九八一年十二月一日  臺北 第4頁:一九八一年十二月二日  臺北
第5頁:一九八一年十二月三日  臺北 第6頁:一九八一年十二月四日  臺北
第7頁:一九八一年十二月五日  臺南 第8頁:一九八一年十二月六日  高雄
第9頁:一九八一年十二月七日  高雄─臺北 第10頁:一九八一年十二月八、九日  臺北
第11頁:一九八一年十二月十日  臺北─香港 第12頁:一九八一年十二月十一日  香港
第13頁:一九八一年十二月十二日  香港 第14頁:一九八一年十二月十四日  香港
第15頁:一九八一年十二月十五日  香港─新加坡 第16頁:一九八一年十二月十六日  新加坡
第17頁:一九八一年十二月十七日  新加坡 第18頁:一九八一年十二月十八日  馬來西亞﹝星山﹞
第19頁:一九八一年十二月十九日  吉隆坡 第20頁:一 九八一年十二月十七日 吉隆坡
第21頁:一九八一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吉隆坡 第22頁:一九八一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吉隆坡
第23頁:一九八一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檳城 第24頁:一九八一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檳城
第25頁:一九八一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檳城 第26頁:一九八一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吉隆坡
第27頁:一九八一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吉隆坡 第28頁:一九八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吉隆坡─新加坡─三藩市
第29頁:後記 第30頁:航行世界佛化的舵手
第31頁:把佛教帶向全世界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