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佛光教科書第八冊 -- 佛教與世學

佛光教科書第八冊 -- 佛教與世學

第二課 佛教與命運

[日期:2010-07-29] 來源:轉載  作者:佛光山宗務委員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我們每個人最關心的事,莫過於自己;而自己的問題之中,最重要的就是命運。對於命運的看法,有的人覺得自己凡事不如人,命運多乖,就怨天尤人;有的人認為人生的一切禍福窮通都是由命運安排的,因此對於自己的遭遇只知認命;有的人樂天知命,因此能不憂不懼,對於生活的貧苦困頓,也能安貧守節。
  
  在生命旅程中,可以影響我們命運的因素很多,如父母師長的期望、怨親友敵的態度等。物質錢財的運用固然可以左右前途的發展,一句話、一個念頭,也都會使人的一生有天壤之別的變化。佛教認為世間一切人事的離合成敗,皆不離「因緣果報」的原則,三世因果偈云:「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由此推論:今生所遭遇到的一切順逆境界,是過去行為的造作而形成的,這就是今生的果報;而今生的一言一行,又決定了自己未來的命運。所以,我們的命運隨著業力時時在改變,並非受制於一個特定的主宰者,主宰命運的人還是自己。
  
  現在將影響命運的因素歸納如下:
  
  一、習慣:佛教說煩惱難斷,而去除習氣更難。習慣本是吾人生活的固定模式,有好有壞,而經年累月後,習慣成為自然,就會變成根深蒂固的習氣,生生世世難以消除。因此,對於習慣的養成,必須謹慎。壞的習慣如抽煙、吸毒、酗酒等,損害身體健康;說謊、濫情、慳貪等,敗壞自己的道德。好的習慣如作息正常、飲食、運動、樂觀等,可以延年益壽;勤勞、整潔、熱忱等,可以自利利人。佛教提倡信徒養成讀經的習慣,就可以藉著佛法指引迷津;養成念佛的習慣,就可以依佛號啟發心中的佛性而往生淨土,超越生死。總之,一個人縱使有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而習慣不好,也難有大富大貴的命運。好的習慣也是一種助緣,可以幫助我們化險為夷,一帆風順。
  
  二、迷信:許多人喜歡算命,目的無非希望自己事事如意,逢凶化吉。有的人堅持擇偶要配八字,有的人講究置產要看風水,有的人甚至事事求神問卜,不做理性的判斷。迷信的行為,導源於自信心的缺乏,有時反而因此錯失良機或歪曲事實,葬送了一生的幸福。佛教認為日日是好日,時時是好時,只要合乎因果正理,沒有什麼可忌諱的。
  
  三、情念:所謂「愛不重不生娑婆」,人是有情感的,但一些人往往因為一念情執,喪失理智,由愛生恨,乃至造成無可挽回的悲情。由於情愛處理不當,往往衍生煩惱痛苦,所以佛教教人以智化情,以慈作情,能夠昇華情愛為慈悲,就能不自苦也不惱人。
  
  四、權欲:權力的支配乃由於我執、我慢作祟,令人養成尊卑貴賤的階級意識。有的人過度自卑,甘心屈服於權勢,不求自主,一生卑微;有的人名利薰心,求取權力,不擇手段,喪失理性。而佛教則認為眾生平等,人人皆有佛性,真正的貧富貴賤,在於道德的有無;吾人應有「我是佛」的認知與承擔,相信命運的開創掌握在自己的當下。
  
  五、業力:佛教認為業力是控制命運最大的力量。業力是指一個人的身、口、意的各種行為,對自他未來產生的影響力。許多人慨嘆自己時運不濟,或怨怪人事不利於己,殊不知凡事皆為業力所成,成功固然在我,而外在環境配合,更是不可忽視;失敗縱非己過,亦當反觀自省:福少德薄,怎能成就好事?佛教主張「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平時若能廣結善緣,懺悔業障,必能化解宿世惡緣,開創未來美好的前途。
  
  習慣、迷信、情愛、權欲與業力,為惡為善都決定於我們的一念之間,改造命運也須從吾人心念的淨化開始。現將改變命運的具體方法歸納如下:
  
  一、改變觀念:觀念影響一個人的價值判斷,決定行為的善惡趣向。佛教重視正知正見的養成。所謂正知正見就是正確的見解、正確的觀念。佛教認為人生的基本正見有四:正見有因有果、正見有業有報、正見有聖有凡、正見有善有惡。有了正確的人生觀,深信因果,明白緣起,自然就不會起惡造業,怨天尤人。
  
  二、改善行為:俗語云:「要怎麼收穫,先怎麼栽。」每一個人的行為所造作的業因,一旦因緣際會,自然就產生果報,所以我們希望未來前途美好,生活富樂,就必須從改善自己的行為著手,以期轉禍為福,因為一切幸與不幸,都操縱在自己的手中。
  
  三、廣結善緣:宇宙萬法,從因到果,中間還必須要有緣的力量,才有果的生成。人的一生,有的人聰明智慧,能力很強,卻不一定很有成就;有的人資質平庸,卻凡事順遂,處處皆得有緣人的相助。因此,我們必須注重「廣結善緣」。結緣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尤其生命不止一世,能夠以佛法結緣的人,則生生世世都能跟隨善知識學習,自然命運通達,處世無礙。
  
  四、持戒守法:戒是一切善法的根本,戒能防非止惡,所謂「禍福無門,唯人自招」,行善必得善報,行惡必遇惡果,持戒守法的人,行為上不會犯下不好的業因,自然不會招致不好的果報。因此,經典譬喻「戒如良師,戒如軌道,戒如城牆,戒如水囊,戒如明燈,戒如寶劍,戒如瓔珞,戒如船筏」。持戒守法能杜絕惡緣,自然會擁有光明的前途,美滿的人生。
  
  佛教對人一生的命運有積極樂觀的看法,主張諸法無常、緣起性空,壞的命運可以藉著培植善緣而加以改變,即使業障深重,也能重業輕報。人不必感傷自己的命運不好,而應力爭上游,改變厄運;所以人不能聽天由命,沮喪消沉,空過歲月,要有洗心革面的魄力,創造自己的命運。因此無論在富貴順達裡,或是貧賤苦厄中,都應該正觀緣起,了解命運,改變命運,進而創造命運。

【書籍目錄】
第1頁:自序 第2頁:第一課 佛教與宇宙
第3頁:第二課 佛教與命運 第4頁:第三課 佛教與神通
第5頁:第四課 佛教與法律 第6頁:第五課 佛教與哲學
第7頁:第六課 佛教與教育 第8頁:第七課 佛教與管理
第9頁:第八課 佛教與科學 第10頁:第九課 佛教與醫學
第11頁:第十課 佛教與會議 第12頁:第十一課 佛教與觀光
第13頁:第十二課 佛教與環保 第14頁:第十三課 佛教與農林
第15頁:第十四課 佛教與藝術 第16頁:第十五課 佛教與文學
第17頁:第十六課 佛教與建築 第18頁:第十七課 佛教與音樂
第19頁:第十七課 佛教與音樂 第20頁:第十九課 佛教與禮俗規範
第21頁:第二十課 佛教與地理風水 第22頁:第二十一課 佛教與公益事業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