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朱元璋與佛教

朱元璋與佛教

[日期:2012-04-21] 來源:網友上載  作者:陳鎮昌.中國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圖/明太祖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一三二八年至一三九八年),幼名重八、又名興宗、字國瑞,濠州鍾離(安徽鳳陽東)人。明朝建立者,在位三十一年。

  朱元璋出身貧苦,從小給人放牧,受盡饑寒。至正四年(一三四四年),鳳陽發生大災和瘟疫,朱元璋父母及兄長相繼去世。朱元璋至皇覺寺拜釋高彬法師為師,當了和尚。他入寺時,身體瘦弱,又有病,入寺後,有正常的飲食供給、調養,病情恢復健康,身體也壯起來了。師父高彬法師對朱元璋很好。一年後的一個夜晚,朱元璋無意發現師父練習武藝,他暗中跟著學,被高彬法師發現,就收朱元璋為學藝弟子。在高彬法師的教導下,他白天學文,晚上練武,學了三年。後鳳陽又遭災,寺中經濟困難,眾僧只得外出掛單、化乞,朱元璋也只得含著眼淚,告別高彬法師,離開了皇覺寺。

  至正十三年(一三五二年),朱元璋在元末農民運動中還俗從戎,加入濠州郭子興的隊伍,甚得郭子興的器重。一三五五年郭子興病死。韓山童的兒子韓林兒在濠州稱帝,稱為小明王,國號大宗。朱元璋先後被任為副元帥、江南行省平章事和左丞相。他注重軍紀,「軍無紀律,何以安眾」、「愛加於民,法行千軍」。至一三六三年春,小明王政權失敗,朱元璋此時已成為起義軍的中堅,他已經成為集團領導,逐漸變為新的封建統治者。這一年,朱元璋在鄱陽湖與陳友諒戰鬥中取得勝利,自立為吳王。此後,他率大軍南下,數年間統一南方。在北伐抗元中,他發佈檄文,提出「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立剛陳紀,救濟斯民」的口號。實際上是以朱元璋為首的漢族王朝,來代替以蒙古貴族的舊王朝。至一三六八年,在北伐的勝利聲中,朱元璋四十歲時,在應天(南京)即帝位,建國號明洪武元年(一三六八年)。明太祖朱元璋在位三十一年,至一三九八年病逝,年終七十歲,死後謚高皇帝,廟號太祖。

  朱元璋與佛教的因緣由來已久。從他撰寫的《皇陵碑記》碑文中記載他經歷「空門禮佛,出入僧房」。朱元璋登定典以後,「托身於寺四年,常思之」。首先,他重建了自己早年出家的皇覺寺。據《中國宗教名勝》中載:「龍興寺,在今安徽鳳陽縣城北鳳凰山日精峰下。前身是明太祖朱元璋早年出家的皇覺寺,其立國稱帝後從鳳陽的甘郢移至今址重建,賜名『大龍興寺』,並新撰寫《龍興寺碑》文,設僧錄官主持,頒降龍興寺印。據《洪武實錄》載,有佛殿、法堂、僧舍三百八十一間,為國內著名大剎。至歷經六百餘年,尚有殿閣二十餘間,占地數畝,紅牆黃瓦,掩映於茂林修竹間。寺內藏有朱元璋畫像、鐵像以及銅鑊、鑄有銘文的銅罄等。今『龍興古剎』牌坊、『皆大歡喜』牌額、明鑄大銅鑊、銅鐘、明萬曆詩碑等文物,完好無損。大殿內東西兩廊,明、清兩朝名人題詠琳琅滿目,具有較高的文物價值。」朱元璋親書的「第一山」石刻,有僧法衍曾寫《遊第一山》詩以記其事:

  三百年來瞬息間,紅塵不染白雲間。
  老僧記取龍興寺,第一人題第一山。

  重修複製明太祖畫像懸掛於大殿正中,兩旁有清鹹豐年間狀元孫家鼎撰的對聯云:

  始為僧繼為王終為帝龍興今仰聖人容;
  生於沛學於泗長於濠鳳陽昔鍾天子氣。

  重用僧人。明洪武初朱元璋皇帝敕令釋寶曇國師往四川峨眉山常住。據《峨眉山誌》載,寶曇國師,吳人,斷岩禪師後身,洪武初,敕往峨峰,重建鐵瓦殿,並鑄普賢金像。留蜀十年,道化大行。後召還,卒於天界寺。明太祖寄《寶曇禪師》詩二首:

  

  斷岩知是再來身,今日還修未了因。
  借問山中何所有,清風明月最相親。

  

  山中靜閱歲華深,舉世何人識此心。
  不獨峨眉幻銀色,從教大地變黃金。

  朱元璋還選有道高僧侍奉諸王。洪武十五年(一三八二年),馬皇后逝世。明太祖朱元璋敕選有道高僧侍奉諸王子,為諸王誦經薦福。當時,由任僧錄司左善世宗泐的推薦,臨濟宗高僧道衍(一三三五年至一四一八年)〔長洲(江蘇蘇州)人,俗姓姚,名廣孝,出家後法號道衍、字期道、號獨庵〕至燕京(今北京)侍奉明太祖的第四子朱棣。後來,成祖即帝位,授道衍僧錄司左善世,永樂二年,拜衍道為資善大夫,太子少師。

  明太祖朱元璋對高僧大德的敬仰,並禦制詩以贈之。僅在五臺山就有他禦制詩碑二則:

  1.在五臺山普光寺明洪武年間太祖朱元璋禦制詩:

  沙門號壁峰,五臺山愈崇。
  固知業已白,此來石壁空。
  能不為禪縛?區區幾劫功。
  處處食常住,善世語龐鴻。
  神出詣靈鷲,浩瀚佛家風。
  雖已成正覺,未入天臺叢。
  一朝脫殼去,人言金壁翁。
  從斯新佛號,盞水溢蛟龍。
  飛錫長空吼,只履掛高松。
  年逾七十歲,玄關盡悟終。
  果然忽立化,飄然陵蒼穹。
  寄與壁峰翁,是必留禪宗。

  據明‧釋鎮澄法師著《清涼山志》載:「金壁峰、寶金、字壁峰,乾州石氏子。童年依雲寂溫公,剃發受具。後學禪觀,叩晉海雲公。遁峨眉,柏葉為食。後北遊,至五臺山棲靈鷲庵,元帝因請祈雨有功,賜號寂照圓明大師。至明洪武戊申(一三六八年),上(指明太祖)詔至奉天殿,應對稱旨,命居天界寺,日接天顔,訓唱法義。賜紫衣、金缽,及禦制詩。」

  2.五臺山普恩寺還有明洪武禦制詩:

  師心好善善心淵,宿因曠作今復堅。
  與佛同生極樂天,觀空利物來東邊。
  目有神光頂相圓,王公稽首拜其前。
  笑談般若生紅蓮,周旋俯仰皆幽玄。
  替佛說法近市廛,驊騮雜還擁粉鈿。
  飄飄飛度五台巔,紅塵富貴心無牽。
  松下趺坐自忘緣,人間甲子不知年,
  此之謂入如來禪。

  據《清涼山誌》具生吉祥傳載:「具生吉祥,中天竺迦維羅國剎帝利種,三藏五明,無不徹究。入雪山習定,十有三年,得奢摩地,證於迦羅室利尊者,尊者可也,且令護持。明初,因禮五台,特來東土。洪武二年(一三六九年)既遊五頂,駐錫壽安禪林。洪武七年(一三七四年)上聞其行,詔住蔣山,開化京師。聽法者風雲駢集,見師慈相,善心油然,四方檀施,填門塞路,師莫然自若,悉濟饑貧。八年春,太祖賜詩慰之,詩中有『笑談般若生紅蓮』之句。十四年(一三八一年)師足患疾不能行,帝敕醫療之。師奏往五台。...不久,至午,師鹽沐、更衣危坐,長籲而化,荼毗得五色舍利。門人建塔於西林庵。他著有《示眾法語》三卷,並譯《七枝戒本》傳世。」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對佛教採取保護政策,在朝廷設僧錄司官,統領全國佛教。於洪武十四年(一三八一年)還規定僧人的服裝:禪僧茶褐常服、青縧玉色袈裟;講僧玉色常服、綠縧淺紅袈裟;教僧皂常服、黑縧淺紅袈裟;僧官如之。惟僧錄司官,袈裟、綠文及環皆飾以金。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