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物猶如此 徐鶴子

物猶如此 徐鶴子

酬德鑒第十一

[日期:2012-04-20]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徐鶴子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酬德鑒第十一(三十四案)

無德不報,物且有然。德豈期酬,天性纏綿。出爾反爾,如矢應弦。輯酬德

鹿報恩一(《警心錄》)

楚元王出獵,群鹿趨山背,王引兵逐之。鹿陷大谷,王塞以兵,詰朝,欲盡其類。既曉兵合,一巨鹿突圍跪請曰:「我鹿首也,為王見逐,欲逃無地。然古者不掩群,故仁及獸。我願日輸一鹿,使王庖不虛,我類亦得蕃息,何如?」王擲弓曰:「汝鹿王也,知愛汝眾。」下令:「殺鹿者與殺人罪同。」後吳侵楚,萬鹿乘月黑奔吳軍,若萬馬聲,吳軍驚遁。楚王為立「鹿王廟」。

李斯義曰:立言哀而婉,可以感動楚王。立功奮而奇,可以仰酬大德。君子宜以愛物為心,立廟非禮也。

詩曰:萬鹿飛馳萬馬聲,昏黃蹴踏破吳營;獵場兵合無噍類,想到王恩淚雨傾。

鹿報恩二(《晉書》)

石勒,少貧,於臨水為遊軍傭。一日,群鹿過,軍人競逐。勒獲一鹿,縱之。後勒出軍被圍,會有群鹿過,軍競逐,勒得潰圍出。見道旁一老父謂勒曰:「我即群鹿之一也,蒙君不殺,故相報耳。」

李斯義曰:勒放鹿,鹿解圍,是鹿得生,而勒因得不死。其得為趙王,應由縱鹿一心充之耳。

詩曰:眾皆逐鹿獨全生,解救重圍感舊情;因果昭昭人不識,道旁老叟話分明。

鹿報恩三(《南史》)

孫法宗,宅心慈善,每麇鹿觸網,必解放之,償以錢物。後患頭瘡,夜有女郎至云:「我天使也,特來相謝。小恙無恐,取牛糞煮傅之,立瘥。」倏不見。如其言,果驗。

詩曰:麇至羅中向客哀,誰憐梃走角雙摧;頭風不待陳琳檄,冉冉花前鹿女來。

華容象(《聖師錄》)

上元中,華容縣有象,入莊家中庭臥,其足下有槎,人為出之。象乃伏,令人騎入深山,以鼻掊土,得牙數十以報之。

詩曰:芒刺微傷亦累深,多勞妙手喜回春;也同一飯千金報,滿目悠悠負德人。

虎助祭(《安城記》)

都區寶者,後漢人,居父喪。鄰人格虎,虎走入廬中,即以蓑衣覆藏之。鄰人尋跡問。寶曰:「虎豈有可念而藏之乎?」他日,虎送禽獸以助寶祭。孝慈之至,通於神明,由是知名。

鶴子曰:殺一獸非孝,矧急而求我耶?慈心於物,由孝而推。

詩曰:不腆微誠當野蔬,離離白草谷風徐;虎心善等人心善,隨拜斜暉孝子廬。

虎送新婦(《紀聞》)

勤自勵,少以勇聞。路過一山,聞虎哮聲,四處尋覓,見一虎墮阱,勤不忍,救而出之。後勤投軍,五載不歸,訛傳已死,妻父以女另擇婿焉。迎娶之夕,道經一山,暴風四起,突出一虎,從者驚散,虎銜新人而去。不三日,勤以軍功授職回家,過此山中,見虎馱一女子,奔至其前,捨之而去。勤細詢之,乃所聘妻也,殆虎來報恩歟!相視驚異,回家成婚。

詩曰:五載從軍返故都,山前放虎記哀呼;報恩雄快多情甚,憐汝羅敷自有夫。

病馬報恩(《亦復如是》)

元生公,先曾祖父也。余少時聞先君云:公嘗見一西客,以騾馬負運皮貨,內一馬脊背破爛,血肉淋漓,臥不起。客鞭之數百,輾轉於地,終不能起立。公惻然曰:「是馬想不能負運,何苦加鞭?」客曰:「不如此,然則棄之乎?」公曰:「何不賣去?」曰:「玄黃如是,其誰肯受?」公問:「索價幾何?」曰:「昔以三十金買得,今唯求一半足矣。」公如數與之,客另雇馬負貨去。是時,人皆笑公愚,且謂馬必不起。公試牽之,馬乃勉強支持起,遂牽至家,調養月餘。瘡愈後,肥健而馴,從不驚蹶,大稱公意。一日,騎至親友家赴宴歸,公因過飲,行不數裏,已在馬背上熟睡矣。路經山麓,旁臨深澗,崎嶇難行,馬至此不前,而公睡如故。馬大嘶,公亦不醒。尋日已西沉,馬長嘶不輟。村人聞馬聲有異,覘之,乃公也,急喚醒焉。公訝曰:「馬若冒險前行,禍必不測,馬誠不負餘哉!」後馬死,公泣而埋之。

詩曰:伏櫪誰憐縷喘存,俯鞍沉醉怯黃昏;青山埋骨頻揮淚,何日駑駘再報恩。

鄔氏犬(《陳忠裕集》)

餘少時,有蒼頭尤愚者,語餘:曩嘗從先王父刑部公,居莘村別墅。鄰有鄔氏犬甚猛,晨夕過舍搖尾,眾皆叱之,先王父獨令愚時飼以餘食。至春月,先王父攜愚一人,從田舍飲且醉,歸行阡陌中,菽麥菶菶,不見前後。有蚩蚩然出於草間者,則瘈狗也,迎人突如,相距五武。世傳瘈狗噬者必死,方皇遽間,且奔且回顧。忽見鄔氏犬,從間道橫截之,相齧狺狺,因得以脫。明日視之,二犬俱斃矣。蓋瘈者屈於猛,良者殄於毒也。先王父命愚瘞之竹林。

陳臥子曰:嗟乎!桑下之餓夫,以一飯而免宣孟。苟非其人,雖歲祿萬鐘,日享太牢,無益也。

詩曰:區區一飯已淪肌,瘈狗摧鋒竟脫危;食客三千俱碌碌,毛生去後報恩誰!

蕪湖犬(《聊齋志異》)

周村有賈某,貿易蕪湖,獲重資,賃舟將歸。見堤上有屠人縛犬,倍價贖之,豢養舟上。舟人固積寇也,窺客裝豐,蕩舟入莽,操刀欲殺。賈哀賜以全屍,盜乃以氈裹置江中。犬見之,哀鳴投水,口銜裹具,與共沉浮,流蕩不知幾遠,淺閣乃止。犬泅出,至有人處,狺狺哀吠。或以為異,從之而往,見氈束水中,引出,斷其繩,客固未死,始言其情。另求舟人載還蕪湖,將以伺盜船之歸。登舟失犬,心甚悼焉。抵關三、四日,估楫如林,而盜船不見。適有同鄉賈,將攜俱歸。忽犬自來,望客鳴嗥,喚之卻走。客下舟趁之,犬奔上一舟,齧人脛股,撻之不解。客近呵之,則所齧即前盜也。衣服與舟皆易,故不得而認之矣。縛而搜之,曩金猶存。嗚呼!一犬也,而報恩如是。世無心肝者,其亦愧此犬也夫!

詩曰:倍值售身荷主慈,囊空主在喜兼悲;蕪湖關外千艘泊,愁絕茫茫覓賊時。

龕中犬(《聖師錄》)

扶風縣西,有太和寺,在高岡上。其下有龕,豁若堂,中有貧者趙叟家焉。叟無妻兒,病足,傴僂,常策杖行邑裏中。人哀其老病,且窮無所歸,率給以食。叟既得食,常先聚群犬以飼之。後歲餘,叟病寒,臥於龕中。時大雪無衣,裸形俯地,且戰且呻。群犬俱集叟前,搖尾而嗥,已而環其衽席,競以身蔽叟體,由是寒少解。後旬餘,竟以寒死龕中,犬皆哀鳴,晝夜不歇。

詩曰:垂憐群犬日摩挲,老病交侵喚奈何;繞榻溫存號且泣,飽颺饑附勝鷹多。

閽者犬(《宣室志》)

郭司空釗,太和中,自梓潼移鎮西涼府。時有閽者甚願,釗愛之,每委以事。一日,遣市紋繒絲帛百余段,其價倍,釗以為欺也,置於獄。獄既具,命撻於庭,忽有十餘犬,爭擁其背,吏卒莫能制,大異之。訊其事,閽者曰:「某好誦《金剛經》,自孩稚常以食飼群犬,不知其他。」釗歎曰:「犬尚能感其惠,吾安可以不施恩?」遂釋閽者。

詩曰:犬聲喧雜杖聲中,驟免公庭背血紅;分痛情甘身不顧,一時感動郭司空。

母犬投兔(《後周書》)

張元,性仁孝。有犬子為人所棄,元見,收而養之。其叔父怒曰:「何用此為?」對曰:「有生之類,莫不重其性命,是以收養之。」未幾,犬母銜一死兔,置元前而去。

詩曰:道旁聞吠費沉吟,母犬酬恩感戴深;見善若無真膽識,多緣片語易初心。

獺賄(《異談可信錄》)

涼州多獺,吐魯番,醃而貨之,百錢一頭,味似南方果子狸,而肥大過之。武生折蘭者,膚施人,虯髯偉質,食兼數人,而尤喜啖獺。雍正間,從軍出塞,經山丹道上,見獺數十頭,皆人立,連臂而趨。折下馬逐之,獺翻身反面,向折長跪,聲啾啾可辨,同聲曰:「饒命饒命!」折與同行四人共聞之,大以為異,遂捨去。是夜,露宿於野,聞帳外簌簌聲,出視,見群獺各挾草葉裹沙棗,置枑畔而去,收之,得二鬥餘。折乃誓不食獺。後有人勸之,折曰:「吾曾受獺賄,可復食其類乎?」

詩曰:裹棗贖身類巧狙,老饕大嚼且躊躇;可憐物命貪生共,夜夜溪喧喜趁魚。

鼠薦卷(《聞奇錄》)

諸生李昭嘏,入秋闈。主司晝寢,忽寤,見一卷在枕前,閱之平平,殊不當意,令吏置架上。復寢,睨視,有碩鼠銜其卷,復呈枕前。如是者三,勉錄取之。李榜後來謁,主司問其故。李曰:「先人陰德不可知,但三世不養貓耳。」主司曰:「此鼠報德也。」李來春聯捷。

【附錄】

《宣室志》云:寶應中,有李氏子,亡其名,家洛陽,屢世戒殺,未嘗畜貓。迨其孫,亦克體先人意。一日,李氏集親友,會食於堂,既坐,忽門外有數百鼠俱人立,前足相鼓,如甚喜狀。家僮驚異以白,群趨而聚觀,堂忽圮,其家無一傷者,已而鼠盡去。悲乎!鼠微物也,尚能識恩而知報,況人乎?如是,則施恩者宜廣其恩,報恩者亦宜力其報也。

詩曰:家家貓喜食魚肥,世庇茅廬報棘闈;不俟簾官三度薦,點頭卷已拔朱衣。

鼠捧珠(《異苑》)

宋景平中,東陽大水。永康蔡喜夫,避住南壟。夜有大鼠浮水而來,伏蔡奴床角,奴湣而不犯,每以飯飼之。水勢既退,蔡返故居,鼠以前足捧青囊,有徑寸許珠,留置奴床前,聲啾啾,狀如欲語也。

詩曰:陽侯驅迫共高原,患難相憐豈市恩;自愧青囊珠徑寸,千金一飯有王孫。

鶴銜珠一(《感應篇註》)

噲參,事母孝。有鶴中矢,窮而歸參,乃收養療治,瘡愈,放之。後鶴夜到參門,秉燭視之,雌雄各銜一明珠,投地而去。參易緡數萬,因是致富,得備孝養焉。

詩曰:銜珠孝子舊衡廬,蒙憫傷弓負痛初;海碧天青無限意,春暉長願奉潘輿。

鶴銜珠二(《張氏家傳》)

張禧,除敦煌令。有鶴負箭集庭,以甘草湯洗之,傅藥,留養十餘日,飛去。月餘,銜赤珠二枚置前。

按《搜神記》云:隋侯於道左,見大蛇傷,以藥塗之。其後蛇於江中銜珠以報,徑寸純白,光可燭室,故世稱「隋珠」焉,是蛇銜珠報德也。《三輔決錄》云:昆明池中有神泉,武帝夜夢一魚,乞去其鉤。明日,詣池上,見大魚銜緡向前,帝命去其索。後三日,池側得明珠一雙,是魚銜珠報德也。

詩曰:驚弦鶴墮憫嘵嘵,靈藥回生手自調;不待三年拜君賜,銜珠充佩傍王喬。

夢雉拜(《北史》)

後魏裴安祖,行值溽暑,憩樹下。有鷙鳥逐雉,雉急,觸樹而死。安祖湣之,取置陰涼地,護視良久,得蘇,喜而放之。夜夢繡衣丈夫,向安祖再拜云:「感君垂救,故來謝德。」

詩曰:驟逐鷹鸇墮殺風,幸留殘喘返幽叢;感君無量纏綿意,都在深深再拜中。

雀銜環(《警心錄》)

漢弘農楊寶,甫九齡,至華陰山北,見一黃雀,為梟搏墜地,困於螻蟻,深湣之。取歸置梁上,又慮蛇齧,移巾箱中,采黃花飼之。羽毛既成,朝去暮來,忽與群雀俱至,哀鳴環繞,數日乃去。一夕,夢黃衣童子再拜云:「我西王母使者,往蓬萊過此,為梟所搏。感君拯救,數承恩養。今當受使南海,不得朝夕奉侍。」流涕辭別,以白環四枚與寶曰:「君子孫潔白,位登三公,當如此環矣。」光武高其行,封「靖節先生」。寶生震,震生秉,秉生賜,賜生彪,四世三公,果應白環之數。

李斯義曰:無論人、物,凡在危急中,皆當引手救援。靖節先生積之厚矣,伯起之「畏四知」,叔節之「三不惑」,則更久而彌芳,銜環特其驗耳。

鶴子曰:黃雀銜環,隱寓「天道好還」微旨。

詩曰:瑤池奉使到蓬山,小劫紅塵喜再還;童子何知知惻隱,幾曾奢望報銜環。

雀獲盜(《警心錄》)

宋井陘尉何經,廣昌人,性仁慈。每出,見捕雀者,輒毀其具。見活雀,必買放之,戒其人易業。三年代期將近,鄉民有被盜劫殺者,上官督捕甚急,不能獲。忽群雀數百,飛迎馬首,何異之,既而群雀集百步外茅舍上。何領卒搜索,見七人醉臥未醒,及贓伏在旁。擒之,乃真盜也,遂解郡,正典刑焉。後擢東陽令。

【附錄】

餘晦齋曰:明道先生為上元主簿,嘗云:「一命之士,苟存心於愛物,於人必有所濟。」始至邑,見人持竿道旁,以黏宿鳥,取其竿折之,教之使弗為。及任滿,停舟郊外,聞數人共語:「自主簿折黏竿,鄉民子弟不敢畜禽鳥。」由程子之言推之,人於此心,能時懷不忍,視人、物如一體,扶人不以手,利人不以口,凡天地間有萌可生,有氣可吹,必求長養,無使零落,大生廣生,在吾心內,方是儒者氣象。

李斯義曰:人果能積功累行,遇萬難了結之處,定有奇緣巧合。經擢為令,自是仁慈之報。第非獲盜免罪,又烏能得此超擢哉!

詩曰:何來群雀馬前迎,獲盜謳歌四境清;又聽仁聲程主簿,滿腔慈愛豈邀名。

黿報恩一(《警心錄》)

唐江西觀察使韋丹,年近四旬,舉五經未第。嘗乘蹇驢至洛陽橋,見漁者得一黿,長數尺,置橋上,呼吸餘喘。丹憫然,問其值,答以二千。時正隆冬,計衣襖無可當者,乃以所乘驢易之,放水中,徒行而去。時有胡盧先生,占事如神,韋因問卜。先生忻然曰:「吾友元長史,談君美不容口,求識君,可偕行。君之福壽,當自詳之。」相與至通利坊,見小扉,叩之,應門者延入,見大門宏麗非常。俄一修偉老人,鬚眉皓然,自稱元浚之,向韋先拜。韋驚拜曰:「貧賤鮿生,不意丈人過垂採錄,實所未喻。」老人曰:「老夫垂死之命,蒙君幸生,敢不報德?」款留竟日,既暮,辭歸。老人袖出文字一通,曰:「知公問卜,輒於天曹錄得一生官祿行止,聊以為報。」又謂胡盧先生曰:「幸借緡大衍之數,以充韋君改置一乘,早決西行,是所願也。」韋再拜而去。明日,胡盧先生如約。因覽其文,具言明年五月及第,又某年授某尉,曆十七遷,皆有年月日時。最後某年遷江西觀察使,至御史大夫,後三年,廳前皂莢樹花開,當有遷改,可北歸矣。後曆官果如其言。元和八年,韋在洪州,廳前皂莢樹生花,遂解組,至途而卒。其子宙,尚書僕射,同平章事。岫,福建觀察使。

李斯義曰:長史能通天曹,錄文書,幾不免洛陽之厄,殆亦白龍困於豫且者耶?丹為急救,即得好報,故凡遇善事,不可當面錯過也。

詩曰:謁祠我幸識公孫,軼事曾聞德報黿;長史蠡湖勞入夢,西江雁戶共沾恩。

黿報恩二(《警心錄》)

江西軍吏宋某,嘗市木至星渚,見漁人得大黿,以千錢贖之,放江中。後數年,泊舟龍沙,忽一蒼頭至云:「元長史相召。」宋茫然。既至,見府君出迎與坐曰:「君尚相識乎?」宋思之,實未謀面。又曰:「君記星子江中放黿乎?頃有罪,帝命謫為水族,微君之惠,骨朽矣。今忝為九江長,相召者,有以奉報。君兒某,命當溺死,今有一人姓名正同,亦當溺死,取以代君兒,宜速登岸。」宋謝而出,數日果遇風濤,宋兒竟免。

李斯義曰:為九江長,權有所屬。其子當溺,及時而救。恩不忘報,安問遲速耶!

詩曰:豫且脫網拜嘉多,欣晤龍沙掛席過;救物哪知還救子,免教老淚灑西河。

黿報恩三(《果報聞見錄》)

康熙七年,松江黃浦漁人獲大黿,有徽商以銀三兩買放浦中。漁人窺見多銀,夜即劫之,船家及小僮,悉被殺死。商跪乞命,盜縛其手足投浦中,即若有物負之,逆流而上,行二十裏許。天明,有船至,大呼救命,乃巡兵也。見大黿負一人來,撈起問故,共疑盜即漁人。黿遂順流下,眾隨之,至買黿所,黿沒水中,而漁舟尚在分銀。兵悉擒之,追出銀四百餘兩,不失一厘。解盜松江府問罪。商因舟子、小僮被殺難歸,求太守起批知會。同謀漁人立斬,無一脫者。

詩曰:憐黿失水費徘徊,孰料慈心伏禍胎;何待招魂勞宋玉,逆流負客翦濤來。

白魚書(《警心錄》)

陵陽子明,銍鄉人,嘗釣於旋溪,得白龍子。明懼解釣,拜而放之。後得白魚,腹中有書,教以服食法。遂走黃山,采五石脂,沸水服之,三年,龍來迎去。

李斯義曰:子明自有仙骨,與龍有緣,故得服食法。不然,世之煉服食者夥矣,何每每受害也?法貴得真,仙亦有種耳。

詩曰:放生一念已仙胎,謝罪龍宮釋釣回;三載黃山飽風月,此身瀟灑即蓬萊。

龍宮方(《警心錄》)

孫思邈,京兆華原人,隱太白山,煉氣養神,精究醫藥,以濟物為心。偶出行,見牧童擊一小蛇出血,脫衣贖之,以藥封裹,放草澤中。後月余,道遇白衣少年,邀至宮殿。有帢帽絳衣者出,欣然相接曰:「前小兒獨出,為人所傷,賴道者贖救。」又一妃,率青衣小兒,再三謝命。殷勤設筵,留三日,以輕綃、金珠贈行,辭不受。乃出藥方三十,曰:「此可以助道者濟世救人矣。」命僕馬送之。既歸,曆試皆效,乃編入《千金方》中傳世。至永徽三年二月十五日,晨起沐浴更衣,遂屍解焉。

李斯義曰:志在濟物,是學道根基。辭金珠而受藥方,去世俗何啻千萬!

詩曰:大德淪肌浹髓深,龍宮秘授勝千金;利人濟物渾忘報,但盡區區一寸心。

龜引路(《廣異記》)

唐劉彥回父,官湖州刺史。有下僚於銀阬得一龜,長一尺,持獻刺史。群僚畢賀云:「得此龜者,壽可千齡。」使君謝非其人,遂騎馬送龜至阬。後十餘年,刺史亡,彥回為房州司士,將家屬之官。會山水泛溢,平地盡沒,一家惶懼,不知所適。俄有大龜來引其路。與家人謀曰:「龜乃神物,今來相導,當非無因。」於是三十餘口,隨龜而行,所經悉是淺處。 歷十餘里,乃至平地,舉家驚喜。是夕,彥回夢龜云:「昔在銀阬,蒙先使君之惠,因此報恩。」

李斯義曰:壽當千歲,獻龜者諛言耳。送還原所,便是知足,種下善根。其後三十餘口得脫水難,雖云靈龜之報,其實使君自致之福。

詩曰:爭介湖州刺史卮,愀然五馬送靈龜;十年夢示銀阬事,恰遇郎君失路時。

龜授方(《警心錄》)

黃叔達,宋時人,同社友得一龜,將刳其殼,黃憐而買放之。後病亟,其子入京省視,途遇一老人,曰:「予姓歸,前日將被殺,幸荷尊君垂救得全,此恩未報。今尊君疾,因食魚過多,停積胸次,急用姜附湯治之。」言訖不見。後服果愈。叔達因悟所遇老人,即前龜化身耳。

李斯義曰:子省父病,如何急切。得方療病,如何欣慰。則放生竟是救病良方,為人子者,當寶之不失。

詩曰:老人道左致纏綿,好慰高堂病即痊;憐物十分生意滿,危時物亦十分憐。

禹門鯉(《好生傳》)

莊麟,山右永寧州臨縣鄉人也,年三十,未婚。暑浴於河,見大鯉困網中,約重百餘斤,軒鰭若訴,麟憫而脫之。鯉遊行作回首狀,躍波而逝。後麟隴上假寐,夢秀才騎從甚都,皆翩翩俊逸,揖麟而言曰:「予德子甚,已請於家君,將以妹適子,幸勿辭。」麟曰:「僕山澤之臒耳,素未識荊,何德之有?矧喬野不稱,敢妄結絲蘿乎?」秀才曰:「子不憶河上之鯉耶?予乃禹門龍王第三子也,化魚出遊,為漁所困。微子,將鱠於市矣。舍妹淑慎,可云佳偶,子何拒之深耶?」麟聞之,心惴曰:「水府路殊,蒙君厚意,是速僕死也,敢辭。」秀才色恚,懷中出水晶一顆,贈麟曰:「倘旱魃為虐,子以此禱,甘霖可立至也。」及寤,而晶在手,遇旱輒效,號曰「雨師莊老」。凡州縣贈遺皆卻焉,遠近甚德之。順治初,年七十餘。臨歿前三日,復夢秀才曰:「君數將盡,晶應見還。」麟探懷與之。秀才曰:「子仁且介,當廟食茲土。」土人立祠河幹,顏曰「放鯉」,肖麟像其中,禱雨猶驗焉。

詩曰:無心放鯉締奇緣,不願龍宮坦腹眠;羅拜祠前旗卷雨,靈風颯爽尚年年。

鯉報延齡(《渚宮故事》)

梁劉之亨,仕南郡。嘗夢二人姓李,詣之亨乞命,之亨不解其意。既明,有人遺生鯉兩頭。之亨曰:「此必夢中所感。」乃放之。其夕,夢二人謝恩云:「已令君延壽算矣。」

華梧棲曰:能入人夢,能延人算,此二鯉者,殆龍種耶?

詩曰:刀砧折算怨何人,入夢分明信有神;奚俟延年雙鯉告,生機活潑滿懷春。

放鯉增紀(《警心錄》)

屈師,於元村遇得雙鯉,買放之。後夢龍延至水府,謂曰:「君本壽盡,以君救放,增壽一紀。」

李斯義曰:遇赤鯉,不知其為龍也。買放,非以求福也。偶爾放生,便得是報,即不必有是報,亦當留心放生。

詩曰:買鯉元村喜動天,慈悲無限寄長川;放生都笑渾閒事,不易延生十二年。

鯉負舟(《異談可信錄》)

江南諸生某,夜夢環介胄者,長跪請曰:「詰朝有難,在公某友家,幸垂憐往救。」生驚寤亟起,造友家,見一奴攜竹籃入。問:「何物?」曰:「市得魚,充早膳耳。」前視,則活鯉也,鰭鬣張動,潑刺不休,目光爍爍,若乞憐者。向友白其故,放之江中。逾年,渡揚子江,陡遇狂飆,飄船至山下,石傷船底,瞬息將沉。眾呼號莫措,咸謂無生理矣。頃,隨風鼓浪而前,若有物負而行者。水雖盈舟,行益疾,竟達於岸。回望之,一巨鯉搖尾而逝。

鶴子曰:不入夢友家,而轉求往救,此友必非仁心為質者。然述夢即放江中,還是善根路上人。

詩曰:今朝江上魚援我,去歲江中我放魚;百丈飛濤負舟起,回頭相視樂何如。

群魚解毒(《警心錄》)

李景文,嘗就漁人貨其所獲,仍放水中。景文素好服食,火煉丹砂,積熱成疾,疽發於背,藥莫能療。昏寐中,似有群魚濡沫其毒,清涼快人,遂獲瘥。

李斯義曰:恍惚中得群魚解其疽毒,是自躋清涼世界也。

詩曰:同在清涼世界行,臨淵底事殺心萌;求仙不少丹砂誤,哪識長生即放生。

定風珠(《韻圃群芳》)

昔有遠宦者,於署中偕內子食,見窗前大蜘蛛,每下就食,內子分食之。食已,仍緣絲而上,如是有年。及罷官,乃遺一珠於案而去,蓋酬德也。宦者歸,值風濤大作,他舟皆溺,獨此舟無恙。識者謂:「舟必有寶,吾望氣而知之。」宦檢篋得珠。其人曰:「此定風珠也,可度水厄。」

詩曰:布帆無恙謝蜘蛛,飽德難忘每飯俱;平地波濤何處度,人心各有定風珠。

蟻入闈(《警心錄》)

明胡僖,字伯安,家蘭溪,官至按察使,生平全活龜鱉螺蛤之屬無算。初為諸生時,入省試,謀徙僻地,得潘氏園。群蟻聚於室,以數十萬計,童子構火將爇之。公蹙額曰:「以吾一夕安,傷數十萬命,不忍。」亟返故邸。暨入試,文思窘甚。至暮,蟻戢戢筆端,麾不去。久之,思忽泉湧,七藝立就,蟻遂不見。既獲薦,司試者謂有神助。公心知為蟻報,好生戒殺,行之彌力。

李斯義曰:士子窗下屬文,筆花騰采。及入場屋,往往江郎才盡,豈非天奪其聰也耶?此際當自猛省。

詩曰:宋郊救蟻又胡僖,萬命回生寸念慈;下筆飆馳有神助,報恩多在入闈時。

【書籍目錄】
第1頁: 第2頁:總目
第3頁:刊竣漫書簡端十首 第4頁:孝友鑒第一
第5頁:忠義鑒第二 第6頁:貞烈鑒第三
第7頁:慈愛鑒第四 第8頁:恤孤鑒第五
第9頁:眷舊鑒第六 第10頁:踐信鑒第七
第11頁:守廉鑒第八 第12頁:翼善鑒第九
第13頁:救難鑒第十 第14頁:酬德鑒第十一
第15頁:雪冤鑒第十二 第16頁:知幾鑒第十三
第17頁:通慧鑒第十四 第18頁:重刊跋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1)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
第 1 楼
陳寬敏 发表于 2016-8-1 9:25:15
因有一套太上寶筏圖說,有徐太史詩句,偶讀印光大師文鈔。續編下冊409頁,有此書名覺得很意義。請問那裏有賣,煩請告知。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