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冥報記.冥報記輯書 合刊

冥報記.冥報記輯書 合刊

《冥報記輯書》卷第一

[日期:2012-04-19]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唐臨等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卷第一】

 一、晉.居士周閔
 

        晉周閔,江南人也,晉護軍將軍,世奉法。蘇峻之亂,都邑人士皆東西滅遷,閔家有《大品》,以半幅八丈素,反覆書之;又有餘經數囊,《大品》亦雜在其中。既當避難,行不能得盡持去,尤惜 《大品》,不知在何囊中?倉卒應去,不展尋搜,徘徊嘆吒!不覺《大品》忽自出外,閔驚喜持去,周氏遂世寶之。今云:「尚在。」一說云:「周嵩婦胡毋氏,有素書 《大品》,素廣五寸,而《大品》一部盡在焉。」

《三寶感應錄》卷中



晉.王範妾 
 

        晉富陽縣令王範妾桃英,殊有姿色,遂與閣下丁豐、史華期二人姦通。範當出行不還,帳內督孫元弼,聞丁豐戶中,有環珮聲,覘視,見桃英與同被而臥,元弼扣戶叱之,桃英即起,攬裙、理髮,躡履還內;元弼又見華期,帶佩桃英麝香。二人懼元弼告之,乃共謗元弼與桃英有私,範不辯察,遂殺元弼;有陳超者,當時在座,勸成元弼罪。

        後範代還,超亦出都看範,行至赤亭山下,值雷雨,日暮,忽然有人,扶超腋,逕曳將去,入荒澤中,雷光照見一鬼,面甚青黑,眼無睛子曰: 「吾孫元弼也,訴怨皇天,早見申理,連時候汝,乃今相遇!」超叩頭流血。鬼曰:「王範既為事主,當先殺之,賈景伯、孫文度在泰山玄堂下,共定死生名錄,桃英魂魄,亦取在女青亭。」至天明,失鬼所在。

        超至楊都詣範,未敢謝之,便見鬼從外來,逕入範帳;至夜,範始眠,忽然大魘,連呼不醒,家人牽青牛臨範上,並加桃人左索。向明,小甦,十數日而死,妾亦暴亡。超乃逃走長干寺,易姓名為何規。後五年二月三日,臨水酒酣,超云: 「今當不復畏此鬼也!」低頭便見鬼影,已在水中,以手搏超鼻,血大出,可一升許,數日而死。

《太平廣記》卷一百二十九



三、宋.沙門僧規
 

        宋沙門僧規者,武當寺僧也,時京兆張瑜於此縣,常請僧規在家供養。永初元年十二月五日,無疴,忽暴死,二日而甦癒,自說云:五日,夜二更中,聞門衖間,曉曉有聲,須臾,見有五人,秉炬火、執信幡,徑來入屋,叱喝僧規,規因頓臥恍然,五人便以赤繩縛將去。

        行至一山,都無草木,土色堅黑,有類石鐵,山側左右,白骨填積;山數十里至三岐路,有一人,甚長壯,被鎧執杖,問曰:「五人有幾人來?」答:「止一人耳!」五人又將規入一道中,俄至一城外,有屋數十,築壤為之,屋前有立木,長十餘丈,上有鐵梁,形如楔槔,左右有簣貯土,土有品數,或有十斛,形亦如五升大者。有一人,衣幘並赤,語規曰:「汝生世時,有何罪福?依實說之,勿妄言也。」規惶怖未答,赤衣人如局吏云:「可開簿,檢其罪福也。」有頃,吏至長木下,提一簣土,懸鐵梁上稱之,如覺低昂,吏謂規曰:「此稱,量罪福之秤也。汝福少罪多,應先受罰。」

        俄有一人,衣冠長者,謂規曰:「汝沙門也,何不念佛?我聞悔過,可度八難。」規於是一心稱佛,衣冠人謂吏曰:「可更為此人稱之,既是佛弟子,幸可度脫。」吏乃復上簣稱之,秤乃正平。既而將規至監官前辯之,監官執筆觀簿,遲疑久之。

        又有一人,朱衣玄冠,偑印綬、執玉版,來曰:「算簿上,未有此人名也。」監官愕然,命左右收錄云。須臾,見反縛向五人來,監官曰:「殺鬼!何以濫將人來?」乃鞭之。

        少頃,有使者,稱:「天帝喚道人來!」既至帝宮,經見踐歷,略皆金寶,精光晃昱,不得凝視;帝左右朱衣寶冠,飾以華珍。帝曰: 「汝是沙門,何不勤業,而為小鬼橫收捕也?」規稽首諸佛,祈思請福。帝曰:「汝命未盡,今當還生,宜勤精進,勿屢遊白衣家,殺鬼取人,亦多枉濫,如汝比也。」規曰:「橫濫之厄,當以何方而濟免之?」帝曰:「廣設福業,最為善也!若不辦爾,可作八關齋,生免橫禍、死離地獄,亦其次也。」語畢,遣規去。

        行還未久,見一精舍,大有沙門,見武當寺主白法師、弟子慧進,皆在焉,居宇宏整,資待自然,規請欲居之,有一沙門曰: 「此是福地,非君所得處也。」使者,將規還至瑜家而去。

《法苑珠林》卷八十三



四、宋.司農何澹之
 

        何澹之,東海人,宋大司農,不信經法,多行殘害。永初中得病,見一鬼,形甚長壯,牛頭人身,手執鐵叉,晝夜守之,憂怖屏營,使道家作章符印籙,備諸禳解,而猶見如故。相識沙門慧義,聞其病,往候之,澹為說所見,慧義曰: 「此是牛頭阿旁也,罪福不昧,唯人所招;君能轉心向法,則此鬼自消。」澹之迷狠不革,頃之遂死。

《法苑珠林》卷八十三



五、宋.司馬文宣 
 

        宋司馬文宣,河內人也,頗信佛法。元嘉九年,丁母難、弟喪;月望旦,忽見其弟身形於靈座上,不異平日,迴遑嘆嗟,諷求飲食。文乃試與言曰:「汝平生時,修行十善,若如經言,應得生天,或在人道,何故乃生此鬼中耶? 」沉吟俯仰,默然無對。

        文宣即夕,夢見其弟云:「生所修善,蒙報生天,旦靈床之鬼,是魔魅耳,非其身也,恐兄疑怪,故詣以白兄。」文宣明旦,請僧轉《首楞嚴經》,令人撲撃之,鬼乃逃入床下,又走戶外,形稍醜惡,舉家駭懼,詈叱遣之,鬼云: 「餓乞食耳,積日乃去!」

        頃之,母靈床頭有一鬼,膚體赤色,身甚長壯,文宣長息孝祖,與言往反,答對周悉,初雖恐懼,末稍安習之,鬼亦轉相附狎,居處出入,殆同家人。於時京師,傳相報告,往來觀者,門巷疊跡。

        時南林寺有僧,與靈味寺僧含沙門,與鬼言論,亦甚欵曲,鬼云:「昔世,嘗為尊貴,以犯眾惡,受報未竟,果此鬼身。去寅年,有四百部鬼,大行疾癘,所應鍾災者,不忤道人耳,而犯橫極眾,多濫福善,故使我來監察之也。 」僧以食與之,鬼曰:「我自有糧,不得進此食也。」含曰:「鬼多知,我生何來?何因作道人?」答曰:「人中來,出家因緣,本誓願也。」問諸存亡、生死所趣,略皆答對,具有靈驗,條次繁多,故不曲載。含曰: 「人鬼道殊,汝既不求食,何為久留?」鬼曰:「此間有一女子,應在收捕,而奉戒精勤,故難可得,比日稽留,用此故也;藉亂主人,有愧不少!」

        自此以後,不甚見形,後往視者,但聞語耳,時元嘉十年也。至三月二十八日,語文宣云:「暫來寄住,而汝傾家營福,見畏如此,那得久留! 」孝祖云:「聽汝寄住,何故據人先亡靈筵耶?」答曰:「汝家亡者,各有所屬,此座空設,故權寄耳。」於是辭去。

《法苑珠林》卷六《太平廣記》三百二十五



六、宋.王胡 
 

        宋王胡者,長安人也,叔死數載,元嘉二十三年,忽見形,還家責胡。以修謹有缺,家事不理,罰胡五杖;傍人及鄰里,並聞其語及杖聲,又見杖瘢迹,而不覩其形,唯胡猶得親接。

        叔謂胡曰:「吾不應死,神道須吾,算諸鬼籙,今大從吏兵,恐驚損墟里,故不將進耳!」胡亦大見眾鬼,紛閙若村外。俄然,叔辭去曰: 「吾來年七月七日,當復暫還,欲將汝行,遊歷幽途,使知罪福之報也。不須費設,若意不已,止可茶來耳。」

        至期果還,語胡家人云:「吾今將胡遊觀畢,當使還,不足憂也。」胡即頓臥床上,泯然如盡。叔於是將胡,遍觀群山,備覩鬼怪,末至嵩高山,諸鬼遇胡,並有饌設,餘品味不異世中,唯薑甚脆美,胡欲懷將還,左右人笑胡云: 「止可此食,不得將還也!」胡末見一處,屋宇華曠,帳筵精整,有二少僧居焉,胡造之,二僧為設雜菓、檳榔等。

        胡遊歷久之,備見罪福、苦樂之報,乃辭歸,叔謂胡曰:「汝既已知善之可修,何宜在家?白足阿練,戒行精高,可師事也。 」長安道人足白,故時人謂為「白足阿練」也,甚為魏虜所敬,虜主事為師。胡即奉此訓,遂見嵩山上年少僧者遊學眾中,忽見二僧,胡大驚,與叙乖闊,問何時來此?二僧答云: 「貧道本住此寺,往日不憶與君相識。」胡復說嵩高之遇,此僧云:「君謬耳,豈有此耶?」至明日,二僧無何而去。胡乃具告諸沙門,叙說往日嵩山所見,眾咸驚怪,即追求二僧,不知所在,乃悟其神人焉。(元嘉末,有長安僧釋曇爽來遊江南,具說如此也。)

《法苑珠林》卷六《太平廣記》三百二十二



七、宋.李旦 
 

        宋李旦,字世則,廣陵人也,以孝謹質素,著稱鄉里。元嘉三年正月十四日暴死,心下不冷,七日而甦,含以飲粥,宿昔復常,云:有一人持信幡,來至床頭,稱府君教喚,旦便隨去。直北向行,道甚平淨,既至城閣,高麗似今宮闕,遣傳教慰勞,問呼:「旦可前至大廳事。」上見有三十人,單衣青幘,列坐森然,一人東坐,披袍隱机,左右侍衛,可有百餘,視旦而語坐人云:「當示以諸獄,令世知也。」旦聞言已,舉頭四視,都失向處,乃是地獄中,見群罪人,受諸苦報,呻吟號呼,不可忍視,尋有傳教稱府君言:「君可還去,當更相迎。」因此而還。

        至六年正月復死,七日又活,述所見事,較略如先;或有罪囚,寄語報家,道:「生時犯罪,使為作福。」稱說姓字,親識鄉伍,旦依言尋求,皆得之。又云: 「甲申年,當行疾癘,殺諸惡人;佛家弟子,作八關齋戒,修善行,可得免也。」旦本作道家祭酒,即欲棄籙本法,道民諌制,故遂兩事,而常勸化作八關齋。

《法苑珠林》卷六《太平廣記》三百八十二



八、宋.鄭鮮之
 

        宋尚書僕射滎陽鄭鮮之,元嘉四年,從大駕巡京至都,夕暴亡,乃靈語著人曰:「吾壽命久盡,早應過世,賴比歲來,敬信佛法,放生布施,以此功德,延駐數年耳!夫幽顯報應,有若影響,宜放落俗務,崇心大教! 」於時勝貴,多皆聞云。

《法苑珠林》卷六



九、隋.寶室寺法藏
 

        隋鄜州寶室寺沙明法藏,戒行清淳,為性質直;隋開皇十三年,於洛交縣韋川城造寺一所,佛殿精妙,僧房華麗,靈像幡華,並皆修滿。

        至大業五年,奉敕融併寺塔送州大寺,有破壞者,藏師並更修補,造堂安置,兼造一切經,已寫八百卷,恐本州無好手、紙筆,故就京城舊月愛寺寫。

        至武德二年閏二月,內身患,二十餘日,乃見一人,身著青衣好服,在高閣上,手把經卷,告法藏云:「汝立身以來,雖大造功德,悉皆精妙,唯有少分互用三寶物,得罪無量。我今把者,即是《金剛般若》,汝能自造一卷,令汝所用三寶之物,得罪悉滅。 」藏師於時,應聲即答言:「造!」藏師雖寫餘經,未寫《金剛般若》;但願病瘥,不敢違命,既能覺悟,弟子更無餘物,唯有三衣瓶鉢、偏袒祗支等,皆悉捨付大德及諸弟子,並造《般若》,得一百卷。未經三五日,臨欲捨命,具見阿彌陀佛來迎,由經威力,得生西方,不入三塗。

    《法苑珠林》卷十八



十、隋.釋慧雲
 

        隋東川釋慧雲,范陽人,十二出家,遊聽為務。年至十八,乘驢止於叔家,叔覩其驢快,將規害之;適持刀往,見東牆下有黃衣人,揚拳逆叱曰:「此道人,方為通法大士,何忍欲害? 」叔懼告婦,婦曰:「君心無剛,眼華所致耳!」聞已復往,又見西牆下黃衣人云:「勿殺道人,若殺,大禍交及。」叔怖乃止。明旦,辭往姊家,叔又持刀送之,告雲曰: 「此路幽險故,送師度難。」雲在前行,止在深阻,叔在其後,揮刃欲斫,忽見姊夫在傍,遂得免害,雲都不知。

        雲後學問、名德高遠;至開皇年中,領徒五百,來過叔家,叔見當衢闡化,深慚昔釁,乃奉絹十疋,夫妻發露,雲始知之,乃為說法,永斷毒心。常以此事,每誡門人曰: 「吾昔不乘好物,何事累人?」自預學徒,聞皆儉素,大有聲譽,不測終年。

《法苑珠林》卷七十九

《冥報記輯書》卷第一

【書籍目錄】
第1頁:《冥報記》《冥報記輯書》合刊序 第2頁:《冥報記》敘
第3頁:《冥報記》卷上 第4頁:《冥報記》卷中
第5頁:《冥報記》卷下 第6頁:《冥報記輯書》卷第一
第7頁:《冥報記輯書》卷第二 第8頁:《冥報記輯書》卷第三.拾遺
第9頁:《冥報記輯書》卷第四 第10頁:《冥報記輯書》卷第五
第11頁:《冥報記輯書》卷第六 第12頁:《冥報記輯書》卷第七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