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念佛金言錄 一遍上人

念佛金言錄 一遍上人

念佛金言錄附錄

[日期:2012-04-18]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一遍上人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一、一枚起請文

法然上人 
 

        非中國、日本諸智者所言觀念之念佛;

        亦非學文悟念心之念佛;

        為往生極樂,唯稱念南無阿彌陀佛而無疑,思「決定往生」而稱念之外,無別事也。

        但,所謂三心四修者,皆含於「稱南無阿彌陀佛,決定往生」之想念中。

        此外若存深奧,則外於二尊之憐愍,漏於本願。

        欲信念佛之人,縱使能學一代之法,亦成一文不知、愚鈍之身,如同無智之輩,勿現智者之相,唯一向念佛。

        以兩手印為證。

        淨土宗之安心起行,以此紙為至極;源空所知,此之外全無別義。為防滅後之邪義,所知記畢。

       
源    空  御判

        (收錄於《大正藏》八三.二三六)

 

譯註
此《一枚起請文》可謂法然上人絕筆之「遺言書」,貴重無比。法然上人於八十歲之正月二十五日午時往生,二十三日侍者勢觀上人請示而白言:「念佛之安心,雖年來荷蒙教誨,尚請恩師親筆簡單地寫下肝要之處,兼作未來之紀念。」法然上人欣喜應諾,隨即提筆,以一枚之紙寫下此文,並且鄭重地以兩手蓋印,作為證明。此情此景,不禁聯想到《大經》發起序中,阿難尊者起請,世尊宣說本願的殊勝法緣。此文自古以來皆謂法然上人顯示「出世元意」之文。所謂「出世元意」即是大勢至菩薩之所以示現法然上人而應化於此世的根本精神,亦即究極目的、唯一使命。
此文字少義豐,品高詞美,簡要易解。淨宗宗旨,盡在其中;本願正意,一眼便知。一種信仰,如此簡單明瞭的顯示,實不多見。 

 


 

二、三心五念四修皆南無阿彌陀佛之文
 

法然上人云:拜見善導大師之釋,源空之眼中所見:

三心亦是南無阿彌陀佛,

五念亦是南無阿彌陀佛,

四修亦是南無阿彌陀佛,

三心五念四修皆俱見南無阿彌陀佛也。

(《大正藏》八三.二三六下、二七二下)


三、鎮勸用心
(漢字原文)

證空上人 
 


 睡而明一夜,報佛酬因之榻即明; 
    覺而暮一日,弘願內證之裡即暮。

根力頑莫生卻慮,佛攝下根之誓已成;
  行業乏莫致狐疑,經要十念之言是驗。

急勵乎喜,正行精進故; 
  懈倦乎快,正因圓滿故。

徒論機善惡,不忘於正覺之強緣;
  益擱自堪否,可仰於深重大悲耳。

 

譯註
        此《鎮勸用心》之文簡潔扼要,意味無窮;可謂本願之心要,他力之精華,安心之極致,化用之良方。

        此文分為四段,其所顯示者:

        第一段    生佛不二 機法一體

        第二段    第十八願 圓滿成就

        第三段    業事成辦 安心滿足

        第四段    不顧自身 唯憑彌陀

        然此文乃「日式中文」,故有人不易領會,試解譯如左:

        1一夜之眠,臥在彌陀救度之床;
           一日之醒,行在弘願功德之中。

        2根機雖劣莫顧慮,彌陀救度下根之誓願已經成就;
          念佛雖少不須疑,大經乃至十念之約束已經靈驗。

        3努力稱名可喜,念佛之正行精進故;
         懈怠疲倦亦快,往生之正因圓滿故。

        4莫徒然談論自己是善是惡,而忘失彌陀無條件之救度;
          應捨自己能與不能之計度,完全憑靠彌陀深重之大悲。

        又,小栗憲一法師將此文修飾成詞賦的體裁,而作其所著《淨宗教旨》的總結,文詞雅麗,甚易朗朗上口,如左:

        1睡去一夜兮,臥在光明攝取床;
          醒來一日兮,坐在常行大悲場。

        2根機雖劣兮莫卑下,佛有拯救下根之大悲;
          行業雖疏兮莫疑慮,經有乃至一念之要文。

        3稱名可喜兮,佛恩報盡故;
          不稱亦喜兮,業事成辦故。

        4宜顧身之分限兮,
          勿忽佛之冥見兮。

        證空上人法號善慧,乃法然上人的上足弟子;可謂宿緣深厚,其來有自,有十一面觀音示現之稱。十四歲時即不肯接受戴頭帽的成人儀式,而主動請求進入法然上人之門剃度出家,法然上人喜獲麒驥,欣然為其剃度,提攜膝下,親自調教。其生性俊逸,慧解天然,一旦見聞,無不悉皆通達。親炙上人有二十三年之久,具承法然上人的宗義;於善導大師之《觀經疏》特別喜好,深加鑽研,經常閱覽,曾讀破三部。法然上人撰述《選擇集》時,負責勘文之役;並嘗代替上人前往當時宰相藤原兼實的府第講說淨教。又曾為天皇、皇太后授戒,歷代天皇曾先後賜以「彌天國師」、「鑑知國師」等徽號;而此《鎮勸用心》即是應當時道覺親王之請所寫。其德行學識之厚,深受皇室尊崇。

        法然上人往生前曾交代弟子們,若於法義有不知,可詢問證空上人;其受法然上人之器重可知。

        其往生之正因滿足,而正行亦精進,每日稱名六萬遍,雖至半夜亦不睡眠,曉更即起而暗誦法門、稱念佛號,未曾懈怠。七十一歲時預知時至,於十一月二十六日早上即披袈裟,與大眾同聲讀誦《阿彌陀經》,誦畢便敷演淨土法門,之後於本尊前向西,念佛至正午,合掌端坐往生,靈瑞亦多。

        其所創建之寺院有十一座,著述甚富,有百卷之多。弟子頗盛,皆各主一方。

(《大正藏》八三.四○五下)


四、白木之念佛

證空上人 作  慧淨法師 譯

 

        自力之人者色彩之念佛也:或以大乘之悟彩色,或以甚深領解彩色,或以戒彩色,或以調靜身心彩色。有定散色彩之念佛則往生無疑而歡喜,無色彩之念佛則不得往生而悲嘆;此之悲喜皆自力之迷也。

        《大經》所言法滅百歲之念佛,《觀經》所言下三品之念佛,皆是毫無彩色之「白木之念佛」也。善導大師釋本願文之「至心信樂」謂之「稱我名號」,亦是成為白木之心也。

《觀經》下品下生之機者,佛法世俗二種善根皆無之無善凡夫故,毫無彩色也。何況死苦所逼,已成茫然,三業皆無正體也。一生皆是惡人故,平生之行皆無可憑;臨終死苦所逼故,止惡修善之心,大小權實之悟,不能措心;起立塔像之善,此儀不契;捨家棄欲之心,此時難起;實是「極重惡人,無他方便」也。雖然教其領解他力,念名號之不思議;然而被苦所逼,次第失念之故,轉教口稱而言:「汝若不能念者,應稱無量壽佛。」此時雖然意業茫然,然而十聲稱佛,聲聲消滅八十億劫生死之罪,蒙「見金蓮花猶如日輪」之益。此義者:就機而論,毫無道心,亦無定散之彩色;只隨善知識之教,別無賢能,是白木之念佛而往生也。譬如牽幼兒之手而書寫文字,豈小兒之高名耶!下下品之念佛,亦復如是:只隨善知識及彌陀之意,但以口稱而得往生也。彌陀之本願特殊,苦行難行之願行,皆為五逆深重之人故,五劫兆載之願行,縮於失念位之白木之念佛,無窮之生死縮於一念,僧祇之苦行成於一聲也。

        又《大經》所言三寶滅盡時之念佛,亦是白木之念佛也。其故者:大小乘之經律論,皆隱於龍宮,三寶悉滅,閻浮提之冥冥眾生,唯惡之外,無善之名,教導戒行之律藏先滅故,依何而有止惡修善之心乎!說明菩提心之經卷亦滅故,依何經而發菩提心乎!世上無知此理之人,亦無習知之道。故唯有定散色彩皆失之白木之念佛、六字之名號,住於世上也。善導大師言:「爾時聞一念,皆當得生彼。」此機之一念十念而往生者,佛法外之人,只以白木念佛之力而往生也。

        由當時大小經論興盛故,彼時眾生,雖有上根利器之人,然而下根之我等,與三寶滅盡時之人無異;世猶佛法流布之世,而身獨三學無分之機也。雖有大小經論,無勤學之志;如斯無道心之機者,雖遇佛法,亦無其益。雖生佛法流布之世,然而既不能持戒,亦難修定慧,正顯示機之愚劣無道心也。

        雖如是愚身,稱念南無阿彌陀佛者,佛之願力悉皆圓滿故,此即白木念佛之益也。就機而論,安心起行,誠然甚少,前念後念皆愚也。妄想顛倒之迷,隨日而深,日夜皆被惡業煩惱所吞縛之身中所出之念佛者,雖煩惱不滅、亦毫無定散色彩之稱名,然前念之名號中,攝盡諸佛萬德故,能生不受心水泥濁所染之無上功德也。

        不顧此心,信稱念必生,而常稱念南無阿彌陀佛者,即是本願之念佛也,此名「白木之念佛」。

        念佛之行,不論機之淨穢,不論罪之輕重,貴賤智愚,但稱念者皆得往生之行;而自力根性之人,以定散之色彩為指南,無色彩之念佛則以為不得往生而視為徒然。莫作此想,應捨自力根性,而向他力門。若能如是,則證悟大乘之人、深入經藏之人、淨持戒律之人等,其所念佛,皆不違於本願,此之分別,應善加明辨。 (《敕修御傳》第四七卷)

 

譯註
證空上人十四歲進入法然上人之室,成為常隨給仕之弟子,於淨土法門徹入無遺。為令時眾易聞易知故,常以「白木之念佛」之喻,說明本願念佛之義。
「白木」即是原木之意,未加任何顏色之彩繪。


五、自然法爾章

親鸞上人 作   慧淨法師 譯

 

        言「自然」者:「自」者:「自然而然」,非行者之計度,自然而然之語也。

        「然」者:「所令然」,非行者之計度;是如來之「誓願」故。

        言「法爾」者:如來之「誓願」故,所令而然,謂之法爾。此「法爾」是「誓願」故,皆無行者之計度。故「他力」者,以「無義為義」,應知。

        言「自然」者:是「本來所令然」之語也

        我聞曰:「彌陀佛之誓願,本來非行者之計度,是依『凡稱念南無阿彌陀佛者,必來迎接之誓願』也。行者之或善或惡皆不慮,此謂之自然。」

        誓願之作用者:是誓願使我等成「無上佛」也。

        言「無上佛」者:亦「無形相」也。亦「無形相」故,名為自然;若有形相,則不名為「無上涅槃」。

        我聞曰:「使知形相亦無,始名之為彌陀佛。」

        言「彌陀佛」者:是為使人知其乃是「自然」之作用也。

        知此道理之後,此「自然」之事,不可常論議也,若常論自然者,則所謂之「以無義為義」者,豈非尚有其義耶!

        此是佛智之不可思議也。

(《大正藏》八三.六六八中)

        法然上人云:有「法爾」之道理,如炎升空,水下流;果中亦有酸有甘,此皆法爾之道理也。

        阿彌陀佛之本願者,誓言「以名號引導罪惡眾生」故,唯念佛者,佛來迎接,是具備法爾之道理也。

(《大正藏》八三.二三八上)

        《末燈鈔》第十二章云:所謂彌陀本願者,誓言「稱名號者,迎生極樂。」

  (《大正藏》八三.七一六上)

        《嘆異鈔》第十一章云:稱此名號之人,必來迎接之誓願。

(《大正藏》八三.七三○上)

 

譯註
        親鸞上人二十九歲之前在比叡山修天台之行,二十九歲時遇到法然上人稟受淨土教法,五十八歲時生病發高燒昏迷三天,在昏迷中發現到自己長久以來的自力心仍在,亦即四十三歲時即發願要讀誦淨土三經各一千部,用以迴向供養其因時代戰亂、飢饉而死去的眾多親戚。此種心態一直深植心中,直到此次藉著昏迷才被發覺,同時體悟到善導大師所言「一向專稱彌陀佛名」以「自信教人信」之外,有何不足、有何功德比這更大而須誦經之助行?所謂聞其名號,威神功德;專行念佛,不須助業。此五十八歲時才完全純然地進入第十八願的他力世界。

        此《自然法爾章》乃親鸞上人思想圓熟的八十六歲之老年時期所述,並於八十八歲時再度繕寫,補入於《三帖和讚》之後作為總結,故此章亦可謂親鸞上人之絕筆。

【書籍目錄】
第1頁:簡介 第2頁:念佛金言錄(一)
第3頁:念佛金言錄(二) 第4頁:念佛金言錄(三)
第5頁:念佛金言錄(四) 第6頁:念佛金言錄附錄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1)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
第 1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2-5-19 12:30:45
真誠如實修行語 西方淨土再來人 苦心孤詣遊化眾 大悲傳法報慈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