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中國佛教近代史上冊 東初老和尚

中國佛教近代史上冊 東初老和尚

第十六章 佛教與邊疆民族 - 第三節 英俄覬覦西藏之野心

[日期:2011-05-12]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東初老和尚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西藏是一佛化地區,藏民雖非常強悍,但對佛教無不真誠信仰。班禪與達賴為神聖之護佑者與神聖大主教,受黃教始祖宗喀巴之教命,自在轉生以護佛教以統治人民者。西藏人民對此絕無懷疑,因此,班禪達賴二喇嘛,不僅為安定西藏政教的重心,且為我國邊疆安危之所繫,以邊疆幅員之廣,幾

  P.370

  倍大於中原。欲安定中原,必先安定邊疆,此為漢唐以來治國一貫之政策也。

  第一項 達賴班禪失和之原因

  顯示頁碼 關閉頁碼 回目錄

  班禪與達賴皆為「呼畢爾罕」,達賴為法王攝宗教而兼政治;班禪為教主純處治宗教事業,分化後藏,始預政治。二「呼畢爾罕」,先後轉生,老喇嘛自是新喇嘛之師,如現在的達賴喇嘛為班禪喇嘛戒師,換言之,將來達賴喇嘛壽終轉生,必依班禪喇嘛為師。因此,全藏人民,對於達賴班禪二喇嘛之信仰沒有高低。同時,他二人之間,既無夙嫌,更無新冤。其所以會發生隔閡者,約有二因:

  (一)因清廷於達賴逃避英國兵戎,輾轉來北京。清廷對達賴未能尊敬有禮,並派兵襲擊,致使流離失所至印度。英人乘機,巿一飯之恩惠,博得全藏人民之歡心,於是西藏人民傾向於英人。(詳前節)

  (二)西藏法王的國體,是喇嘛統治化身再世承繼的,法王雖有政治之權,但躬親一切塵務,未免有衊神聖,故政治權力多半委於大臣之手。同時達賴喇嘛此身一死,轉生嬰孩之年,政權都在攝政者。班禪被逐後,西藏內部爭執益烈,達賴一旦圓寂,攝政者正在預備撣冠相處,政治獨攪,倘班禪回藏,必于諸多掣肘。因此,達賴部屬大臣,拒絕班禪回藏,況班禪又傾向中央政府,此為達賴屬下拒絕班禪回藏之另一原因。

  至於班禪回藏問題,直至民國二十二年,達賴始表示同意,一則因達賴年老,一則化身轉世時,倘無班禪為其證明,即不能獲得西藏人民信任。生生世世法王之位,或因此而中斷。但另一原因,足

  P.371

  以阻礙西藏傾向於中央者,那就是英俄覬覦西藏的野心,早經暴露矣!

  第二項 英俄覬覦之野心

  顯示頁碼 關閉頁碼 回目錄

  先就英國以觀,英國因統治印度之便,謀藏至急,步步進迫,至今未能達到目的。英國侵略西藏,始於乾隆四十五年(一七八○),英印度總督哈斯丁斯氏與藏方締結通商條約,則以奪取哲孟雄,不丹等屬地,其勢漸進;迄光緒二年(一八七六)訂立芝罘條約,取得印藏交通之根據;光緒十六年(一八九○),有中英俄藏印條約之訂立,大開藏印之門戶;光緒十五年(一八九三),復有藏印續約之訂立。此為中國自主辦理西藏國際之問題。至光緒二十九年(一九○三),英人由印度侵入西藏,兵至拉薩,達賴逃亡,治藏大臣無能,不能負責,英官遂迫噶爾丹寺大喇嘛訂立英藏條約。英人遂有攝取西藏權利之根據焉。中國因知事急,即於光緒三十二年(一九○六),在北京復有中英藏印條約之簽訂。凡簽訂一次條約,英人之侵略必更進一步,我國之權利亦即喪失一步。觀其條文就可知其用心深遠。民國以來,初以軍閥割據;北伐以後,外有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東北,內有匪患,一直無暇兼顧邊疆屏障。英人侵藏之心,尤為明顯。

  次就俄國而言,俄國入侵西藏,不若英國之急進。一者俄至西藏交通不若英國之便利,二者因有蒙古侵略之對象,然俄國在光緒廿六年(一九○○),遂與西藏通好通商,後因日俄戰爭及英之干涉,其在西藏之勢力逐漸減弱。今俄國共產政權,亟謀其本身健全與應付此遠東緊張局勢,亦自知無力遠及西藏,所以西藏之患,不在俄國,仍在英吉利。

  P.372

  第一次大戰結束後,世界人士注意西藏者特多,如日人、英人之探險入藏者,比比皆是。尤以英人入藏之野心勃勃,如日之升。如黃郛氏戰後世界之所言,英人對中國西藏之野心,真令人髮指。向稱神秘的閉關之西藏,今日已成為中外世界公開之問題。但西藏問題究屬為中國內部問題,因此,民國以來,中國政府對西藏問題,正以全力謀以改善焉。

  再就佛教而言,西藏為一佛化地區,全部民族三百餘萬,完全信仰佛教。其民族有文化以來,即受佛教教化;其文化即佛教文化。至其政治之設施,教育之推行,文化之發達,人民之風俗,皆運用佛教之方法以為之。至其向外之發展勢力,如向蒙古、青海、甘肅、新疆、陝西以及內部各省發展,無不應運佛教之信仰力,以達其目的。故西藏民族在上述各省境內獲有實際之民心力量,即佛教之力也。所以今日欲治理鞏固大陸邊疆,就不能忽視佛教於西藏同化的力量。最明顯之事實,我國由西南至東北、由東北至西北之大陸邊疆,東西二萬四千餘里之國防,皆賴信仰佛教之民眾勢力,以鞏固而教化。自唐迄今,歷一千三百餘年,因西藏依佛教力量向外發展之故,使歷朝主政者皆崇奉佛教,而尊敬喇嘛(即和尚)。撫慰鞏固大陸邊防,實利賴之。蓋以西藏蒙古等民族,因地理氣節之故,民性最為儉樸誠篤,剛強直毅,加以佛教之大雄大力大慈大悲之化度,故其民族性極剛毅尊大。

  西藏政教不分,而以教為主,政為輔。由推施佛教而行其政治,故其政治以現代政治之眼光觀之,則為落伍。但其自有文化始,即重教輕政。果能使人民安寧康樂,以教即政,或重教輕政,又何不可?

  P.373

【書籍目錄】
第1頁:蔡序 第2頁:自序
第3頁:第一章 導論 - 第一節 中國佛教近代史之範圍 第4頁:第一章 導論 - 第二節 近代中國佛教之特質
第5頁:第一章 導論 - 第三節 近代中國佛教之成就 第6頁:第一章 導論 - 第四節 近代中國佛教之護國
第7頁:第二章 元明時代之佛教 - 第一節 元代喇嘛之興起 第8頁:第二章 元明時代之佛教 - 第二節 西方宗教之東來
第9頁:第二章 元明時代之佛教 - 第三節 儒釋思想之融和 第10頁:第二章 元明時代之佛教 - 第四節 經藏開版與西學輸入
第11頁:第三章 清代佛教之式微 - 第一節 清代之喇嘛教 第12頁:第三章 清代佛教之式微 - 第二節 諸宗思想之融和
第13頁:第三章 清代佛教之式微 - 第三節 大藏經之出版 第14頁:第三章 清代佛教之式微 - 第四節 敦煌藏書之發現
第15頁:第三章 清代佛教之式微 - 第五節 居士佛教之抬頭 第16頁:第四章 鴉片戰爭與宗教壓迫 - 第一節 西方教士之狂妄
第17頁:第四章 鴉片戰爭與宗教壓迫 - 第二節 傳教事業之發展 第18頁:第四章 鴉片戰爭與宗教壓迫 - 第三節 查還教堂與迫害佛教
第19頁:第四章 鴉片戰爭與宗教壓迫 - 第四節 太平天國之荒謬與義和團之反動 第20頁:第五章 維新運動與佛教厄運 - 第一節 變法維新與廟產興學 - 第一節 變法維新與廟產興學
第21頁:第五章 維新運動與佛教厄運 - 第二節 自動興學與自保寺產 第22頁:第五章 維新運動與佛教厄運 - 第三節 革命思想浸入佛教
第23頁:第六章 民國肇興與佛教新生 - 第一節 改革金山與革新運動 第24頁:第六章 民國肇興與佛教新生 - 第二節 保護寺產與教團組織
第25頁:第六章 民國肇興與佛教新生 - 第三節 三大革命與革新僧制 第26頁:第六章 民國肇興與佛教新生 - 第四節 管理寺廟與信仰自由
第27頁:第六章 民國肇興與佛教新生 - 第五節 三民主義與佛化思想 第28頁:第六章 民國肇興與佛教新生 - 第六節 以佛法調和東西文化
第29頁:第七章 佛教存亡關頭 - 第一節 第一次廟產興學運動 第30頁:第七章 佛教存亡關頭 - 第二節 危亡中的佛教救星
第31頁:第七章 佛教存亡關頭 - 第三節 破除迷信與摧殘佛教 第32頁:第四第七章 佛教存亡關頭 - 節 各省寺產遭受宰割之紀錄
第33頁:第七章 佛教存亡關頭 - 第五節 第二次廟產興學運動 第34頁:第七章 佛教存亡關頭 - 第六節 召開全國佛教徒代表大會
第35頁:第七章 佛教存亡關頭 - 第七節 中國佛教會獲准成立之經過 第36頁:第七章 佛教存亡關頭 - 第八節 名流居士製造糾紛
第37頁:第七章 佛教存亡關頭 - 第九節 如何健全佛教會組織 第38頁:第七章 佛教存亡關頭 - 第十節 政府無意保護佛教
第39頁:第七章 佛教存亡關頭 - 第十一節 假興辦慈善公益之名與扼殺佛教之實 第40頁:第八章 叢林制度與僧教育 - 第一節 叢林制度的由來
第41頁:第八章 叢林制度與僧教育 - 第二節 僧教育之開創 第42頁:第八章 叢林制度與僧教育 - 第三節 僧教育的成功與失敗
第43頁:第九章 內政部所擬訂僧教育及整理僧制辦法 - 第一節 「佛教學苑組織大綱」之駁斥 第44頁:第九章 內政部所擬訂僧教育及整理僧制辦法 - 第二節 教育部為辦僧學事覆內政部咨文
第45頁:第九章 內政部所擬訂僧教育及整理僧制辦法 - 第三節 如何健全僧教育制度 第46頁:第九章 內政部所擬訂僧教育及整理僧制辦法 - 第四節 如何健全「佛教學院」組織
第47頁:第十章 佛教文化事業之發展 - 第一節 佛教宣傳刊物之發行 第48頁:第十章 佛教文化事業之發展 - 第二節 佛教弘法團體之設立
第49頁:第十章 佛教文化事業之發展 - 第三節 佛教經藏開版事業 第50頁:第十章 佛教文化事業之發展 - 第四節 佛教圖書館之設立
第51頁:第十一章 世界佛教新運動 - 第一節 世界佛教聯合會 第52頁:第十一章 世界佛教新運動 - 第二節 中日佛教代表會議
第53頁:第十一章 世界佛教新運動 - 第三節 各國代表之講演錄 第54頁:第十一章 世界佛教新運動 - 第四節 日本佛教代表備受歡迎
第55頁:第十一章 世界佛教新運動 - 第五節 東亞佛教大會 第56頁:第十一章 世界佛教新運動 - 第六節 世界佛化大學之計劃
第57頁:第十二章 華北佛教革新運動 - 第一節 華北佛教之革新 第58頁:第十二章 華北佛教革新運動 - 第二節 佛化新青年運動
第59頁:第十二章 華北佛教革新運動 - 第三節 北京佛教會發表宣言 第60頁:第十二章 華北佛教革新運動 - 第四節 華北佛教之發展
第61頁:第十二章 華北佛教革新運動 - 第五節 華北佛教事業中衰 第62頁:第十三章 西北佛教之復興 - 第一節 朱子橋將軍與西北佛教
第63頁:第十三章 西北佛教之復興 - 第二節 康寄遙居士與西北佛教 第64頁:第十三章 西北佛教之復興 - 第三節 巴利文學院之設立
第65頁:第十四章 中原佛教之重建 - 第一節 毀滅佛教之馮玉祥 第66頁:第十四章 中原佛教之重建 - 第二節 重建河南佛教
第67頁:第十四章 中原佛教之重建 - 第三節 籌辦河南省佛學院 第68頁:第十四章 中原佛教之重建 - 第四節 澤被中原兩大師
第69頁:第十四章 中原佛教之重建 - 第五節 戴院長倡修白馬寺 第70頁:第十五章 西南佛教之重建 - 第一節 雲南之鷄足山
第71頁:第十五章 西南佛教之重建 - 第二節 重整雲南佛教 第72頁:第十六章 佛教與邊疆民族 - 第一節 唐以後漢藏之關係
第73頁:第十六章 佛教與邊疆民族 - 第二節 民國以來漢藏之關係 第74頁:第十六章 佛教與邊疆民族 - 第三節 英俄覬覦西藏之野心
第75頁:第十六章 佛教與邊疆民族 - 第四節 西藏內部派系紛爭 第76頁:第十六章 佛教與邊疆民族 - 第五節 中央對西藏之政策
第77頁:第十六章 佛教與邊疆民族 - 第六節 中央對班禪大師之倚重 第78頁:第十六章 佛教與邊疆民族 - 第七節 中央對章嘉大師之尊重
第79頁:第十六章 佛教與邊疆民族 - 第八節 中央對達賴大師之尊敬 第80頁:第十六章 佛教與邊疆民族 - 第九節 中央對諾那大師之優禮
第81頁:第十六章 佛教與邊疆民族 - 第十節 佛教與邊疆民族之文化 第82頁:第十七章 東西密教之弘傳 - 第一節 我國密教之傳承
第83頁:第十七章 東西密教之弘傳 - 第二節 唐密法脈之重返 第84頁:第十七章 東西密教之弘傳 - 第三節 權田雷斧與王弘願
第85頁:第十七章 東西密教之弘傳 - 第四節 談玄與台密 第86頁:第十七章 東西密教之弘傳 - 第五節 弘揚藏密之尊者
第87頁:第十七章 東西密教之弘傳 - 第六節 入藏求法之漢僧 第88頁:第十七章 東西密教之弘傳 - 第七節 漢藏文化之溝通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1)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
第 1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1-10-3 9:33:23
真好我一直在找這本書但是會有下集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