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中國佛教近代史上冊 東初老和尚

中國佛教近代史上冊 東初老和尚

第十五章 西南佛教之重建 - 第一節 雲南之鷄足山

[日期:2011-05-12]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東初老和尚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佛教在中國,其所以能生根普被,不特有賴於歷代高僧大德,著疏立說,索隱闡微,潛移默化,所植甚深之根蒂;而內陸諸大名山勝地,若山西之五台山、浙江之普陀山、安徽之九華山、四川之峨眉山,皆為文殊、觀音、地藏、普賢諸大菩薩應化之勝蹟道場,其神聖攝化不可思議之靈感,實奠定國民對佛法深信不疑之基礎。

  不僅如此,其於邊疆各省應化之聖蹟,若青海之西寧,西藏之拉薩、滇西之鷄足山,皆為諸大菩薩應化之勝地。其於化導邊疆民族,安定民心,實有不可思議之靈感。

  談到雲南川水脈絡,究其源流,其與西藏、印度主山之喜馬拉雅山、與怒山同一淵源。相傳大迦葉於滇西鷄足山入定,乃融合中印兩國民族文化,奠定西南佛教基礎。據雲南省誌所載:「前哀牢王兵阻其道,不復返矣!阿育王三子,遂歸滇各主其山。後值楚莊王遣將莊蹻,總兵循江上略巴蜀黔中以西。蹻至滇池,見池方三百里,旁平地肥饒數千里,以兵威定,漢民服焉……蹻為滇王,篤信佛教,不忍殺生,遷居白崖鶴拓浪穹。後眾推仁果者張始新君之王,須蹻傳世卒矣………堅守三歸,修明六藝,本戒法於天竺,枝姓於漢唐,因之探究漢唐以前滇民之淵源,大抵滇土著諸吏,哀牢實為首出,後阿育王部眾傳入佛教,遂糅合成之雲南民族文化,殆為唐、宋以來南詔國,大理國之所基歟!

  P.360

  」(海刊二十卷十二期),這是漢唐以前,中印文化之關鍵。

  大迦葉尊者,在禪宗屬於西天初祖,其於禪宗關係極為重要。唐、宋、元、明、清以來,歷代高僧,多前往朝禮聖蹟。咸、同以後,滇西佛法,衰落已極,諸多佛寺,化為灰燼,僧家多淪為俗化。清末虛雲德清禪師,至此朝聖,發願重建十方道場,建護國祝聖寺,數年而成;僧規以整,並晉京請藏,蒙賜紫衣,敕題匾額,奉旨回山。開講楞嚴經,弘傳戒法,皈依者數萬眾;西南佛教,由此得以發揚光大。民國肇興,滇省佛教,雖有李根源及諸匪徒破壞阻擾,終以虛雲和尚權巧,化導歸於平定。(請參閱本書「社會賢達護法之功績」章)。

  而與虛雲禪師同時致力於振興雲南佛教的,則有漢川戒塵法師。其與虛雲原為同參,對於重整西南佛教,其運用潛移默化之功德,誠不可思議。

  「戒塵,字滌吾,俗姓邱,漢川人也。年十九出家,與虛雲清公結為禪侶,剪茅終南,栖心禪悅,嘗遇疾,夢中念往生咒不輟,忽見茅蓬皆作金色,光明湛寂。既醒,所苦盡瘳。感此休徵,自知緣在淨土,乃專修念佛。清光緒末,杖錫來滇,止於鷄山,掩關三載,修般舟行,兩足盡腫,堅持不懈。既而赴杭州,入華嚴大學,深入教海,著『華嚴一滴』,及『華嚴五週七處九會圖』。旋往常熟佛垣寺,掩關三年,篤志淨宗,輯『蓮社明訓』、『淨宗要語』等書。復還滇省,建淨業蓮社。法師性行篤實,戒律精嚴,熟諳教典,叩無不應,道俗歸依者數萬人。師念天台領眾,未淨六根,尅意正受,懍然於懷,乃於東林掩關著『寐語』一卷,惟群情靡依,故爾不憚捐己。又主蓮社,適笻竹頹廢,

  P.361

  住持。苦身率眾,寺宇煥然,而精力瘁矣。某日因赴栖雲講四分律,晨興傾跌、臥疾、侍者調米粥以進。法師曰:『日過矣!吾持律數十年,豈犯於末後耶?但為吾助念足耳。』入氣息益微,遂翛然示寂,時民國三十七年五月二十一日也,世壽七十有一,僧臘五十有二,入龕容顏若生,七日闍維四眾念佛,聲動山谷,薪盡得舍利百餘粒,奉安於海會塔,遵遺命也。」(見「佛教文化」第八期)

  由此得知,戒公於雲南佛教之重新,不在興建道場,乃在力體實行,潛移默化,其三度掩關,嚴持戒律,專志淨土,歸依者數萬眾,其攝化之廣,無遜於虛老。

  民國十七年,常惺法師,應王竹邨總長邀往講學,所講「佛法概論」,收效極大。適中法於邊境發生戰爭,常師組織四眾佛教會,率眾前往戰區救護傷患,遂使當地軍民對佛教信心,逐漸上昇。

【書籍目錄】
第1頁:蔡序 第2頁:自序
第3頁:第一章 導論 - 第一節 中國佛教近代史之範圍 第4頁:第一章 導論 - 第二節 近代中國佛教之特質
第5頁:第一章 導論 - 第三節 近代中國佛教之成就 第6頁:第一章 導論 - 第四節 近代中國佛教之護國
第7頁:第二章 元明時代之佛教 - 第一節 元代喇嘛之興起 第8頁:第二章 元明時代之佛教 - 第二節 西方宗教之東來
第9頁:第二章 元明時代之佛教 - 第三節 儒釋思想之融和 第10頁:第二章 元明時代之佛教 - 第四節 經藏開版與西學輸入
第11頁:第三章 清代佛教之式微 - 第一節 清代之喇嘛教 第12頁:第三章 清代佛教之式微 - 第二節 諸宗思想之融和
第13頁:第三章 清代佛教之式微 - 第三節 大藏經之出版 第14頁:第三章 清代佛教之式微 - 第四節 敦煌藏書之發現
第15頁:第三章 清代佛教之式微 - 第五節 居士佛教之抬頭 第16頁:第四章 鴉片戰爭與宗教壓迫 - 第一節 西方教士之狂妄
第17頁:第四章 鴉片戰爭與宗教壓迫 - 第二節 傳教事業之發展 第18頁:第四章 鴉片戰爭與宗教壓迫 - 第三節 查還教堂與迫害佛教
第19頁:第四章 鴉片戰爭與宗教壓迫 - 第四節 太平天國之荒謬與義和團之反動 第20頁:第五章 維新運動與佛教厄運 - 第一節 變法維新與廟產興學 - 第一節 變法維新與廟產興學
第21頁:第五章 維新運動與佛教厄運 - 第二節 自動興學與自保寺產 第22頁:第五章 維新運動與佛教厄運 - 第三節 革命思想浸入佛教
第23頁:第六章 民國肇興與佛教新生 - 第一節 改革金山與革新運動 第24頁:第六章 民國肇興與佛教新生 - 第二節 保護寺產與教團組織
第25頁:第六章 民國肇興與佛教新生 - 第三節 三大革命與革新僧制 第26頁:第六章 民國肇興與佛教新生 - 第四節 管理寺廟與信仰自由
第27頁:第六章 民國肇興與佛教新生 - 第五節 三民主義與佛化思想 第28頁:第六章 民國肇興與佛教新生 - 第六節 以佛法調和東西文化
第29頁:第七章 佛教存亡關頭 - 第一節 第一次廟產興學運動 第30頁:第七章 佛教存亡關頭 - 第二節 危亡中的佛教救星
第31頁:第七章 佛教存亡關頭 - 第三節 破除迷信與摧殘佛教 第32頁:第四第七章 佛教存亡關頭 - 節 各省寺產遭受宰割之紀錄
第33頁:第七章 佛教存亡關頭 - 第五節 第二次廟產興學運動 第34頁:第七章 佛教存亡關頭 - 第六節 召開全國佛教徒代表大會
第35頁:第七章 佛教存亡關頭 - 第七節 中國佛教會獲准成立之經過 第36頁:第七章 佛教存亡關頭 - 第八節 名流居士製造糾紛
第37頁:第七章 佛教存亡關頭 - 第九節 如何健全佛教會組織 第38頁:第七章 佛教存亡關頭 - 第十節 政府無意保護佛教
第39頁:第七章 佛教存亡關頭 - 第十一節 假興辦慈善公益之名與扼殺佛教之實 第40頁:第八章 叢林制度與僧教育 - 第一節 叢林制度的由來
第41頁:第八章 叢林制度與僧教育 - 第二節 僧教育之開創 第42頁:第八章 叢林制度與僧教育 - 第三節 僧教育的成功與失敗
第43頁:第九章 內政部所擬訂僧教育及整理僧制辦法 - 第一節 「佛教學苑組織大綱」之駁斥 第44頁:第九章 內政部所擬訂僧教育及整理僧制辦法 - 第二節 教育部為辦僧學事覆內政部咨文
第45頁:第九章 內政部所擬訂僧教育及整理僧制辦法 - 第三節 如何健全僧教育制度 第46頁:第九章 內政部所擬訂僧教育及整理僧制辦法 - 第四節 如何健全「佛教學院」組織
第47頁:第十章 佛教文化事業之發展 - 第一節 佛教宣傳刊物之發行 第48頁:第十章 佛教文化事業之發展 - 第二節 佛教弘法團體之設立
第49頁:第十章 佛教文化事業之發展 - 第三節 佛教經藏開版事業 第50頁:第十章 佛教文化事業之發展 - 第四節 佛教圖書館之設立
第51頁:第十一章 世界佛教新運動 - 第一節 世界佛教聯合會 第52頁:第十一章 世界佛教新運動 - 第二節 中日佛教代表會議
第53頁:第十一章 世界佛教新運動 - 第三節 各國代表之講演錄 第54頁:第十一章 世界佛教新運動 - 第四節 日本佛教代表備受歡迎
第55頁:第十一章 世界佛教新運動 - 第五節 東亞佛教大會 第56頁:第十一章 世界佛教新運動 - 第六節 世界佛化大學之計劃
第57頁:第十二章 華北佛教革新運動 - 第一節 華北佛教之革新 第58頁:第十二章 華北佛教革新運動 - 第二節 佛化新青年運動
第59頁:第十二章 華北佛教革新運動 - 第三節 北京佛教會發表宣言 第60頁:第十二章 華北佛教革新運動 - 第四節 華北佛教之發展
第61頁:第十二章 華北佛教革新運動 - 第五節 華北佛教事業中衰 第62頁:第十三章 西北佛教之復興 - 第一節 朱子橋將軍與西北佛教
第63頁:第十三章 西北佛教之復興 - 第二節 康寄遙居士與西北佛教 第64頁:第十三章 西北佛教之復興 - 第三節 巴利文學院之設立
第65頁:第十四章 中原佛教之重建 - 第一節 毀滅佛教之馮玉祥 第66頁:第十四章 中原佛教之重建 - 第二節 重建河南佛教
第67頁:第十四章 中原佛教之重建 - 第三節 籌辦河南省佛學院 第68頁:第十四章 中原佛教之重建 - 第四節 澤被中原兩大師
第69頁:第十四章 中原佛教之重建 - 第五節 戴院長倡修白馬寺 第70頁:第十五章 西南佛教之重建 - 第一節 雲南之鷄足山
第71頁:第十五章 西南佛教之重建 - 第二節 重整雲南佛教 第72頁:第十六章 佛教與邊疆民族 - 第一節 唐以後漢藏之關係
第73頁:第十六章 佛教與邊疆民族 - 第二節 民國以來漢藏之關係 第74頁:第十六章 佛教與邊疆民族 - 第三節 英俄覬覦西藏之野心
第75頁:第十六章 佛教與邊疆民族 - 第四節 西藏內部派系紛爭 第76頁:第十六章 佛教與邊疆民族 - 第五節 中央對西藏之政策
第77頁:第十六章 佛教與邊疆民族 - 第六節 中央對班禪大師之倚重 第78頁:第十六章 佛教與邊疆民族 - 第七節 中央對章嘉大師之尊重
第79頁:第十六章 佛教與邊疆民族 - 第八節 中央對達賴大師之尊敬 第80頁:第十六章 佛教與邊疆民族 - 第九節 中央對諾那大師之優禮
第81頁:第十六章 佛教與邊疆民族 - 第十節 佛教與邊疆民族之文化 第82頁:第十七章 東西密教之弘傳 - 第一節 我國密教之傳承
第83頁:第十七章 東西密教之弘傳 - 第二節 唐密法脈之重返 第84頁:第十七章 東西密教之弘傳 - 第三節 權田雷斧與王弘願
第85頁:第十七章 東西密教之弘傳 - 第四節 談玄與台密 第86頁:第十七章 東西密教之弘傳 - 第五節 弘揚藏密之尊者
第87頁:第十七章 東西密教之弘傳 - 第六節 入藏求法之漢僧 第88頁:第十七章 東西密教之弘傳 - 第七節 漢藏文化之溝通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1)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
第 1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1-10-3 9:33:23
真好我一直在找這本書但是會有下集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