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中國佛教近代史上冊 東初老和尚

中國佛教近代史上冊 東初老和尚

第一章 導論 - 第一節 中國佛教近代史之範圍

[日期:2011-05-12]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東初老和尚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中國佛教近代史,應從何時開始?這是一個先決的問題。一般史學家講中國近代史,却有多種不同的主張:有主張自明初起;有主張自清初起;亦有主張自鴉片戰爭起;甚至有主張自明清之變起;這些主張顯然是以西方學術思想開始東來,直接影響了中國文化、經濟、政治、社會為依據。

  佛教中國近代史上,因受外來文化思想及本國政治變遷雙重影響的關係,所以研究中國佛教近代史,在、社會史有所不同,但也不能完全背離史學家所規劃的範圍。因此,我們認為研究近代中國佛教史,應從元代或明末為起點,以迄於今。我們所持的理由,約有以下四點:

  一、佛教雖來自印度,但傳入中國將近二千年,早與中國文代結成一氣。佛家的慈悲精神,與孔孟仁義思想,幾盡相似,相行不悖,所以佛教不特為國中之大教,且為多數國民所共信。並使遠及鄰國,若韓國、日本,以及越南多數民族,同奉一教,於是構成佛教為東亞民族信仰的中心。但自元世祖遠征歐洲後,導引義大利威尼斯人馬可波羅(MarcoPolo)東來(一二七五)。羅馬天主教皇,又因馬可波羅牽引,先後派遣柏朗嘉賓(一二八五)、隆如美、羅伯魯諸人東來,傳播耶穌福音。馬可波羅的「東方見聞錄」,描寫中國的富庶,遍地黃金,夜不閉戶,無異耶教所說的天堂,於是勾起西方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野心。自此,西方海盜、商人、教士分向中國作政治、經濟、文化、宗教的

  P.2

  侵略。不特以孔孟為本的中國文化,一天比一天衰落,也使佛教遭受西方宗教無端攻擊與排斥。對中國社會道德及民智啟發的影響,逐漸降低,日甚一日;這是佛教受西教影響的第一期。

  二、降至明末,(一五八一年),利瑪竇(MatteRico)東來,不唯傳播耶教,並翻譯數學、天文、幾何、水利等學。利氏東來的目的,並非僅為傳播西方科學文化。他是位傳教士,其目的欲在東方世界,傳播西方宗教。利氏深知佛教深入社會民心,中國人十之八九都是信奉佛教,欲使西方宗教得在中國發展,非排斥佛教,奪取民眾信仰不可。於是利氏專以攻擊佛教為能事,由於西方宗教,違背中國倫理文化的傳統,初有禮部侍郎徐如珂、侍郎沈[水+隺]

cwdc0100201file system no this image
,相繼排斥天主教;黃宗羲、張爾岐等亦呵斥天主教。及至順治年間,佛教與天主教又發生劇烈的衝突,由民間而進入宮廷。後因羅馬天主教皇,公開反對中國人祭祀祖宗,否認人倫道德行為,於是有康熙禁教及雍正驅逐教士的諭令,這是佛教受西教影響的第二期。

  三、鴉片戰爭失敗,中國與列強簽訂不平等條約,開五口通商,准許西方教士來華傳教。一個崇尚倫理道德的安寧社會,因受不敬祖宗、不講人倫的神教的分化,從此也就不得安寧了。咸豐十年(一八六○)中法北京條約,又准許查還教堂,及在中國購地設立教堂。自此,各教士利用治外法權,不僅傳教事業,突飛猛進,而教士態度益發蠻橫不可收拾,甚至干涉訴訟,包庇教民,攻擊佛教。於是激起國人反對風潮,不是攻擊教堂,就是殺死教士,各地不斷發生教案。就中以天津教案,最為嚴重。在查還教堂,又以教士百般刁難,發生許多波折,威迫地方官吏,竟欲以重慶長安寺抵還教堂,

  P.3

  藉以打擊佛教,摧毀民眾對佛教的信仰,這是佛教受西教影響的第三期。

  四、以洪秀全、楊秀清等為首,利用鴉片戰爭失敗後,國人仇恨帝國主義的情緒,及一般人迷信洋教的心理,以西方宗教為背景,上帝為幌子,構成神教與巫教的組織,卻在中國推行上帝共產制度。道光三十年(一八五○),自廣西桂平金田村起事,旋即揮師北進,於咸豐元年(一八五一),攻佔永安,建號太平天國。咸豐三年(一八五三)佔領南京,正式定都,並繼續北伐。

  一八五四年,以曾國藩為首,痛恨洪楊殘暴、燒殺、掠奪,為保衛中國歷史文化而戰,終於同治三年(一八六四),把禍國殃民的太平天國打倒。洪楊之亂前後歷經十五年,所歷之地,無廟不焚,無像不燬,江南佛教文物圖書,遭燬殆盡,這是佛教受西教影響的第四期。

  西人東來,無論為傳教,或經商,雖屬個人行為,但內多奉有其本國政府的命令,從事間諜工作。道咸以降,我國一敗於鴉片之戰,再敗於英法聯軍,三敗於甲午之役,四敗於庚子拳匪之亂。中國百年來所受帝國主義壓迫及不平等條約剝削,外患日亟,國勢日非。究其原因,無不以西教東來為導火線,迨及赤焰彌漫中國大陸,而臻斯極,這是史無前例的悲慘劇變。所以我們主張中國佛教近代史的起點,遠則溯至於元代,近則起自於明末清初。

【書籍目錄】
第1頁:蔡序 第2頁:自序
第3頁:第一章 導論 - 第一節 中國佛教近代史之範圍 第4頁:第一章 導論 - 第二節 近代中國佛教之特質
第5頁:第一章 導論 - 第三節 近代中國佛教之成就 第6頁:第一章 導論 - 第四節 近代中國佛教之護國
第7頁:第二章 元明時代之佛教 - 第一節 元代喇嘛之興起 第8頁:第二章 元明時代之佛教 - 第二節 西方宗教之東來
第9頁:第二章 元明時代之佛教 - 第三節 儒釋思想之融和 第10頁:第二章 元明時代之佛教 - 第四節 經藏開版與西學輸入
第11頁:第三章 清代佛教之式微 - 第一節 清代之喇嘛教 第12頁:第三章 清代佛教之式微 - 第二節 諸宗思想之融和
第13頁:第三章 清代佛教之式微 - 第三節 大藏經之出版 第14頁:第三章 清代佛教之式微 - 第四節 敦煌藏書之發現
第15頁:第三章 清代佛教之式微 - 第五節 居士佛教之抬頭 第16頁:第四章 鴉片戰爭與宗教壓迫 - 第一節 西方教士之狂妄
第17頁:第四章 鴉片戰爭與宗教壓迫 - 第二節 傳教事業之發展 第18頁:第四章 鴉片戰爭與宗教壓迫 - 第三節 查還教堂與迫害佛教
第19頁:第四章 鴉片戰爭與宗教壓迫 - 第四節 太平天國之荒謬與義和團之反動 第20頁:第五章 維新運動與佛教厄運 - 第一節 變法維新與廟產興學 - 第一節 變法維新與廟產興學
第21頁:第五章 維新運動與佛教厄運 - 第二節 自動興學與自保寺產 第22頁:第五章 維新運動與佛教厄運 - 第三節 革命思想浸入佛教
第23頁:第六章 民國肇興與佛教新生 - 第一節 改革金山與革新運動 第24頁:第六章 民國肇興與佛教新生 - 第二節 保護寺產與教團組織
第25頁:第六章 民國肇興與佛教新生 - 第三節 三大革命與革新僧制 第26頁:第六章 民國肇興與佛教新生 - 第四節 管理寺廟與信仰自由
第27頁:第六章 民國肇興與佛教新生 - 第五節 三民主義與佛化思想 第28頁:第六章 民國肇興與佛教新生 - 第六節 以佛法調和東西文化
第29頁:第七章 佛教存亡關頭 - 第一節 第一次廟產興學運動 第30頁:第七章 佛教存亡關頭 - 第二節 危亡中的佛教救星
第31頁:第七章 佛教存亡關頭 - 第三節 破除迷信與摧殘佛教 第32頁:第四第七章 佛教存亡關頭 - 節 各省寺產遭受宰割之紀錄
第33頁:第七章 佛教存亡關頭 - 第五節 第二次廟產興學運動 第34頁:第七章 佛教存亡關頭 - 第六節 召開全國佛教徒代表大會
第35頁:第七章 佛教存亡關頭 - 第七節 中國佛教會獲准成立之經過 第36頁:第七章 佛教存亡關頭 - 第八節 名流居士製造糾紛
第37頁:第七章 佛教存亡關頭 - 第九節 如何健全佛教會組織 第38頁:第七章 佛教存亡關頭 - 第十節 政府無意保護佛教
第39頁:第七章 佛教存亡關頭 - 第十一節 假興辦慈善公益之名與扼殺佛教之實 第40頁:第八章 叢林制度與僧教育 - 第一節 叢林制度的由來
第41頁:第八章 叢林制度與僧教育 - 第二節 僧教育之開創 第42頁:第八章 叢林制度與僧教育 - 第三節 僧教育的成功與失敗
第43頁:第九章 內政部所擬訂僧教育及整理僧制辦法 - 第一節 「佛教學苑組織大綱」之駁斥 第44頁:第九章 內政部所擬訂僧教育及整理僧制辦法 - 第二節 教育部為辦僧學事覆內政部咨文
第45頁:第九章 內政部所擬訂僧教育及整理僧制辦法 - 第三節 如何健全僧教育制度 第46頁:第九章 內政部所擬訂僧教育及整理僧制辦法 - 第四節 如何健全「佛教學院」組織
第47頁:第十章 佛教文化事業之發展 - 第一節 佛教宣傳刊物之發行 第48頁:第十章 佛教文化事業之發展 - 第二節 佛教弘法團體之設立
第49頁:第十章 佛教文化事業之發展 - 第三節 佛教經藏開版事業 第50頁:第十章 佛教文化事業之發展 - 第四節 佛教圖書館之設立
第51頁:第十一章 世界佛教新運動 - 第一節 世界佛教聯合會 第52頁:第十一章 世界佛教新運動 - 第二節 中日佛教代表會議
第53頁:第十一章 世界佛教新運動 - 第三節 各國代表之講演錄 第54頁:第十一章 世界佛教新運動 - 第四節 日本佛教代表備受歡迎
第55頁:第十一章 世界佛教新運動 - 第五節 東亞佛教大會 第56頁:第十一章 世界佛教新運動 - 第六節 世界佛化大學之計劃
第57頁:第十二章 華北佛教革新運動 - 第一節 華北佛教之革新 第58頁:第十二章 華北佛教革新運動 - 第二節 佛化新青年運動
第59頁:第十二章 華北佛教革新運動 - 第三節 北京佛教會發表宣言 第60頁:第十二章 華北佛教革新運動 - 第四節 華北佛教之發展
第61頁:第十二章 華北佛教革新運動 - 第五節 華北佛教事業中衰 第62頁:第十三章 西北佛教之復興 - 第一節 朱子橋將軍與西北佛教
第63頁:第十三章 西北佛教之復興 - 第二節 康寄遙居士與西北佛教 第64頁:第十三章 西北佛教之復興 - 第三節 巴利文學院之設立
第65頁:第十四章 中原佛教之重建 - 第一節 毀滅佛教之馮玉祥 第66頁:第十四章 中原佛教之重建 - 第二節 重建河南佛教
第67頁:第十四章 中原佛教之重建 - 第三節 籌辦河南省佛學院 第68頁:第十四章 中原佛教之重建 - 第四節 澤被中原兩大師
第69頁:第十四章 中原佛教之重建 - 第五節 戴院長倡修白馬寺 第70頁:第十五章 西南佛教之重建 - 第一節 雲南之鷄足山
第71頁:第十五章 西南佛教之重建 - 第二節 重整雲南佛教 第72頁:第十六章 佛教與邊疆民族 - 第一節 唐以後漢藏之關係
第73頁:第十六章 佛教與邊疆民族 - 第二節 民國以來漢藏之關係 第74頁:第十六章 佛教與邊疆民族 - 第三節 英俄覬覦西藏之野心
第75頁:第十六章 佛教與邊疆民族 - 第四節 西藏內部派系紛爭 第76頁:第十六章 佛教與邊疆民族 - 第五節 中央對西藏之政策
第77頁:第十六章 佛教與邊疆民族 - 第六節 中央對班禪大師之倚重 第78頁:第十六章 佛教與邊疆民族 - 第七節 中央對章嘉大師之尊重
第79頁:第十六章 佛教與邊疆民族 - 第八節 中央對達賴大師之尊敬 第80頁:第十六章 佛教與邊疆民族 - 第九節 中央對諾那大師之優禮
第81頁:第十六章 佛教與邊疆民族 - 第十節 佛教與邊疆民族之文化 第82頁:第十七章 東西密教之弘傳 - 第一節 我國密教之傳承
第83頁:第十七章 東西密教之弘傳 - 第二節 唐密法脈之重返 第84頁:第十七章 東西密教之弘傳 - 第三節 權田雷斧與王弘願
第85頁:第十七章 東西密教之弘傳 - 第四節 談玄與台密 第86頁:第十七章 東西密教之弘傳 - 第五節 弘揚藏密之尊者
第87頁:第十七章 東西密教之弘傳 - 第六節 入藏求法之漢僧 第88頁:第十七章 東西密教之弘傳 - 第七節 漢藏文化之溝通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1)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
第 1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1-10-3 9:33:23
真好我一直在找這本書但是會有下集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