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李叔同說佛 李叔同

李叔同說佛 李叔同

授三歸依大意

[日期:2011-05-04]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李叔同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癸酉五月在萬壽岩講  第一章 三歸之略義  三歸者,歸依於佛法僧三寶也。  三寶義甚廣,有種種區別。今且就常人最易了解者,略舉之。  佛者,如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等諸佛是也。法者,為佛所說之法,或菩薩等依據佛意所說之法,即現今所流傳之大小乘經律論三藏也。僧者,如菩薩聲聞諸聖賢眾、下至僅剃發被袈裟者皆是也。  歸依者,歸向依賴之意。  歸依於三寶者,乞三寶救護也。《大方便佛報恩經》雲:譬人獲罪於王,投向異國以求救護。異國王言,汝來無畏,但莫出我境,莫違我教,必相救護,眾生亦爾。系屬於魔,有生死罪。歸向三寶,以求救護。若誠心歸依,更無異向,不違佛教,魔王邪惡,無如之何。   ◎既已歸依於佛,自今以後,決不再依天仙神鬼一切諸外道等。  ◎既已歸依於法,自今以後,決不再依諸外道典籍。  ◎既已歸依於僧,自今以後,決不再依於不奉行佛法者。  第二章 授三歸之方法  一、懺悔。二、正授三歸。三、發願回向。  應先請授者詳力解釋此三種文義。因僅讀文而未解義,不能獲諸善法也。  正授三歸之文有多種,常所用者如下:  ◎我某甲,盡形壽,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三說  ◎我某甲,歸依佛竟、歸依法竟、歸依僧竟。三結  前三說時,已得歸依善法。後三結者,重更叮嚀令不忘失也。  懺悔文及發願回向文,由授者酌定之。但發願回向,應有以此功德,回向眾生,同生西方,齊成佛道之意。萬不可惟求自利也。  第三章 授三歸之利益  經律論中,贊歎歸依三寶功德之文甚多。今略舉四則。《灌頂經》雲:受三歸者,有三十六善神,與其無量諸眷屬,守護其人令其安樂。《善生經》雲:若人受三歸,所得果報,不可窮盡。如四大寶藏(四寶者:金、銀、琉璃、玻璃),舉國人民,七年之中,運出不盡。受三歸者,其福過彼,不可稱計。《較量功德經》雲:若三千大千世界,滿中如來,如稻麻竹葦。若人四事供養(飲食、衣服、臥具、湯藥。),滿二萬歲,諸佛滅後,各起寶塔,複以香花供養,其福甚多,不如有人以清淨心,歸依佛法僧三寶所得功德。《大集經》雲:妊娠女人,恐胎不安,先授三歸已,兒無加害;乃至生已,身心具足,善神擁護。是母受兼資於子也。  第四章 結誥  在本寺正式講律,至今日圓滿。今日所以聚集緇素諸眾,講三歸大意者,一以備諸師參考,俾他日為人授三歸時,知其簡要之方法也。一以教諸在家人,令彼等了知三歸之大意,俾已受者,能了此意,應深自慶幸。其未受者,先能了知此意,且為他日依師受三歸之基礎也。  ◎敬三寶  癸酉閏五月五日在泉州大開元寺講  三寶者,佛法僧也。其義甚廣,今惟舉其少分之義耳。  今言佛者,且約佛像而言,如木石等所雕塑及紙畫者也。  今言法者,且約經律論等書冊而言,或印刷或書寫也。  今言僧者,且約當世凡夫僧而言,因菩薩羅漢等附入敬佛門也。  第一 敬佛略舉常人所應注意者數條  禮佛時宜洗手漱口,至誠恭敬,緩緩而拜,不可急忙,寧可少拜,不可草率。佛幾清潔,供香端直,供佛之物,以烹調精美人所能食者為宜。今多以食物之原料及罐頭而供佛者殊為不敬,益大師大悲咒行法中曾痛斥之。又供佛宜在午前,不宜過午也。供水果亦宜午前。供水宜捧奉式。供花,花瓶水宜常換。  紙畫之佛像,不可僅以綾裱,恐染蠅糞等穢物也(少蠅者或可)。宜裝入玻璃鏡中。  木石等雕塑者,小者應入玻璃龕中,大者應作寶蓋罩之,並須常拂拭像上之塵土。  凡大殿及供佛之室中,皆不宜踞坐笑談。如對於國王大臣乃至賓客之前尚應恭敬,慎護威儀,何況對佛像耶!不可佛前曬衣服,宜偏側。不得在殿前用夜壺水澆花。若臥室中供佛像者,眠時應以淨布遮障。  第二 敬法略舉常人所應注意者數條  讀經之時,必須洗手漱口拭幾,衣服整齊,威儀嚴肅,與禮佛時無異。益大師雲:展卷如對活佛,收卷如在目前,千遍萬遍,寤寐不忘,如是乃能獲讀經之實益也。  對於經典應十分恭敬護持,萬不可令其汙損。又翻篇時宜以指腹輕輕翻之,不可以指爪劃,又不應折角,若欲記志,以紙片夾入可也。  若經典殘缺者亦不可燒。臥室中幾上置經典者,眠時應以淨布蓋之。  附每日誦經時儀式  禮佛——多少不拘。  贊佛——  供養——願此香華雲等。  讀經——  回向——不拘,或用我此普賢殊勝行等。  第三 敬僧略舉常人所應注意者數條  凡剃發披袈裟者,皆是釋迦佛子,在家人見之,應一例生恭敬心;不可分別持戒破戒。  若皈依三寶時,禮一出家人為師而作證明者,不可妄雲皈依某人。因所皈依者為僧,非皈依某一人,應於一切僧眾,若賢若愚,生平等心,至誠恭敬,尊之為師,自稱弟子。則與皈依僧伽之義,乃符合矣。

  供養僧者亦爾。不可專供有德者,應於一切僧生平等心,普遍供之,乃可獲極大之功德也。專贈一人功德小,供眾者功德大。  出家人若有過失,在家人聞之,萬不可輕言。此為佛所痛誡者,最宜慎之。  以上已略言敬三寶義竟。茲附有告者,廈門泉州神廟甚多,在家人敬神,每用豬雞等物。豈知神皆好善而惡殺,今殺豬雞等物而供神,神不受享,又安能降福而消災耶。惟願自今以後,痛革此種習慣,凡敬神時,亦一例改用素食,則至善矣。

【書籍目錄】
第1頁:我在西湖出家的經過 第2頁:改過實驗談
第3頁:律學要略 第4頁:青年佛徒應注意的四項
第5頁:南閩十年之夢影 第6頁:最後之□□
第7頁:佛法十疑略釋 第8頁:佛法宗派大概
第9頁:佛法學習初步 第10頁:佛教之簡易修持法
第11頁:普勸淨宗道侶兼持誦地藏經 第12頁:在泉州檀林福林寺念佛期講
第13頁:佛法大意 第14頁:授三歸依大意
第15頁:淨土法門大意 第16頁:淨宗問辨
第17頁:勸人聽鍾念佛文 第18頁:藥師如來法門略錄
第19頁:藥師法門修持課儀略錄 第20頁:己卯四月在永春普濟寺講王世英記
第21頁:常隨佛學 第22頁:泉州開元慈兒院講錄
第23頁:改習慣 第24頁:放生與殺生之果報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3)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
第 3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2-5-6 18:27:45
李叔同如果不出家,
我深信對眾生的利益將遠大於出家!
唉,佛法是慧根者的遊戲,
在佛教界,又框進了一位智者!
第 2 楼
leizisdu會員 发表于 2012-3-1 9:17:12
谢谢楼主分享:)
第 1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2-2-20 17:12:11
聖者前賢實應讚,少分多分勤習學;
但得一分慰平生,利益眾生非空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