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一花一世界:天下趙州生活禪 馬明博

一花一世界:天下趙州生活禪 馬明博

舊時行履處

[日期:2011-05-03]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馬明博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見到淨慧法師之前,在石家莊市河北省佛教協會的辦公樓上,我見過一幅老和尚的畫像。畫面上的老和尚很嚴肅。

  第一次見到淨慧老和尚,是在柏林禪寺普光明殿前。

  我和幾位朋友跟隨熙熙攘攘的人流參觀、遊覽柏林禪寺,看過了趙州和尚塔,來到普光明殿前。恍惚間,有人說:淨慧法師來了。

  引頸望去,一位長者,白淨面皮,身著僧衣,一臉慈祥,從遠處走過來。他的目光久遠,他凝眸的世界,似乎與我們這些匆匆過客並不相關。我和大家一起,見他走近,雙手合掌,他也微笑著合掌。

  有人要與他握手,老和尚停下腳步,微笑著和想握手的人們一一握手。握手者掏出名片遞上,有人介紹與老和尚握手者的的官銜、身份。

  與老和尚超然的微笑相比,世人所孜孜以求的那些用職務的大小或者鈔票的厚度來證明的浮名,是一種累贅。

  那些稱謂是什么?

  一種臨時的現象,一種轉瞬即逝的狀態。

  在老和尚眼裏,這些浮名,是遠離了生命實相的過眼雲煙、鏡花水月。

  握手已畢,淨慧老和尚合掌,說:“阿彌陀佛,請各位到後面隨喜吧。”

  言罷,悠然自在的他,垂下長袖,飄然而去。

  望之儼然,即之卻溫。

  淨慧法師和他倡導的生活禪,在大陸佛教界影響甚巨。

  這是因為淨慧法師對佛教事業所作的貢獻,而非他擁有的諸多頭銜,諸如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河北省佛教協會會長、曾任《法音》雜志主編、柏林禪寺退居方丈,等等。

  對於那些稱謂,淨慧老和尚從來都是一笑了之。老和尚說:“那些浮名,還不如浮雲來得真實,對於解脫,一點作用都沒有。”

  參學生活禪的人,總想對淨慧老和尚多了解一些。

  1934年,一個冬日。一個一歲半的嬰兒被抱進湖北黃岡縣汪集仙姑廟。

  哇——哇——,哭聲打破了山門的寂靜。當家的比丘尼海善法師從來人手中接過嬰兒仔細審視,發覺這孩子雖面色焦黃四肢細瘦,但深陷在前額下的兩只眼睛卻很有生氣,她的臉上不由地露出了幾分欣喜。一直侍立在旁的孩子的父親,長長地出了一口氣。

  這繈褓中的嬰兒,就是後來的淨慧法師。

  因為家貧,他一歲零五個月便被父母送進廟裏,未滿一歲半就在佛門氛圍中耳濡目染,這段經曆堪稱奇聞。

  汪集仙姑廟是鄉下小廟,管廟的海善、仁德二尼師原來也是窮人,心地非常善良。她們給孩子起名為“如意”,盼望萬事如意。

  春去秋來,小如意漸漸長大了。廟裏做法事,他在外面聽,早晚燒香也能去幫個忙。

  15歲時,如意離開汪集仙姑廟,到武昌普渡寺受沙彌戒,得法名“淨慧”,開始了正規的寺院生活。

  1951年初,聽說虛雲老和尚駐錫的廣東雲門山大覺寺要開壇授比丘戒,淨慧法師興奮不已。

  虛雲老和尚是禪門巨匠,當時年已過百,能在他門下受戒,該是多么榮幸!懷著無限憧憬,18歲的淨慧法師不遠千裏前去投奔。

  虛雲老和尚並沒有答應傳戒之事,給了淨慧法師一把鋤頭、六斤花生種籽和一畝荒地,讓他先去種地。經過一段時間之後,虛雲老和尚發現淨慧法師是個好苗子,終於答應,讓他在雲門寺受比丘戒。

  1952年,淨慧法師成為虛雲老和尚法嗣,老和尚為他起法名“妙宗”。虛雲老和尚教導他:“人生在世,無論士農工商,欲求不虛生浪死作——有用人物,首要立志高尚。蓋志高則趨向上,人格自高;志卑則趨向下,人格自卑。”

  授戒後,淨慧法師有幸隨侍巾瓶,為虛雲老和尚作侍者,其後在寺院裏任副寺、監院等職,接傳虛雲老和尚的法脈。

  1956年9月,中國佛學院在北京成立,虛雲老和尚鼓勵淨慧法師報考。

  淨慧法師沒有辜負虛雲老和尚的苦心,順利通過考試,成為第一批學僧。他學業精進,才與日長,普通班畢業後,又繼續向上,成為佛學院第一批研究生。

  師從虛雲老和尚之後,淨慧法師對於老人的言教事跡,向所留心。1959年,虛雲老和尚甩袖西歸的消息傳來之後,淨慧法師大慟,痛悼之餘,為報師恩,他著手彙集、整理虛雲老和尚的法語、詩詞、開示。

  1962年,虛雲老和尚圓寂三周年之際,由淨慧法師編輯而成《虛雲和尚法彙續編》付梓流通。誰也想不到,這本裝潢並不精美的油印小冊子,給淨慧法師帶來的,是無窮的災難。

  1963年9月,淨慧法師被打成“右派”,強迫到鄉下,進行勞動改造。

  煙波淼淼無處尋,此去春秋十五輪。保任參禪從不輟,冬雪化時滿目春。

  我過了十五年的右派生活。盡管我最好的時間在這十五年度過了,但是從人生的經曆來講,這十五年我現在還在受用。我能夠有現在這樣的胸懷和體魄,對各種事情能夠有一定的經驗,包括蓋房子、種地、待人接物,這些經驗都是這十五年中積累起來的。我很感謝這十五年。我的感謝絕對不是諷刺,確實是從內心裏表示感謝。這十五年中假設我不是右派的話,作為一個年輕人,對自己把握不住,不知在十五年當中會做出什么事情來。我在中國佛學院讀書,要畢業的時候就打成右派了。盡管在那裏讀了九年書,實際上並沒有拿過畢業證。文革期間,很多同學正正反反都牽連進去了。我因為離開了北京,所以沒有卷入文革的是是非非之中。

  1977年有個52號文件。那時鄧小平主持黨和政府的日常工作,對全國所有的右派、五類分子一起摘帽。因為我的檔案轉來轉去轉沒有了,沒有機會摘帽子。52號文件以後,有人問我說,所有的五類分子都摘了帽子,怎么你的帽子還沒有摘啊?我說我也不知道啊。他們就叫我去找。我只好硬著頭皮到我家鄉縣裏的統戰部,找來找去說檔案沒有了,而且名字對不上號。我原來的名字叫淨慧,文化大革命反對封資修,宗教迷信的名字更不能要,就起了一個名字。我俗家姓黃,村裏的鄉親父老給我起了一個名字叫黃建東。一個右派起了這樣鮮紅鮮紅的名字,我感到是對我的鞭策和鼓勵。有這么好的名字,我感到學是很有希望。所以人家只曉得有黃建東,這淨慧到哪裏去找呢?終於找到黃建東的檔案,黃建東沒當過右派,只有淨慧當過右派,兩者對不起號來。結果怎么也找不到我被劃為右派的檔案。不管有檔案沒有檔案,既然是右派,就給摘了帽子。這是1977年冬天。摘了帽子以後,七八年就不要參加勞動了,叫我在一所中學教了一年書。七八年冬天,中央統戰部有一個調令,要把我調回北京。

  1979年過了春節,大概是二月八號,我離開家鄉准備重返北京。在這裏,我想講一個關於養我的那位比丘尼的故事。1950年她被迫還俗,後來生了一個孩子。不管她是否還俗,她都是我的恩人,是養我的母親,我總是這樣認為。我落實政策回北京之前,先去她那裏辭行。她非常依依不舍。她對我說:“你這一去很久不會回來了,我的身體又不太好,希望我去世時你能在身邊就行了。”我說:“你要有病,打個電報我就回來。”她說:“我恐怕你回不來。你要不在身邊,我這一輩子出家一場就等於是白辛苦了。我非常希望我閉眼睛時你能夠在身邊。”這是她正月初四晚上說的話。正月初五我就准備離開她,回到我自己的老家去。第二天早上九點左右,她做了飯讓我吃。我就背著小書包離開養母的家。我走出不到二十米,她就從坐著的椅子上躺下去了。他們趕快叫我回來。我回來一看,她全身出冷汗,就把她抱到床上。這時是十點左右。到下午三點,她就去世了。雖然她不是我親生的母親,但她這種依戀之情使我非常感動。我沒有想到在我要離開她的時候,能夠使她的願望得到滿足。我在那裏為她助念、入殮、送她上山,然後才離開。她的願望實現了,我也最終報答了她撫養我一場的恩德。這件事使我對人生的感觸特別深,盡管那時我已經四十多歲了。人與人之間這種情感,在生離死別之際有這樣的感應,對我有很大的教育。

  1979年,政府改變宗教信仰政策,淨慧法師得以抖落一身舊風塵。

  1979 年,我回到北京住在廣濟寺。那時我已經四十五歲了,一切都得從頭學起。在十五年的勞動中,我所有的書都給燒掉了,僅僅留了一本功課本和范文瀾所定的《中國通史》。到北京後,一切從頭開始。盡管我在佛學院待過九年,本科、研究班、研究部都待過,但那時的學習以搞運動為主,沒有很好地系統學一點東西。我現在掛了很多的名堂,這個主編,那個主編,實際上我肚子裏並沒有什么墨水,不像現在這些法師,有好的環境,能夠在國內學習,又能夠到國外留學,能受系統正規的教育。我對他們的學法因緣,實在是非常羨慕。我自己從青年時代一直到中年時代,都處在國家社會大變革的時期,沒有很好地學習求法的因緣。

  這一段歲月,明海法師在《隨師學禪》,略有記載。

  有一次師父給我講起勞動改造的情形。數九寒冬,淩晨兩點起床,步行二十幾裏到工地挑土,到天黑收工,他有一陣子患浮腫,渾身無力,還得堅持幹。中午休息的時候,他就找一個背風的地方,大草帽蓋住臉,盤腿打坐。“你那時想到過前途嗎?”出於文學的想象我這樣問他。“沒有什么具體想法,但相信那樣的現實只是暫時的。”

  師父這一代僧人真是命運多舛。他們年富力強的歲月幾乎都消耗在那場劫難中,而當轉機出現,複興奄奄一息的佛教的重任又落在他們肩上。

  1987年10月,時任中國佛協常務理事、《法音》主編的淨慧法師,陪同“中日友好臨黃協會”第七次訪華團,參拜河北趙州柏林禪寺趙州祖師塔。

  當時,這座有1700年曆史的禪門古刹,除了殘破的祖師塔和二十幾株古柏外,竟然沒有一座殿堂,沒有一尊佛像。

  祖庭廢圮至此,淨慧法師作為宗門之後,不禁熱淚滿眶,吟出“寂寂禪風千載後,庭前柏子待何人”的感傷詩句,決心要為複興祖庭而努力。

  1988年,河北省委統戰部禮請淨慧法師來河北。是年,河北省佛教協會成立,淨慧法師被推舉為會長。同年,河北省政府批准柏林禪寺作為宗教場所開放,交河北省佛教協會管理並籌資修複。

  籌集資金,並非易事。淨慧法師沿門托缽、十方募化,從中國大陸到香港、台灣,到美國、法國、泰國、新加坡、日本,行程數萬裏,終於感動各方善信和施主。

  十年辛苦,平台湧樓台,法幢得重豎,一座嶄新的柏林禪寺,赫然世人眼目。中興後的柏林禪寺,占地80畝,由山門到萬佛樓,前後共有五重殿宇,建築面積達一萬五千多平方米,規模之巨,冠華北之首,不愧“京南第一名刹”。

【書籍目錄】
第1頁:石塔東路29號 第2頁:那塔,那寺,那人
第3頁:天下趙州 第4頁:趙州禪風
第5頁:你心裏有橋嗎 第6頁:建築之思
第7頁:陽光下的山門 第8頁:普光明殿:佛陀的心跳
第9頁:觀音殿:觀音菩薩古柏化身 第10頁:禪堂:無門關裏透春風
第11頁:萬佛樓:萬佛莊嚴樓蘊法界 第12頁:舊時行履處
第13頁:師承虛雲老和尚 第14頁:生活禪開題
第15頁:生活禪的四個根本 第16頁:晉山
第17頁:慧燈再傳 第18頁:到達
第19頁:誦經 第20頁:聽法
第21頁:禪坐 第22頁:普茶
第23頁:雲水 第24頁:傳燈
第25頁:禪悅為食 第26頁:食存五觀
第27頁:舌尖上的禪 第28頁:廚房是道場
第29頁:吃粥了也未?洗缽去 第30頁:生活禪是一杯茶
第31頁:柏林禪寺一天生活時間表 第32頁:聞鍾早起
第33頁:朝時課誦 第34頁:觸摸大地
第35頁:出坡 第36頁:如是我聞
第37頁:藥石 第38頁:晚鍾
第39頁:在他人眼裏 第40頁:在我眼裏
第41頁:隨師學禪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2)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
第 2 楼
水墨青荷會員 发表于 2012-2-8 8:21:16
随喜!!!
第 1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1-8-14 18:03:24
小藏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