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李叔同作品及墨寶集:索性做了和尚 李叔同

李叔同作品及墨寶集:索性做了和尚 李叔同

我在西湖出家的經過

[日期:2011-05-03]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李叔同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杭州這個地方實堪稱為佛地,因為寺廟之多約有兩千餘所,可想見杭州佛法之盛了!

  最近《越風》社要出關於《西湖》的增刊,由黃居士黃居士: 即杭州《越風》雜志編輯黃萍蓀。來函,要我做一篇《西湖與佛教之因緣》。我覺得這個題目的范圍太廣泛了,而且又無參考書在手,於短期間內是不能做成的;所以,現在就將我從前在西湖居住時,把那些值得追味的幾件事情來說一說,也算是紀念我出家的經過。

  一

  我第一次到杭州是光緒二十八年(1902)七月(按: 本篇所記的年月皆依農曆)。在杭州住了約一個月光景,但是並沒有到寺院裏去過。只記得有一次到湧金門外去吃過一回茶,同時也就把西湖的風景稍微看了一下。

  第二次到杭州是民國元年的七月。這回到杭州倒住得很久,一直住了近十年,可以說是很久的了。我的住處在錢塘門內,離西湖很近,只兩裏路光景。在錢塘門外,靠西湖邊有一所小茶館名景春園。我常常一個人出門,獨自到景春園的樓上去吃茶。

  民國初年,西湖的情形完全與現在兩樣——那時候還有城牆及很多柳樹,都是很好看的。除了春秋兩季的香會之外,西湖邊的人總是很少;而錢塘門外更是冷靜了。

  在景春園樓下,有許多茶客都是那些搖船抬轎的勞動者居多;而在樓上吃茶的就只有我一個人了。所以,我常常一個人在上面吃茶,同時還憑欄看著西湖的風景。

  在茶館的附近,就是那有名的大寺院——昭慶寺了。我吃茶之後,也常常順便到那裏去看一看。

  民國二年夏天,我曾在西湖的廣化寺裏住了好幾天。但是住的地方卻不在出家人的范圍之內,是在該寺的旁邊,有一所叫做痘神祠的樓上。

  痘神祠是廣化寺專門為著要給那些在家的客人住的。我住在裏面的時候,有時也曾到出家人所住的地方去看看,心裏卻感覺很有意思呢!

  記得那時我亦常常坐船到湖心亭去吃茶。

  曾有一次,學校裏有一位名人來演講,我和夏尊夏尊(1886—1946),浙江上虞人。中國著名作家、出版家。原名鑄,字勉旃,號悶庵。早年留學日本,1907年歸國,曾任浙江省立第一師范學校舍監。與李叔同為同事,結為終生摯友。其後任白馬湖春暉中學教師、上海立達學園教師、暨南大學教授等職。晚年出任上海開明書店總編輯。著有《平屋雜文》,譯作有《愛的教育》等。居士卻出門躲避,到湖心亭上去吃茶呢!當時夏尊對我說:“像我們這種人,出家做和尚倒是很好的。”我聽到這句話,就覺得很有意思。這可以說是我後來出家的一個遠因了。

  二

  到了民國五年的夏天,我因為看到日本雜志中有說及關於斷食可以原第263頁圖放4頁後李叔同1916年冬斷食後照片(37歲)

  治療各種疾病,當時我就起了一種好奇心,想來斷食一下。因為我那時患有神經衰弱症,若實行斷食後,或者可以痊愈亦未可知。要行斷食時,須於寒冷的季候方宜。所以,我便預定十一月來作斷食的時間。

  至於斷食的地點須先考慮一下,似覺總要有個很幽靜的地方才好。當時我就和西泠印社的葉品三葉品三: 即葉為銘,杭州人,為西泠印社的創始人之一。君來商量,結果他說在西湖附近的虎跑寺可作為斷食的地點。我就問他:“既要到虎跑寺去,總要有人來介紹才對。究竟要請誰呢?”他說:“有一位丁輔之丁輔之: 即丁仁,西泠印社的創始人之一,中國近代著名金石家。是虎跑的大護法,可以請他去說一說。”於是他便寫信請丁輔之代為介紹了。

  因為從前的虎跑不像現在這樣熱鬧,而是遊客很少,且十分冷靜的地方啊,若用來作為我斷食的地點,可以說是最相宜的了。

  到了十一月,我還不曾親自到過。於是我便托人到虎跑寺那邊去走一趟,看看在哪一間房裏住好。回來後,他說在方丈樓下的地方倒很幽靜的。因為那邊的房子很多,且平常時候都是關著,客人是不能走進去的;而在方丈樓上,則只有一位出家人住著,此外並沒有什么人居住。

  等到十一月底,我到了虎跑寺,就住在方丈樓下的那間屋子裏。我住進去以後,常看見一位出家人在我的窗前經過(即是住在樓上的那一位)。我看到他卻十分的歡喜呢!因此,就時常和他談話;同時,他也拿佛經來給我看。

  我以前從五歲時,即時常和出家人見面,時常看見出家人到我的家裏念經及拜懺。於十二三歲時,也曾學了放焰口。可是並沒有和有道德的出家人住在一起,同時,也不知道寺院中的內容是怎樣的,以及出家人的生活又是如何。

  這回到虎跑去住,看到他們那種生活,卻很歡喜而且羨慕起來了。

  我雖然只住了半個多月,但心裏卻十分地愉快,而且對於他們所吃的菜蔬,更是歡喜吃。及回到學校以後,我就請用人依照他們那樣的菜煮來吃。

  這一次我到虎跑寺去斷食,可以說是我出家的近因了。

  原第193頁圖放5頁弘一大師1919年在西湖玉泉寺

  三

  到了民國六年的下半年,我就發心吃素了。

  在冬天的時候,即請了許多的經,如《普賢行願品》、《楞嚴經》及《大乘起信論》等很多的佛經。自己的房裏,也供起佛像來,如地藏菩薩、觀世音菩薩等的像。於是亦天天燒香了。

  到了這一年放年假的時候,我並沒有回家去,而到虎跑寺裏面去過年。我仍住在方丈樓下。那個時候,則更感覺得有興味了,於是就發心出家。同時就想拜那位住在方丈樓上的出家人做師父。

  他的名字是弘詳師弘詳師父即虎跑寺的退居僧了悟法師。。可是他不肯我去拜他,而介紹我拜他的師父。他的師父是在松木場護國寺裏居住。於是他就請他的師父回到虎跑寺來,而我也就於民國七年正月十五日受三皈依了。

  我打算於此年的暑假入山,預先在寺裏住了一年後再實行出家的。當這個時候,我就做了一件海青,及學習兩堂功課。

  弘一法師—李叔同(攝於1937年)

  二月初五日那天,是我母親的忌日,於是我就先於兩天前到虎跑去,誦了三天的《地藏經》,為我的母親回向。

  到了五月底,我就提前先考試。考試之後,即到虎跑寺入山了。到了寺中一日以後,即穿出家人的衣裳,而預備轉年再剃度。

  及至七月初,夏尊居士來。他看到我穿出家人的衣裳但還未出家,他就對我說:“既住在寺裏面,並且穿了出家人的衣裳,而不出家,那是沒有什么意思的。所以還是趕緊剃度好!”

  我本來是想轉年再出家的,但是承他的勸,於是就趕緊出家了。七月十三日那一天,相傳是大勢至菩薩的聖誕,所以就在那天落發。

  落發以後仍須受戒的,於是由林同莊林同莊: 浙江瑞安人。早年和李叔同是同學,民國時曾任浙江水利局局長。君原第48頁圖放7頁李叔同受業蔡元培門下時之論文手跡

  介紹,到靈隱寺去受戒了。

  靈隱寺是杭州規模最大的寺院,我一向是很歡喜的。我出家以後,曾到各處的大寺院看過,但是總沒有像靈隱寺那么好!

  原第202頁圖放7頁一九八五年西泠印社出版

  《李叔同常用印集》

  八月底,我就到靈隱寺去,寺中的方丈和尚很客氣,叫我住在客堂後面芸香閣的樓上。當時是由慧明法師做大師父的。有一天,我在客堂裏遇到這位法師了。他看到我時就說:“既系來受戒的,為什么不進戒堂呢?雖然你在家的時候是讀書人,但是讀書人就能這樣地隨便嗎?就是在家時是一個皇帝,我也是一樣看待的!”那時方丈和尚仍是要我住在客堂樓上,而於戒堂裏有了緊要的佛事時,方去參加一兩回的。

  那時候,我雖然不能和慧明法師時常見面,但是看到他那樣的忠厚篤實,卻是令我佩服不已的!

  受戒以後,我就住在虎跑寺內。到了十二月,即搬到玉泉寺去住。此後即常常到別處去,沒有久住在西湖了。

【書籍目錄】
第1頁:前 言 第2頁:我在西湖出家的經過
第3頁:改過實驗談 第4頁:人生之最後
第5頁:敬三寶 第6頁:放生與殺生之果報
第7頁:青年佛徒應注意的四項 第8頁:南閩十年之夢影
第9頁:最後之□□ 第10頁:佛法大意
第11頁:佛法十疑略釋 第12頁:佛法宗派大概
第13頁:佛法學習初步 第14頁:佛教之簡易修持法
第15頁:嗚呼!詞章! 第16頁:圖畫修得法
第17頁:水彩畫略論 第18頁:西湖夜遊記
第19頁:近世歐洲文學之概觀 第20頁:西洋樂器種類概況
第21頁:石膏模型用法 第22頁:弘一大師最後一言--談寫字的方法
第23頁:《二十自述詩》序 第24頁:《音樂小雜志》序
第25頁:贈夏尊篆刻題記 第26頁:晚晴院額跋
第27頁:過化亭題記 第28頁:致夏尊(父病日劇)
第29頁:致夏尊(衰病之由) 第30頁:致夏尊(代購水筆)
第31頁:致夏尊(閩中平靜) 第32頁:致夏尊(七秩壽聯)
第33頁:致劉質平(宜注意者) 第34頁:致劉質平(痛改此習)
第35頁:致劉質平(交友不可勉強) 第36頁:致劉質平(四聯句)
第37頁:致劉質平(商定船室) 第38頁:致寄慈、劉質平(減少通信)
第39頁:致劉質平(遺囑) 第40頁:致劉質平(青島)
第41頁:致劉質平(遺囑) 第42頁:致李聖章(行旅之費)
第43頁:致李聖章(剃發出家) 第44頁:致李圓淨(自之著作)
第45頁:致蔡元培、經亨頤、馬敘倫等 第46頁:致林奉若(食物之事)
第47頁:致印心、寶善和尚(遙憶法座) 第48頁:致瑞今法师(小学学僧)
第49頁:致仁開法師(退而修德) 第50頁:致律華法師(時賜教誨)
第51頁:送別 第52頁:月夜
第53頁:秋夜 第54頁:幽居
第55頁: 第56頁:天風
第57頁:朝陽 第58頁:落花
第59頁: 第60頁:晚鍾
第61頁:金縷曲 留別祖國 並呈同學諸子 第62頁:喝火令
第63頁:玉連環影 為夏尊題《小梅花屋圖》 第64頁:南南曲——贈黃二南君
第65頁:清涼歌 第66頁:《護生畫集》配詩
第67頁:李叔同年譜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2)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
第 2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1-12-19 19:27:37
一杯濁酒盡餘歡???

不學無術!!!!!
第 1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1-12-7 2:07:34
是「一瓢濁酒盡餘歡」, 典故出自《論語-雍也篇》: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