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當和尚遇到鑽石:一個佛學博士如何在商場中實踐佛法 麥克爾.羅奇格西

當和尚遇到鑽石:一個佛學博士如何在商場中實踐佛法 麥克爾.羅奇格西

第11節 如何善用自性潛能(1)

[日期:2011-04-27]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麥克爾.羅奇格西、克莉絲蒂.麥娜麗喇嘛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須菩提。於意雲何。

  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

  是人所得福德。寧為多不。須菩提言。

  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

  即非福德性。是故如來說福德多。

  若複有人。於此經中。

  受持乃至四句偈等。

  為他人說。其福勝彼。

  此刻,我們已經掌握了解開謎題的所有線索,也擁有了運用古老西藏的深奧知識於生活事業所必須通曉的每一件事情。現在我們只需要把它們融會貫通即可。

  首先,我們已經了解每一件事物都蘊含了一種潛能,一種成就各種結果的易變與無常。在我們所遭遇的人群之中,沒有一個人本身是令人不悅的,因為總是有某個人認為他們具有迷人的風采。無論在我們眼中,他們是充滿魅力或討人嫌惡,這種印象的好壞都非來自他們本身。那么它從何而來?顯而易見地,它來自我們本身,來自我們內心。

  將銘印轉成優勢

  如果每一件事物的好壞都源自我們的心,那么我們是否能夠就此決定,把所有降臨於自身的厄運都看做一件好事?把每一筆吃虧的交易視為有利的交易?你明白這種做法根本行不通。你無法僅靠“希望”去買一幢房子或送孩子上大學。

  很明顯地,無論是什么因素影響我們看待事物的方式,我們都不斷地受到那個因素的支配;也就是說,無論是什么因素促使我們認定事物的好壞,那個因素都一直強迫我們用那個方式看待事物的好與壞。

  這所有的一切,全都源於前一章節所探討的心理銘印。而佛教智能的藝術就在於把心理銘印轉而成為你的優勢。為了達到這一目的,你必須先了解銘印運作的方式。讓我們回頭向《金剛經》請教。

  世尊說,

  喔,須菩提,你認為呢?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以盛滿三千大千世界①的七種珍寶來行布施,那么,這般的善男子善女人將因如此的布施而獲得大量的福報?②

  佛陀的開示有些深奧難解,我們最好請邱尼喇嘛就每個偈誦加以闡釋說明:

  在《金剛經》中,佛陀希望借此段文字說明一個確鑿無疑的事實。

  在先前的段落之中,我們已經討論了企及最高境界的行為,以及傳授他人這一法教的行為等等。

  事實上,這些行為,以及宇宙的其他任何事物,都不存在。但是,它們的的確確存在於我們的觀感之中。

  因此之故,任何行布施之人都確實創造了善業,積聚了福德。

  但任何細察這些事物背後原則(即《金剛經》所傳布的法教)的人,任何精進思維、進而修行的人,則創造了更偉大無限的善業,累積了更多的福德。

  為了傳達此一要點,世尊問了須菩提以下的問題作為起始:“你認為呢?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以盛滿三千大千世界的七種珍寶來行布施”……

  針對此段經文中的“大千世界”,《俱舍論》(TreasureHouseofHigherKnowledge)一書有以下的描述:

  每一千小世界為一“小千世界”,

  每一小世界由四大洲組成(即東聖身洲,南贍布洲,西牛貨洲,北俱盧洲),

  世界中央有一座山系(即須彌山),

  每一界居住著特殊的眾生,

  一域淨土在此世界之上。

  每一千“小千世界”為一“中千世界”,

  每一千“中千世界”為一“大千世界”。

  佛陀進一步宣說,“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以盛滿三千大千世界的七種珍寶來行布施,即金、銀、水晶、琉璃、珍珠、瑪瑙、車渠七寶。

  那么,這般的善男子善女人將因如此的布施而獲得大量的福報嗎?”

  讓我們回到《金剛經》:

  須菩提回答,

  喔,世尊,是的,福報甚多。這般善男子善女人由於這種布施的因緣,所得到的福報是很多的。喔,世尊,他們所得到的福報是很多的。何以如此?喔,世尊,因為這些福德不具實體,從不存在,因此之故,如來便說“福德甚多,福德甚多”。③

  邱尼喇嘛解釋此段經文:

  須菩提回答,福德甚多,而這些福德僅僅存在於我們的觀感之中,僅僅如夢幻般存在:這些福德本身是不存在的。就事物的表象而言,如來所說的“福德甚多,福德甚多”,就不是真正的福德,所以才名之為福德。

  這段文字包含了各種不同的論點。過去所行的善業與惡業,以及未來將行的善業與惡業,即使在過去已經終止的善業與惡業,以及未來尚未造作的善業與惡業。

  每一件事都是中性的

  因此之故,這些善業與惡業並不存在。然而,以更廣義的角度來看,它們確實存在。我們也必須承認,這些善業與惡業留存在造業者的意識之中,未來將產生善或惡的業果。在上述的經文之中,包含了這些以及其他難懂的議題。

  《金剛經》又指出,

  世尊說,

  喔,須菩提,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以盛滿三千大千世界的七種珍寶來行布施。

  又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遵循維護這部經典,哪怕只念四句偈,並正確地為他人解說,正確地教授他人,那么這種人所得的福報,將遠勝於那些布施的善男子善女人。這種人將成就無量無邊的功德。④

  邱尼喇嘛針對這一偈頌的解釋如下:

  首先,我們應該先談一談“偈頌”的含意。雖然藏譯本的《金剛經》不是以偈頌的方式呈現,但《金剛經》的原始梵文版本卻是以偈頌的方式寫成。遵循維護這部經典的“遵循維護”意指,“將這部經典的教授謹記於心”或“背熟記住”。它也可以解釋為“手中握住一部《金剛經》,大聲朗讀經文”。

  “正確地為人解說”意指念誦經文,並且正確地解釋清楚經文的含意。“正確地教授他人”意指,正確地教授經文的含意。這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

  假若有人遵循維護這部古老的經典,正確地為人解說,正確地教授他人,而非只以盛滿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來行布施,那么這種人將成就無量無邊的功德。

  因此就某種意義來說,

  我們所遭遇、經曆的每一件事都是“中性的”或“空的”。換句話說,無論我們從事件中獲得令人愉悅的或令人厭惡的感受,那感受並非來自事件本身。更確切地說,那些感受來自我們本身,而且非我們所能控制。

  心理銘印的奧秘即在於此。如前所述,當我們行善或作惡之時,心理銘印透過我們的自覺,被植入於心。心理銘印植入於心的強弱程度,依各種不同的因素而定,包括我們的動機、情緒的強弱、我們對於自身行為的覺知程度、我們的行為方式、我們對於自身行為的執著程度,以及我們采取行動之對象的背景——他(她)急需援助、他(她)曾經對我們施予慷慨的協助,或他(她)擁有特殊的人格特質。

  在心的跑道上等待起飛

  接下來我們要討論心理銘印如何左右我們對周圍事物的認知。根據佛教的古老經典,心的錄像機或攝影機在一彈指之間,可以記錄大約65個分離的、不連續的影像或銘印。你可以說,這些銘印進入了我們的潛意識之中。它們在潛意識之中停留數天、數年或數十年,並於心緣起生滅的每一個刹那之間一再地重現,如同電影一格格的畫面一般,因為放映速度之故,使我們把原本分隔的影像誤以為是連續的影像。

  如同自然界的種子一般,種子被植入心中之後,呈指數般不斷成長。心理銘印被植入心中第一個月之後,到了第二個月,其強度增加為2倍;到了第三個月,其強度增為4倍;到了第五個月,其強度已是原先強度的16倍。

  如果你仔細思考,這一原理並無驚人之處。把一粒幾克重的橡子,對照於幾噸的成熟橡樹,每一噸的橡樹,其實就是一克的橡子。西藏的古老智能指出,心的種子也是如此。同樣地,如果你把現今美國聯邦政府龐大的官僚體系,對照於公元1700年,美國開國元勳心中所構思的新政府,其實是相同的。你不妨想一想,從你小時候第一次了解金錢為何物開始,一直到之後的歲月中,你花了多少時間,多少心思追求財富。

【書籍目錄】
第1頁:推薦序 第2頁:導讀
第3頁:前言 第4頁:第1節 智慧的來源(1)
第5頁:第2節 智慧的來源(2) 第6頁:第3節 金剛經的緣起(1)
第7頁:第4節 金剛經的緣起(2) 第8頁:第5節 金剛經的緣起(3)
第9頁:第6節 金剛經的緣起(4) 第10頁:第7節 潛能運用原則(1)
第11頁:第8節 潛能運用原則(2) 第12頁:第9節 潛能運用原則(3)
第13頁:第10節 潛能運用原則(4) 第14頁:第11節 如何善用自性潛能(1)
第15頁:第12節 如何善用自性潛能(2) 第16頁:第13節 如何善用自性潛能(3)
第17頁:第14節 如何善用自性潛能(4) 第18頁:第15節 走出商場的黑暗森林
第19頁:第16節 真理的法則 第20頁:第17節 問題及解決方案(1)
第21頁:第18節 問題及解決方案(2) 第22頁:第19節 問題及解決方案(3)
第23頁:第20節 問題及解決方案(4) 第24頁:第21節 問題及解決方案(5)
第25頁:第22節 問題及解決方案(6) 第26頁:第23節 真誠行動,如願成真
第27頁:第24節 了解使銘印更強大 第28頁:第25節 真誠的行動
第29頁:第26節 把心系於一呼一吸 第30頁:第27節 成為你希望成為的人
第31頁:第28節 鑽石戰場 第32頁:第29節 思考銘印的運作
第33頁:第30節 圓圈日的寂靜(1) 第34頁:第31節 圓圈日的寂靜(2)
第35頁:第32節 圓圈日的寂靜(3) 第36頁:第33節 化危機為轉機的空性
第37頁:第34節 無常之詩 第38頁:第35節 死亡冥想(1)
第39頁:第36節 死亡冥想(2) 第40頁:第37節 終極的經營法門
第41頁:第38節 美麗的刺探 第42頁:第39節 最終的財富
第43頁:第40節 財富之源,無限經濟(1) 第44頁:第41節 財富之源,無限經濟(2)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2)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
第 2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7-1-31 22:59:41
鄭宥慈
第 1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2-10-22 13:58:40
想提供一個訊息給你們。「當和尚遇到鑽石」作者今年"2012年12月"來台的講座與僻靜會活動哦~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375503102526857/
☆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pages/Dia
☆鑽石光企管顧問有限公司官網http://www.diamondshine.tw/聯絡電話:0931-349738 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