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佛門管理——有效解決企業九大難題 慧曼法師

佛門管理——有效解決企業九大難題 慧曼法師

自序

[日期:2010-04-17]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慧曼法師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文明其行為非常其思維

  這是一本寫給所有人看的書。這裏所講的“所有人”,包括兩大范疇:一、指那些所有能夠主宰自己所在環境的人,包括企事業、企事業部門、乃至家庭中的CEO們;二、指那些所有能夠、正在准備能夠,或者希望能夠規范自我行為——管理自我並成就自我的人。

  當今社會上有一個呼聲——我們需要信仰。

  信仰的本身就是一種選擇——選擇了一條路、一盞燈、一個守則,或者是一根溝通心靈和精神的專線。也正是因為這種選擇,在原則上規定了我們的生活觀念、態度和生活方式,將有別於其他人,所以,選擇的本身就是一條自我成就之路。走在這條近乎虛擬的自我修正之路上,路的蜿蜒、曲折、廣狹、遠近,乃至明暗,都會因為行路人的自我心態和付出而受到控制。

  如果是一盞燈,那么,在你做出選擇、出門的時候就已經遞到了你的手裏,為你照耀著眼前的路,好讓你走過一截必須經過的幽暗,並在其間陪伴著你,減少孤獨;在沒有見到光明的時候,這盞燈就是希望。在茫茫黑夜之中,我們步履蹣跚地在幽暗的峽穀裏穿行,到處潛伏著誘惑、彷徨、恐懼、無奈和懈怠,於是,我們需要行為和信念的指南,以免誤入歧途。

  今天,我們所討論的是,如果選擇要走一條自我修正之路,那么,我們需要牢記那一本交在我們手中的行為和信念守則的全部內容——有所說,有所不說;有所行,有所不行;有所想,有所不想。如果您是佛教徒,那么,這些規定就在您需要履行的佛制戒律裏。

  《佛教遺經》說:“佛在世時,以佛為師;佛滅度後,以戒為師。”所謂戒,就是制度,而於個人的奉行與遵守,則是一種自願的選擇。

  《西遊記》中白骨精為了自己能夠長生不老而要吃唐僧肉,第一次與孫悟空交鋒的時候,白骨精被孫悟空打了一棒,搖身一變,化作一縷青煙遁走了。孫悟空追趕白骨精之前,在地上劃了一個圈,對他師父、八戒和沙僧說:“我離開的時候,你們坐在圈子裏,不要出來。只要不出圈子就沒有妖精能傷害你們。”

  但是,孫悟空離開以後,白骨精卻化做一個送飯的姑娘來引誘八戒,把唐僧師徒三人騙出了孫悟空劃定的圈子。唐僧師徒三人險些丟了性命。而這個危險的出現,則是由於沒有聽悟空的話。

  孫悟空劃的那個圓圈是一個界限,是可以保證安全的限制。孫悟空用金箍棒在地上一劃,就把那一片地從整個深山老林的險惡環境中隔離出來了,變成了一個神聖不可侵犯的領地。身在其中就能夠獲得安全的保障,沒有性命之憂。孫悟空離開後,三個人只要不走出圈子,就不會有危險。

  從這個意義上講,“界”本身就是一個限制,同時也是一個選擇。這是一個具象的界、一個有形的界。如果在我們的行為、語言和心理活動上也劃出一個“界”來,那么,這個非具象的圈定就是人們的道德行為規范;在宗教范疇內,也就是“戒律”。

  戒律是一種自我完善和神聖化的保障,所以,佛教徒出於自我修正、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成就的需求,在選擇了自己的信仰之後,同時也就自覺地選擇了一個規范化的自我制約。

  對於一個自然人來說,人人都喜歡希望自由,不喜歡被約束、被管理。但是,佛教徒因為從原則上了解了這樣一個觀念——自然的狀態是無法生存的,所以,他們從內心裏就會自覺地生起一種信念:人需要自我約束,而在自我約束之力不足的時候,就需要外在的、共同遵守的公共規范來幫助我們——幫助我們約束我們的語言和行為。這是真正的佛教徒能夠遵守社會制度、嚴守佛教戒律的內在邏輯。

  也正是因為這個內在邏輯的作用,佛教徒會自覺地“求戒”——請求制度和規范來管理自己的語言和行為,保障自己的自我成就。而“戒”的本質,實際上就是這個“界”的哲學化。

  因為,戒分為兩大范疇——規定應該作為的“作持戒”、規定不應該作為的“止持戒”。所以,戒律就原則上具有兩大作用范疇——禁止和鞭策。在我們覺得疲憊了、彷徨了,心生懈怠、無奈和恐懼,或者因為四周的誘惑而動搖的時候,我們隨時可以撥通每個人都擁有的一條心靈和精神的專線,傾聽我們所需要的撫慰和鼓勵,而後接著再走,直到走出幽深的峽穀,證見自我的光明和成就。

  佛教的教育是生動而活潑的,這在禪宗的接引方式上可以看得很清楚。佛教極其注重人的個性,但是,同時又強調行為的規范。這似乎是一對矛盾,然而,這一對“矛盾”在佛教內部卻能有機地並存著:行為符合規范是對社會人的基本要求。但是,如果人的思維、觀念都被規范化了,那么,人就沒有了創造力。而規范的管理及其創造力的保持是佛教寺院,乃至其他宗教教堂管理曆千年而不朽的實質所在。

  因此,對於佛教而言,由戒律和破除執著的經典共同架構起來的佛學系統,就在時時告誡人們,要“文明其行為,非常其思維”,以確保自身的創造力。否則,就只能遭遇到當頭棒喝。這樣的理念在佛教寺院管理中通行至今。

  如果您在閱讀這本書的時候,注意到了“世界上有年逾千載的道場,卻少見千年的企業”這句話,那么,無論是會意還是不屑,都不妨有這樣一個觀念在思維的音弦上撥動一下:是嗎?如果現象確然,那么,又是為什么?

  企業管理與培訓也能夠像寺院管理一樣,“將納稅、福利員工、捐贈社會慈善作為事業,將建立有效管理作為家務,從而完成企業自身的神聖化”嗎?

  對這些問題,我們都將在書中——進行細致的討論。

  這本書的寫作帶有極大的偶然性。2005年秋天,北京聯合智業企業發展研究院成立了國學書院,委托我做幾個講座,內容是向參加職業經理人培訓的企業負責人介紹“佛教寺院管理”。

  一年之後,2006年秋天,旨在宣傳、推廣中國傳統文化的北京同道書院成立。在討論書院活動形式和內容時,臧雲鵬先生敏感地覺察到《寺院管理》是一個很不錯的課題。於是,從書院的第三次活動開始,在北京上地的康得大廈講了《中國佛教叢林建制與管理》的第一講:《管理,從“心”開始》。隨後又依次講到了《方丈與僧團(寺院CEO與他的團隊)》、《寺院管理有效性的實現手段與途徑》、《寺院教育:目的、責任、內容與形式》、《佛教在向社會民眾銷售什么》。

  五次講座的錄音整理之後,又由同道新文的陳淩雲先生將臧雲鵬先生和我就現代企業管理所面臨的文化問題進行的討論整理出來,最後由我按照佛教叢林建制和管理的思路對其進行整體梳理,最終成就了這個講座和訪談相結合的組合文本。

  在此,我衷心地感謝佛教、佛教寺院給予我的立身慧命;感謝對我有教授之恩的已故河南省佛教協會會長淨嚴老法師、當代著名佛學家及漢藏佛教研究先驅觀空老法師,以及已故廈門閩南佛學院院長妙湛和尚;衷心感謝北京聯合智業企業發展研究院的發起,以及北京同道新文的最終促成。當然,更要感謝曾經和我一起討論過《佛教叢林建制與管理》的企業家們,以及為此書能順利出版而付出辛勞的同道新文圖書公司的全體工作人員。

  衷心地祝願所有人——所有能夠主宰自己所在環境的人,所有能夠、正在准備能夠,或者希望能夠規范自我行為——管理自我並成就自我的人,以及正在翻閱這本書的人。因為,閱讀成就了我們之間的交流,交流的同時,我們又一起親證了值得我們思考的觀念和思維方式。

  衷心地祝願大家身體健康、工作順利、事業成就、生活幸福、閱讀快樂!

  慧曼

  2007年6月12日於北京寓所

  佛門管理:有效解決企業九大難題

【書籍目錄】
第1頁:慧曼師簽售 第2頁:自序
第3頁:引子 第4頁:打不走的和尚,留不住的員工
第5頁:從“僧眾”到“僧團” 第6頁:向方丈學做CEO
第7頁:管理切忌亂倫 第8頁:疑人要用,用人不疑
第9頁:執行:“沒問題”一定會出大問題 第10頁:凝聚力:執行力的源頭
第11頁:布薩:僧人為什么能主動懺悔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