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接觸:生活即道場 (美)滿亞法師

接觸:生活即道場 (美)滿亞法師

《接觸》 和陌生人一起生活

[日期:2011-04-17]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美)滿亞法師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第五章

  和陌生人一起生活

  內心健康幸福的人更容易忽視自己的個人利益和需求,他們總是有精力去幫助別人。讓我們以比較超然的態度來看這件事,其實我們不是必須去幫助人,或者不幫助人,我們應該是看看我們自己到底有沒有能力和精力去幫助人。

  當我們和別人建立各種人際關系時,會遇到一些既不是朋友、家人,也不是同事的人。這些人可能是一個個體,也可能是一個群體,但都和我們沒有任何關系。在我們認識他們、開始和他們接觸後,就自然地和他們建立了聯系。我們該如何應付這種突然而至的關系呢?他們有多重要呢?我們怎么才能了解這些陌生人並和他們建立聯系呢?通過我們和這些陌生人的交往,如果仔細觀察自己的言行,就可以更了解我們自己。所以說,陌生人對我們來說是很有幫助的。

  我們可以觀察自己看見了陌生人的反應。我們如何對待那些需要我們幫助的陌生人?如果一個人的汽車在路上壞了,或者我們開車遇到一個想搭車的人,或者我們在一個大購物中心看到一個人暈倒了,我們會伸出援手嗎?再假設有人在買東西交錢時發現差幾塊錢,或者有人在交停車費時零錢不夠,或者有人向我們問時間、問路,我們又會怎么樣?我們如何對待其他在路上開車的人?我們會有禮貌,還是較粗魯?

  問了一大堆問題,我們往往會發現當真碰到了上面說的這些情況,我們會很自然地先想到自己的利益和需求,別人的利益和需求則是之後再考慮的。從我們的回應,可看出我們重不重情感,我們的頭腦明不明晰。內心健康幸福的人更容易忽視自己的個人利益和需求,他們總是有精力去幫助別人。讓我們以比較超然的態度來看這件事,其實我們不是必須去幫助人,或者不幫助人,我們應該是看看我們自己到底有沒有能力和精力去幫助人。所以我們檢驗的是我們自身,是進行自省,看出我們是什么、不是什么。是我們需要幫助還是別人需要幫助?如果是我們需要幫助,那么是自己有問題;如果不是我們需要,那么別人的問題就會在自己的幫助下解決掉。

  服務於我們的陌生人

  你和別人如何交流互動?你會怎么對待比你職位低的人?你能和那些為你提供服務的人成為朋友嗎?在商店的服務員、銀行的職員或者是餐廳裏端盤子人的眼裏,你是顧客,但是你注意到他們的存在嗎?如果你對他們的服務提出表揚、尊重他們的價值、善待他們,就說明你心理很平衡,心態很正常。

  高高在上的陌生人

  有許多陌生人的權力在我們之上,掌管著我們的生殺大權。我們對這些人畢恭畢敬,並不表示我們的心態一定正常,因為我們也許是畏懼他手中的權力所以才表現了尊敬,遮掩了我們的真實心理。許多人對警察都特別客氣,對交警也唯唯諾諾,這大都是怕吃罰單。我們對這些人恭順,並不說明我們心態正常,反而可能是因為我們想從他們身上得到某些好處。如果我們焦慮、有壓力,這表明我們不真誠;如果我們很害怕,我們就是在掩藏內心的不安全感。我們可以檢查自己,看自己如何和陌生人相處,發現自己到底是什么人。如果不論別人接不接受,我們都可以泰然處之,這才說明我們心理平衡,心態很好。

  陌生人的注視

  人們在餐廳裏有些舉動是很有趣的。不知你是否注意到,餐廳走進一個人,正吃飯的人往往會抬頭看一眼。無知的人常常更關注別人的一舉一動,他們覺著別人很有趣,被吸引。他們會談論別人,分析人家。這種好奇來自他們對自己的無知。如果他們聰明智慧的話,他們會更關注自己——他們自己是誰,是做什么的,並時時把別人當成自己的一部分。所以,如果有人一直在談論別人,聽別人說什么,看別人做什么,對人家品頭論足,這都是他們本身心裏困惑所致。他們總是把自己和別人分開來看待,總覺著別人都是陌生人,與自己沒關系。如果我們發現我們也需要向外張望、評論他人,那么我們也有同樣的問題,我們內心不夠清明,有分別心。這是我們的損失。如果我們能夠清晰地看到並接受別人,讓他們成為我們的一分子,和我們屬於同一個更大的自我,我們就會更富足,更同體。

  電話交流

  我們和陌生人交往過程中,要面臨一些挑戰。有時,我們需要和陌生人打電話,用我們的聲音和對方交流。在這種時候,因為不了解對方,所以交流起來會有一定難度。比如,對方接電話的時候並不想說什么,或者剛好他們很累,所以有些懶洋洋的,或者碰上他們在氣頭上,特別沒耐心。我們在和陌生人通電話時,要格外小心,因為一不注意,對方可能就誤會了。對各種情況都要有心理准備。當然,最好是盡量避免打電話,言多必失,容易惹來麻煩。今天,人們都不太寫信了,總是拿起電話就打,可是也許對方正在開車,根本沒工夫理我們。我們一定要有耐心,理解對方的處境。

  電子交流

  和陌生人不面對面地打交道還有其他方式,比如互聯網、電子郵件等。我們該怎么回應身處網絡另一方的陌生人呢?

  我們應該牢記是我們創造了心中的世界,創造心中對人的印象。我們依靠想象,將世界和人類形象化。別忘了,在網線另一端的具體是個什么人,完全是我們自我想象出來的,和他本人可能根本不同。我們的智慧不夠,也沒有千裏眼,所以不能一眼看透人,看不到事實的真相,所以只能依靠想象來代替。所以,別太有好奇心,別太關注這些陌生人是些什么人,也別毫無根據地想入非非,憑空臆造,否則到頭來失望的是自己,還要為此付出代價。我們假裝明白、了解,實質上是被我們無知的心牽著鼻子走,總有一天我們會發現原來是大夢一場。醒來後的失望痛苦,讓我們覺著還不如一直夢下去。可這不踏實。

  回到社區中去

  我們一旦離開電腦,就可以返回到現實生活中的鄰裏社區中去,那兒有更多的陌生人在等我們。我們一走出家門,立即就會和各種人打交道。最能影響我們的是街頭那些乞丐。看到乞丐,我們怎么應付他們?由於社會和宗教的原因,我們會給乞丐施舍,並希望他們拿這些錢去買吃的,填飽肚子,然後去學習,找個工作,可以自食其力。我們在給乞丐錢的時候會跟他說,“拿錢去做點這個,或者做點那個”,實質上我們的施舍是為了滿足自己的需求。乞丐一定有他們當乞丐的理由,他們一方面需要我們的錢,一方面肯定也有別的需求或者原因。有些乞丐很有錢,但仍在當乞丐;有些乞丐真的很窮,但花起討來的錢,卻大手大腳。有些人用很少的錢就能生活,但乞丐卻往往管不住自己的錢,所以說,乞丐窮,是有原因的。別以為從錢包裏拿出五毛、三塊,或者三十塊,甚至三百塊就能拯救一個乞丐,改變他的命運。錢拯救不了乞丐,千萬別自以為用我的錢可以救乞丐的命,那是不可能的。

  施舍的快樂

  每一個人都熱衷於和別人分享或者向別人施舍。如果想給別人東西,向別人施舍,那就給吧。別想著你是在向乞丐施舍,其實你是在向自己施舍,施舍給自己一個安詳寧靜的心靈。別想“他拿了錢要這樣,要那樣”,你給他是為了自己有一個好的心態,僅此而已。

  認識到該如何響應是很重要的。如果你想施舍,為什么不這么做呢?還等什么呢?但是,你沒有義務去施舍,給不給別人是你自己的選擇,你有這個權利和自由。如果你開車碰上一個紅燈,有人向你乞討,你想拿錢給他,那就給他,然後等綠燈亮了再開車走。如果你在上一個紅燈剛給了一個乞丐錢,這次不想再給了,那就別給。給不給沒有什么對錯。按自己意願去做,想給,那就給;不想給,那就不給。乞丐也不認為每個人都會給他錢。即使你給了,他也可能會把錢放進口袋,就立即把你忘得一幹二淨,然後再向下一個人乞討。給別人施舍,有點像往一個打碎的瓶子裏倒水,所以給不給關鍵在於你當時的想法。碰到這種事,放松下來,問問自己內心是給還是不給。

  走進家門的陌生人

  我們大多數人都很怕陌生人。外邊有個不認識的人在敲門,我們怎么辦?我們請沒見過的人來家裏修東西,心裏踏實嗎?今天,越來越多的人不敢請陌生人進家門,怕碰上別人遇到過的麻煩。他們心裏有陰影,所以不太敢向陌生人伸出援助之手。我們不能按內心所想、所願去幫助別人,怕給自己惹麻煩,應該說是人類的悲哀、世界的悲劇。人們一直在受過去所經曆過的痛苦的困擾。做我們想做的事,做我們感覺舒服的事。如果一個人不敢讓陌生人進家門,這不是他的錯。

  暴 力

  在城市裏,暴力對許多人來說是一個持續不斷的威脅。暴力的產生並不一定是事件中的受害者自找,而是施暴的人壓抑太久,或者是心中的憤懣積累到了盡頭,即使是一個無辜的人都會惹得這個人動怒、施暴,甚至於殺人。我們一般都認為無辜者是受害人,其實施暴者更是受害者。他內心沉積了太多的憤恨和情緒,在他們傷害別人之前,一直在不斷地傷害自己,不知道該如何正確地發泄出來。社會教導我們無條件地聽前輩的話,這讓人們不斷地積累心中的不滿,卻沒有渠道排解出來。施暴的人在控制不住時就會向無辜者發泄。如果有人欺負你,別責備自己。暴力的發生有許多種原因,我們因為眼光不寬,所以有時會看不到事情的全貌,不明白事情的來龍去脈。

  對待恐懼

  我們對陌生人會感到畏懼,恐懼的產生來自於對過去無法忘掉的記憶。我們的恐懼常常帶有暴力意味,因為恐懼,所以我們會躲藏起來。如果我們放不下,恐懼就會出現,恐懼和放不下是同一回事。因為不能全身心地安住在當下,所以就無法有充沛的精力,不能全神貫注,缺乏力量,這就是我們說的恐懼。過多的精力都耗費在過去的經曆上。所謂的恐懼、恨、愛、妒忌,等等,都和過去的記憶有關,同時它們又在影響著人們現在的心。所以,對待恐懼的方法,就是回顧我們過去的經曆,發現那些我們沒有放下的東西,讓它們離開我們。這樣,我們就能在當下生活得較充實,也會有更多的精力和熱情面對給我們帶來恐懼的過去和昔日經驗。放下過去,生活在當下,可以讓我們變得更勇敢。

  出門和陌生人相遇

  做生意的人和陌生人打交道的時間較多。他們會利用網絡和身處世界另一端的人聯系,也會碰見一些與他們絲毫沒有瓜葛的人。

  坐飛機時,如果鄰位的男子告訴你他老婆不理解他,並且向你要電子郵件地址,你怎么辦?我們很容易認為別人是想從我們這兒得到什么,或需要我們幫他什么忙。我們會這么想,是因為常常對別人做同樣的事。我們有需要鄰座的男子幫忙的地方嗎?有許多人都想見了一面後再見,目的是有求於那個人。男人和女人之間,最經常可能產生的關系是性關系,或者是金錢關系,他們相互需要的是性和錢。當然,事情並不總是這樣,這要看我們成長過程中,在性別問題上受到的影響和教育是什么。我們有男女兩種不同的性別,所以我們在成長過程中也看到了性別的差異,但並不注意,其實我們在是男人或是女人的同時,還是人。

  男女的身體結構有差異,但是這不應該成為阻撓我們相互溝通的障礙。可悲的是,我們的社會和教育並不是這么培養我們,從小我們就因性別而處於不同的群體中,從而讓我們對異性有種好奇心。我們不了解異性,害怕他(她)們,但又想控制他(她)們。這也會造成婚姻問題,因為男女兩者之間相處不好,總想在婚姻中管著對方(即另一種性別的人),而忘記了他們都屬於人這一個范疇。

  讓我們再回頭來看看前面提到的飛機上的那一幕。拋開鄰座是男性、你是女性這一個實事,如果你給了他電子郵件地址,他並沒有傷害你。若你讓他占了便宜,從你那兒得到了好處,這不是什么給陌生人電子郵件地址的問題,而是你也想從中有所得,相互交換而已。如果你有能力掌控事態發展,沒人能占你便宜,即使對方有心這樣做,也不會成功。

  把陌生人當煙幕

  我們和陌生人在一起的時候,會偽裝自己,瞎編些謊話說我們是幹什么的,是什么人。有時,我們也覺得能和一個素不相識的人成為好朋友,關系比那些老朋友還要近。和陌生人交朋友的過程中,我們會感覺那些存在於我們和老朋友之間的問題都不再困擾我們,我們也很容易取悅陌生人。有時我們會遭到老朋友和家人的羞辱,覺 得被劃進了一個特定人群,被貼上了一個標簽。有多少人感覺到成了別人心中的“壞姐姐”、“無聊丈夫”,或者“自私媽媽”,或者“懶蛋”?我們可能都曾被周圍熟悉人的貼上不好的標簽。

  人們有時會想離開認識的人,或者對他們品頭論足的人,所以和陌生人在一起時,他們就會感覺舒服點,恢複了自信心。你在酒吧裏和一個漂亮姑娘搭訕,在公園的長條椅上和一個和氣的男子閑聊,在公共汽車站等車時和站在你前面的人相視一笑、說幾句話。如果能有機會和陌生人交流,是種很好的放松休息。然而,如果你以後老碰上這個人,不斷地和他交往,你們就可能會建立某種關系。不幸的是,悲劇就會重演了。你又一次被這個人貼上了標簽,你也對這個人有了固定的看法。這就是我們人類的遊戲,陌生人是人,一旦走進我們的生活,和他建立了關系,我們就會套用我們固有的行為模式來對待他。隨著時間的流逝,在我們內心的自我驅使下,新的關系就會發生變化,越來越複雜。

  大家剛相識時,很容易對對方產生好感。見了幾次面後,我們會得出結論:“這是個很好的朋友,是個好人!是個可以去愛的人!”因為和他缺乏長時間交往,所以我們內心充滿期望。然而,人非完人,彼此都有缺點和不足,時間久了,你們兩人的老毛病就會流露出來了。

  一生中,歲月流逝,我們的朋友在換,和我們一起生活的人在變化。我們搬家,組成新的家庭,出國定居,換工作,換老板,我們不斷地尋尋覓覓,力求從外界尋找只有從內心才能找到的東西。其實問題的根源在於我們內心的自我。幸運的是,當有一天我們淨化了,面前就不再會有敵人,也不再有恨,不再會去怨天尤人、妄下論斷,我們會發現不是別人在趕著我們逃避,而是自我意識在搗亂。

  我們的原生家庭教育我們去愛別人。這種愛讓我們掙脫不滿與憎恨的圈套。當我們真心去愛別人時,就根本不需要躲避他們。自我、自私、自負讓我們無法放棄過去一路挑來的重擔,在這種痛苦中,只有一個新朋友或同伴能帶給我們短暫的喘息機會。有時,如果我們心很亂、心思不定,旅行或者換換工作,交幾個新朋友,都會有好處。生活就像一個池塘,如果我們站在池塘中不動,淤泥會沉澱,池塘的水就會變清。但是如果我們不停地在池塘裏踩來踩去,淤泥當然會泛起,水就變得渾濁了。我們覺得應該重新找一個幹淨的池塘,但雖然離開了這個池塘,問題卻沒有解決。我們找到一個新池塘,交了新的朋友,換了新的工作,但是我們還會將池塘攪渾,因為環境變了,但是我們的自我沒有變。新的環境只讓我們休息了片刻,很快又回到老樣子。要清醒地認識到,我們應該在新的環境中帶進新的關系。站在水中別動,讓我們沉靜下來,渾水一定會變清的。

  過快地放棄

  每人都需要機會,變化不是壞事。我們都有逃避問題的傾向。離開是非之地可以讓我們有時間去了解自己,這是好事。但我們卻往往是執情地離開,又煩惱地在另一個地方困擾著。我們在人面前偽裝自己,把自己打扮得完美無瑕,可是卻無法放下自己的過去,所以問題仍然不能解決。如果問題一再出現,那么我們的毛病還在身上沒改掉。

  我們和一個或一群陌生人建立了關系後,就有機會去重新發現自己。我們可以意識到與過去同樣的事又發生了,我們的問題還存在。但是我們需要另一個避風港來幫助我們面對問題,面對自我,面對沉重的心理負擔。如果我們可以很好地利用這一個新關系,這個人或這群人就可以幫助我們獲得新的覺醒。

  實質上,陌生並不陌生。如果我們感覺被陌生人包圍,那就是說我們的力量不夠,我們還沒有能力和一個更大的本我建立關系。如果我們不夠強,就很容易在陌生人面前躲起來,或者避開他們。如果我們能力很強,我們就可以和任何人當朋友,不排除他們。如果我們有很強的心力,就完全可以像對待老朋友一樣支持關愛這些陌生人。所以要自省一下,如果發現還有人不在你的朋友圈裏,你還把他們當陌生人,就說明你心力不足,要強化自己,沿著安詳、覺醒之路走下去,你會恢複心力,和外界組成一個和平安寧的統一體。

【書籍目錄】
第1頁:《接觸》 內容提要 第2頁:《接觸》 目  錄
第3頁:《接觸》 引  言 第4頁:《接觸》 原生家庭
第5頁:《接觸》 朋  友 第6頁:《接觸》 工作關系
第7頁:《接觸》 愛一個人 第8頁:《接觸》 和陌生人一起生活
第9頁:《接觸》 物質世界 第10頁:《接觸》 食品還是毒藥
第11頁:《接觸》 活生生的世界 第12頁:《接觸》 精神境界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