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接觸:生活即道場 (美)滿亞法師

接觸:生活即道場 (美)滿亞法師

《接觸》 工作關系

[日期:2011-04-17]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美)滿亞法師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第三章

  工作關系

  工作要花力氣去做,但是工作的目的應該是讓我們在工作的過程中,看到自己的能力、自己的本性。可能是因為做了這份工作,也可能是因為我和這些人一起工作,我才有機會看到自己的不足和問題。

  作為成年人,我們都要工作、掙錢、生活,為自己的生活負責。我們為此做了很多年的准備,才有能力掙到一份工錢,支撐自己活下去,可能還要給他人錢,供給他們生活。我們還要為世界獻出微薄之力;在掌握了一定的工作技能後,就要承擔起一定的工作重任。

  工作的目的

  我們應該持有一種正確的生活觀。有一位佛學大師說過:我們用以生存的方式其實表達了我們內心深沉的自我意識,它很可能會是你及他人痛苦的根源。很明顯,有些人掙錢活著的方法是有悖於愛和情感的。比方說,從事武器交易、販賣人口、出賣色相,等等,這些怎么能算是正確的生活觀呢?反過來說,如果一種職業可以讓人類、動物、植物及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受益,這種工作就是好的。當然,找工作並非一件容易的事,我們該如何在工作和生活之間尋找到平衡點呢?我們該如何處理工作中的同事關系呢?怎樣才能把工作從一種“受罪”變成能帶給我們平靜安詳的源泉呢?

  潛能和准備

  每個人的潛能都不同。如果你在工作中能發揮出你自己的潛能與才智,就會喜歡工作,從中得到快樂。每個人都需要發揮自己的潛能,只有你決定要承擔起責任,你才可以承擔起工作的重任。

  找工作時薪水放在第一位

  不幸的是,我們多數人都在工作中體會不到快樂。這是因為我們錯誤地認為,錢是快樂之本。我們會這么想:“我要是有錢,我就能過著幸福的生活。”受這種認識的誤導,我們往往會找不到工作的樂趣。你想成為一個醫生,還是工程師?你想當一個園藝師,還是一個電腦人才?雖然每個人的需求不一,但人都會被物質控制。人們普遍認為金錢可以給我們的生活創造奇跡。

  多年的寒窗苦讀有什么結果?

  人們進學校、深造、拿文憑,但是學習知識和應用知識是兩回事。你學習時,是在收集儲存知識,這個過程很難有什么快樂,純粹是為以後打基礎。你的注意力全在未來上,你盼著畢業,找份工作,升官發財。你的美好願望要等很長時間才可以開始去實現。但在學校學知識的過程中,你卻會感到煩悶,一時找不到機會將它加以應用。

  我們小的時候,每做一件事都會馬上體會到快樂和滿足,比如騎自行車、上樹爬牆頭、過家家,等等。小孩子最知道如何時時都過得很快樂。等我們上了學,我們就會被迫學知識,我們覺得課堂上講的東西枯燥無聊,沒有意思,不能馬上對我們產生作用。如果在整個學習過程中,你都要等著在未來才能受益於現在所學的知識,你長大後,看到現實情況,會更失望。但是,如果你能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從中得到滿足,比如學習那些你從中能體會到快樂的東西,不斷把學習的知識加以應用,如果你對上課和做家庭作業沒有什么抵觸情緒,你就會感到內心平靜。它會為你今後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也有助於往後和同事建立良好關系。

  我們如果能從學到的技藝中得到滿足的話,算是很幸運的。比如,你喜歡音樂,那么你彈琴時,就會陶醉其中。如果你能洋洋灑灑地寫篇論文,你可能會為你具有“下筆如有神”的能力自豪。不要等著努力過後才得到快樂,而要在努力的過程中就能體會到快樂。但是不幸的是,多數情況下,學生無法在學習過程中感到快樂。

  當學生時,總是有人告訴你可以做什么、必須做什么、怎么去做,很少會有人來征求你的意見,問你想學什么。這種情況不是我們自己要求來的,而是社會習慣勢力造成的。人們認為只有接受教育才能成功,所以我們要為未來的成功花費很多年的時間去學習。我們要等上二十年,才可能體會到成功的感覺,被社會承認,受人尊重。人們理解不到這一點,他們無法從小學、中學、大學這個漫長的過程中體會到快樂,因為他們忽視了今天,一心只為未來。

  等人們掌握了工作的技能,他們也早已磨煉成了鐵石心腸,因為他們等了太長的時間。他們對正在發生的事情有些感覺麻木,視若無睹。等他們爬到了一定的地位,他們會有更大的野心,想獲得更大的成功。在整個生命過程中,他們無法安享一個平和的心態,無法享受正在經曆的每時每刻。他們滿腦子都只有未來的夢想。

  在社會體系中,我們的行為好像都是按著既定模式在運行,我們學習是為了未來的工作。我們忘記了學習也是一種職業,我們從中學會和老師及同學相處。人們認為在家裏做的事不算是工作,在學校裏做的事也不算是工作,只有在辦公室裏做的事才是工作。很明顯,這是一種錯誤。

  在公司裏混出頭

  這就更可悲了。他們累積、打拼了太久,才在社會上立了足,有了地位,他們也會隨之變得傲慢無禮。他們在單位成了“老人”,正所謂“媳婦熬成婆”,開始瞧不起別人,欺壓別人,並從中感到一種快樂。即使是回到家裏,他們也常常看自己的孩子不順眼,覺得他們太笨不成熟,就像他小時候被大人看低一樣。

  初進一家公司開始工作,因為還年輕,所以在心靈深處,有的是空間去忍受。隨著年紀和資曆的增長,痛苦在內心越積越滿,總有一天會溢出來、會爆發。等他們到了一定的位置,或者熬到了某種資曆,他們就“有權力”去欺壓資力淺的人。在他們“熬資曆”的過程中,他們還會不擇手段、削尖了腦袋去鑽營,反正同事不是家人,不用對他們客氣。所以在公司裏要想當主管,就很可能把你變成一個冷酷無情的人。

  為未來工作,為今天工作

  當今社會,一個人的價值高低是用他的能力、財富、地位來衡量的。在大多數時候,你都是在為未來的目標而不懈奮鬥,所以很難有心理平衡。你一心只想著未來,而忽視了今天。也許在你人生中,有一天你會說:“啊,我感到滿足了。”但是為了能說出這句話,你卻花了二三十年的時間。不值得用這么多年的痛苦去換取如此短暫的快樂。

  人常常受未來的目標驅使。你有一個計劃,要實現它,要花三年時間。在這三年中,你壓力很大,人很緊張。讀個博士,也要三年時間,在這三年中,你總是忐忑不安,為學位感到焦慮。你決定為窮人募捐,為了這個目標,你努力了十年,身心投入。這些全都不值得,因為你忘了我們做任何工作都是為了讓我們內心得到安詳、平和。如果你認識不到這點,你只能從一個階段過渡到另一個階段,僅僅是在到達這個階段時能感到一番短暫的快樂與滿足,這真的不是正確的工作方法。你工作了八個小時,然後你就要想休息了,因為你太恨這份工作了。你工作了五天,然後你要想休息兩天,可是你覺得還不夠,因為你會自然而然地把工作的壓力帶到假期裏。你從辦公室回家時,也會將工作的情緒帶回家。你差不多總是帶著工作的壓力在生活。這真是不對。你應該改變一下,學著在工作中找到樂趣,在工作的同時,享受這種樂趣。享受過程,結果會更快樂。

  逼著自己往前走

  職業人士要靠薪水維持生活,他們必須不斷工作才有錢支付各種開銷。他們對公司雖然感到厭煩,卻不敢辭職。他們需要錢去滿足自己的需要。但是因為他們是為了錢和權而選擇了這份工作,所以工作其實對他們來說是空洞的。這點是很讓人感到可悲的。

  公司裏空出一個主管的位子,大家都去爭。為什么呢?因為人人都想得到權力去支配別人。但是老板只有一個,大家會打得頭破血流。想想在辦公室裏熬不完的超時工作,你的情緒會受到多么大的影響,只有回到家裏,才覺得有機會放松一下。但是工作的巨大壓力,難免會在家庭中造成影響,引發家庭矛盾。你有了學位,有了工作,有了錢……可能也因此有了一紙離婚書。

  好好生活的權利

  其實我們都忘了,我們在這個世界本來有權利好好生活的。我們有責任把這個世界建設得更美好,我們要為這個世界做貢獻。如果你在工作的過程中得到滿足,這種滿足是金錢買不來的。從這點來看,公司也會給人帶來歡樂,就像在家裏一樣。如果你在公司只有恨和恐懼,就說明你和同事相處得不融洽,得不到別人的認同,他們會懷疑你、嫉妒你,甚至欺騙你。如果你不知道怎么擺脫這種恨、恐懼和憤懣,你最終會淹沒在這種負面的情感中,難以自拔。

  開始時,你可能僅僅是不喜歡老板,不喜歡周圍的幾個同事。慢慢地你會恨自己,覺得沉淪、迷茫。為什么你會感到不平衡呢?因為你為了得到快樂等待了太長的時間,受到了太多的折磨。到頭來你四十歲、五十歲,或者六十歲時,你錢也有了,權也有了,你還是不快樂。你父母不和你生活在一起,你的朋友們也忙著自己的工作沒工夫理你,和你天天混在一起的還是那么幾個公司同事。你想家,想朋友,生活卻是空空一片,唯有工作與你為伴。

  記住,我們學校畢業的那一刻,就注定我們要和親人分開了。我們會搬出父母的家,獨立生活。我們會和一些過去的老朋友各奔東西,失去聯系。如果我們不能在工作中找到新朋友,我們就會感到孤獨。這種孤獨感不僅會讓我們生活得很痛苦,也會影響我們的工作。因為沒有朋友,所以我們覺得公司的同事個個都是冷血動物,不關心我,不理解我。如果沒有家人朋友支持我們,我們即使擁有了汽車洋房,同樣會生活得不愉快,因為我們為得到這些而損失了太多寶貴的東西。我們要從痛苦中驚醒過來,采取行動,生活得快樂。

  為正確的生活采取正確的行動

  一說到正常的生活,我們很容易產生一些誤解。在選擇工作時,我們可能先選一份覺得能讓自己做個好人的工作。千萬別一心想做什么好人,做什么好事,因為這會讓你落入一個圈套,自視太高,看自己高人一等,瞧不起他人。你會說:“你不怎么樣,我比你好。”你會變得自負,因為你覺得你做的工作比他人強,別人做的事不如你。

  工作的真正目的

  多數人在世上都要工作,要做事情。工作中要冒的風險是“怎么”去完成工作。有些人會利用別人、用欺壓的手段迫使他們把要做的工作做完,他們覺得這是他們的使命,不會為此感到內疚:“我必須這么做,因為這樣才能掙到錢,生意才不會虧本。”他們不明白工作的真正目的是讓我們有機會去接觸人,有機會讓我們大家相識。工作要花力氣去做,但是工作的目的應該是讓我們在工作的過程中,看到自己的能力、自己的本性。可能是因為做了這份工作,也可能是因為我和這些人一起工作,我才有機會看到自己的不足和問題。這些不足和問題是什么呢?就是那些阻礙我們開啟智慧的念頭和行為,是那些不讓我們快樂、給我們帶來痛苦的東西。所以說,如果一份工作不能讓我們與他人和諧相處,不能讓我們產生智慧,這份工作就不是我們需要的。

  造成傷害

  我們的工作有多面性。如果我的勞動成果會讓別人變得更貪婪,占有欲更強,或者因為得不到而會傷害自尊,或者在工作中太過強迫別人加快效率從而讓有些人感到無能,等等,這種工作對人對己都不利。

  今天我們去逛超市,看到商品琳琅滿目。有多少商品是我們生活真正需要的?我們日常生活中,真的需要這么多東西嗎?其實不一定。有許多所謂成功人士,他們有錢有勢,也有專業優勢,他們會有一些自欺欺人的想法:“看我多成功,我雇著這么多人,有這么多財富,我還捐這么多錢。”其實他們的生活方式和態度,會讓他的手下以及那些想擁有這些財富的人產生更多的占有欲和焦慮。

  我想強調,正確的生活是從事一份不會讓人從中感到焦慮、產生更多欲念的工作。不管是在什么環境中,如果一份工作逼迫你去爭、去搶、去傷害,同事之間互相貶低、指責,這就不是份好工作。

  判斷工作的目的

  那么什么是工作呢?什么是有價值的工作?什么又是有傷害性的工作?說白了,工作就是我們所做的事,這種事可以是你在學校當學生做的,在家做的,在一個公司為掙錢做的,甚至於我們退休後當義工做的,等等。這些全都可以稱得上是工作。不論是什么工作,如果它讓你偏離航向,讓你去占有、控制、害人,它就不是好工作,你就不應該做這個工作。我們需要做的是那種讓我們和更多人,比如同學、朋友、同事加強聯系、緊密團結的工作,因為這種工作可以讓我們變得謙卑無私。

  對工作和他人的態度

  我們太過於為了工作而工作,而忘記了工作的目的是為了讓我們成熟,具有智慧。工作不是因為有事情要做,例如打掃房間的目的,不是因為打掃幹淨讓人再弄亂。這不是工作。工作是一種愛和交換的行為。如果我們生產某種商品,是因為我們要和別人分享,我們想平等交換。我們需要牛奶,所以我們種菜,用菜去換牛奶。我們制造汽車零件,然後換來水果。這都是因為我們想貢獻出自己的能力,和別人分享我們的成果。可是,如果生產電腦的人覺得,“我的電腦才更重要”,或者種菜的人覺得,“種菜不怎么樣”,這種錯誤的態度會讓人產生不平等,自視高的人會變得傲慢無禮,“我比他高,比他本事大,他是農民,低人一等”。而自視低的人會有自卑感,他們會為了改變自己的地位而想辦法從事“高尚”的工作,“如果我做了那種工作,我就有地位,權力也就大了,我就成功了,我就生活得快樂了。”根本不是那么回事。美國總統也常常焦頭爛額,生活不快樂。億萬富翁們也不快樂。這不是問題的答案。

  每個人需求不同。當老板的,他們害怕拿不到訂單,簽不上合同,沒有生意做,就會虧本。人們要控制自己的欲望。表達恐懼有不同的方法。這個世界應該是平衡的,如果需求過多,供給就可能少,那就需要提高價錢以降低需求。我們要在個體的不同需求之間找到平衡點。現在有太多人想在計算機專業方面找飯吃,想以農業為生的就很少。所以從事農業生產可能有一天就會變得有價值。我們需要平衡需求和欲望,否則永遠得不到滿足。

  離開痛苦的工作

  面對讓人痛苦的工作,有兩種不同的態度。一種人覺得:“你工作不開心,在這種環境中不快樂,是因為你的業造成的。即使你離開了這份工作,下一份也同樣會不開心,因為你的業還沒消。”另一種人則覺得:“這種痛苦的工作不是正確的生活,我一定要選擇離開這種工作環境。”

  變得有智慧

  前段提到的佛教中的“業”是哪裏來的?它是什么?它就是你無法控制自己的現狀。總體上說,世人都不能完全控制自己,因為我們還沒有獲得解脫。我們還要受環境的困擾。但是我們可以一步步地向高處走,逐漸獲得智慧。這不可能“一蹴而成”,需要時間。你有一天可以和那些愛找麻煩的人平和相處,但絕不是今天。今天你還會受這些人影響,被他們弄得心煩意亂,暈頭暈腦,無法自已。你需要有人在周圍支持你,你需要空間使自己平定下來獲得自愈。人的心就像一池汙水,如果沒人攪和,汙泥會沉澱,水就會變清。所以說,如果你一下就被激怒,你心中的池水就被攪動了,汙泥就泛起來了。在一種好的環境下,怒氣才會消失,就像是天空中的月亮,被烏雲遮蔽,只有烏雲散去,月亮才會顯露出來。我們的心就是如此。這就是為什么我們要安靜下來,找個地方靜思,有些人會去廟裏,有些人會去教堂。我們用這種方法來保護自己的心,保持心的清醒。

  找個好的工作環境

  當我們被各種事情包圍著的時候,就要盡量減少再為自己增加負荷。我們要安定下來,讓思緒得到停頓。在生活中,我們與外界建立的關系,大多數應該是平和快樂的,我們需要生存在一個較好的環境中,周圍百分之八十的人都支持、關心我們。另外的百分之二十會常常提醒我們,讓我們記得:“噢,我的自我意識還是太多。我應該放下自我。”所以說,這百分之二十的人的角色就是不斷警告我們,“煩”我們,讓我們不斷地去完善自己。但是,我們必須有百分之八十的人支持我們。別把自己推進太過艱難的境地中,而需要不斷向前走。如果我們婚姻美滿,會就得到另一半的保護。在工作中,也會有相處融洽的同事。還會有別的生活圈子,比如有相同信仰的朋友,一起做義工的朋友。我們和這些不同類型的人做朋友,大家一起活動,也相互照顧保護。但有一些小群體,我們根本躲不開,常常被迫要和他們打交道。

  偶爾,我們做事時,就會碰上這種情況,我們沒有選擇。如果我和一大批同事都相處很好,只和一個人關系很僵,這倒也沒什么。如果90%的同事都很難對付,我就得想辦法離開這個環境。如果你還待下去,你就會陷在這裏,而且可能會越來越深,難以自拔。所以你要放自己一馬,讓自己得到解脫。你需要自我調解一下:“我以後再來做這件事,等我能力更強的時候再回頭來做。有一天這些人會支持我的,但現在不會。我要不行了,我沒法再這么下去了。所以,我要想辦法換一種方式繼續向前走。”要給自己時間和經驗,讓自己更成熟、更智慧,等有了應付這種情況的能力時,再回來重新面對這些麻煩事、麻煩人。有些偉人成功地經曆過常人難以忍受的苦,但不能看到他們行,就認為我們也行。我們真的不行,我們經曆的風雨還太少,我們的能力還遠未達到他們的水准。所以,我們要按自己的節奏、計劃來做事,找到屬於自己的圈子,得到他人的幫助與支持,成熟起來。

  你的看法,他人的看法

  在工作環境中,我們要忍受痛苦的折磨,同時也可能會傷害別人。我們會說:“工作得這么做。”但是這僅僅是我們個人的看法,是從我們個人的觀點來看問題,依據我們個人的能力做出判斷。有時我們招了新人,高估了他們的能力,他們的工作水准達不到我們的預期。情況也可能正相反,我們覺得這人不行,做不好,但他卻做得非常好。因為我們沒能正確地認知一個人,所以事情就可能會有些亂。所以,我們在和他人一起工作時,要先明白我們並不能百分百地了解別人是什么人,他們需要什么。所以,如果你是一個生意人,你往往會從自己的角度出發,認為“我要做這個,我要生產這種產品”。因為你並不一定了解他人的需要,所以你生產的產品並不一定是別人需要的。你要換一下角度,從別人的觀點看問題,發現“他人”需要什么,而不是“你”需要什么。你可能在這個領域很在行,但這也同樣需要你了解別人,也就是你的顧客的需求。跳出自我看問題,因為我們都很自私,往往只關注自己的需求。

  一個攝影師的困惑

  我在這兒舉個例子來說明如何在工作中面對問題,並讓自己成熟起來。一個攝影師曾跟我講過以下的故事:

  “我雇了十個人,在工作中,我總是讓大家都有發言權,表達他們的意見和想法,希望他們在這種開放式的環境中發展自己。但是,我還是發現這個社會太過於引誘人們產生欲望。在商店裏,我們根本不需要那么多的東西,但是每一個廣告都做得非常吸引人,讓我們覺得沒它就生活不下去。雖然我們都自認受過良好的教育,很理智,但還是抵擋不住誘惑,覺得該買輛新車了,該買幾件新衣服了。而那些本來就資產不多、機會不多的人就更會誤入這個圈套。

  “我們的工作是廣告攝影,有些時候我們的商品並不怎么樣,屬於低檔貨,不值錢。但是廠家允許顧客分期付款,這樣一來,那些買不起的人也覺得有能力支付這件商品,可以馬上搬回家享用。顧客可能以為家裏添了一個大件,但其實卻成了自己欲望的奴隸。他要每月從不多的收入中拿出一部分來分期付款,為一個不值錢的東西背上了沉重的負擔。

  “我們做廣告攝影的,任務就是把不怎么樣的商品,拍得如花似玉。你翻開報紙,看到廣告頁,覺得廣告推介的產品樣樣都那么可愛誘人。如果我們拍得不好看,廠家是不會付我們工錢的。他會說:這東西讓你拍得像是垃圾。事實上它就是垃圾。但是我們卻把它拍得美輪美奐,讓你覺得買回家很值得。我對此感到很困惑,因為一方面覺得公司很好……我們對員工很好,讓他們公費外出度假,或者送他們接受培訓;可另一方面,我又覺著我們公司在拍產品廣告時,言過其實,淨玩虛的。這怎么辦呢?而且有問題的還不僅僅是我們這些攝影師,那些生產商、銷售商,以及銀行提供分期付款的,大家一起合夥在做這件事,屬於一條繩上的螞蚱。”

  這個攝影師面臨的是什么問題呢?這和說假話有關。我們的教育有問題,在學校裏,老師教會我們偽裝自己,“把我不好的一面藏起來,別讓別人看到。我要討好人,讓別人覺著我很和善、很誠實、很禮貌。別把真心話告訴別人,而要聽別人說。”你小時候在家裏,父母曾跟你說過類似的話:“聽著,按我說的做。別和我爭,你還小,什么都不懂。”等進了學校,老師同學又教會你掩藏,不要說真心話。我們慢慢地習慣了掩藏,習慣了說假話,習慣了騙人,最後我們也意識不到自己的所作所為了。

  我們習慣了虛情假意,認為這才是正確的為人處事之道。一旦有一天,我們站出來想揭開問題的真相,我們就成了“另類”:別人會生我們氣,排斥我們,孤立我們。人們會覺得我們太直率,太老實,太沒有城府。我們說出了內心的真話,讓別人看到了我們的真實想法,暴露了自己的本性。但是因為習慣勢力讓我們相信真正的成功是被人需要、被人崇拜,世上最重要的事情是占有,所以我們壓抑自己的誠實的本性,以被大多數人接受。

  工作中的業力

  有一些信佛的人這么想:“如果我生病了,那是因為我的業引起的。如果我失業了,說明我有業力要消。”其實這是錯誤的想法。讓我們從佛學的角度來看看這個問題。業力的產生,是因為你在工作中得不到快樂,沒有控制自己而做出了錯誤的事,這才是業。如果你病了,你可以承受這個病,或者你很窮,但是你可以應付這種窮日子,這就不是業力。這僅僅是事情的自然發生,不是什么業,就像是天可以今天下雨,明天就會出太陽一樣。不管是刮風下雨還是陽光燦爛,都是自然的天象。不管你是聰明還是笨拙,美貌還是醜陋,都一樣。但是如果你自視美貌而高傲自負,就會影響你為人處事的方法,這是業力。如果你雖然有錢,卻是個吝嗇鬼,你的行為會因此受到影響,這是業力。人們往往不明白。進了學校、教堂學習,卻不明白那裏教了什么。其實所教的即是:你不能因為生活好、有運氣就沾沾自喜、揚揚得意……過好生活和過窮日子僅僅是人生的一種體驗而已。

  有人就業力的說法,問我一些關於自殺的問題。自殺不單單是跳樓、上吊,自殺有很多種,情緒低落也是自殺。覺得在這個世界上沒人需要你,也是自殺。有許多種方法表明一個人想結束生命:對人施加暴力是自殺,酗酒吸煙都是自殺,由於人們意識不到這點,而給它們不同的說法而已。

  人們覺得有錢比內心安詳重要,但是內心感覺安詳,就像擁有豐富的財富一樣。你覺得能夠自我控制,而且內心無比豐富,就像錢包很鼓一樣。你是一個藝術家,生活很好,但錢不多。人們誤以為財富只是指有錢,所以因為你錢少,他們就認為你不富。但是不要為了錢而誤入歧途,以不正當的手法獲得金錢,否則你會很難讓自己修複過來。

  最好的修為

  人生最好的修為是修你自己,為人誠實,不欺騙人。如果有人逼你說假話,去傷害別人,要表示拒絕,或者離開這種環境。在別的地方會有誠實友善的人接受你,歡迎你。別想著說“我必須在這兒待著”。就像是一家酒吧,大家都愛去,那裏就會擁擠不堪,這不是酒吧老板的問題,是大家自己造成的,是他們自己選擇去這家酒吧的,是他們自己選擇了去喝酒。同樣的道理,你在單位裏,老板欺負你,同事欺負你,你可能會認為這是他們在欺負你,其實呢,不是這么回事。如果你不給他們機會欺負你,他們也就成不了魔鬼。不要因為誠實而讓客戶欺負你,你可以找其他的客戶。可能生意上一時會差點,但對你個人完善有利。廣告不一定非要虛假才能吸引人,攝影不一定非要虛假才能招攬客戶。真實才最可信,生意不一定要靠蒙人才能賺到錢。

  在工作中守護自己的心靈城池

  在工作中,你可能會碰到一兩個愛找麻煩的人。如果得不到老板的喜歡和信任,我們該怎么和老板相處呢?實事上,我們怎么能和一個不正直的將軍為伍呢?所以,在選擇工作時,要選擇一個既能獲得豐厚的薪水又能讓自己保持誠實的本性並從工作中得到滿足的工作,不要等到發工資或者發獎金、提級時才有一絲滿足感。如果你不渴望逃避,就不會等休假等得那么辛苦。如果你每天都盼望上班,那就說明你和同事的關系相處得非常好。如果你只有在休假時才有放松感,那說明你工作得不開心。如果你接觸的人可以讓你內心感到平和安詳,允許你按自己的節奏做事,你會覺得這個世界是如此美麗。如果周圍的情況恰恰相反,這就是個悲慘世界。如果你沒有一個好的家庭、一群好朋友和同事,那就太受罪了。

  和不誠實的人相處

  我們怎么樣才能在堅持自己原則的情況下去和不誠實的人打交道呢?我們怎么樣去和那些要求我們說謊騙人的客戶做生意呢?如果一個客戶本身就沒有同情心,你就無法對這個客戶有同情心,他不會正確地理解你的同情心,他不是你,也不明白你。所以你要好好想想你說的話和表達的思想,說出你想要說的話。和他談話時,放松自己。不管他們有什么反應,你都無法控制。但是如果我們可以讓客戶明白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觀點角度看同樣的問題,我們就可以感到內心安適。這點也很難做到,可能你做得不好,但這也是正常的。

  為幫助別人而傷害自己?

  我們努力在事業上獲得成功,其中可能會有一個原因使我們有這種意識:“我雇著十個人呢,所以我的生意是他們維持生活的保障。”但是,如果做生意時你傷害了自己的良心,那么你做的生意也就幫助不到你的手下們。換言之,如果你內心平衡,這個世界也就是平衡的。如果你內心平衡,你就自然會有一股正面的力量鼓勵你。所以你在做任何事情時,出發點都根本不應該是為了表現你的慈悲,表現你對這個世界做出什么貢獻。如果你有錢,不一定要拿出來捐給誰。如果你按時付賬單、讓別人和你做生意時賺到錢,這就是你在做善事、在捐助、在奉獻了。如果在你思想中總想著別人的利益,你的生意一定會做得好。

  有人這么想:“我生意要做大,多掙錢來養孩子。我生意做得更大,我就會有錢做慈善工作。我事業要蒸蒸日上,我的手下們也就可以多掙錢。”這樣一來,你給自己的壓力就太大了。幫助人有很多種方法,你不用想“我要為了別人的利益做出自我犧牲”。如果我們有這種想法,就是真正在害自己。我們當然要讓別人賺錢,但是我們要和別人公平交換。一個園丁月薪要給多少錢?一個計算機程序員應該掙多少?沒有一個標准答案。需求多,供給就多。如果一個人生產的產品和服務市場需求很大,他可能就把自己定價在“一萬塊”。因為我需要,我就可以下訂單,雙方滿意。世界上好東西多了,它們的定價也就較高。為什么不呢?這是對的,多掙錢過好日子不是什么壞事。只是不要把偽劣產品當優質產品賣,不要用欺騙的手段賺錢。

  生意和藝術

  攝影師是藝術家。我們要支持藝術家,因為他們把我們的文化流傳給下一代。我們在經濟上要支持那些心靈美好、德行高尚的藝術家,讓他們過好日子。對他們來說,時間很寶貴,他們需要時間更多地創作,美化我們的世界,美化我們的生活和心靈。所以,我認為生活過得好很重要,我們應該事業成功,但是,最重要的還是要在工作的過程中感到心裏踏實。

  不同的標准,不同的價碼

  我們對不同的東西,有不同的標准。甚至對同樣的東西,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標准。如果你看到一幅繪畫精品,你願意付一萬塊錢買回家,但是作者開出的價錢只有一千塊。因為我看到這個畫家的水准,希望他創作更多的好作品,所以我願意多付錢支持他,也覺得超值。如果我和朋友去咖啡館,服務員服務很周到,我就願意多給她小費,讓大家感到為人慷慨是多么好的一件事。我想成為別人的榜樣,讓他們知道能給別人帶來快樂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別人高興了,你也會感到幸福。如果你來我這兒工作,我問你要多少錢,你說“我需要一萬塊”。下一次,你也許只要一千塊,因為你覺得不需要一萬塊那么多,並非每個人都需要一萬塊,有些人不愁錢用,他們只想多奉獻,多為別人做事情。但是有些人因為要養家糊口、為小孩子未來的教育儲蓄,就需要錢。每個人情況不同,所以要求的標准就不同。

  不同的薪水

  有時候我們覺得工作做得很多,但得到的薪水太少,心裏感到憤憤不平。碰上這種情況,我們該怎么辦呢?怎么樣才能多掙錢呢?

  這的確是個難題。這個世界不存在絕對的公平與正義。永遠不要問“為什么”,永遠不要想得到每一個問題的理由和答案。世界上有太多的條件在影響我們的生存環境。大家都想多掙錢,那么掙到多少才算夠呢?可悲的是,如果我們是為錢而工作的話,那就永遠不會有夠的時候。最好的哲學是“存錢就是掙錢”。如果你能從每個月的收入中拿出一部分錢存起來,你就開始多掙錢了。

  如果你對收入不滿意,你就該想想是不是有人可以代替你做這份工作,你是不是應該換換工作。但是,你在哪兒能找到能掙更多錢的工作呢?如果找得到,那為什么不去呢?做生意的基礎是供求平衡。如果你具特別的能力,你就可以多要錢。但是如果你和別人水平差不多,人家當然就可以少付錢。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你還多要錢,就是自尋煩惱。這是做人的一個悲劇。

  我們生活在對未來的恐懼中。我們因為對未來缺乏信心,所以要多存錢以備不時之需。但是,多存錢也會讓你心境不好,因為你可能總是在想:“明天我可能會碰到麻煩,明年的情況可能更糟。”因為我們有貪欲,所以我們就會不停地有需求,我們的貪欲也永遠不會得到滿足。

  當老板的,如果讓員工自己提出工資要求,他都會多要。人類對財富的爭奪戰是永遠不會停息的。老板們也有他們的擔憂,生意上要冒風險,還很可能會欠債。不過,我們要切記,一個人不會一輩子有錢,也不會一輩子沒錢。財富是在變化的。讓我們舉個例子。假設有一個美國學生,他的全部家當是五千美元和兩只皮箱。二十年後,他結了婚,有兩個女兒,有工作,有房子,有車,有學位,同時還欠著銀行二十萬的貸款。和二十年前相比,他是富了還是窮了呢?現在他有銀行戶頭、家庭責任和婚姻承諾,而二十年前,這些東西他統統沒有。所以我們要理解財富是不斷變化的,既可以來,也可以去,只有保持心的自由,我們才會有安全感。

  團 隊

  在工作中,我和別人結成團隊一起成長。我們需要有這種認識:“這公司是我們大家的,不是我個人的;我們的產品是大家的,不是我個人的。”我們是公司的一分子,沒有大家的共同努力,公司就生存不下去。如果你做的是自己的生意,你可能感覺員工不理解你,幹活不如你賣力。那是當然的,因為他們不是老板。大家有不同的責任,不同的工作內容。但是只有大家同心協力,才能取得工作成果。這裏,你不是最重要的,他們也不是最渺小的。公司的目標,不是你的目標,是大家的目標,大家齊心共同努力才能達到目標。你可能需要付出更多,因為你更有智慧,權力也更大。手下的員工,可能很懶,可能很自私,也可能會很成熟,都不一定。每個人心智不同,才能迥異。但不要誤認為是你在管理他們,控制他們的工作表現。他們只是在按自己的能力做工而已。

  你得這么想:讓每一個員工發揮自己的能力,讓大家共同承擔責任。一旦他們出了問題,你要解決問題,別回避。作為老板,你要能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員工需要你的時候伸出手來幫助他們。如果沒問題,那要經理幹什么?所以你要允許失敗,不要一味地只知道懲罰、責難,你要想辦法解決問題。對於員工來說,經理就像 “肩膀”,可以讓員工在需要的時候依靠。你是工作中的服務生,隨時為員工提供服務,做到了這點,你就成功了。如果沒有員工,你也就當不了經理,是員工們讓你當上了經理。

  從員工的角度看問題

  不是每個人都可以當經理、做老板的。做普通員工,我們很容易在心裏產生妒忌。憑什么升不了職?為什么不給我發獎金?為什么我就得去做這些煩人的工作?由此,我們就會不好好地工作。我們會偷懶,會逃避責任,會做不稱職的工作。在工作中,我們會碰到賞識我們的人,也會遇上為難我們的人。不管是做什么,我們都要保持內心的平衡。有些同事支持你,有些同事不支持你。接受那些欺負你的同事,沒人會告訴你該怎么逃開這種同事關系。如果你在工作中有人支持,你就會將自己不好的一面隱藏起來,全心投入工作。在工作中,你會不斷碰到一個個難對付的人,難應付的工作,所以你要隨時面對自己的內心世界,調整自己。

  在工作中怎么交朋友?

  如果你為人謙卑,你會發現同事的優點,“這個人有值得我學習的地方。”如果你願意向別人請教,尊重同事,他們就會和你交往,成為你的朋友。如果你缺乏開放和謙卑的品格,你就做不到這點。開放的態度,使你願意去幫助別人,也就會和同事搞好關系。

  和工作的關系

  有時候,我們一起工作的同事人都很好,但是我們做的工作卻不怎么樣,沒有什么成就感。和同事相處時,我們很快樂,但工作本身卻讓我們感到乏味失落。我們應該另做打算,換個工作,否則你會慢慢感到不開心。生活比工作重要。在工作中,你和外界建立聯系,但是如果最終你都生活在對工作的不滿中,你的未來又怎么會好呢?你換了工作,可能住的房子會換間小一點的,擁有的物質財富可能也會減少。但是如果你不改變,你就得不到快樂。

  老板要求太多

  有些人覺得,老板付的工錢不多,工作要求卻不少,所以感到很生氣。怎么辦?如果你在工作中不斷覺得“被迫做這么多事”,那說明你還沒學會放下你不斷完成的工作,所以總覺得要做的工作是種額外的負擔。對待每項工作,你應該不斷提醒自己:“做吧,做完了,就不想它了。”這樣的話,你會覺著有精力去做新的工作。對那些老板要求太多的人,尤其應該這樣想。另外,你在工作中覺得累,還有一個原因:你不喜歡這個工作,從中得不到樂趣。古埃及時,沒有機械幫助,人們造出了金字塔。現在,我們有了各種機械設備,我們卻感到疲憊。為什么?不是因為工作耗費我們太多體力,而是因為我們的心太過繁雜。我們因為焦慮過度而浪費了很多體力。

  如果你工作不開心,有可能是因為你想得太多。你不停地在比較,在妒忌,在爭執。你感到身心疲憊。如果你喜歡所做的工作,你就不會覺著煩。一天工作下來,你還會覺得像一天剛開始一樣有勁。如果工作中,你有負面情緒,你就會覺得累。一項工作做完了,接著做什么呢?用快樂的心情,去多做一些工作。從工作中發現快樂,讓每一天都過得很充實。

  當然,如果你老板讓你過分地加班加點工作,周末不休息,還不多付工錢,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但是,總體上來說,工作中的傷害和不開心是我們自己造成的。如果有人向你提出非分的工作要求,那就試著和他講理,讓老板知道你的底線。有時候,這種不快感並非來自老板,反而是來自你自己。學會控制自己,了解“為什么會被一個工作要求搞得這么煩”,這個“噪音”來自你的內心世界,你沒有將自己的情緒釋放出來,所以感到煩悶。把你的想法告訴老板,別為一句話憋悶多年。只有心理不平衡的人才會輕易受別人的影響。在和別人的交往中你可能不高興,但是如果你有穩定的心理素質,你就可以將這種不悅釋放出來。你的老板可能會比較差勁,但是你和整個公司、供貨商和客戶的關系很好,他們會給你力量及勇氣去和老板(也可能是你的“自我”)相處。每一天,你都要和不同的事物打交道,你會接觸樹木花草,飛鳥天空,所以不必為一個不愉快而終日煩惱。保持內心的平靜,關注在眼前的事情上,放下過去的事情。

  工作及其他關系

  我喜歡我的工作,但是它占去了我的所有生活,我沒有別的生活情趣,和其他人的關系都斷了。我該怎么辦呢?

  任何工作都是要與人打交道的。如果你不能和人打交道,那就是你不對了。在工作中,如果周圍的人都可以不斷激勵你,這個工作就值得珍惜。這也意味著,你應該去幫助那些需要你的人。比如說,你是個園藝工人,或者是清潔工,或者是做香水的,或者是賣菜的,或者是政府公務員……不管是做什么,你所服務的不單單是你的頂頭上司、你的老板。你和所有人都有關系,而且這種關系應該越來越多,而不能把自己弄得那么孤單。

  有些人用工作來逃避關系。他們只看到 “自己”,看不到“更多的人”。如果你思想狹隘,你就只看到工作本身。其實,你周圍有很多人和你有關聯,他們都在支持你幫助你。你孤單一人是無法生存的,工作也不是靠你一個人就可以完成的,你和很多人融為一體,你僅僅是一個共同體中的一分子。

  什么是“融為一體”?

  如果我們靜下來仔細想想,就會發現我們的身體、我們的細胞是靠外界元素形成的。我們呼吸空氣、吃飯,然後我們消化這些東西,讓這些“非我”的東西成為“我”的一部分。同樣,我們去感受別人的情緒、痛苦、快樂,讓這些情感成為我們內心的一部分。我們和別人分享我們的思想、希望、時間,我們也成為他們的一部分。我們和別人相互融合在一起,這就是“融為一體”和成為“共同體中的一分子”。我們越是明白我們是一個大的共同體中的一分子,我們就不會感到孤獨,我們就越是會體驗到快樂。由此,我們也會更關注我們的言行,學會“三思而後行”,不會傷害別人。這種好的生活方式——注意我們與別人的關系,意識到我們與別人的一體—— 會給我們帶來更多的安詳和快樂。

【書籍目錄】
第1頁:《接觸》 內容提要 第2頁:《接觸》 目  錄
第3頁:《接觸》 引  言 第4頁:《接觸》 原生家庭
第5頁:《接觸》 朋  友 第6頁:《接觸》 工作關系
第7頁:《接觸》 愛一個人 第8頁:《接觸》 和陌生人一起生活
第9頁:《接觸》 物質世界 第10頁:《接觸》 食品還是毒藥
第11頁:《接觸》 活生生的世界 第12頁:《接觸》 精神境界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