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清平致福:證嚴法師最新作品系列 證嚴法師

清平致福:證嚴法師最新作品系列 證嚴法師

少點花用,助人樂無窮

[日期:2011-04-14]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證嚴法師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我們成立慈濟功德會時,台灣普遍的生活不佳,大家難有餘錢,如何勸人捐錢做善事?於是我告訴大家“一日五毛錢”,一個家庭少吃一點點,就可以省五毛錢救人。現今有的人會說:“做善事是有錢人的事,自己的生活都不好過了,如何救人?”當年大家生活也不好過,但是慈濟人一步一步地發揮良能救人,現在的社會富裕,更可以幫助他人、利益人群。

  做與不做,只在一念之間;有了正確的觀念,就會有歡喜心。曾經有位留學美國的張同學和大家分享:他的家境不錯,在美國時,父母給他買好車,供他錢花,他也不太想回台灣;後來有人引導他,知道慈濟在做什么,很歡喜地捐善款並且投入。假如不知道行善的意義,強要他捐錢,心裏一定不甘願地想:有錢不會自己花,為什么要給別人用?

  其實每個人都富有力量,只要有一份愛心,每天省點零用錢,譬如少喝一罐飲料,一個月少吃一頓大餐等等,可以累積力量,這就是“粒米成籮”的道理,不要看輕自己,人人都能成為助人的人。

  有位十二歲的五年級學生,生在一個小康家庭,父母親都在上班,雖然收入普通,卻積極栽培孩子有更好的發展,課餘讓孩子上才藝班。

  這位小朋友很自愛,喜愛彈鋼琴,也能兼顧好學業,他的夢想就是要擁有一架鋼琴,只是父母親實在難以負擔,所以他就自己努力存錢;節省下父母平常給的零用錢,再加上過年時的壓歲錢,好不容易存下兩萬元,距離一架鋼琴的價格還差很遠,他仍然很節省想要達成自己的夢想。

  後來他得知阿裏山有群喜愛音樂的原住民孩子想要成立樂隊,卻無力購置樂器,正在向外募集。他心想,離自己的心願還那么遙遠,為什么不讓更多人達成心願?於是他將兩萬元存款悉數捐給民間一個基金會,經由基金會找到樂器廠商的贊助,讓這位小朋友的善舉成行,阿裏山的原住民孩子也能夢想成真,皆大歡喜。

  在九二一大地震之後,許多小朋友由父母陪著拿撲滿來捐款,表示要幫忙蓋學校,讓小朋友上學。印象深刻的是,一位小朋友和父母各拿了一個瓷造大撲滿——肥肥的豬公好重。我問那位小朋友:“你怎么有這么多錢?”

  他告訴我:“這是爸爸、媽媽給我的,媽媽說要建設希望工程,有硬幣就要投進撲滿裏,要省錢一起蓋學校。”

  真是一位乖巧的孩子。聽他母親分享:有一天放學回家時,他在路上口很渴,忍不住要買飲料喝,一拿出硬幣就想起應該要存撲滿,因此不敢花,趕緊跑回家。一回到家,就喊:“媽媽,我好渴、好渴,要喝水。”

  看見他汗流浹背,媽媽問:“那么渴,為什么不在路上先買飲料解渴?”

  他喝了水之後說:“回到家喝水也一樣解渴,要把硬幣省下來存撲滿。”

  小朋友有純真的心念,大人導以正確的方向,就會呈現出有價值的人生;大人也可以改變心態,開創另類財富——親自去做環保,彎下腰撿起一些紙張,整理整齊,會感到很有成就感;這份最大的成就感,就是破我執,我執破除了之後,那種海闊天空的心境,就是真正的富有人生。

  錢財再多,也不會有人說:“我太多錢了”。再多也不夠,因為“有一缺九”。我提倡“有十舍一”,假如有一千元,就捐出一百元,自己還剩下九百元;假如有一萬元捐出一千元,這都很好。有些企業家會將一年所得捐出十分之一,甚至到四分之一,作為慈善用途。這都是會運用錢財的人生,將錢用在幫助眾人;不會用錢的,反而被錢利用。

  譬如有些人花天酒地,一喝醉就忘了家人、正事;還有賭博,真的害人不淺,不但賭輸了財產,連一切的信用都沒有了,品格、人格也墮落。這就是被錢利用,磨損人生。

  行善助人並非有錢人的權利,慈濟就有許多感恩戶

  【注】,也經常有助人的例子。有位“阿坤伯”,人很善良,又是一個孝子。阿坤伯年輕時,家境貧窮,兩個哥哥先後過世,父母親也逐漸老邁;先是父親生病,他要照顧父親,後來父親往生,就照顧有心髒病的母親。

  多年前,慈濟曾經幫助過生病的母親,後來母親過世後,他就停止接受幫助,完全靠自己收破爛、資源回收維生;慢慢地他也老了、病了,透過鄰居通報,慈濟有緣再來幫助這位阿坤伯。

  志工帶他去看病、照顧他;等他病好了回家休養,志工仍是每天送便當,希望他能趕緊恢複。經過志工長期陪伴,細心照料,高齡七十多歲的阿坤伯恢複得很好。

  阿坤伯恢複健康後,表示要每個月捐一千元幫助有急難的人。志工擔心他的家庭狀況,就對他說:“捐一百元就好了。”

  他卻說:“雖然母親往生時,欠了人一些喪葬費,我一定會想辦法慢慢還,但是我生活還過得去,比起那些受災難的人好多了。有當局發給我的津貼,還有功德會的幫助,我可以節省一點來幫助別人。”

  他的善行也影響了許多感恩戶,同來領取救濟金時,一聽說慈濟要救災,就從救濟金中拿出一百元、五十元不等,捐作救災之用,甚至有人捐到五百元、一千元。我非常感動,也告訴他們:“不用捐一千元、五百元,太多了,要量力而為。”

  他們都說:“我們長期受功德會照顧,有米吃,還可以種些蕃薯、青菜,又有救濟金買油,生活很好。受災難的人,連種蕃薯的機會都沒有,我們可以幫助他們。”

  阿坤伯這么善良的人,為了孝養父母,一輩子沒有成家,到了老病時,家無恒財仍堅持行善。誰說行善是富人的權利,無論經濟條件的貧富,只要心中有善念,人人都有這份愛的力量。

【書籍目錄】
第1頁:編輯推薦 第2頁:內容簡介
第3頁:少使用空調,多適應自然 第4頁:用尿布、哺母乳
第5頁:少沉迷計算機,多與人相處 第6頁:多煮飯,少外食
第7頁:洗碗筷,少制造垃圾 第8頁:隨身三寶,購物袋
第9頁:簡化複雜的生活需求 第10頁:少點花用,助人樂無窮
第11頁:身心健康與富貴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