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佛教十五題 季羨林

佛教十五題 季羨林

問題的提出

[日期:2011-04-12]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季羨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從全世界范圍來看,印度佛教史的研究,經過了100多年的努力,已經取得了輝煌的成績。但是這並不等於說,其中的一切問題都已經解決了。有很多問題,甚至是重大的問題,還有待於進一步的研究與探討。這一點幾乎是所有的學者都承認的。中外學者們也提出了一些這樣的問題,說明他們對研究工作中不足之處是感覺到的,認識到的。但是,唯獨有一個我認為是佛教初期的一場重大的鬥爭問題,卻從來沒有人提出來過。只有現在常常使用的一個新詞:“路線鬥爭”約略能表達出這場鬥爭的重要性。這就是提婆達多問題。

  稍稍熟悉印度佛教史的人都知道,提婆達多(Devadatta,舊譯“調達”,意譯“天授”)是佛祖釋迦牟尼的堂兄弟,後來加入了僧伽,當了和尚。所有的佛典都說,提婆達多是一個天生的壞人、惡人。處心積慮想篡奪僧伽的領導權,多次想謀害佛祖,拉幫結夥,從事“破僧”(破壞僧伽)活動。最後墮入地獄,永世不得翻身。中國古話說:“勝者王侯敗者賊。”釋迦牟尼成了王侯,成佛作祖,至今還高踞許多佛教國家美輪美奐的大雄寶殿中蓮花座上,而提婆達多則成了不齒於佛徒的狗屎堆,成了佛教的猶大。千百年來,代代相傳,眾口鑠金,從無異辭。

  幾乎所有的中外學者的有關印度佛教史的著作中,都提到提婆達多,有詳有略,有重有輕;但其內容則基本上是一致的。這些書都重複佛典中的記載,講一點他同佛祖的親屬關系,講一點他企圖破壞僧伽團結的故事。至於他究竟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他究竟為什么要“破僧”?他同佛祖的鬥爭究竟有什么意義?這一場鬥爭在佛教史上究竟有什么影響?對於這一些問題,從來沒有書認為這真能成為問題,真值得去探索一下。中國到印度去取經的高僧們,在印度巡禮佛教聖跡的過程中,也都提到在什么什么地方當年提婆達多企圖傷害佛祖,也都講到一些兩個堂兄弟鬥爭磨擦的情況,理所當然地都把提婆達多看做叛徒。

  我在下面從印度佛教史的著作中舉出幾個例子,說明一下我上面提到的這種情況。至於中國僧人的遊記則不再列舉,因為那種充滿了僧侶偏見的記載對我們今天的學術探討毫無用處,最多只不過證明這些都是偏見而已。在中國學者的著作中我只想舉出一部來,這就是呂澂先生的《印度佛教史略》佛學叢書,商務印書館,1933年、1935年國難後第一、第二版。。在本書的本篇上,第一章第四節中,有一段關於提婆達多的話:

  佛陀既於社會得勢,隨而反對者往往有之,其中最著者為禪那教徒,如摩揭陀王阿闍世即初信禪那教者,又阿閹世之親信者佛陀從弟提婆達多,亦同教徒也,故設諸計略以壞佛教。彼欲害佛者三數次,初放醉象,次使狂人,後投大石,而皆目的不果,遂自稱為大師,而誹謗沙門瞿曇非大師。又雲五法是道,瞿曇所說八支聖道則非真道。所雲五法者:一至壽盡著糞掃衣,二至壽盡常乞食,三至壽盡唯一坐食,四至壽盡常露居,五至壽盡不食一切魚肉血味鹽酥乳等。此皆較佛陀之戒更為峻嚴,因此一時得眾之歡心,而暫使佛眾叛教雲。

  禪那教,今作耆那教。說提婆達多是耆那教徒,恐無根據。這裏講到提婆達多與佛祖的矛盾,其理解不高出同類書籍的水平。說到醉象、狂人、大石,皆拾佛典牙慧,未辨真偽。說提婆達多“暫使佛眾叛教”,亦與曆史事實有違。呂先生在他的新著《印度佛學源流略講》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中沒有再提到提婆達多的問題。

  歐美印度佛教史的專家們當然並沒有忽視提婆達多這個人,幾乎沒有一部印度佛教史沒講到他的。我在下面按照出版年代的順序選出幾部書來,稍稍加以說明。

  第一部書是荷蘭學者克恩的《佛教和它在印度的曆史》 HeinrichKern,DerBuddhismusundseineGeschichteinIndien,  bes.vonHermannJacobi,2Bde.Leipzig,OttoSchulze,1882,1884.。書中用大量的篇幅相當詳盡地敘述了提婆達多的曆史,主要是根據巴利文經典,同時又引用了其他語言的佛典。在第一卷,第149~153頁,克恩敘述了提婆達多和一群釋迦族的青年,還有理發匠鄔波離(Up li),一起出家,加入僧伽。提婆達多後來得到了一個沒有成為阿羅漢的人能夠得到的最高智慧。第175頁,講到提婆達多與佛祖的第一次沖突。第 226~253頁,敘述了提婆達多與阿闍世的關系,講到他們倆如何謀劃弑父殺佛。第230頁,佛祖說,提婆達多過去是好的,後來性格變了。第236頁,提到了提婆達多的五法。第二卷,第73~87頁,克恩詳細論述了佛教徒的吃肉問題。總之,克恩用了很多篇幅來介紹提婆達多;但是,他主要是照抄佛典的原文,對於提婆達多與釋迦牟尼矛盾的性質,幾乎是一字沒提。

  第二部是英國學者查爾斯•埃利奧特的《印度教與佛教史綱》 SirCharlesEliot,HinduismandBuddhism,anHistoricalSketch,李榮熙譯,商務印書館,1982 年。。這一部書在第9~13頁,敘述了佛陀的曆史,但是根本沒有講到提婆達多。

  第三部書是德國學者杜圖瓦的《佛陀傳》 Dr.JuliusDutoit,DasLebendesBuddha,Leipzig1906,Lotus Verlag.。這一部書,第164~188頁,敘述提婆達多破壞僧伽團結的故事。作者注明是根據巴利佛典CullavaggaⅦ,2~4。因此,他不可能對提婆達多提出什么新的看法。

  第四部書是德國學者奧爾登堡的《佛陀,他的生平、學說和僧團》 HermannOldenberg,Buddha,seinLeben,seineLehre,seineGemeinde,StuttgartundBerlin,1923.。在這一部書中,第179~180頁,敘述了提婆達多同釋迦牟尼的矛盾,說提婆達多出於野心,企圖害佛。他提出了五法,也是為了篡奪僧伽的領導權,最後墮入地獄。第343頁,又講到提婆達多用大象害佛的故事。所有這一切都沒有超出巴利文佛典的范圍。奧爾登堡的這一部書在歐美流行最廣,威信最高。但是,在提婆達多問題上,表現出來的水平不過如此。

  第五部書是比利時學者拉茂特的《印度佛教史,自創始至塞伽時期》 tienneLamotte,HistoireduBouddhismeIndien,desOrigines l' reS'aka,UniversitideLouvain,InstitutOrientaliste,Louvain la Neuve,1976.。在這一部書中,第19~20頁,敘述了釋迦牟尼的生平,講到提婆達多與阿闍世合謀:一弑父,一殺佛;一奪王位,一奪僧伽領導權,不外是醉象、狂人、大石之類。第69~70頁,又講到提婆達多想篡奪僧團的領導權。第374頁,講到玄奘在印度還看到了謹遵提婆達多遺訓的佛教僧侶,拉茂特在這裏引證了玄奘《大唐西域記》卷十,羯羅拿蘇伐刺那國的記載。第728~729頁,又講到提婆達多與釋迦牟尼的矛盾,明確指出,這是破壞僧伽團結的活動(Schisme)。特別值得提出來的是第572頁關於佛教部派出現的論述。拉茂特說,在如來佛還活著的時候,出現過兩次僧團破裂的情況,其中之一的首領就是提婆達多。拉茂特的這一部書被認為是近幾十年來歐美研究印度佛教史的最高成就,備受贊揚。同以上幾部書比較起來,這一部書確有一些與眾不同之處,比如它講到《大唐西域記》中有關於提婆達多信徒的記載,眼光確實超過了以上諸家。但是,僅就此事而言,拉茂特也有其局限性,義淨在《南海寄歸內法傳》(已有英文譯本)中關於同一件事的記載,他就沒有引用。因此,如果想給此書以實事求是的評價的話,贊美之詞只能到此為止。拉茂特,同以上諸家一樣,一點也沒有認識到提婆達多問題在印度佛教史上的重要意義。

  第六部書是加拿大學者瓦特爾的《印度佛教》 A.K.Warder,IndianBuddhism,MotilalBanarsidas,Delhi,Varanasi,Patna,1980.,這是最晚出的一部書。在這一部書中,第62~63頁,敘述在佛陀涅槃前不久,提婆達多向他提出讓領導權的問題,遭到拒絕,就企圖害佛。他是阿闍世的密友,阿闍世的父親遜位,讓自己的兒子登基。提婆達多慫恿阿闍世殺害佛陀。提婆達多還提出了五法,以與佛陀對抗。瓦特爾指出,這是一次“破僧”的舉動,並且提到,提婆達多獲得了某一些成功,他那分裂出去的僧團(Schimaticcommunity)存在了幾個世紀之久(severalcenturies)。瓦特爾高明之處就在最後這一點。但是也就僅此而已,他對提婆達多事件的認識比起以上諸家來並不高明多少。

  最後,我還想引用兩部印度學者的著作,一部是杜德的《在印度的佛教部派》 NalinakshaDutt,BuddhistSectsinIndia,FirmaKimprivate1ed.Calcutta,1977.。在不到一頁的篇幅中(第38~39頁),杜德敘述了提婆達多事件(TheepisodeofDevadatta)。他說,這幾乎是一次破僧活動(sa

  Bghabheda),雖然佛典律中沒有這樣說。他列舉了提婆達多提出來的“五法”,並且指出,在如來佛的直系弟子中也有一些實行苦行的人(dh tav din)。杜德還提到玄奘和義淨關於提婆達多信徒的記載。看來杜德對提婆達多事件的認識沒有能超出一般的水平我再簡略地介紹幾本書:一、雷曼 (Edv.Lehmann)《佛教,作為印度宗教部派,作為世界宗教》。1911年,T bingen,p.74~75;二、格拉森納卜 (HelmuthvonGlasenapp)《佛教》,1936年,Berlin,Z rich,這是一本通俗的書,流傳頗廣,根本沒有提到提婆達多;三、弗勞瓦爾納(E.Frauwallner)《最古的毗奈耶和佛教文獻的開端》(TheEarliestVinayaandtheBeginningsofBuddhistLiterature),Roma,Is.M.E.O,1956,p.117,118,119,120,121,126,137,181,195,197。。

  第二部是慕克吉的《提婆達多的傳說》(B.Mukhevjee,Die berlieferungvonDevadatta,M nchen1966)。這是一部專門研究提婆達多的書,在以上諸書中是水平最高的。它把提婆達多的事跡分為主要傳說、附屬傳說、個別記載三大項。主要傳說包括四件大事:一,作為和尚的提婆達多;二,提婆達多想奪取領導權;三,奪權鬥爭和他的惡行;四,他那破僧的嘗試,然後加以綜述並分析其可靠性。附屬傳說包括提婆達多的家譜、他的青年時期、殺死大象、參加射箭比賽、想毒死佛陀從而墮入地獄。個別記載對象仍然是上述諸大事。最後一部分是資料的鑒別和評價。作者根據提婆達多傳說各異本,主要是上座部、法藏部、化地部、說一切有部和根本說一切有部的五部律,分析事件的過程,確定其先後次序。他觸及了一些敏感的問題,比如佛陀派阿難或舍利弗到王舍城去宣布提婆達多非法(第52~54頁),提婆達多的五法 (第41~45頁,第104頁),提婆達多與阿闍世和晡剌拿的關系(第126頁)。作者指出了提婆達多代表正統方向,這是本書的高明之處。但是其高明也就到此為止。作者一點也沒有認識到,這在佛教開創時期是一場兩條路線的鬥爭,也沒有分析提婆達多思想與晡剌拿的關系。因此,我們只能說,他的認識有極大的局限,沒有搔到癢處。

  歐美和印度學者的著作就引到這裏為止。我不想求全,因為沒有那個必要。這幾部著作是有代表性的,鼎嘗一臠,豹窺一斑,歐美、印度的研究水平一目了然。這些著作和我沒有引用的眾多著作,基本上都沒有脫開正統佛典的羈絆。哪一部書也沒能真正認識提婆達多事件的重要意義,這一件事真成了千百年來印度佛教史上待發之覆。多少年來,我個人就對此事有所懷疑。因此,在搞其他研究工作之餘,隨手搜集了一些有關提婆達多的資料,現在加以整理,希望能夠用新觀點來探討這個問題,還提婆達多事件以本來面目。同時也希望對印度佛教史的研究增加點新東西,在某一些方面改變對印度佛教史發展規律的認識。如果我的觀點能夠站得住腳的話,將來再寫佛教史必須在一定范圍內改換一下寫法。

【書籍目錄】
第1頁: 第2頁:原始佛教的曆史起源問題
第3頁:佛教興起時印度社會經濟和政治情況 第4頁:當時思想界的情況
第5頁:佛教的起源 第6頁:論釋迦牟尼
第7頁:釋迦牟尼的家族 第8頁:釋迦牟尼出生的時間
第9頁:釋迦牟尼的生平 第10頁:原始佛教的教義
第11頁:釋迦牟尼的說法方式 第12頁:釋迦牟尼對社會改革的看法
第13頁:原始佛教的語言問題 第14頁:提婆達多問題
第15頁:問題的提出 第16頁:佛典中對於提婆達多的論述
第17頁:論述中的矛盾 第18頁:我的看法:幾點結論
第19頁:浮屠與佛 第20頁:再談“浮屠”與“佛”
第21頁:“佛”字對音的來源 第22頁:從“浮屠”與“佛”的關系
第23頁:晉宋時期佛教發展情況 第24頁:法顯的生平和活動
第25頁:結語 第26頁:中國佛教史上的《六祖壇經》
第27頁:佛經的翻譯與翻譯組織 第28頁:佛教教義的發展與宗派的形成
第29頁:佛教與儒家和道教的關系 第30頁:關於玄奘
第31頁:玄奘的家世 第32頁:西行求法前在國內的學習准備階段
第33頁:西行求法的動機 第34頁:在印度的活動
第35頁:回國後的情況 第36頁:在佛教哲學方面理論與實踐的矛盾
第37頁:翻譯印度因明可能產生的影響 第38頁:關於《大唐西域記》
第39頁:佛教對中國儒道兩家的影響 第40頁:佛教對於宋代理學影響之一例
第41頁:佛典中的“黑”與“白” 第42頁:《列子》與佛典
第43頁:佛教的倒流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1)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
第 1 楼
h556438250會員 发表于 2011-5-30 12:39:24
哪位大德谈谈他对这篇文章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