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佛教十五題 季羨林

佛教十五題 季羨林

原始佛教的教義

[日期:2011-04-12]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季羨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釋迦牟尼時代,正是印度古代思想最活躍的時期,有點像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各種學說,風起雲湧,百家爭鳴,莫衷一是。從各方面來看,都可以說是印度曆史上一個轉折點。當時在思想界有兩大對抗的潮流:一是婆羅門,主張吠陀天啟,祭祀萬能,婆羅門至上。這是保守派。一派是沙門,反對婆羅門那一套,是革新派。釋迦牟尼屬於沙門系統,屬於革新派。恩格斯說,他的學說中有一些辯證法的因素。有人說,他的主要敵人不是婆羅門,而是外道六師,這看法很有見地。他究竟宣傳了些什么學說,今天還無法證實,只能根據現存的佛經加以概括的論述。

  有人主張,釋迦牟尼在涅槃前不久,對自己的學說做了一個撮要,這就是:四念處、四意斷、四神足、四禪、五根、五力、七覺意、賢聖八道。所有佛教宗派,包括大乘在內,都無異說。這似乎就是釋迦牟尼自己歸納的基本教義 A.K.Warder,IndianBuddhism(《印度佛教》),Delhi,1970,p 830。。這說法有沒有根據呢?應該說是有的。《長阿含經》卷二《遊行經》說:

  告諸比丘:“汝等當知,我以此法自身作證,成最正覺,謂四念處、四意斷、四神足、四禪、五根、五力、七覺意、賢聖八道。汝等宜當於此法中,和同敬順,勿生訟諍。” 第1卷,第16頁下。參閱《增壹阿含經》卷3,見 第2卷,第561頁中。《十誦律》卷33,見 第23卷,第239頁下。

  但是這種根據是靠不住的。這所謂“三十七品”在佛典中已經成為一個刻板的老一套。不管什么地方,一提到佛的教義,就是這一套。例子太多,無法引用。看來這是佛教和尚長期形成的一套說法。釋迦牟尼在生前不可能對自己的學說做這樣系統的闡述,這樣的系統化顯然是後人做的。

  估計如來佛的根本教義,不會出他在成佛時思考過的一些問題之外,後來他在第一次說法時又講到過,這就是四聖諦和十二因緣。十二因緣已經講過,四聖諦是指苦、集、滅、道。意思就是說,人世無常,一切皆苦,造成苦的原因就是煩惱及業,必須從煩惱及業中解脫出來,達到涅槃境界。達到涅槃的道路就是所謂八正道。

  原始佛教最基本的教義可能就是這些,後來逐漸發展、深化、系統化,越說越玄,越說越煩瑣,以至達到“佛學號稱難治”的程度。

【書籍目錄】
第1頁: 第2頁:原始佛教的曆史起源問題
第3頁:佛教興起時印度社會經濟和政治情況 第4頁:當時思想界的情況
第5頁:佛教的起源 第6頁:論釋迦牟尼
第7頁:釋迦牟尼的家族 第8頁:釋迦牟尼出生的時間
第9頁:釋迦牟尼的生平 第10頁:原始佛教的教義
第11頁:釋迦牟尼的說法方式 第12頁:釋迦牟尼對社會改革的看法
第13頁:原始佛教的語言問題 第14頁:提婆達多問題
第15頁:問題的提出 第16頁:佛典中對於提婆達多的論述
第17頁:論述中的矛盾 第18頁:我的看法:幾點結論
第19頁:浮屠與佛 第20頁:再談“浮屠”與“佛”
第21頁:“佛”字對音的來源 第22頁:從“浮屠”與“佛”的關系
第23頁:晉宋時期佛教發展情況 第24頁:法顯的生平和活動
第25頁:結語 第26頁:中國佛教史上的《六祖壇經》
第27頁:佛經的翻譯與翻譯組織 第28頁:佛教教義的發展與宗派的形成
第29頁:佛教與儒家和道教的關系 第30頁:關於玄奘
第31頁:玄奘的家世 第32頁:西行求法前在國內的學習准備階段
第33頁:西行求法的動機 第34頁:在印度的活動
第35頁:回國後的情況 第36頁:在佛教哲學方面理論與實踐的矛盾
第37頁:翻譯印度因明可能產生的影響 第38頁:關於《大唐西域記》
第39頁:佛教對中國儒道兩家的影響 第40頁:佛教對於宋代理學影響之一例
第41頁:佛典中的“黑”與“白” 第42頁:《列子》與佛典
第43頁:佛教的倒流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1)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
第 1 楼
h556438250會員 发表于 2011-5-30 12:39:24
哪位大德谈谈他对这篇文章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