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聽南懷瑾大師講經——修煉篇 胡衛紅

聽南懷瑾大師講經——修煉篇 胡衛紅

從大路上求富貴

[日期:2011-04-10]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胡衛紅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從大路上求富貴

  南懷瑾說:富與貴,每個人都喜歡,都希望有富貴功名,有前途,做事得意,有好的職位,但如果不是正規得來則不要。相反的,貧與賤,是人人討厭的,即使一個有仁道修養的人,對貧賤仍舊不喜歡的。可是要以正規的方法上進,慢慢脫離貧賤,而不應該走歪路。

  經典回放

  選自《論語·裏仁第四》《論語·述而第七》

  【原文】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子曰:“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譯文】孔子說:發大財,做大官,這是人人所盼望的;不能用正當的方法得到它,君子不接受。貧窮和低賤,這是人人所厭惡的;不能正當的方法去拋掉它,君子不擺脫。君子拋棄了仁德,怎樣去成就他的聲名呢?君子就連一頓飯的功夫也沒有離開過仁德,就是在倉促匆忙的時候一定和仁德同在,就是在顛沛流離的時候一定和仁德同在。

  大師釋疑

  其道:此指正當的手段。

  惡:疑問詞,哪兒。

  終食之間:吃完一頓飯的時間,比喻時間短促。

  造次:倉促,匆忙。

  顛沛:窮困,受挫折。

  學儒一得:有毒的不吃,犯法的不做

  富與貴,重不重要?有的人會說不重要。但孔子這個大聖人認為很重要。他當上魯國高官後,人們看他的眼光就變了。他感慨地說:自從季孫氏送給我優厚的俸祿後,朋友們更加親近了;自從南宮頃叔送給我馬車後,我的仁道更容易施行了。所以,一個人堅持的道,遇上時機才會受到重視,有了權勢然後才能推行。沒有這兩個人的賞賜,我的學說幾乎成了廢物。

  孔子的話肯定是肺腑之言,因為中國人的老習慣是“以成敗論英雄”。你贏了就是英雄,輸了就是狗熊,你發財了就是有能耐,你當官了就是有本事,你要是個窮光蛋,肯定是個大笨蛋。所以經常出現這樣的情景:頭一天還在講某人的傻事、笑話,第二天他收到委任狀了,或者收到高中皇榜的喜報了,人們的眼光就全變了,他所有的傻事、笑話都變成了趣味逸事,變成了父母要求孩子學習的成功方法。其實這個人第二天的能力、品行跟頭一天僅差毫厘,得到的評價卻截然相反。可見人們的評價是跟著富貴走的,而不是跟著人走的。

  孔子雖然是個大聖人,沒當官前,他的學問難免讓人半信半疑,比如他講什么“學也,祿在其中”時,同學們肯定心裏嘀咕:您老人家在學問方面下的功夫不少了,祿又在哪裏呢?比如,孔子率弟子周遊列國時,在陳國斷糧,學生們病倒了一大片。子路就滿腹牢騷地跑去問孔子:“老師你天天講道德、講學問,講了半天,結果怎樣?現在同學們都快餓死了。做君子有什么用呀!”

  孔子官有了,祿有了,人們就不會有疑問了:他的學問肯定是真學問!跟他學准沒錯!

  所以說,只要你在意他人的評價,富與貴就真的很重要。只有莊子這種超然物外,不把別人的評價放在心上的人,才會視富貴如糞土。

  孔子既然認為富貴重要,他也確實有很多得到富貴的機會,為什么他跟富貴結緣的時間卻那么短暫呢?因為他強調“以道得之”,在機遇面前,他寧可選擇道義而拋棄富貴,這正是他人格偉大的地方。

  一般人經常權衡職業是否“高尚”,如果是“低賤”的工作,即使很賺錢也不幹。如果要他去撿垃圾、擦皮鞋,他寧可喝掉一大瓶農藥。孔子對職業卻不抱成見。他曾說:“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只要能正當致富,拿著馬鞭趕馬車他也幹。如果不正當,請他當官也不幹。

  《說苑》曾說:沒有地位沒有錢,不是賢士的恥辱,品格不突出,才是賢士的恥辱。賢士並不是喜歡死亡厭惡生存,也不是厭惡富貴喜歡貧賤,按照正當的方式,尊榮富貴落到自己身上,賢士也不會推辭。

  這段話,體現了儒家的富貴觀的精髓。

  儒家所謂正當,主要是一種自我要求,不完全是法律與道德的規范。通常來說,儒家的自我要求高於社會行規范。它對於“正當”的富貴,有如下四個要點:

  第一個要點:無功不受祿。對別人有貢獻,接受別人的報酬,這是公平的;無功而受惠,在賢士看來不是正道,不屑於接受。

  有一次,孔子去見齊景公,齊景公想把稟丘這個地方送給他。孔子辭謝不受。出來後,他告訴學生們說:“我聽說君子有功才受祿,現在我遊說齊景公,他不接受我的主張,卻把稟丘送給我,他真是太不了解我了!”於是辭別景公走了。

  孔子的做法可能讓人想不通。其實類比一下就不難理解。假設儒家思想是一種精神產品,孔子上門推銷,如果人家接受產品又照價給錢,這是正常交易,孔子肯定很樂意。人家不要產品卻給錢,這顯然不是正常交易,有的人可能樂意,孔子就不做這種無本萬利的交易。

  第二個要點:燙手的錢不拿。用違反法律道德的方式賺錢,可能受到懲罰和遣責,這明顯是燙手的錢,賢士肯定不拿。有的錢雖然沒有違反法律道德的嫌疑,卻隱藏著難測的風險,賢士也是不拿的。比如,賢士列子住在宋國時,非常貧窮,家裏人都餓得面有菜色。有人勸宋國國君接濟列子,國君就派人給列子送去一些糧食,列子卻堅決不受。他的妻子很不理解,他解釋說:“國君既然能夠憑借別人的評價來饋贈我,他今後也可能根據別人的評價來加害於我。如今我不接受他的饋贈,就是為了表明自己獨立的立場呀!”

  還有一個例子,晉人山濤是個大名士,曾任尚書之職,後來辭職回鄉奉養老母。陳郡袁毅擔任縣令時,貪汙行賄,不擇手段。他也送給山濤一百匹絲。山濤不想表現得同別人不同,接受了這些絲,卻把它們藏在閣樓上。後來袁毅事敗,凡是接受他賄賂的人,全都受到檢查。山濤從閣樓裏取出絲交給檢查的官吏。這些絲經曆了好幾年時間,上面布滿了塵土,絲質也變壞了,印封仍如以前一樣,沒有打開過。檢查的官吏認為山濤是清白的,山濤也因為自律而沒有被袁毅的贓物燙到手。

  第三個要點,違反道義的官不當。君子求取功名,都要用正當手段。如果只能用不道義的方式得到官位,他們寧可棄功名如糞土。

  齊國權臣崔抒殺掉國君,控制國政後,召集朝中大臣在自己家裏歃血盟誓:“不親附崔氏而親附齊國公室的人,將遭天打雷劈!”

  不少大臣都按照崔杼的話發了誓。

  輪到晏子時,晏子低頭含了血,也指天發誓:“不親附齊國公室而親附崔氏的,將遭打雷劈!”

  崔抒大怒,用矛頂住晏子的胸膛,用戟勾住他的脖子,威脅道:“你還是把說過的話改回去吧!這樣我就會和你共享齊國。你要是不改的話,應該知道後果!”

  晏子鎮定地說:“崔抒,你難道沒有學過《詩》嗎?《詩》上說:‘密密麻麻的葛藤,爬上樹幹枝頭。和悅近人的君子,不以邪道求福。’君子不以邪道求福,那我更不能夠如此。你考慮一下我的話吧!”

  崔杼想了想,歎息道:“這是個賢德的人,我不能殺死他!”於是把晏子放了。

  晏子是個大名士,正是崔杼力圖籠絡的人才,如果他依附崔氏,必受重用。可他寧可拋掉性命,也不向這個弑君之徒屈服,足見其君子的品格。

  第四個要點:損害人格的事不幹。君子不害怕貧窮,但害怕喪失自己的獨立人格。曾參住在魯國時,家裏貧窮,每天穿著破舊的衣服,耕田種地。魯國國君為了籠絡他,派人送給他一塊封地,說:“請用封地的收入為您添置衣服吧!”

  曾參不肯接受。使者反複來了好幾次,他還是不肯接受。

  使者勸道:“先生沒有向人家要,是人家主動送給您的,為什么不肯接受?”

  曾參說:“我聽說,接受別人的東西,就會怕人;饋贈別人東西,就會輕視人。即使他送給我東西卻不輕視我,我怎么能不怕呢?”他到底還是沒有接受封地。

  孔子聽說這件事,誇道:“曾參的話,足以保全他的人格。”

  曾參不接受饋贈,為什么能保全人格呢?俗話說:吃人的嘴軟,用人嘴短。接受了國君的饋贈,對國君施行的不合理政策就不好意思批評了,對國君提出的不合理要求就不敢拒絕了。這就喪失了獨立人格。對君子來說,這是不可思議的事。

  人生好比行路。我們知道,要想到達目的地,最好是循著寬廣平坦的大路而行。走所謂“捷徑”,未必能節省時間,反而容易遭遇危險。我們追求成功也是這樣,最好走大路,不要走“旁門左道”。

  當然,現代的情況跟古代不同了,現代人追求成功,方式方法也可能跟古代有所區別。但以上四條仍然是現代人可行的大路。除此之外,還有一條大路:創新。這是現代人最好的成功之路。

【書籍目錄】
第1頁:目  錄 第2頁:前  言
第3頁:做人是天下第一等學問 第4頁:先成人,後成事
第5頁:人要有所敬畏 第6頁:先掃一屋,再掃天下
第7頁:學問修養一用就靈 第8頁:最怕不是良駒,何愁沒有伯樂
第9頁:耐心經營你的人際關系 第10頁:交到真心朋友是一種福分
第11頁:跟有本事沒脾氣的人交朋友 第12頁:同情弱者是天下最高的學問
第13頁:助善莫助惡 第14頁:空思不如多學
第15頁:不要被學問捆住手腳 第16頁:學無常師,多方求教
第17頁:多看多聽少開口 第18頁:不要盲從“群眾心理”
第19頁:能赦小過是高人 第20頁:塞住耳朵聽讒言
第21頁:是誇是毀,心裏有底 第22頁:事無大小,全力以赴
第23頁:做一個行動家 第24頁:先拿出業績,再計較待遇
第25頁:患得患失,百事不成 第26頁:從大路上求富貴
第27頁:沉湎過去,不如追求未來 第28頁:獨與天地精神相往來
第29頁:第五種人格 第30頁:做人要空闊,做事要實在
第31頁:以出世態度做人,以入世態度做事 第32頁:學會“招兵”的本領
第33頁:在平凡中變為超人 第34頁:小聰明不如大智能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