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平常禪:活出真實的自己 艾茲拉.貝達

平常禪:活出真實的自己 艾茲拉.貝達

體證和目睹

[日期:2011-04-10]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艾茲拉.貝達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第四章體證和目睹

  我們的覺知就像是一片開闊的天空,而包容在這份覺知裏的所有內容:思想、情緒及各種心態,就像是過眼雲煙一般,根本沒有任何實質性。只有親身體證每一個當下的身體實況,才能真的領悟這個道理。

  如果檢視一下所謂的“實修生活”,那個會一再出現的字眼就是“體證”,然而體證到底是什么?我們能不能替它下個定義?或是詳加描述一番?

  不幸的是,體證很難被妥當地描述,也很難下定義。我們必須從內心裏領會當下活生生的實相。一開始很可能會認為體證就是去體察某個特殊的覺受,譬如呼吸。我們可能會聚焦於吸氣時鼻子所感受到的涼風,或者一呼一吸時上半身的升降感。這種專注於呼吸的覺察方式,能夠讓我們落實到身體的實況。回歸到身體的實況,令我們脫離了轉動不停的心智次元,並且提供了親證的滋味。

  然而體證是無法被化約成簡單的身體覺受的,雖然我們必須從身體這一端開始覺察起,然後才能朝著更深更廣的體證過程去前進。通常在身體上進行覺察時,我們可能會經驗到所謂的三摩地,這是一種完全融入於客體的專注狀態。你完全聚焦於呼吸、燭光或某種聲響(譬如梵唱或音樂),有時甚至會因此而失去自我感。但是我要再強調一次,這些專注狀態只是初階的境界,它們的重要性就在於,它們能夠讓我們落實到當下身體的實況,而不再繼續妄想。不過就體證而言,這些境界仍然是非常有限的,因為它們會將真實的人生排除於外。體證永遠需要覺醒和覺察,如果我們只融入於過度狹窄的感官覺受,是不可能覺醒和覺察的。

【書籍目錄】
第1頁:內容簡介 第2頁:作者介紹
第3頁:作品相關 第4頁:目  錄
第5頁:導  言 第6頁:譯者序:依法不依人
第7頁:推薦序:真正的領悟 第8頁:如履薄冰
第9頁:兩種人生的基本功課 第10頁:“速簡、廉價與失控”
第11頁:學會客觀地觀察自己 第12頁:瑞士乳酪
第13頁:標明念頭 第14頁:體證身體的實況
第15頁:體證和目睹 第16頁:三加三默觀練習
第17頁:遠離妄想 第18頁:安於當下
第19頁:第八十四個煩惱 第20頁:如實面對人生
第21頁:這是什么? 第22頁:靜坐的三個面向
第23頁:安住在身體中 第24頁:標明念頭和體證
第25頁:我們要怎么辦? 第26頁:替代式的人生
第27頁:認清虛擬的替代式人生 第28頁:與情緒共處
第29頁:轉化憤怒 第30頁:如何正確地對治憤怒
第31頁:重塑情緒經驗三部曲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