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如實生活如是禪:一個禪者的處世智慧 林穀芳

如實生活如是禪:一個禪者的處世智慧 林穀芳

四種老師角色,做父母的,你是哪一個?

[日期:2011-04-06]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林穀芳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二、四種老師角色,做父母的,你是哪一個?

  孫:您說現在的早教有生涯規劃的影子,但不可否認,現在成為知名藝術家的人,父母早先的安排或著心血還是起了相當作用的。我們不能說朗朗的成功,沒有父親的安排在裏面;傅聰的成功,背後沒有傅雷。從某種意義上說,不是做父母的決定了孩子的未來嗎?

  林:那其實也不叫決定。就像老師教學生,老師當然可以對學生有期許,提供他條件,以先進啟後學,這都是人情之常。我反對的是:家長把孩子當成自己希望的一種投射或替代,甚至為了自己沒有實現的理想或外在的虛榮讓孩子淪為工具。

  台灣這兩三年,因經濟壓力,父母帶孩子一起自殺的例子頻傳。父母如此做,理由是不想讓孩子留在世上受苦。這在佛法看來,真是不可思議。孩子跟你是互為因緣的兩個主體,你怎么有權利決定他的一輩子。大陸現在處於轉型期,孩子都是一個,個個看來都像上帝,但也最容易成為家長內在期望的投射。以前一家有幾個孩子,目標還可以分攤,現在則是萬千願望集一身。

  孫:但是許多動人的電影中,父母含辛茹苦,為孩子的未來鋪路,不知怎的,看了仍很動人。巴西電影節時,我看到了一部電影叫《記得童年那首歌》,父親是大字不識的農民,卻逼著孩子學音樂。但一部電影看下來,大家還是認為父親很偉大。

  林:困苦的環境,生命首先面對的是生存問題。這時候為了孩子生存求得一個更好的可能而努力,甚至決定,其積極面就大於副作用。畢竟在這裏環境很單一,願望很樸素,出困的方法也不多,你讓孩子選擇,他也只能在現況與讀書識字、力爭上遊中選其一。但現在我們談論的對象是多數城市人,溫飽等基本生存問題已解決,對孩子的期許、塑造大都是高階的欲望,無明就多一些。這就是為什么我兩個孩子都沒有學音樂的原因,他們很自然地選擇了他們的路,雖然他們看過很多表演,但我不覺得他們應該受父親很大的影響。

  孫:雖然他們看起來沒有受到您影響,但實際上還是會耳濡目染。所以家長無論怎樣說,都是孩子成長中第一位老師,最親近的老師。許多家長急著讓孩子拼硬件,自己卻不讀書不上進,好多東西滿擰。

  林:我以前講過好老師有四種,其實做家長的,也要知道自己是哪一種,這一種角色局限在哪裏,才能和自己孩子真正溝通。

  孫:哪四種老師?

  林:第一種是熱忱的老師,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一樂也。這種老師精神令人敬佩,壞處是熱忱過度,好為人師,就容易以盲導盲。第二種是魅力的老師,他的人格、語言、行為都有特殊的吸引力,所以他剃光頭,學生也跟著剃光頭,他穿木屐,學生跟著也穿木屐。這一類型的老師不是所有學生喜歡,有些學生很排斥他,有些則特別被他吸引。好處是教學效果非常快,因為全體摹仿嘛,壞處是學生視野行為就如此定型了,容易封閉,看不到別的東西。禪講“見與師齊,減師半德;見過於師,方堪傳授”,最可以用來講這種老師的局限。

  第三種我稱之為有實力的老師。這種老師學力根深,但不見得會表達,不見得有熱情,甚至不見得有人格魅力。好處是你跟他學到的東西是紮實的,但學生要有眼光才看得出來。

  孫:這點我後來才明白。以前上大學,最初喜歡的都是會表達的老師,也就是現在那種能上百家講壇的老師,後來發現,這種老師也就聽個熱鬧。我有一位寫小說的朋友,他曾認真地說,影響他的老師講課嘴笨笨的,但肚裏有東西,就告訴他美學該哪讀本書,就讓他受用了一輩子。

  林:我讀大學時,有位老師叫陳奇祿,台灣知名的人類學家,素描非常好,功底可以媲美照相機。早年台灣五六十年代一窮二白時,他做台灣原住民研究,對其中一個族群叫排灣族的,做了很深的調查,寫成書也拍了照片,不過那時排版技術不高,照片印到書上不那么立體清晰,因此他就幹脆自己來畫,畫出來的堪比照片。但這樣的老師在課堂上卻感歎地說了一句話:我不能成為畫家,因為我不能畫得不像。這句話很好,是有功力的人講的話,我後來就常引用。

  孫:有功力的學生才能找到這種有功力的老師,是有難度的鑒別。那第四種老師呢?

  林:我稱之為明白的老師。這種人閱曆豐富、心胸寬廣,只告訴學生你怎么做會有怎樣的效果。他給學生建議、咨詢與幫助,卻不會為學生做決定。

  孫:好像每一種都有自己局限。

  林:對,即使看起來副作用最少的最後一種老師,也有局限。我自認就是最後一種,但許多學生和我就不相契,他們性格比較猶疑不決,找你就是請你拿主意,可我很少幫學生決定什么。

  將老師的角色放到家長身上,多少有些適用。什么是對孩子最好,副作用最小,更接近每個生命的緣起,我們不可能各種老師角色都兼備,但卻得從明白的老師這點觀照起。

【書籍目錄】
第1頁:《如實生活如是禪》 內容簡介 第2頁:《如實生活如是禪》 目錄
第3頁:《如實生活如是禪》 如實的生活,如實的禪 第4頁:《如實生活如是禪》 把心放下,隨處安然
第5頁:位子擺對了,人家才看得對 第6頁:朋友之間不溺的相知相諒,最好
第7頁:孤獨是一種美感 第8頁:整個社會都談人際
第9頁:朋友的前提是單純,你看他對你做錯事 第10頁:純粹的異性友誼,是否是我們的妄想?
第11頁:社會落差中的相處之道:總經理與科長理論 第12頁:社會落差中的相處之道
第13頁:金錢一樣有它的價值遞減效應 第14頁:盯死了股市,也就把生命盯死了
第15頁:有過錢的人才能看淡錢嗎? 第16頁:沒有理財智慧,不代表你沒有生命智慧
第17頁:簡單的談發展,人就容易活在統計數字裏 第18頁:感恩與仇富:當代人的一對難題
第19頁:生命可以想象,生涯不能規劃 第20頁:讀萬卷書、行萬裏路、遊於藝、志於道
第21頁:算命與看星相是一種生命的謙卑嗎? 第22頁:人的命運是上帝安排?
第23頁:擴展自由是生命最大的價值 第24頁:加法世界如何做減法
第25頁:在最適當的時機做最適當的事 第26頁:吃食物還是被食物吃?
第27頁:票友的心靈,專家的技巧 第28頁:當健康變成流行
第29頁:資訊經驗不能替代生命經驗 第30頁:是想象力釋放還是另一種腦空白?
第31頁:因為網絡,我們得面臨另一種失序 第32頁:博客的存在就是退回子宮
第33頁:資訊社會生命最大的困境是不自由 第34頁:沒有誰會永遠年輕,沒有誰感情不受挫
第35頁:真的是年輕時代爽透了 第36頁:初戀時我們不懂愛情
第37頁:夫妻間的事情,沒有哪一天是明白的 第38頁:假如愛情是盲目的,禪者如何了了分明?
第39頁:出家眾以戒律為重,為何又留下情感公案? 第40頁:帶業而來:孩子有他自己的生命地圖
第41頁:四種老師角色,做父母的,你是哪一個? 第42頁:看清自己是孩子怎樣的參照系
第43頁:孩子需不需要全副盔甲應對社會? 第44頁:照見自己殘缺,才不會為難孩子
第45頁:旅行是為照見自己 第46頁:年老時的流浪叫流落街頭
第47頁:旅行,山河大地都是作品 第48頁:旅遊文字也只是一種職業書寫
第49頁:做藝術教育,先要想清為什么? 第50頁:藝術和人格並不就是同一碼事
第51頁:當藝術的異化偏離了生命 第52頁:謝德慶與印度苦行僧
第53頁:藝術如果可以從各種角度作不同詮釋 第54頁:藝術的懂與不懂之間,我們要持什么態度?
第55頁:永恒之當機:作為個體生命,我們選擇什么? 第56頁:拒絕長大與童心未泯有何區別?
第57頁:不服老與臨老入花叢 第58頁:女人如何在歲月裏安然
第59頁:一日有一日的領會,十年有十年的風光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