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全然接受:18個放下憂慮的禪修練習 塔拉•布萊克

全然接受:18個放下憂慮的禪修練習 塔拉•布萊克

發現徹底接納後的自在解脫

[日期:2011-04-01]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塔拉•布萊克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傳統觀念要我們力爭上遊,不斷追求完美的境界,但心理學家榮格①(Carl Jung)卻告訴我們,心靈之道是邁向健全完整的漸次進程,與傳統觀念相反的是,我們不企圖征服情緒的波濤,也不企圖擺脫某個天生不清淨的自我,而是轉而擁抱此生的所有真實面貌——破碎的、混亂的、神秘或充滿活力的一切層面。由於培養了一種無條件且具接納性的態度,我們不再與自己為敵,不再把那個狂野、不完美的自我囚禁在批判與不信任的牢籠中,相反地,我們開始找到使自己變得真實,且全然活在當下的解脫方法。

  ————————

  ①  榮格,瑞士心理學家,原本與弗洛伊德是同僚,後來兩人理念不合,改而創立自己的心理分析學派。

  盡管在沙漠聖殿中稍有所悟的接納經曆,戲劇性地加深了我對自己的信任,但是整合這段經曆卻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回到位於美國東岸的道場之“家”後,我感覺自己仿佛能透過更清明的眼光來看待生命了,但直到兩年後,我才真正准備好離開靈修小區,小區裏的男女老少是我靈修的家人,舍棄他們無疑是個巨大的損失。

  隨著逐漸減少參與道場事務,我愈能清楚地看到,那裏的生活強化了我追求完美、隱藏缺陷的習性。同時,由於不再像以前那么懷疑或在事後批判自己,於是我不再否認,道場的確隱藏了一些問題,這是過去我所不願意面對的。我先生早就對道場的生活不再抱有幻想,因此我們終於決定,是該離開了。當我正式向老師告別時,他警告我,假使背棄這條靈修之道,我就會終生不孕;但是命運的安排卻是,向大家宣布我們的決定並放棄靈修之後幾天,我竟然懷孕了。引頸企望兒子納拉揚的誕生使我欣喜若狂,而且也從沒懷疑過離開道場的決定,但是,我還是有好幾年的時間備嘗“失去”的痛苦。

  回首過去,我才了解到,佛陀的教法引導我度過了那段備受扭曲的過渡時期。當我逐漸脫離道場時,就已經開始閱讀其他靈修傳統的書籍了;當時我特別受到佛法的吸引,開始嘗試佛法稱之為“內觀” (Vipassana)的正念禪修方法。這個修持所依循的教法,教我們坦承自己所感受的痛苦,並且提供了從中覺醒之道。

  在先前的道場裏,我們的禪修主要專注在培養寧靜祥和、充滿能量感和狂喜的狀態,通常通過專注入出息或一句神聖的梵文咒語來靜心。雖然這也是非常寶貴的訓練,但我發現,在經曆情緒起伏時,這些禪修頂多只能暫時掩蓋我的苦惱,我其實是在強行操控自己的內在經曆,而不是與實際發生的一切同在。而佛教的正念練習卻教導我,只要保持開放性、允許經曆的變化之流穿透我,當嚴苛的自我批評出現時,我只要認出這僅是一閃即逝的念頭即可。這念頭也許是個死纏爛打、定期造訪的來客,但是,當我們了解它並非真相時,這是多么棒的自在解脫啊!每當我迷失在缺乏安全感或寂寞的感覺中,我發現,慈心與悲心的禪修每每引領我回到當時在沙漠聖殿中所感受到的仁慈溫柔,我不再極力想要排除自己的創痛,而是學會了以關愛心來對待我所感受的痛苦。從那之後,這些修持逐漸帶領我到達慈愛、開闊、具接納性的覺性,就像是我的真實本性。

  獨修了幾年之後,我去參加馬薩諸塞州內觀禪修協會的禁語閉關。我立即知道自己終於回到家了。在某天晚課的開示尾聲,老師說的一些話深深打動了我,他一語道出長久以來我不斷在掙紮對抗的痛苦的核心:“我們能接納多少,也就能解脫多少。”接下來的一段靜默中,種種回憶襲上心頭,我才發現,竟然有那么多生命經曆是我過去極力排斥的。我感覺到自己過去築起的高牆,隔開了那些與我不同的人、脅迫我的人,以及對我予取予求的人;我察覺到自己對生理不適、恐懼感和寂寞感的憎惡;我也發現,當我傷害他人、過於批判、執著或自私時,有多么無法原諒自己。

  老師和大部分學生離開會堂之後,我留下來繼續靜坐,我想知道,一切邊界都消融之後,單純地感受生命流逝,到底會怎樣。逐漸放松之際,我心中對以往感到痛苦、認為罪大惡極的一切,開始充滿仁慈溫柔,我了解到,以往對生命的抗爭——從細微的自我批評到羞愧難耐乃至極度痛楚,都使我遠離慈愛與覺性,而它們才是我真正的家。

  自此之後,特別是陷入壓力或自我批判時,我都會停下來問自己:“假設我能如實接納生命,接納當下這一刻,會怎么樣?”最終,那川流不息的批判松開了魔掌,體內緊張的壓力也逐漸消融了。每次我再度容許生命如實呈現,就會體驗到“當前到來(Arriving)”以及“重新進入(Reentering)”之經曆變化的鮮明感受。正如作家史托姆•詹姆森(Storm Jameson)所說的:

  世界只有一個,就是此刻壓迫著你的這個,你也只在這一分鍾活著,就是此刻這一分鍾;而唯一的生命之道,就是接納每一分鍾,視之為獨一無二的奇跡。

  我們每個人都有能力學習徹底接納。因為,清晰覺察與慈悲的態度,兩者都是我們固有本質的表現。不過,由於我們往往很容易在迷惘中迷失自己,因此,我們需要誠摯的決心與有效的練習,才能使心靈覺醒。本書所提供的教法和禪修,來自豐富的佛教精神遺產,數世紀以來,不斷引領那些尋求真正寂靜與解脫的人。在這條徹底接納的神聖道路上,我們不再奮力追尋所謂的完美,而是學習如何愛自己,進而使自身人格健全完整。

【書籍目錄】
第1頁:《全然接受》內容簡介 第2頁:《全然接受》作者簡介
第3頁:《全然接受》目 錄 第4頁:《全然接受》序
第5頁:《全然接受》前言 第6頁:缺乏自我價值感的迷惘
第7頁:心靈修持也難避免“我執” 第8頁:助長疏離感與羞愧感的文化
第9頁:缺乏自我價值的成長曆程 第10頁:我們處理缺陷感的對策
第11頁:視他人為假想敵 第12頁:迷惘的根源——視自己為分離的個體
第13頁:對不完美無需憂慮 第14頁:因缺乏自我價值而迷惘
第15頁:從迷惘中覺醒 第16頁:展開接納的雙翼
第17頁:勇於面對迷惘的痛苦 第18頁:苦難使我們敞開心胸徹底接納
第19頁:對徹底接納的普遍性誤解 第20頁:發現徹底接納後的自在解脫
第21頁:修持正念 第22頁:適時歇息片刻
第23頁:逃避只會加深迷惘 第24頁:停止逃脫,活在當下
第25頁:在魔王面前暫停 第26頁:神聖的停歇時刻
第27頁:解脫自在的珍貴時光 第28頁:神聖的停歇時刻
第29頁:無條件的友善之情 第30頁:魔王,我看見你了
第31頁:請魔王喝喝茶:練習說“來吧” 第32頁:對我們的生命說“來吧”
第33頁:學會說“來吧” 第34頁:直面困境的真相
第35頁:微笑地擁抱生命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1)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
第 1 楼
应梦禅寺會員 发表于 2013-1-30 19:37:04
后六章呢???
怎么好多都是半截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