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但用此心:身心康寧的禪修之道 見了法師

但用此心:身心康寧的禪修之道 見了法師

第二章 法印匪從人得

[日期:2011-03-28]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見了法師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誰看誰聽誰言說

  春花春風春神娜

  非盲非聾非啞人

  無眼無耳妙處多

  想要通達普世的真理,首先必須明了個體與整體的關系是不可分的,個體在整體中恒常變化,而且是整體在當下一切含攝的縮影呈現,是整體當下的作用,更是整體的一部分。由於虛妄的自我執著每一刻變化的個體為實有獨立,就無法認知個體生命與整體是一體不可分割的關系。因為執著虛妄的個體自我意識,以個體所認取的念為自己、為獨立,此獨立的虛妄導致個體無法融入整體,而造成二元對立。換言之,自我執著造成個體誤認其獨立於整體之外,此獨立的幻覺與整體所含攝的一切現象不相容,而產生沖突矛盾。若個體迷失在整體所現出來的境界,無法從所面對的二元問題反觀自照,進而破除其與整體之間的鴻溝,找出回到整體的路,就會自己跟自己作對,而嘗到無謂的苦。因此若要解構二元知見所造的苦,就必須練習破除執著心所生的念而造成的虛妄自我。

  整體就是心的本性及所攝,個體就是心起用的每一刻存在。現實生活中,自我執著的個體依循著已形成的習氣,在整體心性的業海中迷失受苦已久,因此調整心態及做好知見的准備,對於要讓個體契入心性、泯除二元相對,並呈現普世真理而言是很重要的。許多心靈修持者或宗教信仰者,不管是初學或是修行已久的人,都想藉著所信所修來提升或改變人生,他們大多認為自己已經准備好,其實不然。生命就像是一個自我奮鬥的戰場,在現實生活的戰場裏,你可以戰勝自己的執著嗎?相信自己已經做好改變的准備,就像士兵帶著槍准備打仗。然而,帶一把槍上戰場並不代表士兵已經可以打仗,因為帶著槍並不代表知道如何正確使用槍,更不代表士兵能妥善處理戰場上發生的狀況。學習心靈成長或宗教修持已久的人,並不表示已做好改變的准備。所謂做好改變的准備,指的是已經准備好面對自己真正的問題,面對自己的心。體用一如是生命的真諦,從心所生之用回到心之體,而不是執取從心所生的念,亦非追逐或排斥心所生的現象,具有這樣的知見才能談改變。一切法皆是心所生所現,以心之用起念為我,去執取或排斥心所生的現象,這個錯誤恰似“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這是一條二元競逐的不歸路,又如有人患顛,錯認自己的右手為我,而以自己的右手執取或排斥自己的左手,殊不知左右手都是己身的一部分。若能破除對心之用的執著而認知到心之體,則心之用的個體便能得到解脫自在,而心之真如性體也就達到涅槃圓滿。

  鏡中鑒相顯症結

  如來於障礙中得菩提道,生命中困境的出現就表示所執著的路不通,個體若要從困境中找到出路,必定要面對現實障礙,反省觀照,轉念引導自我找到出路,並深思個體所認知為“問題”或“困境”的真實性。禪宗裏有句話,“答在問中”,當真正了解問題的根源時,該問題的答案也會出現。認識到問題源頭的答案才能化解所受的苦,心同時是問題與答案的源頭,欲消融二元問題就必須知其根源。個體虛妄地認為其獨立於整體之外,此二元相對所生的矛盾沖突就是困境產生的根源,而個體為整體所含攝的不二互融就是消融困境之道。遭遇困境時,首先必須承認並面對問題,如實地認知自己是問題的唯一遭遇者與創造者,這如實的認知不是從經典來,不是從被教導的想法來,更不是道聽途說來,是真真實實從心最深處認知到,自己是人生悲歡離合劇場裏的主角。問題不從外來,如果修行人認為“他人”是造成自己問題的主因,就是尚未做好修行改變的准備,將會在人生戰場中一敗塗地。未見到問題的根源,就像士兵不知道敵人在那裏。不明白問題的起因,就不可能解決問題,除非能對自己所造的問題負責並檢討改進,才能有改變的機會。若一味把問題歸罪給外在的人和事,而不承認自己才是問題、才是敵人,以此類態度看待問題就是愚昧顛倒。如此敵我不分,不但無法改變現實,更會陷入人我是非的交戰,生活紛擾無寧日,無所成而抱憾終身。如羅狀元醒世詩雲:“急急忙忙苦追求,寒寒暖暖度春秋,朝朝暮暮營家計,昧昧昏昏白了頭,是是非非何日了,煩煩惱惱幾時休,明明白白一條路,千千萬萬不肯修。”

  困境和錯誤皆因執取念頭的個體迷失所造,個體的感覺即是所認取念頭的作用,感覺不從外來,心若不起念則不會有感覺,一切念必然由心所生。心能起念的本質原是不因外境激發而有,但由於凡夫心有依靠境界的習氣,凡夫即是不覺心體而妄認人是獨立的個體,故而容易被外境激發而生出種種不同感覺的念頭。著境的習氣造成心起念的不覺,著境的心必然無法自由地起念,例如吃到喜歡的東西或是接受恭維的時候,就會感覺很好,但情況相反時就會覺得不舒服,這就說明了凡夫的心念如何輕易受到外在人、事、物的影響。當攀緣境界所起的念得到相對應的依靠,便感到滿足,這種虛妄自我所感覺的滿足是虛妄的。因執取念頭而成為“我”的獨立個體原是虛妄不實,因此想滿足因執取遷流變化的念而為虛妄不斷的“我”,是一種無止境的虛妄,也正是生命的問題會一再發生的原因。

  人的問題會重複發生是因為執著,執著使得生命的立足點僵化定型。執著與現象的互動就像一個沒有出口的池塘,承載著不流動而腐壞生味的死水,所以用執著為容器承載著僵化的現象,就形成苦的根源。執著包含了意識和潛意識的習慣行為、沉溺,或是對人事現象的習慣性情緒反應,例如對煙酒或是食物的沉溺,或是生氣和嫉妒的情緒反應等等。在禪宗,唯有契悟清淨心的人,或者說徹底破掉我執的人,才能真正達到無我,生命才能體現出普世的理。一般人所說的意識或潛意識,都仍在我執裏,仍在生死無明裏。任何形態的我執,不論是個人、團體、文化、種族或宗教,都會讓普世的真理隱沒,若無法卸下我執,無論個體是如何自認清楚明白地起念或做決定,結果仍是偏差,用我執生活就像在霧中行走,使人迷惑。

  在悟道破執之前,任何方式的起心動念都是自我中心,都是依循並且執著於所造成的習性為我而起作用。不同國家民族的曆史文化即為個體的集體化習性所造,個體或團體依心造出習氣,又因執著而誤認習氣、習性為真正的我、我的國家、我的文化、我的宗教信仰,不知不覺受之主宰,埋沒了心的本質,埋沒了普世的理,造成個人和團體二元束縛的困境,而在所執著的自造束縛中喪失自由,引發困境並彼此爭鬥沖突。當執著得到相對應的依靠時,剛開始可能覺得很好,但是感覺很快就會變化,執著會轉移注意力而模糊現實的問題。人會用各種方式來轉移逃避、模糊自己的問題,例如沉浸在電視、食物、藥物、煙、賭博、運動、睡覺、購物、性等;而團體則依靠在文化風俗、儀軌、節慶、人物典故、宗教傳統等。將焦點集中在這些事情上,讓個人或團體的根本問題暫時隱形,事實上這些作為並無法真正解決人類痛苦及文明的困境。若要真正解決問題,就必須面對並從根源拔除問題,問題的根源就是所執著的習氣,習氣是個體或團體開展的限制,同時也是個體或團體變化發展的唯一方向。

  一切唯心,心中所蘊含的業會一直跟著自己,集體化心念創作下的團體共業也會一直跟隨著團體,直到修正個人的起心動念或團體的共識而轉變業為止。心中的思維模式、判斷以及習慣性的想法,就像是一個僵化的模版,就團體而言,此模版就是該團體的集體意識和傳統風俗習慣。執著將每件事模式化,不同個人或不同團體的執著模式都是獨特的,彼此之間因模式不同而產生或多或少的磨擦。彼此的模式兼容未盡、相斥未全,因此人與人之間、團體與團體之間的善惡因緣由此而生。相容則善,但相容未盡容,故善中有惡;相斥則惡,但相斥未全斥,故惡中有善,緣起緣滅中善惡夾雜。個人或團體若想要擠壓每一刻所發生的新事件,去吻合僵化固定的思想模式,則是徒然制造不切實際的虛妄,必然造成現實與自我期待的落差。人往往制造虛幻,並將自己深鎖在虛幻的自我世界裏,以禪的眼光來看,這就是沒有悟道的人所在的世界,生活猶如夢中說夢兩重幻。有最好的藥倒不如自己有健康的身體,最好的解釋或答案不如內心如實的自覺觀照。要真正修行,應先認知問題並著實反照自心,如此才能破除迷思、撥雲見日。

  從中國禪宗始祖達摩祖師對二祖慧可大師開示的公案,可以了解遇境、反照、破執,是自我意識消融的契機。僧人神光為了向達摩祖師求法,整夜長立在雪中,積雪高過了他的膝蓋,達摩祖師問他:“你為什要站在那裏?”神光回答:“唯願和尚慈悲,開甘露門,廣度群品。”達摩祖師說:“過去以來諸佛妙道,難行能行,難忍能忍。豈以小德小智、輕心慢心,輕冀真乘,徒勞勤苦。” 神光為了表明求法的決心,就拿了一把利刃將左臂砍下來,達摩祖師便說:“諸佛最初求道,為法忘身;汝今斷臂吾前,求亦可在。”於是就替神光改名為慧可。慧可接著就問達摩祖師:“諸佛法印,可得聞乎?”達摩祖師知道慧可想藉由外在的答案,來解答自己心中原有的疑問,但疑從汝心生,何關我乎?為了幫助慧可破掉向外馳求的執著妄想,於是達摩祖師回答:“諸佛法印,匪從人得。”這句話斷了慧可緣境安心的錯誤知見,由於外緣被達摩祖師所斷,接著慧可才能掉臂而行,藉此轉機而將答案矛頭指向自己,面對他真正的問題:“我心未寧,乞師與安。”達摩祖師說:“將心來,與汝安。”這句話讓慧可有轉機向內心觀照,慧可返照、破了無明,即領悟到,心是無相但覺而已,無執之心本自安。唯有照破自己的無明和執著,照破虛妄的自我意識,才能找到真心並體現出普世的真理。心是無形無相的,所以慧可便說:“覓心了不可得。”達摩祖師說:“我與汝安心竟。”

  生命真正的問題就是虛妄的自我獨立意識,有個體獨立的觀念,必然造就自我中心的應對,當能夠認出自我中心的慣性思維以及其導致的業,才能利用禪修的方法打破自我的妄執。此外,若能因個人覺醒而帶動團體的集體反思,方有機會轉化團體的共業。有時學生帶著他們的問題來找我,在聽完他們敘述的問題之後,我問他們:“你的問題是什么?”有些人回答我說:“師父,我有不好的業。”當然,他們的生命展現並不如意,但是說自己有不好的業也只是在說一個名詞,並非真正認識到問題所在,不過是另一類型的心外求法,把自己的毛病過失歸罪給“業”這個詞。當我聽到這樣的回答,便了解他們沒有正視自己的問題,只是躲在這個名詞的後面。這樣認知問題的方式就好比用漂亮的油漆覆蓋在很髒的牆上,又好比用盡方法掩蓋牆裏的虎頭蜂窩,如此並不能讓問題消失,事實上問題會變得更嚴重。說 “我有惡業”只算是說對一半,還是不清楚自己真正的問題所在。一般人只學得各種名相,然後就把這些名詞套用在生活中發生的事件,始終沒有面對事實,沒有看清自己的問題,這才是真正的大問題。所以不管世間或出世間、修行人或不修行的個人或團體,面對自己總是最大的課題。

  修習心法的人經常因注重空理而忽略實際,例如有學生告訴我“心無處不在,心會呈現出生命中的問題”這類的話,當時我問他:“你真正的問題是什么?”他回答:“誦經不能解決我的根本問題,因為每個問題都是從我的心產生出來的。”我回答:“你最大的問題是不知道自己的問題,你只是試圖比較所學與所經驗的,然後根據某部經典的詞句,你假設自己的問題型態,並用所知的名相來描述問題。如果想要得到幫助,你應該說出你真正的問題為何,否則活在假設問題中的生命是一個極大的幻覺。”一般修行人極易犯這個毛病,所以我經常會問:“你真正的問題是什么?”當被問到這個問題時,必須描述事實,而不是講述所習過的名相,因為你還不了解名相真正的意義,將名相套用在自己的問題上是悖離事實。問題若不真,答案一定虛假,沒有探到根源的問題是永遠無法解決。

  生活中所遭遇到的問題是心念緣境所造,基於緣境的錯誤,人又誤解、誤用名相來描述問題,在錯誤的基礎上制造了另一層的錯誤。明眼人稔知眾生容易執著名相,故禪師會避而不用佛教的名相,或是用名相反問學人其真正的意義為何,直指問題核心,直顯心性。例如“業”這個字的運用,所謂的業是指生命現象的呈現,舉凡個人長相、條件、環境、關系、人事、所看所聽、無量存在,廣及宇宙法界,都是業的呈現。業是結果的呈現,是心起用所產生的反應顯現。更明確的說,現在的我以及連接到這個我的無量存在,都是自己的業。佛有佛的業,菩薩有菩薩的業,每個人的業有別於他人,不同團體有不同的共業。但是許多人用“業”來下評論,例如“這個人會落魄是由於他的業”,“因為他的業所以他車禍往生”。對於許多修行學佛的人來說,業成了解釋或描述所有逆境的代名詞。業這個字的確可以用來形容所有的生命現象,但必須知道它真正的意思,以及如何正確使用它。以修行為例,若用於討論如何消業、轉業,就是使用這個名詞最好的時機。為了消融無明惡業,找到個人或團體生命困境的出口,進而造一切世間出世間的善法業,才是將“業”用在最好的地方。所以名相只是名相,名相不是你的問題,你真正的問題才是問題,用名相去比附問題是一種愚昧無知,更是模糊了真正的問題。

  放下名相除借口

  當一個人的自我或團體的集體意識受到挑戰時,通常會用反駁來強調證明自己的觀點,企圖說服持不同看法的個人或團體,甚至產生爭執,殊不知如此做法正是強化自我建立起來的執著,讓原有的執著變得更加執著,所謂雪上加霜,讓問題更加複雜嚴重。然而一般人不知道這是為困頓的人生挖掘更深的墳墓,反而引以為豪,並樂此不疲。換言之,保護執著的心讓原有的執著加深,這就是為何禪師不會同意學人的答案,更不會給學人答案,而會阻斷學人心外求解的緣念,使其反照自心,反觀自己問題的立足點或問題的真實性,等到學人把緣境的答案拋棄,破除成心成見時,真正的答案就會自然由心而顯。這是禪師直指人心的特殊教法,不了解的人會認為禪師不近人情,其實禪師是最慈悲的。不給予答案,不引導眾生走錯誤的路,不加深眾生已有的執著,而是面惡地喝斥阻斷眾生妄想,心善地引導眾生悟道之門,這才是慈悲。從一副關房的對聯可以窺知禪師的風格,右聯寫著:“閑人勿近,此處不許人知”;左聯寫著:“頭面不識,且莫怪伊無情”;橫批是:“自受用地”。禪師家非同俗人,不可稱俗量之。

  除了為自己的執著辯駁外,另一個改變的障礙就是無法肯心實踐,例如有人會說:“我現在還沒有足夠的福報來用功。”這是懈怠的借口,人的無明總是多於智慧,往往以各種借口希望別人體諒自己為何不能達成目標,企圖將過錯歸罪給別人,歸罪於時間或是空間,如此看待問題的修行都是自欺欺人,正如古人所說,縱使修到驢年也不會成就。很多修行人無法進步,甚至造成他人毀謗佛法,都是因為但知名相,卻不肯真實努力究心實踐,置自己問題於不顧,置佛法修行於無用之地,還滔滔不絕地四處向人宣傳佛法妙用,所謂“畫水無魚空作浪,繡花雖好不聞香”。如此一來,毀謗佛法無用的流言必然四起,如此修行是將佛法禁錮於無用之地,以原有的習氣學佛,再養成另一種學佛的習氣,這樣的用功正是鈍置佛法。當知道,任何的借口或名相救不了自己,也解決不了問題,只會鈍置佛法、鈍置自己的問題,讓問題變得更加嚴重,這不是真正修行學佛,時下修行人的通病多不出此。只有真實努力,面對自己的問題,依教法為途徑工具,針砭自己無量劫來的我執習氣,才能有所轉變。畫餅不能充饑,如古人雲:“達摩西來一字無,全憑心裏用工夫,若於紙上談佛法,筆尖點幹洞庭湖。”真理不會由懈怠而生,真理是由清淨心而顯,精進不懈方能破惑直顯清淨心。真理是普世的理,不是世俗的解釋,修行若無法契入普世的理,則個體將繼續迷失。

  修行就是改變自己,是為了化解個體自認為獨立的不覺,化解因窄化心量而造成的福報不足的困境。佛為了接引不同的眾生而開了八萬四千法門,但不幸的是凡夫卻緊抱著我執塞自悟門。修行確實是要修智慧修福報,但大多數的修行人受到此理的熏修引導,而認為自己福報不足,但是否有足夠的福報來修行,並非有益於解決問題的思考方向,應如何脫離現今已存在的困境才是重點。知道想要改變、但做不到;知道要接受現實、但不願意,造就生命如此,就只能身陷於兩難的困境間,望難興歎進退失據,甚而於困難處起煩惱妄想而耗盡精力,無心再求進步,如同古人所說“點燈無油空費心”的浪費生命。若不著手努力轉念,就不能改變現況的困頓,未來就更不可能有足夠的福報,因為不把握當下的機會改變,就無法增加福報而獲得未來轉業的機會,生活就膠著徘徊在現實的困境,而無法掙脫開展未來。攀緣借口是永無止境的,每個個人都有因虛妄獨立意識所造出的獨特局限與困境,每個個人都有來自迷惑的負擔,但不應躲在這些自造的虛妄障礙後面。相反的,要穿透虛妄,看破獨立個體的不實,克服個體與整體二元距離的負擔與障礙。

  此外,修行人不應該與他人的修行做無謂的比較,比較的本質是二元,是將虛妄的自我實體化。有些知見不正的人,雖然自貶為根基差,卻常批評修行其他方法的人不切實際、走錯路、走遠路,此等認識無疑是將他人貶於己下的驕慢心作祟。一則修行貴乎知見,對宇宙人生的普世真理有正確的認識才堪稱有正知見,至於距離成道的遠近,則端視個體執著迷惑的深淺,家家自有明月在,修行成就的疾遲非關他人菩薩。再則佛法是努力論,執從己生還從己破,道理斯明,愚者皆知,根基的好壞高低是修來的,不是天生的,世間出世間的一切,不論好壞都是自己正確或不正確的努力而來,一切都是自己成就自己。自己的修行自己承擔,因此不該與其他人比較,這是很重要的。我常聽人這樣說:“他比我有時間用功,是因為他有錢且不需要工作”,或是“他的時間比我有彈性,所以有較多的時間用功”,或是“她還沒結婚,不像我有丈夫、小孩的責任”。某些人有時間會選擇修行,但某些人有時間還是不願意修行,他們會待在家裏看電視、逛街買東西,或是整天睡覺怠惰,這一生被自己所造的問題包圍纏身,來此生不知為何、沒此生不知為何,只能沉沒於煩惱的大海,抱憾無所成而終。無數的人認識不到個體虛妄獨立存在的問題,當有機會用功時仍是荒廢光陰,一則是為困境所累,二則是得不到正確的指引來改變困境,日積月累的問題就成為未來更沉重的負擔,這些都是人生的事實。

  當禪修學員很得意地告訴我:“我已經很精進地修行用功了。”對這樣的敘述我常會持不同的看法,我告訴他:“你說自己很精進用功,聽起來很好,但你的敘述意味著你的自我意識依然很強,所以你更應該再多鍛煉。”精進修行的意思是,每天要練習放下自我中心緣境的習慣性念頭,當虛妄的自我意識攀緣外境時,代表不覺的個體企圖從整體切割開來,如禪宗所說的好肉割瘡。當能轉化破除個體不覺的自我意識,改變想法和生活困境,進而親證經典教理,並顯揚普世的生命真理,方可說是精進的修行人。

  人人盡有光明在

  要改變必須積極主動,更要做好改變的准備。首先要承認自己的問題,再來要深刻認識到自己是問題的唯一根源。問題不是從佛法來,因為自己在學佛以前就很煩惱;問題也不是從他人來,因為沒有他人時,自己還是問題重重。問題是從自己失控的心來,也只有自己才能起自己的煩惱,心是所有問題煩惱的唯一根源。要認知問題,得先從心中揭開被教導的理論或教義的遮眼障幕,才能看清問題的本質,唯有真正想要解決問題時,才能引生出自我覺醒的動力。有了自我覺醒的動力,才是有效解決問題的開始,否則談解決問題一定會落空,甚至會將問題隱藏且邊緣化。如同去看醫師時,醫師一開始診療就會詢問有什么症狀,如果無法回答這個問題,醫師又如何提供幫助?要痊愈就必須承認自己需要幫助,講述發生的症狀並配合醫生的診療,以及按時吃藥觀察等等。承認自身的症狀所在,並准備好面對及經曆所有的治療過程,才是可以痊愈的方法。

  個人的覺悟,是解構個體集體化迷失的契機,佛教導他的弟子,透過深刻的知苦、離苦所產生的出世動力,來自我反省,修行觀照自心並覺悟自心,而成為能體現普世真理的智者。修行人當知心就是一切法的根源,並應知悉個體與整體真正不可分的關系,當個體透過心本質上具有的功能,從心中化解虛妄的自我意識,返本還源而與整體融合,現出心本質上的清淨,即能體現出普世的真理,此是真正從根源來化解問題。學佛者應當學習面對自己的問題,不受虛妄的自我意識主宰,破解虛妄成為心的主人。佛在世時,他教導弟子看清楚問題的根源,如此才能知道造成問題的真正原因,再從原因下手,並用佛所教授的善巧方便,將造成問題的因素化解。人必須解決自己的問題,並朝著自己希望的生命方向移動,但現今的人卻不自主地將注意力集中在別人的問題上,試圖整頓別人的問題,正因如此而有了大問題。人應該將焦點集中在了解自己,眼睛是用來看自己造的業,而不是用來看他人的業,尚不清楚自己的業種、業識、業報,如何能看清他人的業?禪宗裏有一句話,“聾人也唱胡笳曲,好惡高低自不聞”,己心不明的人如何能知佛意?不解佛意,何能知悉眾生性眾生業?所以為何要花這種心思呢?許多佛弟子可以成聖,是因為他們都能、都願意去看清問題,並遵循著佛的教導而努力修行,安定自己的心。想要從自造的業苦中解脫就是佛弟子精進修行的動力,他們已經准備好了。認知苦、認知苦的根源,努力精進轉化已熟的苦果,從自我中心的虛妄獨立意識的牢籠解脫,成就聖人而轉化有情,這便是一條直接明白的修行道路,也是解決世間一切苦的良方。

  有虛妄的自我意識就必然有苦,虛妄的自我意識是不穩定的,是無根且封閉不覺的。每一種形式的苦,都是源於封閉不覺的心,也就是佛法所說的我執無明。一位禪師曾說過,“人人盡有光明在,看時不見暗昏昏”,此即是虛妄個體一生的最佳寫照。心是問題的根本,當心無法平靜時,無論努力或不努力,結果都是要吃苦。當心不平靜時,會認為自己的問題是別人的錯誤造成,此道理何在?若都是因為別人造成或都是別人的問題,為什么自己會感到苦?苦不從外來,若從外來則與自己無關,這是很重要但卻被一般人忽略的觀念。無論遭受任何形式的苦,苦的根源一定存在自己心中。其實沒必要猜測自己受苦的理由,根本的問題在於失控不安的心,只要有虛妄的自我意識存在,終其一生都不會有穩定的心,因此只有破除虛妄的自我意識,才能解決問題。自我意識是從能現出普世真理的清淨心中造出來的虛妄,因為虛妄無根,所以想要穩定虛妄並不必要、也不可能。同樣的,任何企圖穩定虛妄的文明發展,將造成人類不可解套的永恒問題,因為這樣的企圖是曆史文明不可能達成的任務,也是人類世界從古至今最大的缺憾與虛妄。

  現今大部分人還沒准備好面對自己的問題,更遑論面對未來人類將面臨的問題。有虛妄的個體存在,人心必然不穩定,而這不知何去何從的虛妄獨立感就使人依賴藥物、毒品、裝扮、金錢、謊言、名相或怠惰,來遮掩轉移心中的不安。就像之前提到牆內藏有虎頭蜂窩的例子,看似已將問題蓋住,但虎頭蜂飛出來攻擊的威脅依然存在。現代人傳習的知識主要偏重物質的科學知識,如醫學、生物、經濟、科技等,人們從廣大複雜且多向度變化的現象中找到蛛絲馬跡,再利用這些蛛絲馬跡建構出僵化的理論,並由這些理論發展出可用性有限的執行機制,最後試圖運用這些機制來穩定社會、繁榮社會。由此可知這類邏輯統計分析知識的不足之處,這樣的行徑就好像以蠡測海、以管窺天,相去是很遠。同樣的,人類的精神信仰也有類似的情況,欲以有常的機制之法來規范無常、無相之心,卻不知道實相無相,想要以有相的機制傳習無相的心,就可以得知其局限的必然與缺憾了。

  古代一位有名的臨濟禪師,是臨濟宗的開宗立派始祖。當他住世弘化時,常有參禪的學人來參訪請益,一旦臨濟禪師發現學人心中堆滿了不解真義的知見,他會告訴學人,“有一無位真人,在汝諸人六根門前放光動地,諸人還識否?注意腳下,小心行持”等語。臨濟禪師如此說是因為了解,若學人已經在心中堆積出似懂非懂的知見,就會以這類知見習氣來起心動念。再多的教導於法無益,就像一個人脖子上已套著很重的鏈子,如果再教導他新的知見,就像是再套一條重煉上去,給學人多一枝幹屎橛以資談柄。臨濟禪師很有智慧,他洞悉自我意識作祟的毛病,更了解多數學人以多學多聞為證,深執深信已經學到的知見,對這類人而言,要放下已存的知見,而去學習新的事物是很困難的。這樣的人很難開悟,因為錯認虛妄自我為實質存有,心已經被依虛妄自我而建立起來的習氣纏縛得太緊了。

  在每個時刻,人產生習慣性的想法並相信這些想法,人相信自己對事實的解釋,相信自己所看所聽。凡夫如此的行為,實質上就如同自己已經成聖一般,這就是問題。凡夫心是狹窄且僵化的,因此需要藉禪修鍛煉轉化,來放下自我中心的虛妄獨立,以及批判性和習慣性的念頭。人用習慣性的定義想法自掘墳墓,自塑且深化虛妄個體的獨立感,同樣也可以用相同的工具,來解構虛妄的自我意識,從自設的黑暗墳墓中鋪路而出。一鏟接一鏟,一個念頭接一個念頭,往深執的思想墓穴填入正確的念頭,填補個體與整體之間的虛妄距離。雖然說是虛妄的距離,但也只有覺醒時才知夢是夢,“雖然舊閣閑田地,一度贏得方始休”。要至此,當然必須辛苦努力地練習,但終究可以走出那個又深又暗的墳墓,重新站在陽光底下。屆時,心可以現出原來的光明和清晰,隨意任東西,這就是禪修的目的。

  生活條件的優劣或年齡為何都不是改變的考慮重點,如果你有機會修行,就應該趕緊去做,時不待人,古雲:“莫謂到老方學道,孤墳都是少年人”,伶俐漢聞此無常警語得無感乎?應正心誠意地反觀自心,試問自己是否已做好修行的准備,如果答案是肯定的,真正的改變必然應運而生。認識自造的現實,了解自造現實的因果本末,面對自造的現實,接受自造的現實,並開始起正確的念頭改變現實。一次一個好的念頭,堅定持續,努力開創一扇扇的新門。當你選這本書來讀,你就已經在禪的大門與我碰面,已經開始消融虛妄的自我,走向解脫涅槃所呈現的普世之道。

  人生罕見白頭翁,海角天涯穿靈蹤,毛羽落下滿空花,憐他不識入牢籠。

【書籍目錄】
第1頁:見了法師簡曆 第2頁:見了法師訪談提綱
第3頁:目錄 第4頁:書評:禪宗與賽斯,殊路同歸(許添盛)
第5頁:自序:融通異見,追尋開悟之路 第6頁:第一章 虛空開口
第7頁:第二章 法印匪從人得 第8頁:第三章 循業發現、隨業受報
第9頁:第四章 海中鹹味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4)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
第 4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5-2-14 21:23:32
见了法师 妙参和尚 美国加州毗卢禅寺 http://www.vzmla.org/ 欢迎光临
第 3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5-2-14 19:53:53
禅门巨匠
第 2 楼
Carol Ko 发表于 2013-8-6 3:57:26
回复 匿名 的评论
見了法師在啟台工程公司一別數十寒暑……?您現在已今非息比……?現在回首想出家殘念……?太晚?家父5月1日往生謝報?雖我吃齋念佛…?但卻依然無法改變世俗的宿命啊?松瑾愚痴……!盼您是否能于國曆7月13日告別式讓家父在西方極樂世界參佛典法喜充滿學佛…?我將永生報答您的大恩大德……………………
松瑾,請提供聯絡資料,師父在找您
第 1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2-7-3 6:46:41
見了法師在啟台工程公司一別數十寒暑……?您現在已今非息比……?現在回首想出家殘念……?太晚?家父5月1日往生謝報?雖我吃齋念佛…?但卻依然無法改變世俗的宿命啊?松瑾愚痴……!盼您是否能于國曆7月13日告別式讓家父在西方極樂世界參佛典法喜充滿學佛…?我將永生報答您的大恩大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