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與祖師同行:得預臨濟宗法脈的禪宗法師 明一

與祖師同行:得預臨濟宗法脈的禪宗法師 明一

禪宗聖地中軸線

[日期:2011-03-20]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明一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四祖寺為禪宗的中軸線,不管是在哪個方面都是非常出色的。不但在環境來看是這樣,就是在周邊群眾的護持上也能表現出來。四祖寺後山的漂亮不用說了,真的是姹紫嫣紅。各種落葉樹木一天一種顏色,變來變去,再加上四周常青樹的襯托,就像每天讓自己看一幅新畫。

  由於這幾年的植被保護,地表的土石都看不見了,小樹也都長高長大了,被風一吹也有了龍騰虎躍之勢。看著這些熟悉而陌生的景色,自己不由想起剛來四祖寺時候的情景。第一次來四祖寺打七的時候,自己還在柏林寺當行者,因為負責給師父整理錄音資料而隨師父從北方遠道而來。

  在北方住久了,突然回到南方[自己老家是南方的,只是在北京待久了,又很長時間沒有回老家,所以對南方的情況也陌生了起來]還是會被南方的景色所吸引。車剛接近四祖寺,遠遠就看見寺院坐落在山坳裏面,好像寵兒依偎在母親的懷裏一樣。

  一到四祖寺,映入眼簾的是雕梁畫棟的殿宇和獨秀挺拔的祥雲柏。第一感覺就是好漂亮的寺廟,真是人間仙境。後山的紅葉比香山紅葉多了幾分自然,沒有人來人往的嘈雜,地上是一層厚厚的原始落葉。自己像遠行的遊子,突然回到了母親的懷抱。

  現在雖然住到第八年了,還是很喜歡四祖寺後山的景色。因為,後山的景色年年在變化,不!應該說天天在變化:冬天的青松與白雪;夏天的風雨雷電、雲追霧跑;春天的新綠與翠竹;再加上這秋天變化莫測的姹紫嫣紅,還有不時跑下來搗亂的小松鼠,以及各種各樣的生命,讓自己忘記身在何方。

  剛來的時候,最怕和周邊的村民打交道。記得有一次夏令營馬上要開始了,訂做好的七八十個相框要掛起來,找到在廟裏做工的村民幫忙,但他們說要一兩個禮拜後才能掛,沒有辦法只好找到在廟裏做木工的浙江人幫忙。第二天就聽到浙江人和四祖村民吵架,原因竟然是四祖村民說浙江人把他們的活給搶了。浙江人也因此不敢再幫我們掛了,不得已我們只好自己掛。

  而現在不同了,周邊的村民對我們的態度完全改變了。有一次,我們出坡覺得鐮刀不夠快,就在地上磨,他們過來教我們應該怎么辦。還有一次,院裏的垃圾太多了,希望當地的工人用大車拉走,我們自己裝車,結果他們說他們全包了,不要我們動手了。以前見面時候的冷面孔,現在被他們的敬佩心代替了。如此等等,彼此間關系的協調與和諧的現象不勝枚舉。

  前幾天開職事會的時候,師父也說:“村裏面變化很大,現在曬在停車場上的穀子不要人看都沒有人偷了,這在鄉村裏面是一個奇跡。”因為自己不出門對這些事不了解,但是從組織夏令營活動的時候可以看出,四祖寺村裏面的小營員的素質是越來越高了,參加活動的熱情也完全不一樣,儼然是以一批小主人翁的形象出現了。

  四祖寺所在的黃梅縣,地處湖北、安徽、江西三省交界,素有“神龍之鄉”的稱號。四祖寺的四祖殿前有塊石碑,上面是這樣形容這一方寶地的:“古邑黃梅,神龍之鄉。處吳頭而居楚尾,枕大別而踏江流。三水西注,引賢招聖;山氣靜遠,蘊玉藏珍。西漢元壽,聖教東傳震旦;魏晉初際,佛光被照黃梅。天竺僧千歲寶掌駐錫紫雲蓮峰,黃梅佛寺自斯為始。竺法朗循源感湖濱建招提七座,形如北鬥棋天。支公林遁登蔡山造江心古刹,植梅傳世。慧遠淨祖分蓮社於江左白湖,留寺柘林。達摩禪師存跡青蓮庵於長安湖口。菩提流支南隱廣福寺葬多雲山巔。更有遁逸亂世,處幽居僻,韜光養晦,息影歸真者,多不為世人所知焉。

  是故黃梅古有九祖十三仙證果成道之言說也。時在初唐,有禪宗第四祖道信大師,卓錫雙峰,大敞禪門,秉達摩初祖之禪髓,開東土宗風之先河。法脈綿延,闡演天下。”

  據不完全了解,黃梅有大小寺觀五百餘處。尤其是五祖寺,因在“文革”期間沒有遭到破壞,所以保留了很多有價值的曆史文物。新修複的四祖寺、老祖寺以規模宏偉、安僧辦道成為新的景觀。剛修複的蘆花庵,成為黃梅地區女眾持戒守戒的新道場,可以期待這裏將成為第二個“普壽寺”。

  黃梅素有詩書之鄉的名號,書香門第比比皆是。這裏的居士很大一部分是文化人。與自己接觸的人中許多是筆耕之士,他們的特點是非常的勤奮,勤勤懇懇、一絲不苟地埋頭苦幹。黃梅還是黃梅戲的故鄉,黃梅戲後來在毗鄰的安徽得以發展、名揚四海。

  黃梅地區四季分明,春秋兩季時間長過夏冬。對於我們從北方過來的人來說,夏天很熱很難熬,冬天很冷無處藏。一年中,約需熬上一個月的熱和耐上一個月的冷,除了這一冷一熱的兩個月,其他的時間則是人間仙境,我們稱之為有“五星級空氣”的地方。

  可能是氣候的關系,這裏盛產菜油。到了春季,鋪天蓋地的油菜花,仿佛給大地鋪上了一層黃地毯。這裏的油菜不光是種得多,而且產量高。到3月下旬,油菜長得已經超過1米了。自己每次看到這個場景,總是感慨萬分。同樣是氣候的關系,這裏是種什么長什么。就算是荒地,雜草到時候也長得高過人頭。

  黃梅的山水也是奇特,水庫遍布全縣各地,大水庫就有十多個,小水庫更是多得數不清。很多山完全是石頭構成的,看上去是片片的不毛之地,甚至有的就是一塊完整的大石頭。真是山奇水秀、人傑地靈,難怪會出這么多的祖師。

  更難得的是,黃梅基本沒有被開發,不管是山上的石頭還是水庫裏面的水,就連縣城邊上的工廠也寥寥無幾。當地縣政府的口號是:“要為子孫留下一片青山綠水!”因此,保持了很難得的鄉野風貌。

  四祖寺在禪宗史上給後人留有很多的公案。在這些的公案裏面,有關四祖道信大師的傳人——五祖弘忍祖師的公案應該是最令人關心的了。

  四祖道信禪師駐錫四祖寺期間,栽松道人曾經問道於四祖道信大師:“法道可得聞乎?[您宣揚的禪法,我能夠聽聞嗎?]”四祖回答說:“汝已老,脫[倘或]有聞,其能廣化邪?倘若再來,吾尚可遲[等待]汝。”栽松道人聽了,接著問道:“那我要怎么才能再來呢?”道信禪師說:“逢港則止,遇周即住。”

  栽松道人當即離開了四祖大師,去找地名中有港的地方。有一天他來到灈港,到了河邊碰見有一位少女正蹲在那裏洗衣服。於是上前問訊道:“請問這附近有沒有姓周的人家?”少女說他們家就姓周。於是他就問:“寄宿得否?”少女回答說:“我有父兄,可往求之。”栽松道人說:“諾我,即敢行。[只有你同意了,我才敢前往。]”少女聽了,點了點頭。於是栽松道人轉身回雙峰山下入滅。

  原來,這位少女姓周,是周家的四女兒,尚未婚嫁。奇怪的是,自從那次洗衣回家不久,少女便懷孕了。在那個時代,少女未婚懷孕是一件傷風敗俗的可恥事情。因此少女的父母對她極為厭惡,並把她趕出家門。這樣一來,少女便沒有了歸宿,生活無依無靠,只好過著流浪的生活。

  她白天在村子裏給人當傭人,紡線織布,晚上則隨便找一家店鋪的屋簷底下過一宿。這樣過了幾個月,她終於生下了那個不明不白的孩子。她自己也覺得非常穢氣,不吉祥,於是便偷偷地把孩子扔進了一條髒水溝裏。第二天,她去看的時候,大吃一驚,發現小孩卻正向水溝的上遊漂浮,而且小身子鮮嫩明好,底氣好像很足,於是又情不自禁地把他抱在懷裏。她暗下決心,不管今後受多大的屈辱,一定要把這個孩子撫養成人。

  就這樣,她帶著孩子,沿村行乞,日複一日,年複一年,村裏的人都稱這孩子為“無姓兒”。轉眼間這孩子便長到了七歲。

  有一天,周氏帶著孩子乞討,在路上遇見了一位出家人,這位出家人就是四祖道信禪師。道信禪師仔細地端詳了一下這個孩子,發現這孩子骨相奇特,感歎道:“這不是個平常的孩子。細看,三十二大丈夫相中,只缺七種,雖然他的相貌不及佛圓滿,但是如果他出家修道,二十年後,他必定會大作佛事,能夠繼承佛法慧命,堪當眾生的依處。”

  於是四祖道信禪師問曰:“子何姓?”

  答曰:“姓即有,不是常姓。”

  師曰:“是何姓?”

  答曰:“是佛性。”

  師曰:“汝無姓邪?”

  答曰:“性空,故無。”

  四祖道信禪師聽了,暗自高興,知道這孩子是個法器,於是命侍者來到孩子的母親身邊,請求她答應讓這個孩子出家。孩子的母親想起這孩子的身世以及發生在他身上的許多奇奇怪怪的事情,知道這一切都是宿世的因緣,於是痛快地答應了四祖的請求,把孩子舍給四祖作弟子,四祖遂給他起了法號“弘忍”。

  弘忍禪師出家後,便住在雙峰山,奉事四祖道信禪師。弘忍禪師性格內向,少言寡語,寬忍柔和。同學經常欺負他,他也不爭辯,泰然處之。《楞伽師資記》中講,他 “住度弘湣,懷抱貞純。緘口於是非之場,融心於色空之境。役力以申供養,法侶資其足焉。調心唯務渾儀,師獨明其觀照。四儀[行住坐臥]皆是道場,三業[身口意]鹹為佛事。蓋靜亂之無二,乃語默之恒一”。意思是說,他心量寬宏,慈悲仁湣,純潔無瑕,不談人是非,在日常生活中,心心在道,行住坐臥,起心動念,無時無處不處在覺照當中,而且經常幹苦活重活兒,甘為大眾服務,修福報。

  《傳法寶記》說他“晝則混跡驅使,夜則坐攝至曉,未嘗懈倦,精至累年”,白天混跡於大眾中,幹各種雜活兒,晚上則攝心打坐,通宵達旦,精進修行,經年累月,不曾懈怠。弘忍禪師的人品、精進和悟性,使他漸漸地成為同道們的學習楷模。道信禪師尚在人世的時候,就有很多人從四面八方慕名而來,親近弘忍禪師,所謂“四方請益”,“月逾千計”。這一點令四祖非常高興。於是,四祖經常給他開示頓悟之旨,不斷地隨機鉗錘,使他的道行很快地進入了爐火純青的境界。終於有一天,因緣成熟了,四祖把法衣傳付於弘忍禪師。弘忍禪師也就成了東土禪宗的五祖。付法的時候,四祖道信禪師說了一首偈語:華種有生性,因地華生生。大緣與性合,當生生不生。[《禪宗大德悟道因緣》]

  這個公案很有意思,還連帶到幾百年後的“無縫塔”的公案。因為,五祖大師的前身——栽松道人的舍利塔就是一座無縫塔。現在周邊的建築已經拆遷,正在對這座塔進行重新修整,從深層的地下發現,還有更大更漂亮的基座,也許從中能獲得更多翔實的資料。

  這應該是曆史上第一座無縫塔了。這和曆史上的“無縫塔”公案雖然沒有什么關系,但是,這是無縫的最早實樣。自己在想,可能這個建築群並不為外人所知,要不也不會有後來的肅宗皇帝和忠國師的“無縫塔”公案。[參閱《“無縫塔”中的放下》一文,見本書175頁。]

  四祖寺作為禪宗的一個古老道場,自古以來就是出家人參學的聖地。當年,道信祖師居住期間,道場興盛,法音遠布,諸州學道,無遠不至。所以,當時天下學禪者均以雙峰為歸。門徒最盛時達八百餘人,其中以弘忍最為著名。蘄州刺史崔義玄,聞道信禪師之名亦前來瞻禮。

  如今,自己能在道信大師創建的道場參學,真的是三生有幸。正是在這樣的環境裏面,感覺時間過得特別快,總覺得剛結夏安居,沒幾天就又解夏了;冬季禪七剛起七,沒幾天就又解七了;春秋不冷不熱正好用功,可是功夫還沒有上路,四山就青黃交接了。

  上殿、過堂、出坡、坐香這一古老的生活方式,在師父提出的“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的“生活禪”理念指導下,煥發出了新的生機。不知不覺鬢角的毛發好像也白了幾根,頓時心裏感到些些的愁意。好在如今明白了“途中即家舍”的理念,心裏剛萌發的些些愁意也馬上消散而去。

  記得大梅法常禪師,被人問他在這山裏住了幾年時,曾答:“只見四山青又黃。”祖師們總是瀟灑面對現實,輪到自己就不敢造次,他們都是過來人,自己可沒有這個本事。所以,不敢放下“奮志不知寒夜永,篤行那覺暑天長”的口頭禪,只因為自己所能用功的日子實在不多。

  說到大梅禪師不覺又想起他的詩來:“摧殘枯木倚寒林,幾度逢春不變心。樵客遇之猶不顧,郢人那得苦追尋。一池荷葉衣無盡,數樹松花食有餘。剛被世人知住處,又移茅舍入深居。”這可以說是禪門的用功典范了,難怪很多後人把澗飲木食作為用功的榜樣。

  又如圓悟克勤示良爐頭:

  金色頭陀論劫打坐,達磨少林面壁九年,曹溪四會縣看獵,大溈深山卓庵十載,大梅一住絕人跡,無業閱大藏,古聖翹足七晝夜贊底沙,常啼經月鬻心肝,長慶坐破七蒲團,是皆為此一段大因緣。其志可尚,終古作後昆標准,便使致身在長連床上亦不過冥心體究,但令心念澄靜,紛紛擾擾處正好作工夫。當作工夫時,透頂透底,無絲毫遺漏,全體現成,更不自他處起。唯此一大機阿轆轆轉,更說甚世諦佛法,一樣平持日久歲深,自然腳跟下實確確地,只是個良上座。直下契證,如水入水,如金博金,平等一如,湛然真純,是解作活計。但一念不生,放教玲瓏,才有是非,彼我得失,勿隨他去。乃是終日竟夜,親參自家真善知識,何憂此事不辦,切須自看!

  《法華經》中也說:“心常懷懈怠,貪著於名利。求名利無厭,多遊族姓家。棄舍所習誦,廢忘不通利。”希望自己遠離名利,在這樣美好的環境裏面“不遊族姓一心參,任他白發與黃山。奮志篤行曆此事,灰身滅智不放參”;牢記自己的初發心,老老實實地用功,早點能具備住山的本錢。

  淨慧老和尚自2003年在四祖寺升座後,為禪宗中軸線上的四祖寺又增添了一道風景線,這就是他老人家二十年來提倡的“生活禪”。“生活禪”用現代的語言,把古老的佛教用現代人比較容易接受的方式重新演繹一次,使得現代的人,尤其是具有一定文化的人非常容易地走入佛門。

  “生活禪”把菩薩道的自利利他的精神,以“覺悟人生,奉獻人生”的當代語境方式體現出來,把佛教的真諦與俗諦充分地在日常生活中進行應用:讓還沒有入門的人有一個簡便的通道步入佛門;讓初入門的人知道如何來修正自己;讓有一定修行基礎的人突飛猛進;讓修行有成果的人回到生活中度眾生。

  這就是“生活禪”所提倡的“以三寶為正信的核心,以因果為正信的准繩,以般若為正信的眼目,以解脫為正信的歸宿”。這樣就把握了我們進入佛門的正確性,讓還沒有學佛或者剛學佛

  的人有一個正確的學佛態度、方法與目標,讓古老的佛教再次放光現瑞。

  “生活禪”真正落實了“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的宗旨:“在盡責中求滿足,在義務中求心安,在奉獻中求幸福,在無我中求進取,在生活中透禪機,在保任中證解脫。”把佛教的真諦與度世的俗諦落實在日常的生活之中,廣度眾生。

  “生活禪”還提倡“將信仰落實於生活,將修行落實於當下,將佛法融化於世間,將個人融化於大眾”。這樣,不管是沒有入門的人,還是剛入門的人,或者已經修行一段時間的人,甚至是修行有成就的人,有了一個指導思想,知道自己該如何去做、如何去修。

  “生活禪”提倡“發菩提心,樹般若智,修息道觀,入生活禪”。這就把修行“生活禪”的具體方法指出來了,讓修行生活禪的人有了把握之處;更為“老修行”提出了“守一不移”、“一行三昧”等更加深入的修行手段,讓修行人在行菩薩道的時候了生脫死。

  “生活禪”提倡“善用其心,善待一切”、“大眾認同,大眾參與,大眾成就,大眾分享”等等一系列的具體修行方式,指導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活學活用古老的菩薩道精神,把古老佛教理念用現代的手段應用到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度人度己,和諧人生,和諧社會。

  “生活禪”不僅僅是一個口號,在四祖寺,從淨慧老和尚升座以後就落實到寺裏的法務安排中去了。每年的“禪七”、“夏令營”等眾多的法會,不但傳承了傳統佛教的修行手段,還為接引新人來到佛教裏面修行或者說應用佛教來減少生活中的煩惱,樹立了新的楷模。

  延伸閱讀:

  【生活禪】

  所謂生活禪,即將禪的精神、禪的智慧普遍地融入生活,在生活中實現禪的超越,體現禪的意境、禪的精神、禪的風采。提倡生活禪的目的在於將佛教文化與中國文化相互熔鑄以後產生的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禪宗精神,還其靈動活潑的天機。在人間的現實生活中運用禪的方法,解除現代人生活中存在的各種困惑、煩惱和心理障礙,使我們的精神生活更充實,物質生活更高雅,道德生活更圓滿,感情生活更純潔,人際關系更和諧,社會生活更祥和,從而使我們趨向智慧的人生、圓滿的人生。[淨慧老和尚語]

  【淨慧老和尚】

  祖籍湖北新洲,生於 1933年。一歲半即由父母送入尼庵撫養。14歲在武昌三佛寺拜師學經,奠定超脫出世的宗教品格和獻身佛教的理想。1951年18歲時到廣東雲門寺受比丘戒,得以親侍中國現代禪門泰鬥虛雲老和尚,因敏悟過人,深受器重,1952年即成為虛雲老和尚傳法弟子。1956 1963年,在北京中國佛學院學習,是新中國第一批佛教研究生。1963年被錯劃為“右派”,後輾轉北京、廣東、湖北等地接受勞動改造。1979年落實政策後回到北京,在中國佛教協會從事佛教文化宣傳工作,參與創辦《法音》雜志,並任責任編輯;1984年開始擔任《法音》主編。1993年當選為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至今。

  1988 年,受河北省有關部門之邀和中國佛教協會委派,參與創辦河北省佛教協會並任會長。從1991年冬開始,主持趙州祖庭柏林禪寺的興複工作,使其從一片廢墟變成殿堂莊嚴、規模宏大的叢林,組織僧團,弘宗演教,振興河北佛教。淨慧法師秉承佛陀“普度眾生”的本懷,光大太虛大師“人間佛教”的思想:1989年創辦《禪》刊,接引眾生,弘揚以“平常心、本分事”著稱的趙州禪師的家風。1991年,提出了日後深入人心的“生活禪”理念。1993年起,每年在柏林禪寺舉辦“生活禪夏令營”,倡導以“覺悟人生,奉獻人生”為宗旨的生活禪,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從1982年開始,先後出訪亞、非、歐、美、澳諸洲十餘國,聯誼布道,廣結佛緣。1998年9月,河北省佛學院舉行試辦開課式,於柏林禪寺中興十周年慶典隆重舉行之際,正式就任住持[2003年退居]。2000年正式出任河北省佛學院院長。現任湖北黃梅四祖寺、老祖寺、當陽玉泉寺、邢台玉泉禪寺等住持,並主持興複了眾多道場。

  (摘自《與祖師同行》,明一著,明睿編,三聯書店2011年1月版,29.80元。)

【書籍目錄】
第1頁:作者簡介 第2頁:
第3頁:世智辯聰歸八難 第4頁:開發自己的“靈光”
第5頁:乾坤肚皮學得來 第6頁:吃飯睡覺
第7頁:笑問客從何處來 第8頁:樹見行人幾回老
第9頁:桂花禪香 第10頁:花並非無百日好
第11頁:血濺梵天平常心 第12頁:不得力處好著力
第13頁:拜佛姿勢的疑惑 第14頁:因病悟得真實相
第15頁:正法眼藏瞎驢邊滅 第16頁:安住當下吃茶去
第17頁:途中即家舍 第18頁:管人管事有奧秘
第19頁:清 閑 第20頁:妙高頂上絕商量
第21頁:“無縫塔”中的放下 第22頁:身口意三業顯功夫
第23頁:天地與我同根 第24頁:法執堅固難放下
第25頁:十地頓超無難事 第26頁:永嘉大師說境界
第27頁:禪宗四祖中軸線 第28頁:禪宗聖地中軸線
第29頁:翠竹黃花嚼舌根 第30頁:人生如戲努力演
第31頁:業識茫然應知返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