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與祖師同行:得預臨濟宗法脈的禪宗法師 明一

與祖師同行:得預臨濟宗法脈的禪宗法師 明一

妙高頂上絕商量

[日期:2011-03-20]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明一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今天有人問了如下的問題:“《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說念觀音菩薩名號就能離貪欲、嗔恚、愚癡而得到解脫;《金剛經》裏說‘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此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阿彌陀經》裏說西方極樂世界是多么多么美好;《六祖壇經》裏說西方就在自己的自性清淨心中。如此一說我覺得是不是很矛盾啊?”這是非常普遍而且很實際的問題。自己在網上回答了一點,感覺很難說清楚,所以寫篇日記好好說個痛快。

  我們知道佛教有勝義諦[也叫第一義諦]和俗義諦之分。勝義諦是絕言說的,就像智慧不能衡量、說不出來一樣;俗諦就可以言說,是解釋勝義諦的一個方便。祖師的話叫做:“妙高頂上從來不許商量,第二峰頭諸祖略容話會。”[元•知訥《真心直說》序]《金剛經》是講勝義諦的經典,你要說佛有所說,不是貶低或者叫誣蔑佛嗎?

  雖然如是,佛陀慈悲方便給我們講普門、講彌陀。他是想讓我們通過修行這些簡單的方法,達到見性的目的[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指月”]。這就像我前幾天寫的《智慧設計新知識》一樣,佛陀把我們所生活的“現實”[實際上也是虛幻的]環境中的觀世音菩薩和阿彌陀佛介紹給了我們。

  《壇經》裏面講的是第一義諦的自性彌陀[淨土],《阿彌陀經》講的是實相彌陀。自性上如果完全去掉了分別,每一個人都是“好人”的話,那么你的世界不是隨隨處處是極樂世界嗎?從實相彌陀來說,《華嚴經》講過阿彌陀佛國的一日一夜是我們這個世界的一劫[參閱筆者日記《時間長短壽量喻》]。也就是說,阿彌陀佛極樂世界,是不能用天體物理的銀河系概念來衡量的——如若我們的宇宙飛船克服銀河系的引力、超過第三宇宙速度,那么我們或許可以看到。所以,我們不要被唯心淨土、實相淨土這些概念化的內容所迷惑。

  我們知道我們的自性或者說是佛性、智慧、法身……對這個東西的描述,各種各樣的名詞很多,是無法用語言文字來說明的。也就是說,在講到我們的自性這樣的問題[或者叫第一義諦]的時候,我們開口就錯。所以,自古以來很多的公案在講到這裏的時候,總是不開口說了——以前講過種種公案,比如外道問佛、摩竭掩室、淨名杜口、須菩提宴坐等。所以,“了義”的《金剛經》就說不能以音聲色相見如來。因為這些音聲色相都是語言文字,靠這些去了解如來是不可能的事情。

  那么語言文字這么蒼白無力,要如何才能讓世間的人了解

  如來或者叫自性等等呢?所以,佛陀教給了我們所謂八萬四千法門,讓我們去循之慢慢修行,以期見到如來[或者說自性等等無法解釋的名詞]。其中《普門品》裏面說念菩薩名號就能得到解脫,就是方法之一。這個法門與我們“參話頭”或者念“阿彌陀佛”是一樣的,是要我們精力專注起來,制心於一處,久而久之我們的自性就會顯現,就會體會到無生;就會明白沒有生也不會死;就會明白……或者叫做開悟;或者叫做見性;或者……通過這樣的指導,希望我們能夠明白如來的本意。

  就好比我們看不到月亮的實際情況,現在我們用手指頭把眼前能夠看到的月亮指給你看——通過借助於一種手段,來表達自己的意思。手段可以有很多很多,可以商量選擇,而所要說明白、要讓你見到的東西[自性]則不能商量、不能選擇。

  禪宗祖師們所使用的手段也大多如是,比如自己以前寫的日記《識得聲外音》等等有很多詳細的描述。正是因為如來或者叫自性、第一義諦無法用語言文字表達,所以,佛教裏面就產生了所謂“指月”的俗諦,通過俗諦的引導,讓大家見到自性。

  所以,佛教中的第一義諦盡管無法說得出來,但是佛陀講了三百多會,三藏十二部經,翻譯到中國的就有五千零四十八卷,將近六千萬字。祖師老和尚們為了說明這件事情,個個橫說、豎說、比喻說、暗示說、身行說、言教說……比佛陀說的還要多得多。他們也設計了無數適合我們本土的修行法門,也不比佛陀的八萬四千少多少了。

  當我們明白了這些道理之後,我們就會知道八萬四千法門沒有高下之別,只是如來應機的方式不同。我們就不會在你高我低、你好我不好等等二元對立上去爭論不休。大家需要什么樣的方法去了解自性,各自去找到一個最適合自己的方式來明白自性就是了。

  這樣一來,我們就知道燒香拜佛有什么好處;我們就知道參禪打坐有什么好處;我們就知道布施回向有什么好處;我們就知道弘法利生有什么好處;我們就知道拜懺修身有什么好處;我們就知道觀心閱藏有什么好處;我們就知道……一切是平等的,一切是根據每一個人目前的需要而開的“指月”方便。

  延伸閱讀:

  【阿彌陀】

  阿彌陀,梵語Amita音譯,意為無量。阿彌陀佛,亦稱無量壽佛、無量光佛、觀自在王極樂世界中的阿彌陀佛、甘露王。在佛教中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與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合稱“西方三聖”。

  據《無量壽經》卷上載,過去久遠劫世,世自在王佛住世時,有一國王發無上道心,舍王位出家,名為法藏比丘,於世自在王佛處修行,熟知諸佛之淨土,曆經五劫之思慮而發殊勝之四十八願。此後,不斷積聚功德,而於距今十劫之前,願行圓滿,成阿彌陀佛。[據百度百科]

  【普門】

  梵語samanta-mukha,又作無量門,意指普及於一切之門。天台宗認為,《法華經》所說之中道、實相之理,即遍通於一切,無所壅塞,故諸佛菩薩乘此理,能開無量之門,示現種種身,以拔眾生苦、成就菩提;又以此為根據而有“十普門”之說,依此可順序完成自行化他之德。華嚴宗認為,圓教所說重重無盡、主伴具足之理,即於一之中攝一切法,亦即《華嚴經》所說之一門教法,實包含一切門,故稱為普門、普法。又密教認為,總該諸尊之德用,而包含一切總智總德之大日如來,稱為普門;對此,彌陀及藥師等諸尊僅現一智一德,此種佛、菩薩則稱為一門。

  又佛、菩薩依種種緣,顯示其種種形相,而來救度眾生,稱為普門示現。[丁福保《佛學大辭典》]

  【實相】

  梵語dharmata、bhuta-tathata,原義為本體、實體、真相、本性等;引申指一切萬法真實不虛之體相,或真實之理法、不變之理、真如、法性等。此系佛陀覺悟之內容,意即本然之真實,舉凡一如、實性、實際、真性、涅槃、無為、無相等,皆為實相之異名。以世俗認識之一切現象均為假相,唯有擺脫世俗認識才能顯示諸法常住不變之真實相狀,故稱實相。

  此實相之相狀,一般認為不得以言語或心推測之。在此一立場發展之下,至天台宗,則以最完全的自我發現,謂之諸法實相,亦即泯除本質[理]與現實[事]之差別、一切諸法完全調和之世界,於迷妄之凡夫中,亦可體現崇高之佛境界,表現出現象即實在、差別即平等之精神。將真如之實相引至現實,自理論上闡明大乘佛教肯定現實之態度。[據百度百科]

  (摘自《與祖師同行》,明一著,明睿編,三聯書店2011年1月版,29.80元。)

【書籍目錄】
第1頁:作者簡介 第2頁:
第3頁:世智辯聰歸八難 第4頁:開發自己的“靈光”
第5頁:乾坤肚皮學得來 第6頁:吃飯睡覺
第7頁:笑問客從何處來 第8頁:樹見行人幾回老
第9頁:桂花禪香 第10頁:花並非無百日好
第11頁:血濺梵天平常心 第12頁:不得力處好著力
第13頁:拜佛姿勢的疑惑 第14頁:因病悟得真實相
第15頁:正法眼藏瞎驢邊滅 第16頁:安住當下吃茶去
第17頁:途中即家舍 第18頁:管人管事有奧秘
第19頁:清 閑 第20頁:妙高頂上絕商量
第21頁:“無縫塔”中的放下 第22頁:身口意三業顯功夫
第23頁:天地與我同根 第24頁:法執堅固難放下
第25頁:十地頓超無難事 第26頁:永嘉大師說境界
第27頁:禪宗四祖中軸線 第28頁:禪宗聖地中軸線
第29頁:翠竹黃花嚼舌根 第30頁:人生如戲努力演
第31頁:業識茫然應知返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