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與祖師同行:得預臨濟宗法脈的禪宗法師 明一

與祖師同行:得預臨濟宗法脈的禪宗法師 明一

花並非無百日好

[日期:2011-03-20]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明一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四祖寺大殿前的菊花,今天給清理掉了,今年來過四祖寺的人,可能都見過這幾株花,因為它從正月十五以後就開始開花,一直到前幾天。也就是說,它開了將近三百天的花,而且開得很密,從沒有間斷過。這種菊花大小和花形都有點像牡丹,顏色也很豐富,有黃色、粉紅、大紅等,還有過渡色,它的根是塊狀的,其花期長等可能與此有關。

  因為是種在大殿的前面,所以它的命運非常好,不但自己可以用生命來供佛,還吸引很多的遊客,同時受到住在廟裏面的人的關注。所以,幹了有人澆水;枝葉枯萎了有人修剪;花謝了有人收拾;被風吹倒了有人扶起來……種種的因緣,使得它成為四祖寺的一個亮點,也是上鏡頭最多的景觀。

  我們平時說花無百日紅,這是講的大多數花是如此。由此還

  多被用作隱喻,比如六如居士[唐伯虎]《警世》中說:“世事如舟掛短篷,或移西岸或移東。幾回缺月還圓月,數陣南風又北風。歲久人無千日好,春深花有幾時紅。是非入耳君須忍,半作癡呆半作聾。”就是很好的隱喻。

  但是世間的事情,往往有其奇特之處。的確絕大部分的花期都很短,但也會有很多的特例,這也是我們認識事物的誤區。我們習慣於花無百日紅後,就會對這種花期長的花感覺奇特,這正是我們凡夫眾生的問題——存在二元對立。這是我們戴上了有色眼鏡後觀察世界的結果,而我們的智慧就被這種有色眼鏡給屏蔽了。

  這是我們心的作用。在佛教裏面,我們的心被分為肉團心、緣慮心、集起心、含藏心和真如心。簡單地講,肉團心,就是我們這個在心髒裏面跳個不停的心;緣慮心,就是我們紛飛不停的散亂心;集起心,就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養成的習慣或者叫串習心;含藏心,就是我們佛教裏面常說的第八識;真如心,當然就是佛心了。

  我們對事物之所以會有偏見,就是因為我們的集起心。我們對某種事物見識重複多次後,就會形成串習或者叫做習慣,然後存在我們的含藏心裏面去。而這些集起往往是不正確或者是有差錯的,這樣我們就被這些不正確和差錯蒙蔽了,從而對事物產生偏見。

  這就是由我們對任何事情存在二元對立的看法而產生的:我們的見解總是喜歡分別出二元對立,所謂好壞、是非、黑白、對錯、高低、上下、彼此等等,這樣就有了你對我錯等等對立。我們的錯誤與痛苦也就從這些對立中產生。如果我們放棄了這些二元對立,那就是我們常說的人天涅槃正路。

  到了這個時候,我們就不會在乎百日非百日、花好非花好、月圓與月缺,就不會再需要“警世”與“放下”等等區別。當我們真正做到了僧肇大師說的“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的時候,就能該“警世”就“警世”、該“放下”就“放下”了。

  延伸閱讀:

  【涅槃】

  又作泥洹、涅槃那,意譯作滅、寂滅、滅度、無生。與擇滅、離系、解脫等詞同義。或作般涅槃、大般涅槃。原來指的是吹滅,或表示火漸漸熄滅的狀態;其後轉指燃燒煩惱之火滅盡,完成悟智[即菩提]的境地。此乃超越生死[迷界]之悟界,亦為佛教終極的實踐目的,故表佛教的特征而列為法印之一,稱“涅槃寂靜”。部派佛教,以涅槃即滅卻煩惱之狀態。其中複有有餘依涅槃與無餘依涅槃之分,前者是雖斷煩惱,然肉體[意即殘餘之依身]仍存之情形;後者是灰身滅智之狀態,即指一切歸於滅無之狀況。出現此世為人的佛[特指釋尊],其肉體之死,稱涅槃、般涅槃、大般涅槃。入涅槃又稱入滅、薪盡火滅[薪喻佛身或機緣,火喻智慧或佛身]。涅槃原意指釋尊之成道,但今大抵皆作無餘依涅槃之意。[於淩波著《唯識名詞白話新解》]

  【僧肇大師】

  東晉時代著名的佛教學者,京兆[今陝西長安市]人。少年以傭書為業,遂得曆觀經籍,亦愛好老、莊。他以為《道德經》於玄遠之道還未盡善,後來看到舊譯《維摩經》,披尋玩味,始知所歸,因而出家。不久即以“善解方等,兼通三藏”知名。鳩摩羅什於晉隆安二年[398年]到姑臧[今甘肅武威縣],他遠道往從學,為羅什最初的弟子,被稱為“法中龍象”。羅什於秦弘始三年[401年]至長安,肇隨行。既而秦主姚興請羅什入西明閣及逍遙園翻譯佛典,他和僧睿等相助詳定,列席譯場,咨稟羅什,所悟更多。弘始六年[404年]《大品般若經》譯出後,他著《般若無知論》,凡二千餘言。他後來又著《不真空論》、《物不遷論》等。弘始十五年[413年],佛陀耶舍譯出《長阿含經》,他也列席譯場,並作序。他在羅什門下十餘年,被稱為什門“四聖”或“十哲”之一,又稱為“解空第一”。弘始十六年[414年]去世,年僅31歲。

  (摘自《與祖師同行》,明一著,明睿編,三聯書店2011年1月版,29.80元。)

【書籍目錄】
第1頁:作者簡介 第2頁:
第3頁:世智辯聰歸八難 第4頁:開發自己的“靈光”
第5頁:乾坤肚皮學得來 第6頁:吃飯睡覺
第7頁:笑問客從何處來 第8頁:樹見行人幾回老
第9頁:桂花禪香 第10頁:花並非無百日好
第11頁:血濺梵天平常心 第12頁:不得力處好著力
第13頁:拜佛姿勢的疑惑 第14頁:因病悟得真實相
第15頁:正法眼藏瞎驢邊滅 第16頁:安住當下吃茶去
第17頁:途中即家舍 第18頁:管人管事有奧秘
第19頁:清 閑 第20頁:妙高頂上絕商量
第21頁:“無縫塔”中的放下 第22頁:身口意三業顯功夫
第23頁:天地與我同根 第24頁:法執堅固難放下
第25頁:十地頓超無難事 第26頁:永嘉大師說境界
第27頁:禪宗四祖中軸線 第28頁:禪宗聖地中軸線
第29頁:翠竹黃花嚼舌根 第30頁:人生如戲努力演
第31頁:業識茫然應知返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