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包容的智慧Ⅱ修好這顆心:長樂先生與星雲大師智慧互動 星雲法師

包容的智慧Ⅱ修好這顆心:長樂先生與星雲大師智慧互動 星雲法師

將心比心,怨親平等

[日期:2011-03-16]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星雲法師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將心比心,怨親平等

長樂先生:有些人覺得人際關係難處,常常抱怨單位裡鉤心鬥角啊,人際關係複雜啊。其實,哪里關係不複雜呢?看不懂就不必看,做好自己就好。自己怎麼做? “在人之上的時候,把別人當人;在人之下的時候,把自己當人。”

奧巴馬在競選的時候,有記者問了他一個關於副總統候選人裴琳女士的問題。記者說,裴琳有一個十八歲的女兒未婚先孕,你怎麼看?這個記者想出裴琳的醜,問題一說出口,在場的人都很緊張,但奧巴馬卻很輕鬆地說:我媽媽也是十八歲生的孩子。

這個回答非常了不起,因為他不是站在一個評判的角度去談論這個問題,他用那種最謙卑的方法去思考問題、回答問題,這是真正的“將心比心”。他的這個回答讓在場的新聞記者都很折服。

星雲大師:人際之間如何相處?一般人總認為自己很偉大,別人都不如我,因此常要跟人家比較。過去有人舉個譬喻:中國人的民族性有如雄雞,只要一隻公雞“咯咯咯”一叫,其他的公雞馬上就會跑來啄它的頭和雞冠,不准它抬頭,不許它超越自己,更不許它比自己高明。

我說個例子,佛光山有個普門中學,學生當中有一個女生長得很美麗,人稱“校花”,可是這個“校花”之名卻為她帶來很多苦難。許多人譏諷她、開她玩笑。後來有一個機會我與學生談話,我說:“同學們不要​​這樣,你說她美麗不好,難道要我們普門中學每一個人都是醜八怪,你才歡喜嗎?一個同學成績好、很優秀,很受老師欣賞,你就要嫉妒,難道要大家成績通通都不好,你才歡喜?”

長樂先生:我有一位朋友,他最大的優點是從來沒有在背後說過別人的壞話。這一點很了不起。誰沒有妒忌之心?誰沒有憤懣之時?這位朋友難道對別人真的沒有意見?肯定有,但是他真的能做到不背後說人是非,這很難得。

人在社會上有朋友,也有敵人。不一定是戰場上兩軍對陣,殺得你死我活,才叫敵人;商場有商場的對手,同行有同行的冤家,利益有利益的敵人,“同行相嫉,文人相輕”,很多人背後說別人的壞話,其實還是出於嫉妒的心理。

星雲大師:基督教說“愛你的仇敵”,佛教說“怨親平等”。其實,人生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外交上有一句話說:“國際間沒有永久的朋友,也沒有永久的敵人。”人與人之間,有時候朋友可以成為敵人,有時候敵人也會成為朋友,就看我們對人的態度、看法如何。

有不少徒眾跟隨我,我告訴他們:一支鋼筆,送給他而不給你,你不但不能嫉妒他,反而要歡喜他;因為他是你的前輩,他沒有,你就不可能有;這次他擁有了,下次可能就輪到你有了。因此,我們要有“讓別人有,我沒有無妨”的心量。

只知向人家要求,是貧窮;懂得給別人,則表示富有。不過也有人說:“我既沒金錢,也無寶物,沒有東西可以給別人,但是見到別人擁有,心裡很歡喜。”這就是心裡的富貴。從建設心裡的富貴起步,自然就會有樂趣。

所以,現代青年應有什麼樣的觀念?第一要從退讓中體驗樂趣。在《百喻經》中有一段故事比喻說:有一個人家來了客人,父親就向孩子說:“兒子啊,客人來了,快到街上去買些酒菜回來。”兒子去了好久都沒回來,父親就跑到街上去找,一看,兒子在街上和一個人面對面站立,父親向兒子詢問原因,孩子說:“這個人很壞,我走到這裡,要他讓個路,他就是不肯,而我也不想讓他,所以我們兩個人就在這裡僵持了很久。”父親一聽,就說:“孩子,家裡來了客人,你先把酒菜拿回去,爸爸來跟他談一談。”像這樣雙方不讓一步的情況,也只有增加彼此的苦惱了。

有人問我:怎麼把佛光山建在窮鄉僻壤的大樹鄉?我說這是以退為進。因為當初我住在台北,有人請我吃飯,不能不去,你不去,他會說你看不起他;有人要找我開會,不能不去,你不去,他說你不合作;為了要看得起他、為了要跟他合作,天天都忙得不可開交,忙得找不到自己。況且在人多的地方,還得受人我之間一些衝突的影響。這麼一退,來到窮鄉僻壤的鄉村,只有我自己住,沒有人麻煩我、阻止我、障礙我,同樣能成就事業;不一定要去強求。所以,退讓不是沒有力量、不是消極的;退讓是智慧之舉,更需要大勇猛。

長樂先生:所謂“自謙則人必服,自誇則人必疑”就是這個道理。讓步非但不會降低自己,反而贏得了敬佩和更大的發展空間。

星雲大師:我在佛光山的一次徒眾講習會中告訴大家:“什麼人能幹,什麼人不能幹,從一個小地方就可以看出來。凡是能幹的人,叫他做什麼事,他大部分都是承諾:“OK! OK!沒問題! ”不能幹的人則推三阻四,事事拒絕:“這個不對,那個不可行。 ”當然有很多事情實在不容易做到,但是我們在拒絕的同時也要有代替,不要讓對方難堪,要時時想到給別人一個助緣。

二三十年前,經常有信徒的子弟來找我,希望我能為他們介紹一份工作,或者推薦他到某機關任職。那個時候人浮於事,要找一份差事很不容易,更何況自己也不知道幫他介紹的工作適不適合,更不知道他的耐心、恆心、毅力究竟如何,但是基於和信徒之間的香火因緣,總想要助他一臂之力。

於是千辛萬苦,打聽聯絡,穿針引線,好不容易幫他找到職業,趕忙去通知他,不料對方卻說:“不要了,我已經在別處上班了。”我當時心想:自己白費一場心也就算了,但是對機關主管失去信用,要我如何交代呢?他們也是賣一個面子啊!

這種情況幾次以後,再有人找我介紹工作,我心裡雖也起了警覺,但輕言拒絕,斷了別人的信心,總是於心不忍,所以我想出了一個代替的辦法,就告訴他:“你先看報紙的尋職欄,或者我提供一些數據給你,你認為這個職業和你的能力、興趣吻合,就自己打電話過去。”對方往往說:“不行啊!他們不認識我,又沒有人介紹,不會採用我的。”我告訴他:“你可以向機關行號的主管介紹自己的專長,並且說:'我讓你試用兩個月,兩個月以後,如果你覺得我可以用,再續用;如果你覺得我不適合,我就走。我是來讓你試用的。'老闆聽說你是來讓他試用的,他不需要負什麼責任,也沒有人情負擔,就會試用你。如果你能經得起試用,可能就會一帆風順,前途光明;如果你經不起試用,那就得重新調整自己,重新學習。”經過我這一番分析說明,年輕人求職大​​都能無往不利。

代替拒​​絕不是簡單的表面功夫,必須打從心裡先不要有抗拒、排斥的念頭,從而平心靜氣面對問題,尋求解決之道,切忌魯莽行事,遷怒別人。有許多人說:“師父,您何必如此客氣,直接說明拒絕就好了。”當然,拒絕只要一句話,非常簡單,但是它具有很大的殺傷力;我寧願自己麻煩一點,找尋代替的方式,讓對方能夠接受,讓對方能夠成長。我每到一地,均十分留意當地的事物。數十年來,我發覺教育出問題的地方,往往在於父母師長習慣以拒絕的態度來對待下一代;而人際關係出了問題的人,大都在於他們經常用拒絕的方式來否定別人。

在此奉勸諸位:要給人信心,要給人歡喜,要給人希望,要給人方便,即使不得已要拒絕,也不要輕易地就拒絕,而要有代替地拒絕;不要立刻就拒絕,而要能婉轉地拒絕;不要無情地拒絕,而要有幫助地拒絕;不要傲慢地拒絕,而要有出路地拒絕。

即使拒絕,也要讓對方感到歡喜。

【書籍目錄】
第1頁:目錄 第2頁:這顆覺悟的心(代序)
第3頁:人生的真相 第4頁:與生活的激流融為一體
第5頁:明知是“空”為何還要奮鬥 第6頁:為了熱愛而來
第7頁:“內行”管“內行” 第8頁:啐啄同時
第9頁:對屬下要能懂他 第10頁:包容無心的錯誤
第11頁:最高明的管理 第12頁:管理學的“學分”
第13頁:女性之德,引我向上 第14頁:銳氣藏於胸,和氣浮於面
第15頁:孝乃成大事之本 第16頁:不是“關係”,是“因緣”
第17頁:“誠信”是金字招牌 第18頁:學習當一個勇者
第19頁:一碗熱湯麵 第20頁:將心比心,怨親平等
第21頁:“我”就是自己的貴人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