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寬心:星雲大師的人生幸福課 星雲法師

寬心:星雲大師的人生幸福課 星雲法師

涅槃之樂

[日期:2011-03-11] 來源:轉載  作者:星雲法師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涅槃,當下煩惱的止息。
  
  我找到了
  
  希遷和尚10多歲就到曹溪,拜六祖慧能大師為師。不久六祖即將入滅,希遷問:「您入滅後,弟子依靠誰呢?」「尋思去!」六祖回答。
  
  此後,希遷日日深思、打坐、參禪,有位長老見了,覺得奇怪,問道:「怎麼你老是沉思、打坐呢?」「師父入滅前曾吩咐我要尋思去啊!」
  
  長老笑道:「師父是告訴你,在青原山有一位師兄,名『行思』,要你參訪師兄去!」
  
  於是希遷到了青原山,行思見希遷前來,問道:「從哪裡來?」
  
  「從曹溪來!」這一句話很要緊,等於是告訴行思說:我從師父那裡來,你便是我的師兄。
  
  「你得什麼來?」行思又問。
  
  「未到曹溪也未失!」希遷答。
  
  「既未得到什麼,又何須到曹溪白走一趟呢?」
  
  「但是,假如未至曹溪,又怎能知道自己未曾失去什麼呢?」
  
  這是一則充滿禪機的公案,如今提起還引人深思。記得幾年前,台北公共汽車的車壁上曾經貼有一則廣告,上寫「我找到了!」這麼一句。我找到了!我找到了什麼呢?
  
  首先,我想應該是找到宇宙人生的真理。什麼是宇宙人生的真理呢?在佛教中凡被稱為真理的,都必須具備有三種條件:第一,普遍如是;第二,本來如是;第三,必然如是。
  
  舉個例子說,我會死,你也會死,人人都會死,古今中外的人有生都會有死,所以生死無常,合於普遍如是、本來如是、必然如是,因為生死無常就是世間的真理。就佛教因果論來說,什麼因就招什麼果,也是如此。因果遍於一切事理,因果便是真理。再如,為什麼要吃飯呢?因為肚子餓。為什麼要睡覺呢?因為疲倦。吃飯的結果,是飽了;睡覺的結果,是恢復精神了。連這最平常的吃飯、睡覺都在因果中,由此可見因果的普遍性、本來性、必然性。
  
  佛教裡的真理究竟是什麼呢?
  
  比如業感。人生之所以生生不息、輪迴不休,乃是由於起惑、造業、受報的結果。人之所以有榮華富貴與貧賤困頓之差,也都是由於受到自業牽制的結果。並非什麼神明所能賜與及主宰,真正能掌握命運的完全是我們自己。業的價值便是自己的行為決定一切。業的意義是非常自由平等的,一切都是自作自受,誰也改變不了。釋迦牟尼佛當初在菩提樹下的金剛座上所徹悟的宇宙人生真理,便是覺悟了生命的輪迴,體證了「生命隨業在流轉」、「維繫生命的力量是業力」。
  
  比如因緣。佛陀悟道,悟了什麼道呢?是覺悟了宇宙人生,一切都在因緣、緣起當中。宇宙中的萬法都仗緣而生起,一切法不能獨自存在,有其一定相互存在的關係。我們生存世間,在每一天的生活中都要感謝因緣。譬如每餐所吃的飯來自於商人販賣的米,商人販賣的米又來自於農夫的耕種,農夫所播下禾苗種則需依賴陽光、空氣、雨水、肥料……如此等等因緣的集合,才能成長!從這一粒小小的米中就包含了那麼多人的血汗辛勞、那麼多種的因緣條件,可知來之不易,難道我們不應為此而感謝嗎?我們要搭車,要有司機的駕駛;要看電視,要有演藝人員的表演……宇宙之間事事物物皆是由因緣才能相互依存的,所以任何事物都值得我們銘謝再三!但是,因緣觀不是知識論辯的範圍之內,因緣必須要從修證中才能真正地體驗,才能真正地了悟。
  
  比如空性。一提到「空」,人們就會想到「四大皆空」,然而「四大皆空」還是「有」,有什麼呢?有「空」的觀念!
  
  其次,我想應該找到大我的人生。光是為了自己,光是為了個人的物質生活庸庸碌碌地穿衣吃飯,如同衣架飯桶一樣的人生就太沒有意義了!所以要找到大我的人生,把我們的生命和一切眾生相應成為一個共同的生命;把我們的生命擴大到世間之上,到處都有我們的生命,所謂「豎窮三際,橫遍十方」,到處都是我們的人生。我們若能把自私小我的藩籬拆除,則那光明朗朗的世界就能展現在眼前——男女老少無所差別,你與我與他與所有的人都是一樣。我們生命的本體是一而不二,就算死亡來臨也只死了肉體,死不了永恆的真我。
  
  當衣服破了,可換套新的衣服;身體壞了,同樣可換個新的色身。這道理雖然相同,但當「我」搬家時,由於業力的不同,因而有住體面的高樓大廈與微賤的茅舍矮屋之差。唯生命的價值是不二不異。
  
  懂了以上的道理,就能感到人生前途的無限光明,就能對未來的生命生起無窮的希望。這便是學佛給我們的真正受益。我們若能進一步追尋到佛法的真理,則更能感受到青青翠竹、綠色楊柳無非如來法身,潺潺流水、鳥啼鶯叫皆是如來說法。此所謂「溪聲儘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淨身」是也。從前的禪師們有些聞打鐵而開悟,有些見花落花開而見道,也是十分自然的事了。
  
  「我找到了!」我找到了什麼?我找到了我自己!
  
  「我找到了!」我找到了什麼?我找到了本來面目!
  
  佛光菜根譚
  
  關閉六根之賊,禁足妄想之心;
  
  正觀三毒魔軍,清淨身口意業;
  
  了悟五蘊非有,不受煩惱纏縛;
  
  如是實踐之人,方為有道聖者。
  
  精神修持的好處
  
  時自在——命自在;處自在——心自在;
  
  物自在——捨自在;周遍自在——業自在;
  
  大小自在——生自在;有無自在——心自在;
  
  動靜自在——信自在;深淺自在——願自在;
  
  無礙自在——法自在;不自在亦自在——智自在。
  
  佛教不只講知識講理論、虔敬的信仰、完美的道德,最主要是重視實踐,也就是修持。《金剛經》有一句經文說:「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又說:「所謂一切法,皆是佛法。」我覺得這兩句話十分耐人尋味,可以說有很深的涵義。將此二句經文演繹開來,即為:是佛法的,有時候不是佛法;相反,不是佛法的,有時候卻是佛法。譬如念佛是佛法,拜佛是佛法,誦經、打坐、佈施、持戒全都是佛法。但是,如果你在念佛、拜佛、誦經、打坐時心裡一直在打妄想,一直在起貪嗔癡,當你在行佈施時一直抱著沽名釣譽的心,這時,是佛法的也不是佛法。
  
  現代人越來越重視精神修養,我以為用佛教的方法來修煉精神不失為一種好的修行。修持有很多好處,我歸納為下列六種:
  
  一、訓練身心強健。
  
  修持可以使身心強健。譬如拜佛,晨起拜佛,睡前拜佛,是一種最好的健身運動。如飯後跑香,幫助消化,「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又如朝山禮佛,一則可以接觸大自然,舒展心胸,二則可以增長信心,廣結善緣。
  
  稱名念佛,是修養心性的一種妙法。譬如等候公車時百無聊賴,與其為車久久不來而煩躁,不如靜心念佛,毫無氣惱。打坐、修觀,亦是澄淨思慮的最好方法。
  
  信仰佛教,不可把它看成百寶靈丹。一般人的無理要求,是以為一有信仰就沒有痛苦、沒有死亡。其實,煩惱痛苦、生老病死乃人生必然的現象。只是有了信仰、有了修行以後,身心的力量加強了,才可以無懼於生老病死之苦,如證果阿羅漢,一日一食,樹下一宿,山林水邊,逍遙自在。原因是有了修行以後,身心的抵抗力增強,對於外在物質的缺乏、災難苦惱等都能夠忍受。若無修行,則心力脆弱,見到別人轎車洋房的生活,內心受不了誘惑,因此苦惱不堪。所以說修行可以令身心強健。
  
  二、淨化煩惱習氣。
  
  一個人的大小煩惱之多,如同恆河沙數,若沒有修行則絕對無法對治。習氣亦然,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欲淨化這些習氣,唯有修行才是最根本的辦法。
  
  當你煩惱的時候,該怎麼對治?誦經、拜佛、觀想佛陀的慈容,或者高聲念佛,借助佛的慈悲力來化除你的煩惱。當你拜佛時,專心一意,頭雖然低下去,心靈卻因此而昇華。當你拜佛而獲得法喜時,無明煩惱也因此而消失淨盡。一個不懂得修行的人,當煩惱生起,無法自抑,因此大發脾氣,與人爭執,非但煩惱不能消除,反而舊恨未去,又添新愁。在《普門品》中,佛陀告訴無盡意菩薩說:「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修行可以獲得很多益處。
  
  三、蒙受三寶加護。
  
  一個修行的人,眼睛不亂看,耳朵不亂聽,嘴巴不亂說,心裡不亂想,身體不亂做壞事。當身口意三業清淨時,即使三寶慈光不加被,本身亦會清淨。何況做各種功德,修各種善行,人間天上都讚美了,三寶豈能不加護持呢?所謂「得道者昌」,一個善良的人尚能獲天降祥瑞,何況一個修行的人?
  
  佛陀在菩提樹下修行時曾感猿猴獻果。唐朝善導大師一心念佛,非力竭不休,雖寒冰亦須念至流汗,以表至誠。後來善導大師每念「阿彌陀佛」一聲,則有一道光明從其口出,念十聲百聲,光明也是一樣,旁人皆能見到。
  
  在《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中,佛陀說,若有執持觀世音菩薩名號的人,無論在什麼大火之中也不會恐怖火的燃燒,這是由於菩薩的威德神力的緣故。又說,如果面臨傷害或殺害的時候,稱觀世音菩薩的名號,那個刀或杖就會一段一段地折壞,既不能打又不能殺。這些都是說,一個人只要有修行,隨時都能獲得三寶的加護。
  
  四、常得人天尊敬。
  
  一個有修行的人,他的舉止安詳、語言慈和、富於慈悲心,無論到哪裡,都會受到尊敬。
  
  佛住世時,大弟子須菩提在巖中宴坐,入定在空三昧的禪思中,那很深的功行感動了護法諸天。很多的天人出現在空中,散著天花,一朵朵色彩繽紛,都飄落在須菩提面前,並且合掌讚歎道:「尊者!在世間上做人,有高遠的名聞,有眾多的財寶,並不讓人覺得尊貴。即使那些國王、富豪,他們一樣終日給煩惱慾望所囚。尊者!世間上真正尊貴的是如你這樣的大修行者,你的威德之光照徹了天宮。偉大的須菩提,請接受我們天花的供養,我們向你頂禮,表示我們的敬意!」
  
  五、可以明心見性。
  
  古時磨鏡,若不經過一番琢磨,則鏡子的亮光就顯現不出來。越是上等的藝術品,所需的琢磨工夫越多。人類亦然。佛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能德相,只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空中的烏雲覆住了太陽的亮光,唯有除去煩惱的烏雲才能顯出真如本性。如何驅除煩惱的烏雲?這就得靠修行的力量。唯有修行,才能認識自己的本來面目;唯有修行才能證得真如實相。
  
  正所謂「不經一番寒徹骨,那得梅花撲鼻香」,沒有天生的釋迦,也沒有自然的彌勒,一個人要有成就必須精進不懈,要明心見性就必須認真修行。
  
  六、永斷生死苦惱。
  
  人生在世,最苦的莫過於生死。當親人臨將命終時,那一份生離死別的苦楚如刀刃在心上亂割,真是肝腸寸斷。如何才能免去這種痛苦?佛陀告訴我們,唯有永斷生死苦惱,進入不生不滅的涅槃。怎麼才能永斷生死苦惱進入涅槃呢?佛說,唯有修行。
  
  一個人若不修行,則永遠不能出頭。平時若只做些功德,至多僅能獲得人天果報——雖然在天界得以享福,但當福報盡了,仍須墮落受苦,不能出離生死。唯有發出離心,厭離塵世的慾望,不為慾望所縛,再以入世的精神,從事弘法度眾的工作,才能出離三界的生死苦海。過去諸佛以及大菩薩等,能出離生死苦海,逍遙於常寂光中,都是經過多生多劫的刻苦修行與磨煉,才能有所體證。
  
  佛光菜根譚
  
  四念住,可以安頓身心;
  
  四威儀,可以規範行為;
  
  四攝法,可以廣結善緣;
  
  四聖諦,可以明白真理。
【書籍目錄】
第1頁:編輯推薦 第2頁:作者簡介
第3頁:內容簡介 第4頁:你會成功嗎(1)
第5頁:你會成功嗎(2) 第6頁:你會成功嗎(3)
第7頁:你會成功嗎(4) 第8頁:你會成功嗎(5)
第9頁:你會成功嗎(6) 第10頁:你會成功嗎(7)
第11頁:你會成功嗎(8) 第12頁:你會成功嗎(9)
第13頁:你會成功嗎(10) 第14頁:你會成功嗎(11)
第15頁:你會成功嗎(12) 第16頁:你會成功嗎(13)
第17頁:你會成功嗎(14) 第18頁:你會成功嗎(15)
第19頁:職業生涯的錦囊(1) 第20頁:職業生涯的錦囊(2)
第21頁:職業生涯的錦囊(3) 第22頁:治世管理之學(1)
第23頁:治世管理之學(2) 第24頁:用了才是自己的(1)
第25頁:用了才是自己的(2) 第26頁:用了才是自己的(3)
第27頁:愛情紅綠燈(1) 第28頁:愛情紅綠燈(2)
第29頁:愛情紅綠燈(3) 第30頁:澆灌婚姻之花(1)
第31頁:澆灌婚姻之花(2) 第32頁:澆灌婚姻之花(3)
第33頁:女人的武器(1) 第34頁:女人的武器(2)
第35頁:女人的武器(3) 第36頁:女人的武器(4)
第37頁:成長的足跡(1) 第38頁:成長的足跡(2)
第39頁:成長的足跡(3) 第40頁:給生活加一點糖
第41頁:生活瑣事中的慧思 第42頁:不得不知的人生經驗
第43頁:人際交往的明燈 第44頁:戰勝鬱悶的方法
第45頁:佛眼看世界 第46頁:看破生死的智慧
第47頁:入不二法門 第48頁:大我的人生
第49頁:涅槃之樂 第50頁:心生萬法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